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07:40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487
◆1月平均氣溫近50年來最高,全年氣溫連續8年偏高
◆梅汛期雨量全省最少,暴雨天近50年來最少
◆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7月「空臺」
◆入冬時間歷史最晚
甌網訊 (記者 陳蜜) 梅汛期雨量全省最少、7月「空臺」、高溫發威市區兩度出現40℃高溫……昨天,市氣象部門發布「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盤點我市過去一年天氣舞臺上的種種演繹。
2020年度天氣氣候事件,從氣溫、降水、颱風、天氣等多個維度進行梳理。與氣溫相關的天氣氣候事件共有4件,分別是年初氣溫顯著偏高,去年入冬歷史最晚;高溫持續發威,市區第二次超40℃;年底寒潮來襲,全市斷崖式降溫;氣溫連續8年偏高,氣候變暖趨勢持續。據市氣象部門總結,2020年1月我市平均氣溫10.9℃,較常年同期(7.9℃)異常偏高3.0℃,為1971年以來最高。1月13日我市入冬(2019-2020冬季),破溫州氣象學歷史最晚入冬紀錄。
2020年全年平均氣溫19.3℃,較常年偏高1.3℃,是連續第8個偏高年。據統計,2020年全市高溫日數22.5天(最高氣溫≥35℃),較常年偏多12.7天(常年9.8天)。各縣(市、區)除洞頭海島無高溫日外,其他縣(市、區)高溫日數均較常年顯著偏多,其中文成站和永嘉站高溫日數分別達到了54天和53天。
這一年,大家對氣溫變化已經變得模糊,但前幾天的寒潮影響,估計印象依舊深刻。由於降溫大,年底最後幾天的寒潮,進入了天氣氣候「榜單」。
在降雨上,梅汛期梅中有伏,雨量全省最少;暴雨日數為1971年以來最少,強對流天氣不多;秋季氣溫高雨水少,出現嚴重氣象乾旱等3件天氣氣候事件入榜。據了解,我市2020年梅汛期主要表現為梅雨量偏少、雨量山區大平原小、梅中有伏的特點。全市平均降雨量為241.1毫米,較常年梅雨量(260.2毫米)偏少7.4%,較常年同期(343.3毫米)偏少29.8%。各項監測數據表明,我市出現了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氣象乾旱。
對於大家最熟悉的颱風,2020年也有2件相關事件上榜,分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臺汛期月空臺;颱風「黑格比」正面襲擊。7月是颱風活躍期,我市常年有3.7個颱風生成,最多年份生成8個,最少年份生成1個。2020年,受前期弱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入汛後,副熱帶高壓偏強,位置偏南,影響熱帶輻合帶對流,導致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8月4日凌晨3時30分登陸樂清沿海的4號颱風「黑格比」,是繼2006年「桑美」、2007年「韋帕」和「羅莎」三個登陸浙閩交界颱風之後,首個正面登陸溫州的颱風。該颱風登陸時值天文大潮,風雨潮「三碰頭」。過程累積雨量最大站為樂清龍西砩頭536.5毫米,永嘉三江半嶺1小時最大雨強達98.7毫米,我市沿海海面和內陸平原出現罕見大風,最大為洞頭虎頭嶼59.8米/秒(17級),樂清國家氣象觀測站實測風速43.3米/秒破歷史紀錄。
入榜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的,還有「入冬伴隨冷空氣,山區出現明顯雨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