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9月仍是颱風活躍期 預計較常年偏多

2020-11-2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根據該局發布的9月氣候預測:9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可能有6個至7個颱風生成,較常年同期的5個偏多。其中,2個至3個登陸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較常年同期的1.8個略偏多。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表示,9月仍是颱風活躍期,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颱風帶來暴雨和大風對沿海地區影響,做好防臺工作。

當前,海上已有「雙臺共舞」,東北地區風雨將至。預計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將於9月3日中午前後由朝鮮移入我國吉林境內。9月3日至4日,受其和冷空氣共同影響,黑龍江大部、吉林、遼寧東北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上述地區伴有6級至8級大風,局地可達11級。

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也已於9月1日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王志華說,預計「海神」5日以後將轉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超強颱風級,並向日本西南部到韓國南部一帶沿海靠近,是否會對我國東北地區帶來風雨影響還有較大不確定性,需要密切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9月正值夏秋交替時節,隨之而來的秋汛期和冷空氣不容小覷。王志華提醒,陝西、甘肅、四川等地需防範局部暴雨洪澇及其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東北地區南部到長江中下遊等地將先後入秋,冷空氣活動勢力逐漸增強。

冷空氣來勢洶洶,內蒙古和東北部分地區還可能出現初霜凍,需預防初霜凍造成的農作物凍害。9月我國各海域夏季休漁期先後結束,同時海上大風多發,部分海域還可能受到颱風的影響,須關注天氣變化,保障漁船漁民安全。

「今年以來,長江流域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暴雨洪澇災害,農作物遭受了伏澇影響,遼寧西部又遭遇了夏季伏旱。但我國主要糧食產區氣溫偏高、熱量充足、降水充沛、土壤墒情較好,乾旱、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的影響總體上偏輕。」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表示,當前是秋糧生產的關鍵時段,從目前的氣象預報情況來看,要重點防禦颱風影響,特別是對東北地區糧食主產區影響較大。

薛建軍建議,一方面,華西地區,特別是西南地區陰雨天氣較多,農田應及時排溼、除漬澇,設施農業採取相應加固措施,防止大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北部霜凍出現偏早,加上前期東北降水偏多,個別作物可能出現貪青晚熟的情況,要適當增加一些熱性肥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2020年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5%
    中新網9月2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2日表示,2020年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73毫米,較常年同期(325毫米)偏多1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僅次於1998年(397毫米)。資料圖:山西太原市市民冒著大雨出行。
  • 今年8月颱風偏多 9月或有2-3個颱風登陸或影響我國
    本文轉自【中國天氣網】;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9月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9月新聞發布會。會上指出8月共生成7個颱風,較常年同期(5.8個)偏多;預計9月颱風仍較常年同期偏多,有2~3個登陸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
  • 今年颱風不尋常:7月「空臺」,8月超標,9月預計偏多
    2020年颱風不按常理出牌,7月「空臺」,8月超標,9月預計較常年偏多。史無前例 7月「空臺」今年7月出現了自1949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8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颱風進入活躍期,共有7個颱風生成,分別是「森拉克」、「黑格比」、「薔薇」、「米克拉」、「海高斯」、「巴威」和目前強度還將繼續增強的「美莎克」,平均4天就有一個颱風生成,而常年8月平均生成個數僅為5.73個。截至目前,8月登陸我國的颱風達到3個(「黑格比」、「米克拉」、「海高斯」),也已經超過常年8月平均的1.9個。
  • 中國氣象局:10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7個颱風生成 較常年偏多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10月颱風「扎堆」出現。11月4日,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馮玲在中國氣象局11月新聞發布會上介紹,10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7個颱風生成,生成個數較常年同期(3.6個)偏多3.4個;有1個強熱帶風暴登陸我國,比常年同期略偏多。
  • 中國氣象局:9月生成颱風個數比常年同期偏多2.1個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李楠樺)從中國氣象局獲悉,9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5%,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生成颱風個數比常年同期偏多2.1個。 9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 降水分布不均 2016年9月(1日—28日),全國平均降水量71.6毫米,較常年同期(62.4毫米)偏多15%。
  • 中國氣象局:今年颱風登陸地點「偏北」
    中青在線北京8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今年以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個颱風生成,其中8個登陸我國大陸。今天,中國氣象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專家解讀提到,今年颱風呈生成數和登陸數明顯偏多、登陸地點偏北、路徑複雜多變等特點。
  • 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我國大部氣溫偏高 登陸我國颱風個數偏多
    原標題: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我國大部氣溫偏高 登陸我國颱風個數偏多   27日,國家氣候中心氣候
  • 較常年偏多!今年登陸或影響福建的颱風預計有7-9個
    25日,記者從全省脫貧攻堅暨防汛抗旱專題培訓視頻會議上獲悉,我省今年總體上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前汛期偏澇,颱風偏多且有秋颱風影響,形勢依然複雜嚴峻。據介紹,今冬我省氣溫偏高,暖冬特徵異常明顯。今年以來(1月1日至3月23日),全省平均氣溫13.8℃,偏高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全省日極端最高氣溫32.8℃(3月22日出現在永泰),為歷史同期最高。降雨偏多,空間分布不均異常明顯。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雨量276.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8%,總體呈「北多南少」分布,以光澤縣494.7毫米為最多(偏多38%),以惠安縣96.6毫米為最少(偏少46%)。
  • 今年登陸或影響福建的颱風預計有7到9個 較常年偏多
    央廣網福州3月26日消息(記者張子亞)記者從福建省防指了解到,福建省今年總體上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前汛期偏澇,颱風偏多且有秋颱風影響,形勢依然複雜嚴峻。預計今年登陸或影響福建省的颱風個數為7-9個,較常年偏多,夏季會有1~2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福建省,影響程度將明顯重於2019年,秋季仍將有颱風影響。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雨量276.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8%,從預報情況看,福建省氣候長期趨勢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存在發生局地強降雨、超強颱風、大洪水的可能。
  • 中國氣象局權威解析:今年秋季颱風偏多成因
    人民網北京11月1日電(楊翼)今天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分析了今年秋季颱風偏多的成因。10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6個熱帶氣旋(8級以上),生成個數較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生成3.6個)偏多2.4個,其中有1個在我國登陸,登陸個數比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登陸0.57個)略偏多。
  • 今年已有7個颱風登陸中國 較常年平均偏多1.7個 2017還有幾個颱風
    ­  據中央氣象臺統計,今年以來颱風生成數量較常年偏多,並且登陸我國也偏多,預計9月下旬還可能有1到2個颱風生成。­  在中國氣象局昨天(15日)舉行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上,颱風專家張玲介紹,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19個颱風生成,比歷史同期偏多2.8個。
  • 臨沂市氣象局:預計8月份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偏多1~2成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日訊 8月1日上午,臨沂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臨沂市氣象局在發布會上通報了臨沂市昨日強降雨有關情況,並預報8月份氣象趨勢。氣象局表示,此次強降雨是受副熱帶高壓邊緣西南暖溼氣流影響,此次中心城區降雨時段集中,雨量偏大,並伴有雷電和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此次強降雨天氣過程自31日凌晨開始,至31日上半夜結束,臨沂市平均降水量30.4毫米,最大雨量157.1毫米,出現在河東區鄭旺,臨沂人民公園測到最大風力達到7級。而本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呈現出降雨分布很不均勻以及強降雨時段集中兩個特點。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71年首次7月零颱風一般而言,颱風的活動呈現顯著的季節性特徵,7月至9月是颱風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段。在厄爾尼諾現象和印度洋熱帶洋面海洋溫度異常偏暖影響下,今年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颱風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洋面被副熱帶高壓控制,抑制了對流活動,缺乏颱風生成的必要條件。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對颱風生成影響極大,近70年來,上半年生成颱風兩個以下的年份有16個,其中與厄爾尼諾事件相關的年份就有11個。
  • 中國氣象局2020年9月新聞發布會
    王志華:3.颱風生成頻繁。8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颱風進入活躍期,共有7個颱風生成,生成個數較常年同期(5.8個)偏多;有3個颱風直接登陸我國,登陸個數較常年同期(1.9個)偏多。  王志華:關於9月全國氣候趨勢預測情況:預計9月,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大部、西北地區東部和華北南部、黃淮、江淮北部和西南地區北部、華南東南部等地降水偏多。華西地區於9月初進入秋雨季,開始時間較常年偏早,雨量偏多。
  • 專家解析今年颱風特點成因,9月預計還有兩三個颱風登陸中國
    專家解析今年颱風特點成因,9月預計還有兩三個颱風登陸中國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通訊員 黃彬 2018-08-22 16:59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氣象局:預計未來十天有1-2個颱風影響我國
    中國氣象局:預計未來十天有1-2個颱風影響我國 中新網8月2日電,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許映龍今日表示,預計從8月2日到未來10天有2-3個颱風生成,其中1-2個可能會影響我國東部或者南部海域。
  • 這個9月影響我國颱風將偏多,上海下周初多陣雨
    這個9月影響我國颱風將偏多,上海下周初多陣雨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欒曉娜 2020-09-03 21:48 來源:澎湃新聞
  • ...強度較常年偏弱 未來一周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可能有一個颱風生成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發布未來的天氣氣候趨勢預測:預計未來一周,主要降雨區位於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東北地區及華南大部、四川盆地和雲南等地,降雨量較常年偏多五成到一倍;江淮、江南、華南東北部等地以高溫少雨天氣為主;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可能有一個颱風生成。
  • 71年來颱風將首次在7月「缺席」,解密今年颱風為何不活躍
    今年7月有望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7月無颱風歷史罕見中國氣象局介紹,截至7月29日,距離上一個颱風「鸚鵡」生成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沉寂了超過40天,目前預計7月底之前颱風生成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月底前仍無颱風生成,今年將是1949年以來打破歷史記錄的首個7月「空臺」年份。
  • 10月上旬將有颱風生成 常年國慶期間約平均每4.2年有颱風登陸我國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9月21日)下午,今年第12號颱風「白海豚」生成,或將影響日本沿海。預計,10月上旬,南海或西北太平洋面還將有1~2個颱風生成。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表示,1949年來共有17個年份颱風在國慶假期登陸我國,約平均每4.2年國慶期間就有颱風登陸我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