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根據該局發布的9月氣候預測:9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可能有6個至7個颱風生成,較常年同期的5個偏多。其中,2個至3個登陸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較常年同期的1.8個略偏多。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表示,9月仍是颱風活躍期,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颱風帶來暴雨和大風對沿海地區影響,做好防臺工作。
當前,海上已有「雙臺共舞」,東北地區風雨將至。預計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將於9月3日中午前後由朝鮮移入我國吉林境內。9月3日至4日,受其和冷空氣共同影響,黑龍江大部、吉林、遼寧東北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上述地區伴有6級至8級大風,局地可達11級。
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也已於9月1日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王志華說,預計「海神」5日以後將轉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超強颱風級,並向日本西南部到韓國南部一帶沿海靠近,是否會對我國東北地區帶來風雨影響還有較大不確定性,需要密切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9月正值夏秋交替時節,隨之而來的秋汛期和冷空氣不容小覷。王志華提醒,陝西、甘肅、四川等地需防範局部暴雨洪澇及其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東北地區南部到長江中下遊等地將先後入秋,冷空氣活動勢力逐漸增強。
冷空氣來勢洶洶,內蒙古和東北部分地區還可能出現初霜凍,需預防初霜凍造成的農作物凍害。9月我國各海域夏季休漁期先後結束,同時海上大風多發,部分海域還可能受到颱風的影響,須關注天氣變化,保障漁船漁民安全。
「今年以來,長江流域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暴雨洪澇災害,農作物遭受了伏澇影響,遼寧西部又遭遇了夏季伏旱。但我國主要糧食產區氣溫偏高、熱量充足、降水充沛、土壤墒情較好,乾旱、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的影響總體上偏輕。」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表示,當前是秋糧生產的關鍵時段,從目前的氣象預報情況來看,要重點防禦颱風影響,特別是對東北地區糧食主產區影響較大。
薛建軍建議,一方面,華西地區,特別是西南地區陰雨天氣較多,農田應及時排溼、除漬澇,設施農業採取相應加固措施,防止大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北部霜凍出現偏早,加上前期東北降水偏多,個別作物可能出現貪青晚熟的情況,要適當增加一些熱性肥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