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後
上海火速切換「雨雨雨」模式
黃梅天要來了?
今年颱風有幾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昨天從「2020年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全體會議」獲悉,今年影響上海的颱風數量正常偏多,強度偏強。
降雨情況
預計汛期總降水量600~850毫米,較常年(684.5毫米)略多,比去年(1172.5毫米)偏少。需關注突發性局地暴雨以及持續性強降水、雷雨大風、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帶來的影響。
上海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極端強降雨,最大日降水量預計可達150毫米以上,容易導致城市內澇及洪澇災害,尤其是在松江、青浦等地勢低洼地區。
梅雨情況
入梅在6月中旬(常年6月17日),出梅在7月上旬後期至中旬(常年7月10日),梅雨期略長。梅雨量190~310毫米(常年243.1毫米),比去年(513.2毫米)偏少。
颱風情況
影響本市的颱風2~3個(常年2個,去年3個),影響颱風強度偏強,且北上路徑的概率增大,關注近海北上及西行颱風對上海的風雨影響。這意味著上海受到風雨影響的可能性會變高,特別是上海市區及沿江沿海郊區。
高溫情況
汛期平均氣溫27℃左右,略高於常年(26.5℃),高溫日數11~21天,較常年(15天)和去年(11天)略多。37℃以上的酷暑日數為3~7天,略多於常年(4天)和去年(4天)。極端高溫39℃左右,高於去年(37.9℃)。
颱風天要來了
老百姓的「頭頂安全」
再度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上海擁有24米以上高樓1.5萬多座、戶外招牌設施35萬多塊。除了線下排查整改之外,上海重點引入智能技術,通過線上「一網統管」防範高空墜物,房屋建築高空墜物管控場景將在6月底前開發完成。
「一網管全城」的智能技術,將在今年汛期高空墜物防範中,發揮更大作用。
上海正開發「一網統管」的住建系統防汛防臺場景。把房建工地、住宅小區等領域的重大安全風險隱患,進行分級、分類、匯聚、綜合研判,實現智能預警。開發房屋建築高空墜物管控場景,對高空墜物進行分級、分層處置。兩大場景都會在6月底完成。
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市水務局局長徐建介紹,防汛防臺指揮系統也在升級改造,預計在汛前投運。系統還會加入「氣象插件」,為防汛防臺系統實時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
針對高空墜物,線下排查整改也在加強。上海住建系統聚焦重要商業街區、人員密集場所和高層建築,進行高空墜物整治,對已排查的高墜隱患實行掛圖銷項。上海綠化市容系統加強排查戶外廣告、店招店牌、景觀照明等設施,重點聚焦設置在人員密集場所、設置期限長、設施體量大的各類戶外廣告、招牌設施以及無主店招店牌設施。
對隱患情況複雜的,先行採取警戒措施,做好跟蹤督查。重點做好風口和新種植行道樹的疏枝、綁紮和加固,減少林木倒伏。
除高空區域之外,上海也加強了對進口博覽會主會場及其周邊地區、迪士尼及濱海旅遊度假區、五角場等下沉式廣場、機場及火車站區域、城市動拆遷地塊、去年積水嚴重區域的隱患排查。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上海發布
作者:戚穎璞
微信編輯: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