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才開始,沒想到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胚胎就如此活躍,這可能是超乎大家的想像了,如今已經形成了 雙颱風胚胎,編碼分別為95W、96W,正在共舞,這也是12月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第1個(首個)「雙颱風胚胎」。
我們下面來看看,是否會形成今年的23號颱風科羅旺,當然如今出現颱風胚胎活躍,除了我們常說的拉尼娜現象影響之外,還有就是副熱帶高壓在影響之中,拉尼娜現象是可以確定進入到了冬季了,而副熱帶高壓從我國華南沿海也完全退到了菲律賓東部遠海區域。
所以這完全是給熱帶擾動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本身拉尼娜現象的發展也是有利於熱帶擾動的活動,所以副熱帶高壓「放鬆」一下,那麼發展必然就呈現出較強的趨勢。首先我們來看看95W颱風胚胎,該颱風胚胎的變化情況還是不大,風速保持在15KT,中心氣壓值為1004hpa,所以完全沒有變化,同時它還在逐步的往菲律賓靠近,這發展明顯受到了限制。雖然說菲律賓東部地區的大部分區域都還是在26度以上的溫度,但是靠近陸地發展就會受到限制,所以這個95W颱風胚胎是成不了新颱風的可能性了。
當然95W對我國來說也是沒有什麼影響的,所以不用擔心,最多對海洋區域產生大風。然後再來看看96W颱風胚胎,96W颱風胚胎跟95W保持一致,不過96W接下來的發展區間很大,並且有概率成為今年的23號颱風科羅旺,所以我們需要觀察一下,按照部分的預測機構來看,也認為該颱風胚胎會出現增強,同時在菲律賓東部發展起來。按照GEFS的模擬情況來看,96W颱風胚胎會持續西偏北方移動,剛好是經過西北太平洋「最暖」區域,所以預計會達到998hpa以下氣壓值,那這意味著23號颱風科羅旺真的有可能出現。
而GFS模擬顯示,這個颱風胚胎預計在12月11日的時候,有可能增強出998hpa,過後將靠近菲律賓減弱,然後再進入到我國海區,往越南方向靠近,所以GFS也認為96W颱風胚胎是今年的23號颱風科羅旺,而歐洲數值中心如今暫時不看好這個颱風胚胎,所以我們作為參考即可,只能說有這個跡象,因為歐洲數值中心顯示接下來副熱帶高壓又會出現增強,意味著對颱風的發展又會產生限制,所以不太可能出現,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差異,當然是否出現我們還得繼續觀察。
這裡我們可以強調說明下,今年西北太平洋地區已經出現了22個颱風,其中最強的為19號颱風天鵝,並且是今年的年度風王,超越它的颱風不可能出現了,12月不會有這麼好的條件發展,同時針對12月是否出現颱風,這個是不能確定,一年四季之中,我們都可能遇到颱風的發展,並且前一年我們還遇到了「跨年」氣旋,所以並不是說我們陸地區域天氣變冷,然後海洋區域也將變冷,確實有一部分區域受到陸地冷空氣的影響明顯,但是還有更大一部分是「暖水槽」,這就是發展颱風的基礎。
加上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影響明顯, 並且還要持續到2021年,那麼這足夠能夠證明,拉尼娜現象對氣候會產生的影響可能會更大,海洋區域只要有空間,熱帶擾動的活動就會增強,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