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鮑福玉
23日,一場狂風暴雨突襲島城。記者採訪獲悉,這場暴雨是今年入夏以來最大的一場雨,由於雨勢強勁,青島市氣象臺更是一度將暴雨預警信號升級為紅色預警。據介紹,7月22日8時至23日12時,全市累計平均降水量120.7毫米,其中市區135.2毫米、嶗山210.5毫米。嶗山區太清最大401.2毫米。
據市氣象臺統計,7月22日08時至23日12時,全市累計平均降水量120.7毫米,其中市區135.2毫米、嶗山210.5毫米、城陽106.9毫米、西海岸152.1毫米、膠州119.4毫米、即墨111.0毫米、萊西57.4毫米、平度66.4毫米。嶗山區太清最大401.2毫米。「這場雨也是入夏以來最大的一場雨!」市氣象臺氣候科科長李德萍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的統計,截至23日8時,全市累計平均降水為117.6毫米,其中嶗山太清為378.6毫米,單站日降水量位列1961年以來第九 名。23日00時至1時,嶗山區太清小時降雨量達到100.0毫米,為此次降雨最大雨強。青島站過程累計平均降水量173.6毫米,小時最大降雨量46.0毫米。此外除了雨大,風也不小。據監測信息,青島市區23日7時30分出現22.2米/秒的極大風速,而嶗山區流清河更甚,23日4點20分出現了36.9米/秒的風速,陣風風力達到12級。
這次降雨為何會這麼大呢?對此,青島市氣象臺預報科首席預報員江敦雙介紹,這次降雨主要由副高邊緣西南暖溼氣流和氣旋共同影響引起,短時強降雨強而且持續時間長,所以雨量很大。採訪時記者也發現,最近幾次降雨嶗山區的降雨量都比較大,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江敦雙介紹,降雨是由大氣中的對流運動形成的,水汽上升時,由於周圍空氣溫度降低而凝結成水滴,當水滴足夠多足夠大時,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當南方暖溼氣流向北輸送,遇到山區時,山區的地形會使暖溼氣流強迫向上抬升,促進對流的發展,從而使大氣中的水汽在上升運動中,迅速凝結產生更大的降水,所以山地的迎風坡對降水會產生增幅作用,也就是山地的迎風坡下雨往往會比其他地方更多一些。
除了我們這裡,近期南方暴雨不僅強降雨過程多,而且強降雨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市氣象臺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主要與今年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我們通常簡稱它「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體來說,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而持續發生。
島城雨水偏多,是不是意味著汛期到了?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本市已經進入汛期。本市的汛期一般從6月底到7月初開始,8月底到9月初結束。每年7月中旬前後,副熱帶高壓再次向北移動,8月份達到最北位置。副熱帶高壓西側的西南氣流或偏東氣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斷地向陸地輸送,為華北等地區的多降水打下基礎,如果剛好遇到冷空氣活動,就會促使水汽發生凝結。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氣等條件具備後,就很容易出現明顯的降雨。
對於接下來的天氣情況,首席預報員江敦雙介紹,最近沒有明顯強降雨,但是島城目前處於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市民還是應該多關注天氣,防範強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