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降雨如「潑水」!今年這麼多的雨都是哪來的?

2021-01-07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6月1日全面入汛以來,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降雨,其中5萬平方公裡出現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降雨,簡直是在「潑水」的節奏。說到這裡有小夥伴就要問了,這下得沒完沒了的暴雨究竟都是哪來的?難道真的是天漏了?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節性降雨等天氣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規律地顯著上漲時期,每年6月開始,我國中東部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今年6月1日以來,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降雨,7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雨量超過300毫米的降雨,甚至有5萬平方公裡左右的地方出現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降雨,說是在潑水也不為過。

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表示,按降雨原因劃分,我國降雨主要分為四種類型:鋒面雨、對流雨、地形雨、颱風雨。不過,所有類型的降雨都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充足的水汽、合適的動力抬升條件以及空氣中存在大量凝結核。

汛期降雨之所以如此猛烈、持續時間長且後勁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汽條件好。像是近期盤踞在江南、江淮一帶的梅雨,就是水汽充足帶來的持續降雨(鋒面雨)。

那麼汛期這些龐大的水汽究竟都是從哪來的?胡嘯表示,汛期導致我國產生猛烈且持續強降水主要有兩個典型「水汽通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強大「供貨方」。

我國是季風氣候國家,冬天主要受北風控制,像是西伯利亞冷空氣在北風的「攛掇」下,頻頻給我國「製冷」;而到了夏季,風向大扭轉,從刮北風轉為刮南風,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上。所以,借著夏季風的「東風」,太平洋和印度洋能都源源不斷向我國陸地輸送降水的所需的重要「原料」——水汽。

具體來看,汛期影響我國的重要水汽通道一是來自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在南海季風、東南季風「裹挾」下,沿著副熱帶高壓系統,進入華南地區,伴隨副高的移動,甚至會影響到華北、黃淮;另一個是印度洋的赤道氣團,經西南季風「吹動」,進入西南、西北、長江中下遊地區。

相比太平洋的水汽,西南季風帶來的印度洋水汽,對流活動更不穩定,受其影響的地方「潑水」的時間更長、更猛烈。像是近日受西南暖溼氣流影響,湖北荊門、宜昌、恩施和重慶彭水等局地24小時內就遭到了250毫米的特大暴雨,個別地方雨量達到346毫米。

「夏季除了這兩個典型的水汽輸送通道外,來自大西洋、北冰洋、日本海的水汽也會影響我國,在新疆、東北地區也可能產生猛烈降雨,致災性同樣不容忽視」,胡嘯補充道。

此外,作為影響我國汛期天氣幕後「推手」,副熱帶高壓的強弱及位置,決定了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雨帶分布變化,華南「龍舟水」、江南「梅雨季」、華北「七下八上」,每年總在大致時間範圍將準備好的水汽輸送到具體地方,仿佛自帶導航「定點」下雨。

目前正值梅雨季,未來幾天暴雨仍不停歇。預計29日至30日,江南北部等地有強降雨過程,上述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6月29日至7月2日,貴州、雲南北部等地多降雨,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胡嘯提醒,汛期雨日多、雨量大且範圍廣,強降雨頻繁的地區容易出現中小河流洪水、內澇、泥石流等災害,公眾一定要做好防範。

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6月1日全面入汛以來,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降雨,其中5萬平方公裡出現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降雨,簡直是在「潑水」的節奏。說到這裡有小夥伴就要問了,這下得沒完沒了的暴雨究竟都是哪來的?難道真的是天漏了?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節性降雨等天氣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規律地顯著上漲時期,每年6月開始,我國中東部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今年6月1日以來,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降雨,7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雨量超過300毫米的降雨,甚至有5萬平方公裡左右的地方出現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降雨,說是在潑水也不為過。

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表示,按降雨原因劃分,我國降雨主要分為四種類型:鋒面雨、對流雨、地形雨、颱風雨。不過,所有類型的降雨都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充足的水汽、合適的動力抬升條件以及空氣中存在大量凝結核。

汛期降雨之所以如此猛烈、持續時間長且後勁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汽條件好。像是近期盤踞在江南、江淮一帶的梅雨,就是水汽充足帶來的持續降雨(鋒面雨)。

那麼汛期這些龐大的水汽究竟都是從哪來的?胡嘯表示,汛期導致我國產生猛烈且持續強降水主要有兩個典型「水汽通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強大「供貨方」。

我國是季風氣候國家,冬天主要受北風控制,像是西伯利亞冷空氣在北風的「攛掇」下,頻頻給我國「製冷」;而到了夏季,風向大扭轉,從刮北風轉為刮南風,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上。所以,借著夏季風的「東風」,太平洋和印度洋能都源源不斷向我國陸地輸送降水的所需的重要「原料」——水汽。

具體來看,汛期影響我國的重要水汽通道一是來自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在南海季風、東南季風「裹挾」下,沿著副熱帶高壓系統,進入華南地區,伴隨副高的移動,甚至會影響到華北、黃淮;另一個是印度洋的赤道氣團,經西南季風「吹動」,進入西南、西北、長江中下遊地區。

相比太平洋的水汽,西南季風帶來的印度洋水汽,對流活動更不穩定,受其影響的地方「潑水」的時間更長、更猛烈。像是近日受西南暖溼氣流影響,湖北荊門、宜昌、恩施和重慶彭水等局地24小時內就遭到了250毫米的特大暴雨,個別地方雨量達到346毫米。

「夏季除了這兩個典型的水汽輸送通道外,來自大西洋、北冰洋、日本海的水汽也會影響我國,在新疆、東北地區也可能產生猛烈降雨,致災性同樣不容忽視」,胡嘯補充道。

此外,作為影響我國汛期天氣幕後「推手」,副熱帶高壓的強弱及位置,決定了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雨帶分布變化,華南「龍舟水」、江南「梅雨季」、華北「七下八上」,每年總在大致時間範圍將準備好的水汽輸送到具體地方,仿佛自帶導航「定點」下雨。

目前正值梅雨季,未來幾天暴雨仍不停歇。預計29日至30日,江南北部等地有強降雨過程,上述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6月29日至7月2日,貴州、雲南北部等地多降雨,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胡嘯提醒,汛期雨日多、雨量大且範圍廣,強降雨頻繁的地區容易出現中小河流洪水、內澇、泥石流等災害,公眾一定要做好防範。

相關焦點

  • 這麼多的雨都是哪來的?
    先來看看下面這組數據▼今年6月1日全面入汛以來,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降雨近7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雨量超過300毫米的降雨近5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降雨……
  • 為什麼2020年梅雨汛期南方降雨這麼強?專家分析
    每年6月,隨著梅雨季的開始,我國南方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但今夏汛情尤為特別,不僅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事件頻發,南方地區還出現多輪大範圍持續性強降雨,累積雨量大、極端性強、災害影響重。截至目前,由南方降雨導致的洪澇災害已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0餘省份上千萬人受災。今年梅汛期南方降雨究竟有多強?雨水為啥這麼多?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最近,中國下了那麼多雨,這些雨都是從哪裡來的?
    降雨量是人類所不能控制的,降雨量過大,會帶來洪水,降雨量稀少,又會引起乾旱,降雨量不多不少,剛剛好,稱之為「風調雨順」,在遠離河流的陸地之上,雨是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唯一的淡水來源,因此,長期以來,人類都期盼風調雨順,那麼,雨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 這場雨有多大?為什麼這麼大?青島市氣象臺官方解讀來了
    記者採訪獲悉,這場暴雨是今年入夏以來最大的一場雨,由於雨勢強勁,青島市氣象臺更是一度將暴雨預警信號升級為紅色預警。據介紹,7月22日8時至23日12時,全市累計平均降水量120.7毫米,其中市區135.2毫米、嶗山210.5毫米。嶗山區太清最大401.2毫米。
  • 南方冬天雨越來越多,網友:快變成地中海氣候了
    近日,來自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從12月21日-1月10日的21天裡,南方很多地方的累積降雨日數已經達到了15天以上,湖南、江西、貴州等地更是超過20天。比如貴州遵義,過去21天裡下了21天的雨,每天都在下雨!由於持續的陰雨天氣,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也顯示,過去20天我國西南、長江中下遊多地的降水顯著偏多,局地偏多達到200%以上!可見今年南方冬天的雨確實是太多了。
  • 今年降雨怎麼這麼多?你又知道這些降雨有什麼區別嗎?
    雨,有時溫柔浪漫,「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有時急躁暴虐,「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萬事皆有緣由,雨之所以如此情緒多變,是因為它有多種不同的形成原因。氣象與氣候學家按照成因,將雨分成四個基本類型,對流雨、鋒面雨、颱風雨、地形雨。對流雨是最簡單的一種降雨類型。近地面的水體,在太陽的照耀下,受熱蒸發,膨脹上升。
  • 近期南方到底潑了多少雨?最新統計結果來了,看圖文大數據
    6月4日至7日,受高空槽、切變線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廣西多地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氣。新華社據@中國天氣 6月11日發布 自6月1日進入主汛期以來,江南、華南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廣東等地遭遇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多地降雨量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廣東龍門局地雨量超過1000毫米,桂林陽朔一天下完北京大半年的雨。
  • 大數據看歷年端午天氣 南方多雨北方晴
    華南警惕龍舟水西南亦多雨數據顯示,省會級城市中,南方城市包攬了歷年端午同期降雨降雨概率的前5名。不止廣東,廣西、湖南中部、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都將在6月上中旬迎來全年的降水巔峰。端午假期如遇降雨天氣,外出需攜帶好雨傘,雨天路滑還需注意交通安全。
  • 雨雨雨雨雨要來了!還有颱風?
    但好消息是雨終於要來了!不過總體來說 7月的廣東就是一個字 熱 見證歷史的7月 歷經4輪「龍舟水」 及1個颱風來襲之後 廣東高溫少雨天氣已持續了一個多月
  • 這個夏天,南方為何降雨不斷?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題:新聞分析:這個夏天,南方為何降雨不斷?南方地區持續陰雨連綿。6月以來,江南西部和中南部、華南北部及貴州等地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江西中部和貴州中南部偏多3倍左右。一些地方已經發生山洪、內澇等災害。記者21日採訪了有關專家,對此進行了分析。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介紹,其實,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國南方地區降水一直偏多,入汛時間也早。
  • 颱風往年在南方登陸的多,為何今年到達東北地區的颱風這麼多?
    今年來東北的颱風的確很多,今天(9月3日)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區都下了整整一天的大雨,現在到了晚上9點多,外面的雨還不見小,而且風勢很猛,街上一些樹的枝幹都被大風颳斷,這都是由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所引發。
  • 2020年國慶全國天氣預報:北方多冷空氣南方有明顯降雨
    今年中秋恰逢「十一黃金周」(10月1日至8日),8天長假,相信不少小夥伴已經做好了周密的出行計劃。假期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總體適宜,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後期或將有一個颱風影響南海海域。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看看你要去的地方天氣怎麼樣?  北方地區多冷空氣活動 。
  • 河北山東降雨可能快了,南方或再現大範圍降雨,哈羅德降低到16級
    2020年,天氣可以說是「冷熱交替」的模式明顯,雖然如今我國南方的降雨進入到了「停歇」狀態,但是新一輪的降雨也快了。而對於北方地區來說,華北會迎來一波小範圍的降雨過程,主要是集中在華北中南部地區,同時還有冷空氣的影響。
  • 南方雨多?4月第2波大範圍降雨或快了,可能覆蓋11省市,局地暴雨
    根據中央氣象臺數據顯示,在9日的時候,華北地區還將有弱冷空氣的影響,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最高降溫是在6度,局地可達8度的天氣變化,所以這可能會讓不少的人感覺到需要「穿一件」厚衣服,同時在華北地區還出現了明顯的雨雪天氣的之後,南方的第2波大範圍降雨可能也快了,也是4月第2波南方大範圍降雨醞釀,我們下面來細看下。
  • 山西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今年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山西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今年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今年我省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前6個月增雨總量達20.8億立方米  6月18日至20日,我省大部出現降水,針對此次降水過程,省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逐時監視天氣變化,並與省氣象臺保持密切聯繫,20日,時機已成熟,飛機率先升空作業,在全省範圍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5架次,累計飛行時間為
  • 南方暴雨預警27天,什麼樣的雨稱為暴雨?1mm降水量有多少?
    南方遭遇強降水,6月2日-28日,連續發布暴雨預警27天,持續時間近年少見。我們在為受災人員祈禱的同時,也不禁會想暴雨是指多大的雨?降雨量是如何測得的?——什麼樣的雨稱為暴雨?形容雨勢大小的詞語很多,比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 今年的雨為何這麼多?氣象預報預警為何如此精準?中央氣象臺專家權威解讀
    (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焦翊丹報導 6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截至7月14日,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往年同期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
  • 天上本沒有雨,那麼人工降雨到底怎麼弄的?今天長見識了
    天上本沒有雨,那麼人工降雨到底怎麼弄的?今天長見識了很多南方人不是很喜歡下雨,因為下雨會妨礙人們的出行,但很多中原地區或者乾旱地區的人則非常希望下雨,下雨意味著希望。正因如此,一旦天空中出現雲朵,專家們就會想辦法進行人工降雨,畢竟要靠老天自己下雨很難,那就來一次人工降雨吧,那麼人工降雨到底是怎麼弄的呢?原理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其實人工降雨就是根據不同雲層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時間,用火箭、飛機向空中播撒乾冰、碘化銀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含水量,最後達到下雨的目的。
  • 兩天暴雨,一天大雨,南方有三天降雨,未來幾天多地升溫在即
    趣味探索訊 每年三四月,是一年中天氣最多變時期之一,今年似乎更甚從前,就現在的今年4月,已經有多輪從北極而來的冷空氣進入我國,不論南方和北方都出現了多次明顯變天情況,降溫、暴雨、暴雪想來就來,有時局部地區降溫幅度達18℃以上,有時暴雪達30毫米,有時暴雨110毫米,氣溫每天起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