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新颱風胚胎95W生成,該颱風胚胎位於菲律賓東部地區,從衛星雲圖可以看到,這個颱風胚胎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偏弱,最高風速為15KT,中心氣壓值為1006hpa,所以強度暫時不是很大。
從GFS的路徑上來看,這個颱風胚胎將會持續偏西方向移動,但是在菲律賓地區就會消失,所以這是一個沒有什麼影響的颱風胚胎,這也意味著這不是今年的23號颱風科羅旺可能並不是95W,並且變化的空間也不大。
而在95W之後,我們看到還有新的熱帶擾動發展,並且還是有概率形成今年的新颱風,確實在12月不排除有新的颱風胚胎發展可能,根據GFS數據顯示,在12月4日左右,位於菲律賓東部可能會再次形成新的颱風胚胎,並且具有持續增強的可能性,但是過後預計又會被其他的熱帶擾動所替代,預計要發展到10月9日的時候,才可能增強出997hpa氣壓值,所以單獨以氣壓值來說,這個胚胎才可能是今年的23號颱風,而並非是95W,同時過後將會持續增強,預計巔峰達到983hpa,所以依照這個強度來看不是很大。
同時通過路徑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颱風胚胎是西偏北方向移動,同時在靠近我國東部海洋區域的時候,這個颱風胚胎就會消失,這意味著該颱風胚胎如果形成了今年的23號颱風,也不會影響多強,因為西偏北方向移動,海洋的溫度也會越來越低,所以不適合颱風的繼續發展,那麼必然會出現發展減弱的趨勢。從現有的情況來看,雖然菲律賓東部具有大量的熱帶擾動發展,但是成為今年23號颱風的可能性暫時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後面在繼續觀察。
當然這個時候,不少人可能會說天氣越來越冷,是不應該有颱風發展才對,其實陸地區域的變冷與海洋區域的發展沒有什麼關係,最主要就是近期副熱帶高壓的變化和拉尼娜現象可能存在關係,從副熱帶高壓的走向來看,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海洋區域的副熱帶高壓是在不斷地減弱,並且在菲律賓東部騰出了大量的空間,所以這才促使了熱帶擾動具有發展的可能性,這就是其中的部分原因,然後就是拉尼娜現象的發展,拉尼娜現象已經可以確定進入到了12月。
所以這說明拉尼娜現象對海洋區的影響也存在,當然是否與最近我國頻繁冷空氣活躍存在關係我們後期再來看看,只能說拉尼娜現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因素,能夠對颱風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這就是基本的情況。歸根結底而言,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區還是大量的熱帶擾動發展,並且變化情況複雜,所以12月至少還是有生成1個颱風的可能性,我們繼續觀察就行。
但是對於2020年來說,整體的颱風可以說並不多,今年已經出現可以看到的颱風只有22個,所以相對去年來說,是少了很多。今年主要原因可能也是因為上半年有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並且今年還出現了罕見7月無颱風的情況,拉伸了整體數據,這就是大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