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全球發飆?確定了!「美國颱風」和「印度颱風」接連生成

2021-02-15 歷史長文

今年以來,北大西洋、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異常活躍。在6月之前,北大西洋已出現了兩個颶風季外風暴,儘管有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命名標準過松的因素在,但仍然大幅偏多;而北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出現了超級氣旋性風暴「安攀」,並以強颱風強度經過加爾各答市中心,成為當地1864年以來的最強風暴。相比之下,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活動相對偏弱,這主要是厄爾尼諾的大氣響應造成。

6月2日下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降雨的地方是不少的,在長江以南,大量白亮的雲團表明暖溼水汽正在迅速北上,在這些地方激發起大量的雷雨雲團,而在長江沿線和長江以北,另一道龐大的降雨雲系已經形成,這種種跡象表明,我國南地區新一輪大範圍強降雨正在啟動。

比如從6月2日的整點氣溫圖上看,四川多地不太一樣的是,重慶今天多地異常清涼,午後氣溫普遍還不到20度,比如重慶沙坪垻站,午後氣溫也僅僅有19度,對比起來,之前幾天重慶天氣還比較炎熱,比如6月1日,在晴朗陽光的烘烤下,重慶氣溫達到了32度,而5月30日重慶的氣溫還一度達到了34度,對比起來,今天午後還不到20度的氣溫自然是感覺一下子就回到了初春。

之所以「退燒」如此迅速,一方面是因為雷雨,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小股冷氣團滲透南下,從天氣形勢圖上看,6月2日西風槽後的小股冷氣團取道四川盆地滲透進入重慶,冷空氣的滲透與冷空氣對撞激發起了激烈雷雨,同時在雷雨中也導致很多地方氣溫明顯下降,重慶迎來難得的清涼時光。

由於厄爾尼諾的大氣響應仍在發威,目前西北太平洋被龐大的副熱帶高壓控制,颱風活動沉寂。不過在其控制下,南海和菲東暖池的水溫正在急劇上升,已比常年大幅偏高;與此同時,厄爾尼諾指數也在直線下跌。待平衡被打破,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將會迅速「復工復產」,我國防臺之弦不可放鬆。

副高面積指數監測顯示,今年以來副高偏肥偏大。來自NCC

猜你想看!!!
真的能夠「穿越」嗎?女子自稱從3800年前火星穿越而來?

科學家發現Y染色體正在消失,意味著什麼?難道未來沒有男人了?

黃石火山附近「異常」!24小時12次地震,科學家擔憂:或將噴發?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又反彈!5號颱風可能要來了,最高或達到16級超強颱風
    厄爾尼諾指數反彈!新颱風丹娜絲在醞釀,或是7月第2個超強颱風今年是個厄爾尼諾年,這是早已確定的事實。對於我們來說,影響最大的除陸地極端氣候外,海洋的風暴算是最直接的了。畢竟之前有權威氣象機構表明,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年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數量雖偏少,但是強度偏強,甚至登陸我國的颱風威力也偏大。那麼如今的厄爾尼諾最新情況咋樣呢,這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 248公裡每小時,17級超強颱風「芭芭拉」生成,這是全球新風王
    超17級風暴「芭芭拉」正式登場,新風王誕生說起氣象界,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尤其是颱風界,更是如此,讓人感到神秘和難以琢磨。自2號颱風蝴蝶後,全球海洋算是比較平靜,即使有新風暴生成,但是個數偏少,當然強度偏大的也有,但是就北美地區而已,實在少得可憐。但是自6月一開始,這裡的海洋就開始「躁動」起來,接連有風暴生成,比如安德烈婭、安爾文,但是強度都不大。
  • 氣象專家詳解颱風接連生成原因 「利奇馬」將給福建北部帶來暴雨
    人民網福州8月9日電 這8月才開場,為何第8號颱風「範斯高」、第9號颱風「利奇馬」、第10號颱風「羅莎」接連生成?福建省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楊林正研高工8日對此進行詳解。
  • 確定!今年颱風要遲到和難產!數據統計:這真的不一定是好事
    6月25日晚雙颱風胚胎位置,中氣愛標註一般年份,上半年西北太平洋總歸要生成4個颱風,或者更多,其中有一個登陸我國的「初臺」。而到6月25日為止,2019年西北太平洋還是只有2個颱風,沒有颱風登陸我國。和氣候平均值對比,今年颱風已經呈現偏少態勢,登陸我國的初臺呈現偏晚態勢。
  • 厄爾尼諾異常!颱風聖帕「兄弟」可能來了,6號颱風或生成去日本
    作者:文/虞子期2019年以來,我們可能一直都覺得氣候處於異常的情況,確實也是這樣,在厄爾尼諾和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之下,我們南方地區間歇性的降雨可以說非常的多,而北方降雨稍微偏少,雖然最近兩天,降雨確實預報出現了,但是對於華東,長江三角洲區域依然是高溫影響,所以是比較熱,有時間看到
  • 確定了!2020年厄爾尼諾形成,95W成臺概率提升,1號颱風或快了
    但是很意外的是,國家氣候中心在5月正式宣布了「厄爾尼諾現象」形成了,也就是說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已經確定了。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2019年的時候,也出現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而2020年又出現了,這氣候正常嗎?按照大家一般的思維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就是拉尼娜事件,但是我們在之前就說過,這規律可能會隨著氣候變化的出現被打破,這不?
  • 厄爾尼諾正發威?2號颱風或近期生成!超級計算機:可能超強颱風
    2月14日上午,從衛星雲圖上看,我國被龐大的降水雲系籠罩著,很多地方正在經歷降溫和雨雪天氣。,而在北太平洋上則有巨大的溫帶氣旋,這是北極渦旋勢力的一部分。而在廣闊的西太平洋上,則是一片空蕩蕩的無雲區——這是副熱帶高壓的實際控制區域。
  • 2016第1號颱風尼伯特生成時間晚原因 歷年晚颱風時間表
    今年颱風生成時間為1951年以來第二晚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一般每年首個颱風形成是在3月下旬。在多數厄爾尼諾年次年,颱風較常年生成的時間偏晚、總數偏少、強度略偏弱。根據統計,1949-2015年1-6月空臺的年份僅有兩年,分別是1973年和1998年,而這兩年均為強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次年,與今年的情況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1998年第1號颱風「妮蔻兒」(Nichole)於當年7月9日生成,為1949年以來最晚的首個颱風,而1998年全年也只有14個颱風生成,遠遠低於常年平均值——25.5個颱風。
  • 颱風組團!10號颱風羅莎即將生成,它是颱風利奇馬的導演之一
    8月4日下午開始,9號颱風利奇馬以東的颱風胚胎95W迅速發展。8月5日下午兩點,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這意味著今年第10號颱風羅莎很有可能在24小時內生成。8月5日下午颱風胚胎95W雲圖,來自H8衛星自7月31日7號颱風韋帕生成以來,西北太平洋在一星期內生成了4個颱風,真可謂是「捅了颱風窩」。不僅如此,目前南海又有新的颱風胚胎在醞釀,太平洋深處也有新的熱帶雲團發展,未來還有可能出現更多颱風。
  • 日本又要遇颱風?20號浣熊發飆「開眼」!博羅依或是16級超強颱風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10月的颱風真的可以說比較「兇猛」,實力不是一般的強,根據風雲衛星圖像顯示,今年的20號颱風浣熊又在「發飆」了,增強到14級就算了,居然預估還可能增強,並且可以明顯地看到,浣熊的「颱風眼」已經在若隱若現了,完全是超出了初期的預測情況,看來這兩次的大轉彎對20
  • 新胚胎91S生成,GFS首次預報,或將成為4月全球第1個超強颱風!
    新胚胎91S生成,GFS首次預報,或將成為4月全球第1個超強颱風!近段時間,全球氣象界依舊不平靜。大陸上,北半球,北美美國更是剛從風暴襲擊中緩過勁來,而亞洲地區,強降雨自西向東來襲,波及到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泰國,新的暴雨洪澇或強對流災害剛剛平靜下來,而我國新一波大降雨,也才剛消停不久,不過南方地區暴雨依舊繼續。當然,大陸天氣如此「熱鬧」,海洋地區也不甘寂寞。
  • 厄爾尼諾指數快跌破0了!全球氣候要變好了?但可能颱風也要來了
    作者:文/虞子期高溫,乾旱等極端氣候現象,可能我們已經不陌生了,也許在我們身邊就是正在發生,而自從2018年以來,除了全球變暖之外,厄爾尼諾的影響也可以說一直在產生之中,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在厄爾尼諾和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之下,今年上半年的颱風偏少了很多,而如今厄爾尼諾又出現了新變化,
  • 7月第1個颱風胚胎99W生成!這是2020年的3號颱風嗎?
    新颱風胚胎99W生成!也就是7月第1個颱風胚胎來了,那這會是2020年姍姍來遲的第3個颱風嗎?如今99W位於18.0°N 131.0°E,最大風速為15KT,相當於7.5米/秒,所以是初生的颱風胚胎,目前來看強度還不是很大。
  • 七月的颱風不會打破歷史記錄 大數據揭示了颱風「缺席」的原因
    1990-2019年1-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生成變化曲線今年7月颱風緣何缺席?為什麼今年的颱風如此不活躍?專家表示,從氣候角度來看,產生的颱風數量與海洋熱條件、季風活動、大氣低頻振蕩和其他因素有關;從天氣角度看,它需要高海溫、高溼度、高對流不穩定層結的熱條件,以及地轉偏轉力、弱環境風垂直切變和初始動力擾動的某些動力條件。然而,今年副熱帶高壓是抑制颱風生成的「幕後黑手」。然而,異常強的副熱帶高壓與厄爾尼諾和印度洋異常溫暖的海面溫度密切相關。
  • 七月沒有颱風 過去71年的第一個大數據揭示了颱風「缺席」的原因
    在此之前,至少有一次颱風,出現在1954年,1957年,1985年和1998年。據統計,4年中的7月份有8次颱風(分別發生在1967年、1971年、1994年和2017年)。如果在七月底之前沒有颱風,那是非常罕見的。1990-2019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生成的不活躍!
  • 新風暴法尼生成,權威機構預報:或將是5月全球第1個超強颱風
    新風暴法尼生成,權威機構預報:或將是5月全球第1個超強颱風今天是4月28日,快要進入5月了。不過從整個4月來說,也是不同尋常,儘管沒有3月那麼厲害,全球共計3個超強颱風生成,但是4月後期空窗期後,一來就是4大熱帶氣旋,而且其中3個還生成了新風暴,甚至出現了一個17級超強颱風肯尼斯,還登陸了。不過儘管去了一個肯尼斯,但是新風暴法尼又生成,「雙颱風」共舞再來。
  • 確定了!3號颱風生成,美發布4號颱風生成預警,可能登陸江浙滬
    作者:文/虞子期 確定了!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已經生成,這也是今年8月的第1個颱風,按照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最多可能出現8個颱風,並且這將可能是8月第1個登陸我國的颱風,2020年第2個登陸我國的颱風。
  • 厄爾尼諾事件正式形成,南方的雨要多到什麼程度?颱風呢
    因此,我國官方已於2月26日宣布,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已正式形成。這是2015-2016年的強厄爾尼諾事件後,不到3年內發生的第二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事件,無疑是厄爾尼諾狀態的升級,標誌著全球天氣、氣候受影響的程度可能加深。
  • 20號颱風將成小氣旋,確定靠近日本,博羅依正發飆,颱風眼已可見
    我們再來看看21號颱風「博羅依」,這個颱風開啟了超速模式。根據歐美氣象最新數據顯示,該颱風最高風速已經達到了90kt,也就是超過了45m/s的風速了,很明顯已經達到了14級左右了,所以非常的快,從衛星圖像也可以看到,博羅依已經開了「颱風眼」,並且是清晰可見,所以這是直奔超強颱風而去的,正在發飆了。
  • 7月無颱風或將打破歷史紀錄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
    專家表示,颱風生成個數的多少從氣候角度上講,與海洋熱力狀況、季風的活動、大氣低頻振蕩等因素有關;從天氣角度上講,則需要高海溫、高溼度、高對流不穩定層結的熱力條件,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弱環境風垂直切變和初始動力擾動的動力條件。 但是對於今年來說,副熱帶高壓是抑制颱風生成的「幕後黑手」。而副熱帶高壓的異常偏強,則與厄爾尼諾和印度洋熱帶洋面海溫異常偏暖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