據浙江省氣象臺監測,5月以來我省降水總體偏少,全省平均雨量13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7%,浙中南地區偏少30%-60%。
據分析,目前大氣環流形勢正在發生調整,副熱帶高壓有所加強,暖溼氣流趨於活躍,我省將由前期的降水偏少轉為降水增多的趨勢,今天起我省進入梅汛期。
預計今天(10日)白天浙北地區有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10日夜裡到12日我省部分地區有大雨暴雨,局部大暴雨;13日雨帶南壓,強降雨主要在浙中南地區;14-15日全省以多云為主,局部有陣雨;16日前後浙中南地區還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截至6月9日16時,過去12小時全省雨帶較為偏北,其他區域有零星局部強降水
截至6月9日下午16時,近24小時我省共有57個鄉鎮雨量超過50毫米; 有6個鄉鎮超過100毫米,最大龍泉道太鄉供村142.4毫米。
從目前來看,梅雨形勢不典型,降水分布不均,未來十天浙中南地區降雨過程總體比浙北多,浙北地區降雨主要出現在9-12日,之後有降雨間歇,13-17日浙中南地區仍多降雨過程。
進入梅汛期後,我省降雨過程增多,降雨強度增強,強降雨可能引發局地城鄉積澇、小流域山洪、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請注意防範。由於天氣變化較快,請及時關注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最新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潮溼、悶熱、內褲永遠幹不了……
今天開始,浙江人即將進入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
大家可能要做好思想準備,接下去一段時間,浙江的雨會比較多。雨,一會兒大、一會兒小;東邊下、西面停,變換出各種姿態來到我們身邊。
拿杭州來看,平均入梅日期為6月13日,出梅日期在7月8日,梅雨期26天,平均梅雨量260.8毫米。最早入梅日期為5月18日(1954年),最遲入梅日期為6月28日(1959年、1969年、1981年);最早出梅日期為 6月15日(1961年),最遲出梅日期為8月2日(1954年);最長梅雨期達77天(1954年)。
總得來說,這一段多雨的日子會持續大半個月,雨水紛擾,溼度加大,人體感覺會比較悶熱。
不過,樂觀點想,梅雨季是夏天裡還算涼的日子,等出了梅,天氣就會「轟隆」一下熱起來,那時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就很稀鬆平常了。
>>拓展閱讀:
颱風胚胎要搞事了
因為它,江浙滬的暴雨要大變!
(來源:中國氣象愛好者)
昨天(6月9號)上午,三個風暴正在醞釀,國產風雲2號衛星雲圖上清清楚楚。
這三個風暴分別是:位於菲律賓群島上的颱風胚胎;位於印度和緬甸之間的孟加拉灣季風低壓;以及位於我國華中的江淮氣旋雛形。這三個風暴都會影響我國,颱風胚胎和江淮氣旋會直接登上我國土地,是直接影響,孟加拉灣風暴則是起一個「水泵」作用,讓更多的印度洋水汽進入我國。
6月10號底層風場圖,可見孟加拉灣風暴將印度洋水汽大量輸入南海和我國。來自windyty
6月9號夜間到6月10號白天,在江淮氣旋的直接影響下,安徽、江蘇中南部和上海北部將有一次大風暴雨。這場風雨的最大特點,就是激烈:它不會慢悠悠的下,而是會突然襲來。11號,氣旋離開江蘇後,尾巴又掃到浙江,杭州紹興寧波等地也有暴雨可能。
6月10號江淮氣旋大暴雨重點區域
江淮氣旋表演之時,南海颱風胚胎已經登場。11號之前,它的作用就是水汽中轉站--把印度洋水汽吸過來,再送上去,讓江浙滬的暴雨更大。
6月10號上午流場圖,南海颱風胚胎將太平洋水汽送往我國,泵水作用非常明顯
11號之後,颱風胚胎將成為天氣舞臺主角。目前南海全境海溫都高達28度以上,中南部超過30度;南亞高壓還不算很強,垂直風切變中等。總而言之,南海可以支持弱颱風的發展。因此,它將加強為熱帶低壓,甚至有可能加強為今年第2號颱風苗柏,於12-13號在我國廣東或閩南登陸。
NOAA海溫圖顯示,南海大部海溫超過28度,中南部超過30度。南海颱風胚胎全路徑海溫均超過28度
颱風胚胎的出現,將徹底打亂副高的「梅雨計劃」,江浙滬一帶剛剛出現的梅雨將不達標且中斷,我國主雨帶重新回到福建-臺灣一線,並在浙江南部--廣東南部之間擺動。在颱風和西南季風強大水汽的支持下,從12號開始,福建、臺灣將陸續重新迎來猛烈暴雨,勢頭遠超第一段汛期。
總而言之,幹空氣主導的旱五月已經徹底結束,暴雨為主題的六月已經露出真面目。10-11號,江浙滬皖將面臨今年最激烈暴雨,江蘇尤其要注意防龍捲;而從12號開始,颱風胚胎將攜帶西南季風主力上岸,福建、臺灣的暴雨,無論是持續時間,還是總雨量,都要遠超江浙滬,這裡可能真的要準備抗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