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廈門異常天氣頻發 抗旱工作仍處「進行時」

2020-12-05 網易新聞

臺海網11月27日訊 據廈門網報導26日,記者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市異常天氣頻發,存在高溫乾旱持續時間長,多地短時強降雨屢破歷史同期極值等異常現象,創下了多項歷史新紀錄,也使防汛抗旱工作更加嚴峻複雜。

今年以來,高溫少雨引起的氣象乾旱現象持續影響我市。島內外平均氣溫分別為22.8℃和23.2℃,分別比常年偏高1.4和1.0℃,均為異常偏高,且島內高溫創氣象觀測歷史同期最高。汛期島內外高溫日數分別為36天和55天,總高溫日數創氣象觀測歷史同期最多紀錄。

「高溫」「乾旱」是今年備受關注的「關鍵詞」,受高溫天氣影響,我市市域內水庫蓄水量嚴重不足,同、翔兩區供水形勢一度十分嚴峻。今年以來,島內外總降水量分別為535.1和959.1毫米,分別比常年偏少58.1%和35.5%,均為異常偏少,且均創氣象觀測歷史同期最少。全市僅出現6次較明顯降雨過程,島外僅出現1次暴雨日,入汛後雨季少雨、主汛期少颱風雨,全年降雨場次、暴雨日數均比往年嚴重偏少,均屬歷史罕見。

此外,影響颱風和明顯降雨過程偏少,災害損失相對較輕,但多地短時強降雨卻屢破歷史同期極值。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歐衛國表示,今年我市出現多輪局地性短歷時強降雨,特別是9月7日島外四個區普降暴雨,同安、翔安區出現小時雨量超百年一遇的局地強降雨。其中,翔安區馬巷灌溉站最大1小時雨量達99.6毫米,翔安區內厝鎮曾厝村最大1小時雨量達90.1毫米、最大3小時雨量達156.9毫米,同安區西柯美人山水庫最大3小時雨量達166毫米,雨量均超百年一遇。

截至目前,全市小(一)型以上水庫庫容10973萬立方,庫容比為61%,較常年同期偏少43%。承擔同安、翔安兩區主要供水任務的水庫僅蓮花水庫基本蓄滿,其餘水庫水位長期處於低位。受旱情影響,今年同翔兩區供水形勢一度面臨較大壓力。隨著旱情的持續,我市抗旱措施不斷推出,加之9月出現有效降雨,水庫增水顯著,旱情有所緩解。

儘管今年氣候異常,但由於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災害造成的損失較輕。全年未出現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3559萬元。其中,颱風「米克拉」給我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196萬元,「9.7」暴雨造成全市50處積水、民房進水71戶、農作物受淹2369畝。

歐衛國表示,目前,我市汛期已過,進入少雨季節,水庫來水進一步減少,旱情可能進一步延續。「我們將繼續加強監測預警預報,準確掌握水庫蓄水情況和旱情發展趨勢,加強水資源科學調度,統籌現有水資源,按照『先生活後生產』原則,確保生活用水,盡最大可能減少對生產的影響。」(記者連芊)

相關焦點

  • 2020年異常天氣頻發,專家作出預測,人類該何去何從?
    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但目前發生的很多事情似乎都在昭示著2020年並不太平。上半年非洲蝗災、澳洲大火、疫情肆虐,實在是糟糕的開端。隨著下半年的慢慢到來,本來以為情況能夠有所好轉,但最近極端天氣的頻發,更是讓我們對今年的運勢充滿了未知。
  • 4組專家現場培訓防地災知識 預計今年汛期極端天氣異常頻發
    4組專家現場培訓防地災知識 預計今年汛期極端天氣異常頻發 2013年04月05日 00時00分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拉姆斯多夫說,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冰蓋的體積在近30年裡減少了20%。極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層覆蓋,其海面相對溫暖的空氣就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影響極地大氣循環,其結果是極地冷空氣在高壓系統推動下,向北半球大陸地區進發。中國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認為,極地大氣環流的異常調整,使得極地冷空氣不斷擴散南下,強烈影響了中高緯度的國家和地區。
  • 今年夏季三四個颱風將影響廈門
    海西晨報訊 (記者 白斌斌) 近日,市防汛辦召集市水利局、市氣象局、廈門水文局、廈門海洋環境預報臺、水務集團原水公司、汀溪水庫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召開防汛抗旱形勢會商會議。昨日,記者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廈門市降水異常偏少,平均氣溫異常偏高,水庫蓄水量也出現了顯著偏少的情況。2020年上半年,廈門市降水異常偏少,僅出現兩場降雨過程,啟動兩次防禦暴雨洪水應急響應,汛情平穩,未出現險情、災情。
  • 保山市未雨綢繆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原標題:我市未雨綢繆做好防旱抗旱工作保山市氣象局針對全市近80天無有效降雨的情況,牽頭召開乾旱氣象分析會,聽取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應急局、市林草局等部門負責人及業務人員對氣象服務的要求,共同探討應對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的有效措施,未雨綢繆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 中國入汛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疑因氣候變暖(圖)
    大氣環流異常,多個地區創下降水量、高溫歷史極值  記者:這樣的氣候異常嗎?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記者:造成入汛以來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任福民:造成氣候異常的原因很複雜,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  記者:每一次極端氣象災害都可以歸咎為氣候變化嗎?
  • 廈門啟動防颱風1級應急響應
    (廈門天氣在線)  【8月11日02:31】  廈門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廈門市氣象臺2020年8月11日02時30分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受颱風"米克拉"影響,預計未來12小時我市部分鎮街將出現50毫米以上的降水。請注意防範。
  • 去年成54年來最暖一年 北京靜穩天氣多致霧霾頻發
    京津冀2015年大氣環境容量系1961年以來同期最低;去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95℃  2015年是有現代氣象記錄數據135年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2015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95℃,也是自
  • 湘陰縣2020年度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使水旱災害處於可控狀態,保證抗洪搶險、抗旱救災等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編制《湘陰縣2020年度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本預案」。;⑦車船調度組:負責高洪水位期間防汛指揮車輛、船舶的徵調及司機的管理工作;⑧督查執紀組:負責防汛抗旱督查工作;對防汛抗旱中各類失職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對防汛抗旱中各類失職行為及時進行查處;⑨後勤組:負責指揮部後勤保障工作。
  • 地球究竟怎麼了:極端天氣成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進入2010年以來,在人類寓居的這顆星球上,極端氣候頻發,地震、火山異常活躍,大的自然災害不斷——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島國海地發生芮氏7.3級地震,造成數十萬人死亡;1月14日,美國加州東部一天內發生9次地震;2月27日,智利發生芮氏8.8級大地震;3月4日,我國臺灣高雄縣、屏東縣交界發生6.7級地震;3月21日,冰島火山開始噴發,並引發洪水;4月以來,美國
  • 遼寧今夏降水偏多 雷電大風冰雹等對流天氣頻繁
    據氣象部門預測,2020 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全國降水總體呈 " 南北多、中間少 " 空間分布,澇重於旱。6 月 16 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介紹了全省防汛抗旱準備工作。上半年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 25%據介紹,今年以來(1 月 1 日至 6 月 15 日),全省平均降水量 184.5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25%,比去年同期偏多 27%。
  • 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2020年全年氣候覆雜多變,表現為汛期降水區域和時段集中,暴雨極端性強;颱風生成和登陸個數偏少,颱風影響時段和路徑異常情況多;氣象乾旱階段性、區域性特徵明顯;強對流天氣早發多發;南方高溫天氣日數多,持續時間長。
  • 今年預計3-4個颱風影響廈門!史上第二暖冬剛過!今天的雨要下到……
    這雨+霧的仙境feel還要繼續廈門市氣象臺8時30分繼續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12小時我市部分鎮街及沿海將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大霧天氣2020年就快過去四分之一了今年廈門天氣會如何?你肯定也很關心在昨日的全市水利暨防汛抗旱工作會議上氣象專家對今年氣候情況進行總結和預測剛過去的冬天是史上第二暖冬廈門沒有氣象意義上的冬季,每年12月至次年2月被人為地定義為冬季。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海嘯來了 廈門怎麼辦?
    雖然從1999年至今,廈門海域未出現明顯風暴潮、海浪災害,但廈門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頻受西北太平洋颱風影響,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異常氣候現象增多、極端天氣頻發的大背景下,近幾年登陸廈門周邊沿海的颱風呈現個數偏多、強度偏強的特點,必須引起重視,一旦颱風、潮汐等條件適宜,廈門海域也可能出現強風暴潮,並在颱風、巨浪等共同作用下,將產生海洋災害。
  • 廈門雨勢減弱!今年預計3-4個颱風影響廈門!
    氣象部門也提醒,春季天氣多變,陰晴不定,氣溫會忽冷忽熱,這一波回溫並不代表接下來就會進入夏天,因此衣服不可頓減,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適應春季氣候多變的規律。 3月18日 全市水利暨防汛抗旱工作會議上 氣象專家對今年氣候情況 進行總結和預測 剛過去的冬天是史上第二暖冬
  • 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據朝鮮中央氣象臺介紹,高溫天氣15號從東部海岸一些地區,開始逐步擴大到朝鮮大部分地區。其中22號的氣溫達到朝鮮東部海岸地區氣象觀測以來最高,幾個大城市的平均氣溫高於39度,元山市達到了39.7度。22號朝鮮全國平均最高氣溫為34.6度,比往年高出7.2度,為1981年以來最高氣溫。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受高溫天氣影響 美國加州山火頻發
    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加州中部和南部山區自上周末以來山火頻發。據加州中部城市吉爾羅伊市消防部門官員表示,上周日(5日)上午11時左右在靠近該市的152號高速公路附近發生一場山火,過火面積超過800公頃,並摧毀了兩座房屋,迫使數十名當地居民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