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00:02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709
□劉文起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的一段時期,溫州是全國作家趨之若鶩的熱土,幾乎那時所有的當紅作家都來過溫州,可謂是一撥撥湧來溫州的作家潮。我因當時在樂清縣文聯和溫州市文聯工作,有幸接待過這些作家,留下許多難忘的記憶。
全國著名作家來溫州,是衝著兩個名目來的:一是文學,為《文學青年》的筆會和函授;二是經濟,為名聞天下的溫州經濟模式。
《文學青年》是溫州市文聯主辦的刊物,發行量很大,七八萬份,當年在全國很出名。同樣很出名的是它的函授,學員有近二萬人。《文學青年》函授每年都舉辦兩次筆會,邀請全國著名作家來溫州,同時也選拔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員來參加筆會,加上王安憶、鐵凝、路遙、賈平凹等18位青年作家都被聘為文學青年的顧問,故每年到溫州來的作家是一撥一撥潮水般地湧來。著名作家來溫州的有李杭育、張抗抗、肖復興、梁曉聲、趙本夫、葉辛、李龍雲、傅天琳、雁寧等。他們來溫州除了遊溫州名勝景點外,主要的任務是講座。講座主要是給函授學員聽的,我們溫州的作者近水樓臺先得月,也沾光旁聽。這些外地作家帶來了全國各地文壇的新信息,讓我們大開眼界,但也有麻煩的。那一次在雪山飯店請上海評論家李劼、朱大可講座,李劼比較開放,大講文學創作的「反傳統」。第二天溫州日報刊登的消息被正在溫州的一位領導看到了,說了一句:反傳統?優良的傳統也反嗎?文聯的人知道了,馬上寫了一篇意為「反傳統」並不是什麼傳統都反的文章又登在溫州日報上,想讓領導再看。而此時那領導已到杭州去了,於是馬上派人,將此日的溫州報趕送到杭州,放到領導的案頭。
一撥一撥作家潮湧溫州除了為《文學青年》外,還有是看溫州山水和溫州經濟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有三批:到永嘉一批、到甌海一批、到洞頭一批。每批都有作家、藝術家20多位,都是由各縣、區政府出面,通過溫州老鄉作家林斤讕或陳惠方、黃傳會聯絡邀請的。來的全國作家有汪曾祺、唐達成、從維熙、邵燕祥、鄭萬隆等;省內名作家有葉文玲、龍彼德、胡小孩、顧頌恩、沈祖安、黃亞洲、王曉明、金學種、餘小源等。一天晚上,我與葉坪陪劉心武、從維熙、邵燕祥、毋國政、鄭萬隆五人到五馬街口夜市吃魚丸、豬髒粉等溫州小吃,他們吃了又吃、都說好吃。吃完經過露天照相館時,不知誰說:我們拍個照吧。就拍了一張七人的合影照。這很寶貴,我保存至今。
最早來且來得最多的是林斤瀾。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與高曉聲、曾毓秋來時,是我陪他們在柳市住了兩天一夜喝酒喝了兩天一夜的。後來林斤瀾每次來溫州,我都有接待或陪同。我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那一次,他不是以作家身份、而是以老革命身份來的。那次他先去台州,找了劉錫榮的舅舅、他當年浙南遊擊隊的老戰友一起來的。像他自己在文章裡寫的:「1988年從台州到溫州,訪問了黃巖和樂清之間的『窮鄉僻壤』,是我五十年前生活過的地方。兩州的青年文友都勸我在山下看看就可以了,我定要上山……鄭九蟬不放心,把我當面移交給文起才算數。」(林斤瀾《鄉問》)後來他們去了溫州城裡,不知有沒有去平陽山門等革命老區呢?不知道。林斤瀾後來寫了在全國很出名的《溪鰻》等矮凳橋系列小說,是提供給全國文壇的溫州的文學樣本。還有大量反映溫州的散文,林老愛鄉心切,是宣傳溫州最多的全國著名作家。
著名評論家雷達兩次來溫州。一次是由省文聯組織的作家、藝術家採風團來溫州採風,一次是參加渠川先生長篇小說《金魔》的研討會。來採風的那次我全程陪同,看見他在南雁蕩山和北雁蕩山的兩次抽籤。那時雷達的人生正處低谷,來溫前剛被免去《中國作家》雜誌副主編的職務在家賦閒。在南雁仙姑洞,省文聯組聯部柯燕主任叫雷達抽個籤,問問仕途如何?雷達抽了條上上籤,籤詩曰:「脫卻蘭衫換紫袍,恰似桃李遇春時。飛身雲外登仙客,許爾蟾宮折桂枝。」到了北雁的北鬥洞,大家再慫恿雷達抽籤。雷達又抽了一籤,居然又是上上籤,且籤詩的字句與南雁仙姑洞的一字不差。這讓大家驚喜,都說雷達不當主編要當官了。雷達回到北京,果然上面下文件,任命雷達為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這作為佳話笑話一直在文壇傳說至今。
全國作家來溫州,發生有趣的事還有很多。
比如汪曾祺第一次到溫州,叫人哭笑不得。汪老好動,叫我陪他龍港、柳市到處跑。一路上他總吹噓自己:書法第一,畫畫第二,文章第三。於是到一地,都要拿筆給人題字。到龍港鎮的龍翔酒店時,他要給龍港鎮長、我的大學同學李其鐵題字。汪老問其鐵:寫什麼?其鐵不在乎什麼,也不在乎字,就說:隨便。汪老就「唰唰唰」地寫下兩行字:文章司馬,經濟臥龍。這比喻有點大了,其鐵不敢拿,就塞給我,意思是讓我到什麼地方悄悄地扔了。汪老又問我:寫什麼?我不懂字,他那字我也看不出什麼名堂,就也說:隨便。汪老就給我寫了: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文起以為如何?我一看,是指我學他的風格寫小說的事,趕緊把字收了。汪老又問酒店老闆娘要寫什麼?老闆娘直說不要!汪老揮筆寫店名:龍翔酒店,龍翔酒店。直書一張,橫書一張,鄭重地蓋好印章,送給老闆娘。老闆娘謝也不謝,順手將字一扔,轉身就走了。我一看,臉上有點掛不住。可汪老一點都不生氣,呵呵一笑,拉著我們走了。
還有寫《陳奐生進城》的高曉聲到樂清,我陪他、林斤瀾和福建作家曾毓秋在柳市住一夜喝兩天酒還喝不夠,直說:好酒,好酒!臨走時,我送了他一壺樂清的糯米酒讓他路上喝,他高興得抱住我就要親嘴,嚇得我逃猶不及。還有安徽作家、以小說《單家橋的閒言碎語》出名的潮清來溫州,我陪他遊雁蕩。雁蕩海鮮多,生吃海鮮時,盆裡都放幾瓣檸檬片,潮清以為是柑橘,夾進嘴裡就吃,酸得他半天合不攏嘴。弄得我笑也笑不得,熬也熬不住,尷尬得很。還有寫電影劇本《不該發生的故事》出名的東北作家喬邁和以電影劇本《李清照》出名的安徽女作家王英琦,我陪他們去樂清。在虹橋鎮參觀虹橋縫紉機廠時,王英琦看到路邊一個胖胖的小男孩很可愛,就送他一個蘋果。胖男孩笑著接過蘋果正吃著,王英琦突然走上去,猛地在胖男孩臉上親了一口,那胖男孩卻「哇」地一聲哭了。喬邁問王英琦:怎麼了?王英琦說:這胖男孩太可愛了!我親他的時候不知怎麼的就把他當蘋果了,忍不住咬了一口……
你看,這些奇葩的事還真多!
後來來的作家更多了,有王安憶、李炳銀、肖復興、梁曉聲、張抗抗、黃傳會、葉永烈、琦君、余光中等。加上書畫家王朝聞、華君武、謝稚柳、劉江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潮湧而來到溫州的全國著名作家、藝術家總有上百位吧。他們回去後寫了大量反映溫州獨特的經濟文化,頌揚溫州好山好水的文章。前者標誌性的文章是林斤瀾矮凳橋系列小說,後者標誌性的文章是《初識楠溪江》等系列散文。汪曾祺一句:「我可以負責地向世界宣布:楠溪江是美的!」成了永嘉旅遊的經典廣告。從此溫州模式流傳四方,永嘉山水名聞天下。
這是溫州經濟模式的神奇魅力,這是溫州美麗山水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