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汛期天氣盤點——看看今年的颱風到底多「反常」

2020-11-29 中國天氣網

截至9月11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僅有10個颱風生成。7月「空臺」、東北颱風「三連擊」創歷史,帶你盤點2020年汛期的颱風,看看今年的颱風到底多「反常」?

一、颱風概況

截至2020年9月1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平均(16.1個)偏少6.1個。其中,2002號颱風「鸚鵡」、2004號颱風「黑格比」、2006號颱風「米克拉」和2007號颱風「海高斯」等4個颱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多年同期平均(5.3個)偏少1.3個。

圖1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路徑圖(截至9月11日)

二、颱風活動特點

今年以來,颱風呈現生成源地明顯偏西、生成數和登陸數偏少、盛夏期颱風活動由「異常安靜」轉為活躍、影響我國東北地區颱風偏多等特點。

颱風生成源地明顯偏西。今年10個颱風的平均生成位置(18.8N、124.2E)較常年平均生成位置(16.1N、136.5E)偏西約12個經度,颱風生成位置越偏西,颱風越有機會登陸或影響我國。

颱風生成數偏少,強度偏弱。截至9月1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6.1個;10個颱風平均峰值強度(37.4米/秒)較多年平均(40.1米/秒)稍偏弱。

登陸颱風略偏少,登陸強度持平。截至9月11日,共有4個颱風(鸚鵡、黑格比、米克拉和海高斯)登陸我國,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1.3個;4個颱風登陸平均強度(32.3米/秒)與多年平均(32.6米/秒)相當。

7月「空臺」創歷史。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現象,創造新的歷史。

8月颱風活躍,近海快速增強。今年8月共有7個颱風生成,生成數較多年平均(5.7個)偏多1.3個,其中8月上旬就有4個颱風生成;8月「黑格比」、「米克拉」和「海高斯」3個颱風先後登陸我國,較多年同期平均(1.9個)偏多1.1個。上述3個登陸颱風都經歷了近海快速增強,且均以峰值強度登陸我國。尤其「米克拉」在南海自生成至登陸僅用20.5小時,較南海「土颱風」平均時間48.6小時縮短1倍以上,有效預警時間短,預報難度大。

三個颱風連續北上影響東北歷史罕見。8月26日至9月8日,東北地區連續遭受第8號颱風「巴威」、第9號颱風「美莎克」和第10號颱風「海神」影響,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比常年全年影響東北地區颱風個數(1.2個)偏多1.8個。

表1 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一覽表(截至9月11日)

相關焦點

  • 降雨多、颱風少、高溫多……今年汛期天氣異常,因它不走尋常路?
    說起今年汛期很多人明顯感覺到降雨多、颱風少,還有高溫多副熱帶高壓,是影響我國天氣的重要推手。我國夏季梅雨、颱風、北方「七下八上」、華西秋雨,均與它密切相關。2020年6、7、8月副高平均位置和對應雨帶位置數據客觀揭示了副高的「龐大」:今年6月的氣候平均值顯示,副高北界約為30°N,南界到10°N以南,西伸約為110°E;
  • 2020年汛期天氣盤點——颱風
    颱風概況截至2020年9月1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平均(16.1個)偏少6.1個。今年10個颱風的平均生成位置(18.8N、124.2E)較常年平均生成位置(16.1N、136.5E)偏西約12個經度,颱風生成位置越偏西,颱風越有機會登陸或影響我國。颱風生成數偏少,強度偏弱。截至9月1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6.1個;10個颱風平均峰值強度(37.4米/秒)較多年平均(40.1米/秒)稍偏弱。
  • 梅雨量、高溫日、颱風略多!2020年汛期上海氣候「四多兩強」
    資料圖東方網記者劉輝、曹磊6月17日報導:今年汛期相比往年,有何變化?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今天作客2020民生訪談時介紹,「總體嚴峻、不容樂觀。可歸納為『四多兩強』。」上海一般6月份進入汛期,今年上海「入梅」較往年提前了9天。最近,暴雨、雷電等頻頻來襲。
  • 上海2020年夏天的天氣如何?有颱風影響嗎?
    2020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可以說非常穩定,對於颱風的發展基本都是保持穩定的模式,而這兩天大家又在討論關於上海的颱風了,那上海2020年夏天的天氣如何?有颱風影響嗎?
  • 香港今年雨量偏少反常天氣多 料會有4至7個颱風
    香港今年雨量偏少反常天氣多 料會有4至7個颱風     圖: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天文臺預測,今年會有4至7個颱風襲港,全年雨量正常至偏少。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逐漸明顯,天文臺提醒市民,極端反常天氣將更頻繁,又警告,老一輩市民曾經歷的「制水」乾旱年代,有可能於本世紀末重現。
  • 2020廣東颱風預測有幾個 今年有多少個颱風影響廣州
    4月3日,記者從廣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開汛較早,汛期雨量總體較歷史同期略偏多,影響廣州的颱風也較歷史同期偏多。首個颱風大致出現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有關部門應針對汛期特點,提前布防做好應對措施。
  • 2018廈門汛期時間 今年影響廈門的颱風有4-5個
    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31日,是廈門的汛期,其中7月至9月是主汛期。這是根據廈門市暴雨洪水和颱風的特點,由權威部門確定的。  今年以來,我市累計雨量為278.2毫米,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降雨的時間分布非常不均――1月本該是全年降雨最少的月份,卻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暴雨;春雨季(3月-4月)則名不副實,降水持續偏少,3月降水量只有53.1毫米,不足常年3月雨量的一半(常年3月的總降水量均值為113毫米)。  汛期到來意味著降雨將明顯增多。
  • 番禺區2020年汛期氣候特點及 11-12月氣候趨勢預測
    番禺區2020年汛期氣候特點 >基本氣候概況 2020年3月31日入汛,較常年提早7天。
  • 2020年天氣之「最」有點多-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2020年天氣之「最」有點多 2021/01/05 07:40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487
  • 今年廣州天氣有「三多」
    記者會上獲悉,今年廣州汛期總雨量較常年偏少但「龍舟水」偏多,可能出現較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廣州市的颱風偏多,為3~5個。高溫天氣30~35天,較常年偏多15~20天。去年天災致倒塌房屋899間3月20日,廣州召開2018年三防暨北江大堤防汛工作會議。
  • 今年後汛期或有4—5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
    近日廣東雷雨頻頻,前汛期即將在5月下旬進入降雨密集的「龍舟水」階段,而從7月開始的後汛期,又會將廣東拉進颱風頻繁影響的時節。5月12日20時,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已經在菲律賓東部洋面生成,省氣象臺專家提醒,雖然其可能對廣東無直接影響,但防風意識需要提升起來了。  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 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 汛情、颱風、寒潮等在列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孫冰潔)中國氣象局31日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據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志華介紹,今年以來(截至12月29日),全國總體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全國平均氣溫10.4℃,較常年同期偏高0.7℃。
  • 中國氣象局:今年汛期中國氣溫、降水明顯異常
    中國氣象局:今年汛期中國氣溫、降水明顯異常 2008年05月06日 1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北京五月六日電(記者 阮煜琳)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六日在二00八年汛期氣象服務電視電話動員會上強調,今年中國氣候條件不確定性很大,防汛抗旱工作面臨很大壓力。
  • 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生成!颱風季大幕拉開,廣東天氣接下來……
    來幾張今年第一號颱風「黃蜂」(強熱帶風暴級)的快照「黃蜂」是個小個子據@廣東天氣 最新消息,今年第一號颱風「黃蜂」(強熱帶風暴級)未來強度逐漸增強,可能能達到颱風級。預計15日登陸菲律賓,隨後轉向偏北、偏東北,在臺灣以東洋面減弱消失!1號颱風往年都什麼時候來?
  • 廈門4月15日起進入汛期 今年預計影響廈門的颱風有3至4個
    人民網廈門4月15日電(陳博)近日,據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消息,廈門市於4月15日正式進入汛期,這也意味著該市的防汛工作從「備戰」轉入「戰時」狀態,各級防汛部門將嚴格落實24小時防汛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密切關注天氣態勢,第一時間處理險情災情。
  • 今起海南正式進入汛期!天氣氣候呈現這3大特點→
    颱風多、降雨時空分布不均、 高溫時間長我省汛期天氣氣候呈現3大特點5月15日,記者從省防汛防風防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獲悉,我省三防辦已啟動汛期值班制度,明確從海南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雨季一般出現在5月至10月,平均降水量佔年降水量的80.4%至90.5%。今年5月以來,我省的降水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以上,根據省三防預案規定,每年汛期一般為5月15日至11月15日(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並結合3月1日以來暴雨、洪水情況確定今年海南的入汛日期為5月15日。
  • 2020年的颱風季要開啟了,廣東今年颱風會比較多嗎?
    2020年以來,關於颱風發展的消息一直受到大家的關注,而最近關於「颱風季要開啟了,廣東今年颱風會比較多嗎?」又受到了大家的熱議,那到底是多還是少?其實氣候中心很早就給出了數據說明,那就是據預測,長江、珠江等流域可能發生較重汛情,登陸颱風可能偏多偏強。而對於廣東來說,有點不一樣。
  • 2020年首個進入深圳500公裡的颱風將在7月上旬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2020年颱風影響預計較2019年重&nbsp&nbsp&nbsp&nbsp首個進入深圳500公裡颱風將在7月上旬&
  • 今年福建這些流域可能發生洪水!還有颱風……
    2020年4月3日,省防指召集氣象、水利、海洋、水文等部門,召開2020年汛期氣候趨勢會商會議。回顧了今年以來福建汛情,分析了汛期氣候趨勢,並對當前工作提出了建議。今年以來汛情概況今年1~3月份,我省汛情總體平穩,經歷了6場暴雨和4次強對流天氣,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1、降雨量北多南少,全省平均降雨量348mm,較常年同期偏多16%,較去年同期偏少4%。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中國氣象局表示,國內十大入選事件的投票結果,基本反映了2019年我國天氣氣候的主要特點,一是強降水過程頻繁、強度大、重疊度高,如,華南出現1961年以來最長前汛期、華西秋雨期明顯偏長雨日偏多、連續強降水致貴州水城發生7.23特大山體滑坡等。二是高溫日數多,多地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如,雲南溫高雨少遭受嚴重春夏連旱、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