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無颱風!2020年3號颱風什麼時候形成,今年氣候異常嗎?

2020-11-23 騰訊網

今年以來,全球的氣候變化都是非常複雜的,海洋區域和陸地區域的天氣轉變已經成為了規模化,這似乎比較符合科學家們的預測情況,那就是今年的極端氣候現象將會在全球多地出現,而對於亞洲地區來說,降雨,高溫,風暴等氣候現象也出現了變化,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的正常持續,異常的氣候現象已經大規模存在,所以說氣候轉變是比我們想像快多了。

如今我國的主要天氣模式是什麼樣子?

如今北方地區是以高溫為主,南方是以降雨問題,這種氣候現象已經在今年持續很久了,特別是我國自從6月以來,已經連續出現了幾波強降雨的發展,大多數都是集中在南方地區,而北方主要就是集中在東北地區,這就是大家說的中減少,兩端多的降雨情況。其中華北,江南等地的高溫持續很久了,例如6月中旬在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高溫日數達4~8天。

而南方地區雨水已經出現了連續第3波強降雨發展,第4波已經在進行之中,如今的強度還在持續升級之中。所以說南方的降雨是嚴重偏多了,大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3~7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而預計在7月上旬之前,還將有總計4波強降雨的發展,到了7月上旬之後,7月2日前後和7月6日前後還將繼續出現降雨,所以南方的朋友做好準備吧,雨水相對比較頻繁。

今年以來的氣候異常主要原因是啥?

當然對於常年的氣候影響情況來說,全球變暖是主要的發展因素,2020年以來,全球變暖也在持續的發展之中,其中高溫,強降雨的異常情況非常的明顯,而這裡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全球變暖不僅是如今的問題,也將可能是未來的問題,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依然沒有降低,並且還在不斷的升級之中,其中如今的溫室氣體已經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同時除了這個之外,極端性的天氣可以說與厄爾尼諾也存在一定的關係,國家氣候中心在今年也發布了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的形成,所以說厄爾尼諾導致氣候變化是必然的,在五月,六月出現的極端性天氣已經非常多了。同時除了厄爾尼諾現象之外,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也非常的明顯,在「副高橋」被搭載之後,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水汽不斷輸送到我國,所以形成了我國南方降雨偏多的極端性天氣情況。

綜合情況來說,如今在厄爾尼諾消失之後,它的影響還在,當然主要的就是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比較明顯,這也與最近一段時間南方的降雨存在一定的關係,同時副熱帶高壓對海洋區域的風暴發展具有明顯的影響。

2020年3號颱風什麼時候形成?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新數據指出,6月下旬,南海及西太平洋無颱風生成,所以說大家暫時不用擔心颱風的發展,而今年以來總計也只有兩個颱風發展,相對往年來說來得比較晚,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接下來的颱風就很少。因為最初預計今年的颱風是略偏多偏強。所以大家準備好颱風的問題,同時在今夏,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接近常年,強度偏強,盛夏可能有北上颱風影響我國,對華東和華南東部沿海影響較大。

所以從這個情況來看,氣象意義上的(6月-8月)的夏季,我們颱風還是相對不少,在7月、8月我們需要重點注意颱風的問題,3號颱風到底什麼時候形成,按照超級計算機的情況來看,截止到7月上旬前幾天,依然沒有熱帶擾動可以發展起來,主要還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在這裡影響的因素較大,副高一直覆蓋西北太平洋大部分地區,所以就算是有「颱風擾動」,最終在副高略偏強的情況之下,直接減弱消失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但是不排除7月具有颱風的可能性,不可能夏季大多數颱風都完全集中在8月了。

不過,確實隨著盛夏的進入,颱風的數量也會多起來,這也是一個趨勢,綜合情況而言,盛夏可能有北上颱風影響我國。同時在今年夏季(6-8月)的氣候情況,我國也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這也是如今的降雨情況。

相關焦點

  • 2020年颱風最新消息:4號颱風影響上海 8月還有颱風嗎?(附股)
    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8月4日夜間到5日上午影響上海,上海局部地區遭受超強降雨,積水最深的達120釐米,部分交通受到影響。上海全市防汛力量全力防禦搶險,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 氣候中心:8月或生成4-6個颱風 出現超強颱風可能性較小
    中新網8月4日電 4日下午,中國氣象局舉行8月新聞發布會,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根據預測,今年8月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可能會有4~6個颱風生成,其中可能會有2~3個颱風登陸我國華東和華南沿海地區,出現超強颱風的可能性較小。
  • 2020年颱風最新消息:8月或有2-3個颱風登陸 與往年相近(附股)
    剛過去的7月無颱風生成,是1949年以來首次「空臺」的7月。眼下,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正給江浙滬地區帶來強風雨。8月會有超強颱風出現嗎?雨帶北抬後,北方會出現強降雨嗎?8月4日下午,多位專家在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上回應稱,8月出現超強颱風的可能性較小。
  • 7月第1個颱風胚胎99W生成!這是2020年的3號颱風嗎?
    新颱風胚胎99W生成!也就是7月第1個颱風胚胎來了,那這會是2020年姍姍來遲的第3個颱風嗎?如今99W位於18.0°N 131.0°E,最大風速為15KT,相當於7.5米/秒,所以是初生的颱風胚胎,目前來看強度還不是很大。
  • 2020年8月有颱風影響廣州嗎?
    颱風還會來嗎?廣州氣象臺:2020年7月由於西太副高異常偏強偏西偏大,反氣旋環流控制了西太和南海大部分區域,抑制了颱風發展,下沉氣流影響下廣州出現長時間高溫天氣。預計8月上旬前期(1-4日)和中旬後期(16-20日)可能會有颱風影響廣州。由於氣候趨勢預測的時效較長,不確定性也比較大,小夥伴們還是要多關注最新的天氣預報哦!  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是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產生的。到7月16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均比歷史同期偏少。
  • 2020年的颱風季要開啟了,廣東今年颱風會比較多嗎?
    2020年以來,關於颱風發展的消息一直受到大家的關注,而最近關於「颱風季要開啟了,廣東今年颱風會比較多嗎?」又受到了大家的熱議,那到底是多還是少?其實氣候中心很早就給出了數據說明,那就是據預測,長江、珠江等流域可能發生較重汛情,登陸颱風可能偏多偏強。而對於廣東來說,有點不一樣。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8月我國或將遭遇3個颱風
    中央氣象臺消息,7月31日下午14時,南海熱帶低壓生成,並逐漸向海南島南部沿海靠近,並將於8月1日中午前後登陸或擦過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15至17米/秒,熱帶低壓級),1日夜間進入北部灣後,強度將略有增強,有可能發展為2020年的第3號颱風。
  • 颱風胚胎扎堆,14號颱風燦鴻出現颱風眼,15號颱風蓮花或快了
    GFS預計在10月11日的時候,可能醞釀出997hpa氣壓值,預計會在我國南海地區發展,過後會波動性增強,有可能靠近我國廣東或海南島地區,所以這個颱風胚胎如果形成了颱風,將會影響我國華南地區,不過從GFS的模擬情況來看, 強度不是很大,算是比較幸運,就看後面會不會發生進一步的改變。歐洲數值中心也支持這個颱風胚胎的發展,預計在10月10日的時候,有可能達到999hpa。
  • 7月無颱風或將打破歷史紀錄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
    自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5月12日形成、2號颱風「鸚鵡」6月14日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7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也正在醞釀之中,但能發展成颱風的可能性卻不大。 如此一來,今年7月是否會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
  • 2020年厄爾尼諾形成,95W成臺概率提升,1號颱風或快了
    但是很意外的是,國家氣候中心在5月正式宣布了「厄爾尼諾現象」形成了,也就是說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已經確定了。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2019年的時候,也出現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而2020年又出現了,這氣候正常嗎?按照大家一般的思維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就是拉尼娜事件,但是我們在之前就說過,這規律可能會隨著氣候變化的出現被打破,這不?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1日夜間進入北部灣後,強度將略有增強,有可能發展為2020年的第3號颱風。「胚胎」醞釀中,但自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和2號颱風「鸚鵡」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據統計,2000年後歷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2017年)。但2020年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的颱風明顯少於常年,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了7月「空臺」的現象。事實上,今年的颱風「出勤率」一直不高,1至7月僅有「黃蜂」和「鸚鵡」兩個颱風生成。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2020怎麼還沒有颱風來原因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伴隨而來的高溫,並不奇怪。
  • 2020年8月颱風最新消息預報:幾個颱風會登陸我國
    中國天氣網訊 8月4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八月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分別介紹了今年1月至7月颱風偏少的原因,以及8月份颱風預測。  今年1月至7月共生成2個颱風,比常年同期的8個偏少6個;且7月份無颱風生成,成為1949年以來首次「空臺」的7月。
  • 2020年颱風胚胎最新消息:3號颱風森拉克什麼時候會生成?
    距離今年2號颱風「鸚鵡」6月12日生成,已經過去足足1個月16天了。由於今年颱風少,並且將大概率經歷71年來首次7月「空臺」, 所以,這次菲律賓海域的颱風胚胎91W剛一露面,就吸引了非常多的關注度。▲目前颱風胚胎91W結構比較鬆散。
  • 今年8月無颱風歷史罕見 或換來9月颱風大爆發
    原標題:今年8月無颱風歷史罕見 或換來9月颱風大爆發   颱風都去哪兒了  今年8月異常寧靜,至今西北太平洋沒有颱風生成  9月,颱風會大爆發嗎  往年的8今年的8月卻異常寧靜,西北太平洋波瀾不驚,8月以來至今,還沒有颱風生成。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說:「這個8月颱風少得吝嗇,少得罕見,創1949年以來最少紀錄。」
  • 中國氣象局:今年颱風異常
    9月21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颱風呈現生成源地明顯偏西等特點,其中,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
  • 2020年上半年才兩個颱風!為何這麼少?後面可能會醞釀「大風暴」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1號颱風黃蜂5月16日形成,2號颱風鸚鵡6月14日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雖然6月之後的熱帶擾動確實出現了不少,但是最終都沒有形成颱風
  • 今年第5號、6號颱風幾乎同時生成,颱風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根據我國氣象臺發布的藍色預警,今年的5號颱風「薔薇」在8月9日凌晨3點左右在巴士海峽以東獲得命名,隨後向偏北移動,對韓國、日本等地區帶來降雨,之後強度逐漸降低,到11日05時左右就會降低至溫帶氣旋,該颱風也隨之而消失。而在昨天上午,今年的6號颱風「米克拉」也形成了,該名字是泰國提供,寓意是雷天使。米拉克或將在我國福建一帶登陸,登陸之後強度將會逐漸減弱,直到消失。
  • 歷史首個無颱風7月,就是你啦
    首個「空臺」7月 自2020年1號颱風「黃蜂」5月12日生成 2號颱風「鸚鵡」6月12日生成之後 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區 再無新颱風出現 此前,7月颱風唯一的尊嚴
  • 今年颱風反常,是因為氣候越來越極端了嗎?
    9月21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颱風呈現生成源地明顯偏西等特點,其中,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現象,創造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