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2020年厄爾尼諾形成,95W成臺概率提升,1號颱風或快了

2020-11-29 騰訊網

2020年以來,關於厄爾尼諾的發展可以說一直是爭議的點,因為從Nino3.4指數監測區域來看,一直處於偏暖的模式,但是世界氣象組織,NOAA,日本氣象廳都說出現的可能性較低,一直保持中性的模式概率基本在60%左右,從最新的Nino3.4指數區域之一來看,如今已經是在下降了。

但是很意外的是,國家氣候中心在5月正式宣布了「厄爾尼諾現象」形成了,也就是說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已經確定了。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2019年的時候,也出現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而2020年又出現了,這氣候正常嗎?

按照大家一般的思維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就是拉尼娜事件,但是我們在之前就說過,這規律可能會隨著氣候變化的出現被打破,這不?2020年就出現連這個特殊例子,並且未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還會增加。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檢測報告指出,自從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所以如今已經確定為一次次厄爾尼諾事件,但是強度等級為「弱」。那厄爾尼諾形成之後會對我國產生什麼影響呢?根據初步預估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我國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

所以說這就厄爾尼諾現象的一個發展,當然這可能會引發不少的氣候變化,這個基本是可以肯定的,所以該做好準備的就準備,這就是厄爾尼諾的一個情況,如今我們需要關注的就是海洋區域一個變化。

西北太平洋在形成雙颱風胚胎之後,96W基本上可以說已經處於消失的階段,但是各大機構對95W的發展已經非常看好,也就是說這可能成為西北太平洋地區的1號颱風黃蜂,那我們具體來看看,確實2020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地區出現了不少的颱風胚胎,但是最終都消失了,海洋區域不太利於它的發展。

根據GFS最新模擬數據顯示,95W不僅會增強生成為1號颱風,並且大概率會提前生成,當然我們是根據氣壓值來進行說明的。數據顯示出95W在5月9日形成穩定的颱風胚胎之後,會在5月11日的時候形成1000hpa以下氣壓值,達到993hpa,所以依照這個氣壓值來說,有可能就會命名為今年的1號颱風。

當然具體還存在很多因素,我們也只能參考。而相對於路徑來說,如今各大預測機構模擬的數據都是先登陸菲律賓,然後再進入到南海地區發展,同時可能會出現二次增強,最後北上減弱消失。

包括歐洲數值中心(EC)如今也調整了,最初不看好95W的發展,如今也看好發展,所以再次增大了95W成為1號颱風的可能性,而日本氣象廳如今也顯示為「熱帶低壓」,所以今年的1號颱風真的可能來說,如果形成了的話,這不僅是2020年第1個颱風,同時也是5月的第1個颱風,所以值得關注了。

當然在沒有給出最終命名之前,我們還得繼續觀察,變化的空間肯定是存在的,最終是否會給予命名為1號颱風,我們還得看日本氣象廳是否給予「落名」,所以我們將繼續以觀察為主,如今的颱風雖然看似要來了,只要沒有給予命名,都可能改變。

而對於2020年的颱風未來趨勢,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那就是西北太平洋地區今年的颱風略偏多偏強,如果1號颱風形成了,這也並不意味著今年的颱風活躍期就來了, 一般情況而言,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時段主要是在6月到10月,所以說高峰期的時候,大家需要多多注意觀察海洋變化。如今的95W給予的模擬數據之中,最高的還是GFS的數據,巔峰氣壓值可能會達到960hpa,並且基本上都是繞菲律賓路過,然後消失。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95E生成概率50%,8月11號、12號颱風或不間斷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在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結束之後,全球的風暴發展可以說都進入到了一個高發時期一樣,風暴的醞釀十分的多,整個太平洋地區佔據了主要的風暴醞釀,而根據美國氣象預報顯示,在東太平洋的風暴胚胎95E進入到快速加強之中,在48小時內已經具有50%的概率生成,所以概率已經比較高了,根據科學數據顯示
  • 2020年厄爾尼諾出現!但指數區又跌破0度以下,拉尼娜又要來了?
    作者:文/虞子期 在2020年以來,關於氣候變化可以說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而對於「厄爾尼諾」的形成也是大家說得最多的,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形成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不少人都在爭議一個問題,那就是2020年會不會再次出現。
  • 6月無颱風!2020年3號颱風什麼時候形成,今年氣候異常嗎?
    所以說南方的降雨是嚴重偏多了,大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3~7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而預計在7月上旬之前,還將有總計4波強降雨的發展,到了7月上旬之後,7月2日前後和7月6日前後還將繼續出現降雨,所以南方的朋友做好準備吧,雨水相對比較頻繁。
  • 確定了,94W生成且大變化,1號颱風黃蜂或提前來,可能進入南海
    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以來,關於颱風的消息可以說並不多,雖然形成了幾個颱風胚胎,但是最終都在海洋區域的變化之中消失了。而在4月快要結束的時段,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區的變化又出現了。
  • 2020年氣候或大變!厄爾尼諾有概率再現,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作者:文/虞子期可以確定地說,2020年國家氣候中心年初認定的「弱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結束,如今海洋區域表現為「中性」狀態,但是厄爾尼諾現象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後面就一定不會出現了。當然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年」已經可以明確說了,如今已經消失了,很明顯就不是了。
  • 厄爾尼諾異常!颱風聖帕「兄弟」可能來了,6號颱風或生成去日本
    作者:文/虞子期2019年以來,我們可能一直都覺得氣候處於異常的情況,確實也是這樣,在厄爾尼諾和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之下,我們南方地區間歇性的降雨可以說非常的多,而北方降雨稍微偏少,雖然最近兩天,降雨確實預報出現了,但是對於華東,長江三角洲區域依然是高溫影響,所以是比較熱,有時間看到
  • 2020年上半年才兩個颱風!為何這麼少?後面可能會醞釀「大風暴」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1號颱風黃蜂5月16日形成,2號颱風鸚鵡6月14日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雖然6月之後的熱帶擾動確實出現了不少,但是最終都沒有形成颱風
  • 2020年「拉尼娜」又要來了?7號颱風或19日生成,可能直奔廣東
    而97W在增強之後又出現了減弱的情況,所以97W成為7號颱風的可能性降低,並且基本要消失了,而才編碼的99W接下來發展的條件比較好,有概率成為今年的一個新颱風。所以暫時沒有辦法確定是否這個99W能夠發展成為今年的7號颱風,但是我們根據所有的路徑來看,都是指向了廣東。GFS、GEM、GEFS等都是顯示「直奔」廣東。那綜合情況來說,無論這個颱風胚胎是否會成為今年的7號颱風,那麼很大概率會給廣東帶來極強的風雨天氣,這就是新發布的99W颱風胚胎情況。
  • 11號颱風來了?南海96W胚胎出現,但不確定,山東江蘇或迎強降雨
    作者:文/風揚今年我們不是說「厄爾尼諾」年嗎?厄爾尼諾到底去哪裡了,當然說到厄爾尼諾確實依然存在,並且它的影響也在,只不過強度沒有以前那麼大。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檢測數據來看,厄爾尼諾還將可能持續到2019年冬季,所以我們不用懷疑它的存在,而根據觀察數據來看,厄爾尼諾依然是保持在0到+0.5的數字範圍內,所以是小影響而已,對颱風的醞釀發展的「阻擾」作用並不明顯。如今的西北太平洋或南海地區的颱風發展可以說是徹底爆發了,太多了。
  • 厄爾尼諾重現概率加大,2020年氣候或又要複雜化了
    ,如果按照常規的情況,接下來可能就是拉尼娜的出現,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是這種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每2~7年可能被打亂一次,也就是說會持續性的出現一種現象,而氣象專家佩列韋堅採夫說的太平洋厄爾尼諾開始重現,也說明了這不是一個正常的「規律」,因為規律性不存在了,到底會不會在2020年重現呢,其實很多報告確實也指出了,並且在如今的厄爾尼諾監測區域也發現了這種現象。
  • 拉尼娜現象或要來,概率提升到60%,2020年可能是冷冬
    2020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地球出現了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而在5月之後,「弱厄爾尼諾現象」沒有持續性的發展,而是消失了,當然這也意味著它的影響結束,在上半年我們確實也看到了它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例如: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發展少就與它存在一定的關係,而過後消失了,但是整個海洋區域的變化處於了「中性狀態」,也就是沒有厄爾尼諾現象,也沒有拉尼娜現象的出現。
  • 7月第1個颱風胚胎99W生成!這是2020年的3號颱風嗎?
    新颱風胚胎99W生成!也就是7月第1個颱風胚胎來了,那這會是2020年姍姍來遲的第3個颱風嗎?如今99W位於18.0°N 131.0°E,最大風速為15KT,相當於7.5米/秒,所以是初生的颱風胚胎,目前來看強度還不是很大。
  • 2016第1號颱風尼伯特生成時間晚原因 歷年晚颱風時間表
    【最新消息:2016年第1號颱風路徑實時更新】昨天(3日)上午,今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生成,為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生成時間第二晚的颱風。這個「遲到」的颱風會對江淮地區的強降雨造成什麼影響?它會直接終結此地的梅雨嗎?
  •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研究:2020年厄爾尼諾已經形成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最新研究,2020年厄爾尼諾已經形成。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不過,這次的厄爾尼諾事件,對於我國的影響還是比較顯著的。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Ni?o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0.6℃、0.5℃、0.5℃、0.5℃和0.5℃。
  • 厄爾尼諾全球發飆?確定了!「美國颱風」和「印度颱風」接連生成
    在6月之前,北大西洋已出現了兩個颶風季外風暴,儘管有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命名標準過松的因素在,但仍然大幅偏多;而北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出現了超級氣旋性風暴「安攀」,並以強颱風強度經過加爾各答市中心,成為當地1864年以來的最強風暴。相比之下,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活動相對偏弱,這主要是厄爾尼諾的大氣響應造成。
  • 94W消失後,95W又來了,2020年1號颱風會不會是它?
    對於南方來說就不一樣了,特別是華南地區的天氣真的是熱,基本都是在30度以上,同時暫時也沒有降雨的影響,以「悶熱」的天氣偏多,後面可能出現強天氣的變化,可能有降雨,但是還要等到周末才可能出現,這就是陸地區域的一個天氣轉變,而海洋區域也迎來了新變化,又有新的颱風胚胎出現,但是成臺的可能性還是較低。
  • 確定了!3號颱風生成,美發布4號颱風生成預警,可能登陸江浙滬
    作者:文/虞子期 確定了!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已經生成,這也是今年8月的第1個颱風,按照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最多可能出現8個颱風,並且這將可能是8月第1個登陸我國的颱風,2020年第2個登陸我國的颱風。
  • 厄爾尼諾指數快跌破0了!全球氣候要變好了?但可能颱風也要來了
    作者:文/虞子期高溫,乾旱等極端氣候現象,可能我們已經不陌生了,也許在我們身邊就是正在發生,而自從2018年以來,除了全球變暖之外,厄爾尼諾的影響也可以說一直在產生之中,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在厄爾尼諾和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之下,今年上半年的颱風偏少了很多,而如今厄爾尼諾又出現了新變化,
  • 2019年、2020年都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2021年還會出現嗎?
    而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就出現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而在2020年也出現了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這什麼情況? 2019年,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確定 2019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的影響是持續到了年底,而2020
  • 風速提升到30KT,16號颱風或快了
    作者:文/虞子期 在科學中,風暴的發展可以說是與全球氣候的變化存在一定的關係,很多時候不少的科學愛好者可能都在懷疑,到底全球變暖是否會引發風暴的增加,氣候大變,確實如果按照科學家們的說法,那就是全球變暖會增加和增強風暴的發展強度和頻率,所以這之間可能還是存在一定的科學「關係」,不過也不能完全說明,一定會這樣,因為按照科學的角度來說,風暴形成的因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