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颱風反常,是因為氣候越來越極端了嗎?

2020-11-24 中國網旅遊中國

9月21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颱風呈現生成源地明顯偏西等特點,其中,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現象,創造新歷史。

專家表示,未來年份7月「空臺」現象是否會持續存在不確定性,氣候確實在發生變化,一些極端、不確定的事件頻次可能會越來越高,但是,這種高發短期內是不可持續的。

今年颱風生成源地明顯偏西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介紹,今年颱風生成源地明顯偏西。今年12個颱風的平均生成位置(18.3N、124.6E)較常年平均生成位置(16.1N、136.5E)偏西約12個經度,颱風生成位置越偏西,颱風越有機會登陸或影響我國。

「今年發生7月『空臺』一個是氣候背景的極端性,一個是有些偶發因素,這不是一個可持續、可預測的現象,我們還要持續不斷加強對大氣科學的認知、對氣候及氣候變化的研究,可能以後會有更多的理論來支撐我們做好對颱風的深層認知。」錢傳海說。

三個颱風連續北上影響東北歷史罕見

除了7月「空臺」,今年8月26日至9月8日,東北地區連續遭受第8號颱風「巴威」、第9號颱風「美莎克」和第10號颱風「海神」影響,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比常年全年影響東北地區颱風個數(1.2個)偏多1.8個。

截至9月2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2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6.1個;12個颱風平均峰值強度(<36.3米/秒)較多年平均(40.1米/秒)偏弱。

最新消息顯示,今年第12號颱風「白海豚」(英文名稱:Dolphin;名字來源:中國香港;名字意義:生活在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9月21日14時在日本以南洋面上生成。「白海豚」未來對我國無影響。

(鄧琦)

相關焦點

  • 國際級專家發話:2017年,全球天氣還是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今日,有專家指出,2017年的天氣也依然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這句話不是小編說的,也不是某個野雞專家提出的,而是在整合了全球80個國家天氣部門的信息後得出的結論,在這個2017年,不只是中國,全球許多地方可能多次出現高溫熱浪、暴雨、颱風等極端或反常天氣。
  • 香港今年雨量偏少反常天氣多 料會有4至7個颱風
    香港今年雨量偏少反常天氣多 料會有4至7個颱風     圖: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天文臺預測,今年會有4至7個颱風襲港,全年雨量正常至偏少。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逐漸明顯,天文臺提醒市民,極端反常天氣將更頻繁,又警告,老一輩市民曾經歷的「制水」乾旱年代,有可能於本世紀末重現。
  • 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嗎?為何極端氣象災害頻發?氣象專家釋疑
    我們的氣候越來越異常了嗎?今日,新京報記者專訪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副主任尹宜舟。他表示,當前氣候變暖背景下,氣候變率增大,大氣和海洋環流及其相互作用等發生變化,原來被人熟知的氣候變化規律也可能會發生變化,由此導致氣候異常的不確定性增大,引起極端天氣事件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
  • 今年韓國天氣極端異常,專家警告,朝鮮半島還將遭遇更為惡劣氣候
    中韓通訊社 韓國金禪子 今年韓國天氣氣候極端異常。全國範圍內長達54天的梅雨季和接連而來的5個颱風,直接影響到人們的餐桌,白菜蘋果等日常果蔬價格暴漲。但這僅僅是開始,專家們警告,韓半島還將很快遭遇更為惡劣的極端氣候。
  • 6月無颱風!2020年3號颱風什麼時候形成,今年氣候異常嗎?
    今年以來,全球的氣候變化都是非常複雜的,海洋區域和陸地區域的天氣轉變已經成為了規模化,這似乎比較符合科學家們的預測情況,那就是今年的極端氣候現象將會在全球多地出現,而對於亞洲地區來說,降雨,高溫,風暴等氣候現象也出現了變化,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的正常持續,異常的氣候現象已經大規模存在,所以說氣候轉變是比我們想像快多了。
  • 福州今年有幾個颱風?今年以來福州氣候概況
    今天上午,福州市政府舉行防汛備汛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福州市2019年上半年氣候概況及未來天氣趨勢預測。接下來的氣溫降水情況如何?又有多少颱風將影響福州?一起來看!今年以來福州氣候概況降雨:今年以來(1月1日~6月24日)全市降水平均917毫米,偏多12.4%。各縣(市)雨量介於691毫米(福清)~1189.6毫米(永泰)之間。其中,永泰和閩侯屬偏多,其餘縣市均屬正常。
  • 2020年冬季氣候反常,拉尼娜或許會讓印度更寒冷,我國什麼情況?
    氣候問題已經成為近年來人類最關注的一個重點,隨著人類進入工業時代,溫室氣體的排放不斷加劇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而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讓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的趨勢也在加劇。在全球變暖趨勢的大背景下,地球的氣候也越來越反常,變得越來越極端。
  • 今年已有7個颱風登陸我國 強度增加防災不可大意
    為防禦今年第18號颱風「泰利」,舟山市出海的4665艘漁船陸續回港避風。周學軍攝(新華社發)  這個夏天不平靜,全球多個颱風兇猛來襲,多地受到影響。「雙颱風」「三連擊」等熱詞頻頻刷屏,颱風襲擊時的照片和視頻令人心驚。  今年的颱風反常嗎,為什麼接踵而至?目前是怎麼監測預報颱風的?未來該如何提升預警水平?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為何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氣候專家這樣說
    以後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 賈小龍 :截至目前,今年我國華南地區、江南南部,6月以來平均氣溫也是歷史同期最高的,像江南南部到華南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偏多了5到20天,福建、海南等地的高溫日數都是歷史第一。當然今年我國整體溫度是怎樣的情況,可能要到今年結束之後,利用觀測數據來進行分析。
  • 預計今夏遼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較多 可能有北上颱風登陸
    據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今年1月1日至6月15日期間,全省大部地區降水偏多。其中,瀋陽遼中、營口南部和葫蘆島綏中等地偏多6至9成。根據最新氣候預測結論,今夏遼寧降水偏多,預計6至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459至500毫米,時空分布不均,本溪、丹東地區偏多2至3成,其他地區偏多1至2成。
  • 中國氣象局:今年颱風異常
    專家表示,未來年份7月「空臺」現象是否會持續存在不確定性,氣候確實在發生變化,一些極端、不確定的事件頻次可能會越來越高,但是,這種高發短期內是不可持續的。截至今年9月2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2個颱風生成。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更加頻繁、更加反覆無常、更加難以預測和更加極端的自然災害,正影響越來越多的人    這是2007年3月27日,阿根廷西南部聖克魯斯的烏普薩拉冰山一角正在融化。據阿根廷科學家估計,這一地區大部分的冰山由於氣候變化將在2020年至2030年間全部融化。
  • 2020年汛期天氣盤點——看看今年的颱風到底多「反常」
    截至9月11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僅有10個颱風生成。7月「空臺」、東北颱風「三連擊」創歷史,帶你盤點2020年汛期的颱風,看看今年的颱風到底多「反常」?圖1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路徑圖(截至9月11日)二、颱風活動特點今年以來,颱風呈現生成源地明顯偏西、生成數和登陸數偏少、盛夏期颱風活動由「異常安靜」轉為活躍、影響我國東北地區颱風偏多等特點。颱風生成源地明顯偏西。
  • 海洋局專家:太平洋海溫異常 氣候進「極端」期
    進入4月,廣州錄得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低氣溫……近年來,極端氣候成為全球氣象主題。本報記者在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獲悉,去年我國極端氣候災害的發生與太平洋海溫異常息息相關。專家指出,這種極端氣候並非不可預測,但是真正要防止極端氣候頻頻為難人類,人類必須開始反思自身,善待地球。
  • 聯合訪談: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
    本期「小珺帶您看天氣」欄目為您帶來中國天氣網和中國氣象網的聯合專訪——《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特別邀請到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首席周兵以及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首席艾宛秀,與廣大網友共同梳理2012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並深度解讀極端天氣的出現原因和全球氣候變化趨勢。
  • 7月零颱風?颱風與它的「兄弟們」,今年有點怪!
    時間進入7月下旬,按往常,我國將進入颱風「高影響時段」,但今年的颱風似乎有些反常,到目前為止動靜很小。今年7月會創紀錄一個颱風也沒有嗎?雖然近期西北太平洋沒有颱風生成,但全球其他主要海域卻並不「太平」。
  • 新聞1+1丨以後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為什麼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
    以後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 賈小龍:截至目前,今年我國華南地區、江南南部,6月以來平均氣溫也是歷史同期最高的,像江南南部到華南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偏多了5到20天,福建、海南等地的高溫日數都是歷史第一。當然今年我國整體溫度是怎樣的情況,可能要到今年結束之後,利用觀測數據來進行分析。
  • 極端氣候頻發 是否純屬巧合?
    雖然這些熱浪、洪災、泥石流和冰川坍塌看上去都天各一方,遙遙相隔,但很多科學家都堅信,在今年這個多災多難的夏天,這些極端氣候現象之間並非毫不相干,也許一切都不是純屬巧合。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國家氣候數據中心負責氣候監測的主管德克·阿爾恩特(Deke Arndt)則認為,這些極端天氣之所以持續如此長時間,是因為受到了大氣「阻塞」的影響,這一現象在以往夏季是常見的,但是今年卻一反常態地頑固和持久。  德克稱:「這類天氣不僅強勁而且持久。它一邊日復一日地給印度和巴基斯坦帶來暴雨,而在另一邊又為俄羅斯西部帶來乾旱和高溫。」
  • 極端氣候,臺灣農業如何接招
    去年暖冬乾旱,今夏暴雨狂灌,極端氣候對臺灣農業的傷害逐年升高。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公布的數字顯示,近3年用於農損的補助款是前10年的3倍多。農險初試臺灣農業雖然曾是經濟起飛的擔當,但近年來受極端氣候的打擊越來越慘重,颱風、暴雨、乾旱、暖冬、寒害幾乎輪番來襲,農損動輒數百億元。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臺灣農業損失高達200億元;2016年幾天的寒流災害,農損超過42億元;臺灣10年來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損平均每年達110億元。
  • 面對極端氣候,是人都要憂天
    去年超強颱風「桑美」襲擊東南沿海的時候,氣象專家說強颱風能吹翻火車,沒承想今年春節剛過,在西北的吐魯番境內的13級狂風還真把火車掀翻脫軌了,導致3名旅客死亡,多人受傷。(2月28日新華社)      面對極端氣候,人類站在「風口」上。自然界力量之大之強,人類不能不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