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會下多大、下到哪兒 專家教你看雷達圖

2020-12-03 東方網

原標題:雨會下多大、下到哪兒 專家教你看雷達圖

從昨日十五時的雷達圖可看出,該時段降雨主要分布在南平、寧德一帶

  東南網5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蔡鎮金) 進入雨季後,榕城陰晴不定,一會下雨一會晴,即使是天氣預報員,也難以摸透老天爺的「脾氣」,大雨常常「爽約」,當人們放鬆警惕時,漂泊大雨又突如其來,讓人無奈。

  怎麼判斷天氣變化,怎麼判斷雨情?省氣象臺專家介紹了一些技巧,其中最為重要,也最為直觀的要數氣象雷達圖,掌握之後,相信你也可以做「天氣預報員」。

  細雨還是急雨看顏色就知道

  連日來,除了日常文字天氣預報外,福州氣象局還頻繁通過微博、微信上傳雷達圖,不過,一張張五顏六色的雷達圖,看得人眼花繚亂。

  那麼,怎麼看雷達圖呢?省氣象臺專家介紹,雷達圖是分布在我省的氣象雷達通過對各地降雨雲團即時監測生成的產品,用的主要指標叫「基本反射率」。雷達圖上有色標,探測到的是雲團中的水汽粒子。

  以省氣象臺昨日發布的15時01分雷達圖為例,該雷達圖以黑色為底,由綠色、黃色、紅色、紫色等組成。左上角注有15格顏色不同或深淺不一的色標,從最頂的藍色到最底的白色,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回波強度,回波強度越大,說明出現短時強降水和對流的可能性越大。

  專家解釋,藍色是地物回波,與降雨無關;從中度綠色起,即從回波強度值15dBZ起,這時可能會有毛毛雨,常常分布在強降雨邊緣區域;到深黃色,回波強度值30dBZ,雨已讓人感覺有些急,這時你肯定要帶雨傘;到紅色,回波強度值40~50dBZ,雨傘不一定撐得住;當顏色為暗紅、粉紅、紫色、白色,即回波強度值在55dBZ以上,這時估計連雨傘都不能打了,因為降雨強度非常大,可能伴有雷暴、大風,甚至冰雹。

  每6分鐘一張圖可知降雨走勢

  看雷達圖,很重要的一點是了解降雨移動路徑及何時會到來。省氣象臺專家說,現在每六分鐘生成一張雷達圖,對外公布的雷達圖也是六分鐘一張。如果想要了解降雨移動路徑,市民可以在網上通過播放一段時間的動態圖,如兩三個小時集合的連續動態圖,大概就可知道降雨雲團的移動路徑,以及會不會到你所處地區,並通過分析其主要中心,大致判斷降雨何時會到來。

  不過,雷達圖上並不直接顯示雲團的雨量,因為雷達圖顯示的主要是即時降雨強度,至於是中雨、大雨、暴雨等,還要看降雨持續時間和雨滴密度。

  氣象專家說,氣象雷達並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是萬萬不能的。氣象雷達對於短時(12小時或6小時以內)以及臨近(2小時)預報至關重要,從雷達圖就可大致了解降雨路徑及強度。

  專家也表示,降雨雲團不是勻速移動的,它會因移動路徑的地形、氣流等實時發生變化,也會受當地的熱力、水汽、地形等條件影響,降雨結構發生變化,強度及雨量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通過雷達圖,市民可大致了解降雨情況,但若要真正做天氣預報,還要分析大量氣象條件,才可進一步提高預報準確率。

  專家說,如果市民在了解最新天氣預報的情況下,再看看雷達圖,相信會對天氣走勢更加胸有成竹。

  雷達圖獲取渠道:氣象網站及軟體

  據了解,現在獲取雷達圖的渠道較多,全國範圍的雷達圖可到中國天氣網查詢;如果想查詢福建地區的實時降雨強度分布情況,可到福建氣象局網站查看;如果你想了解當地降雨情況,你可到當地的氣象局網站看氣象雷達圖;你想了解更大範圍的降雨強度及走勢,你應該看全省雷達拼圖。

  不少氣象部門如福州氣象局也通過微博、微信等多渠道頻繁上傳雷達圖。此外,你還可以手機下載我省官方手機天氣軟體「知天氣」,那兒有各地雷達圖及全省拼圖,還有動態圖。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氣象科普】看雷達圖,預測降雨,你也來試試!
    天氣變化莫測,每次出門前,不妨看看雷達圖,看懂了雷達圖,你也可以當家裡的"短期天氣預報員"了。
  • 氣象知識:雷達圖,你看懂了嗎?
    ,不過一張張五顏六色的雷達圖,你到底能看懂多少?其中最為直觀的要數氣象雷達圖,掌握之後,相信你也可以做「天氣預報員」。工作原理 氣雷達的工作原理以都卜勒效應為基礎,具體表現為:當降水粒子相對雷達發射波束相對運動時,可以測定接收信號與發射信號的高頻頻率之間存在的差異,從而得出所需的信息。
  • 三招看懂天氣雷達圖
    作為現代天氣監測與預警的重要技術手段,天氣雷達在對中小尺度天氣系統(水平範圍在幾百米到幾十公裡,生命期只有幾十分鐘至二、三小時的天氣系統)的監測和預警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雨下多大也就是降水強度,那就得看回波的反射率大小。
  • 怎樣看天氣雷達圖
    短時強降水在須臾之間就可能造成水淹路面及交通堵塞,相伴而來的雷電、冰雹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更會危及人身安全。  「藉助雷達回波圖,可了解降雨系統的強度、大概位置和移動方向,有助於公眾從容躲避雨水的侵襲。」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預報員周康輝說。  雷達向空中發射出電磁波時,遇到降水粒子,會部分被反射回來。
  • 【荔象萬千】放大招,三步教你看天氣雷達圖
    那麼它是怎麼「看」到這麼大範圍的天氣的呢?原來雷達會通過巨大的鍋蓋天線發射一種電磁脈衝波,碰到降水就會發射回到雷達天線,所以這就叫回波,雷達的計算系統就會得到降水的位置、強度等等信息。電磁波傳輸的距離那可就遠了,幾百公裡不在話下,然後雷達天線360度轉一圈,就把整個幾百公裡範圍內的天氣盡收眼底了。
  • 宇宙中會下鑽石雨,是認真的嗎?
    一般而言超過1克拉的鑽石就非常昂貴了,說到這裡,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的鑽石有多大嗎?                     太陽系會下鑽石雨?那麼問題來了,除了地球外,宇宙中其它的星球還有鑽石嗎?這一理論認為,兩大氣態巨行星表面主要成分是氫氦和甲烷,在經過數千年的巨大壓力下,被擠壓到行星表面以下5000多英裡的深處~
  • 咦~宇宙中會下鑽石雨,是認真的嗎?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的鑽石有多大嗎? 太陽系會下鑽石雨根據科學家最新實驗推算,就在天王星海王星的內核,很可能覆蓋著巨量鑽石,確切來說是鑽石雨飛落到行星內核的表面最終生成了鑽石雨Diamond Rain,墜落到內核層。
  • 《饑荒》中春天會下青蛙雨,怎麼安全度過青蛙雨?
    《饑荒》作為一款生存類型的遊戲非常受玩家歡迎,但是在玩饑荒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危險,青蛙雨就是一個困惑很多玩家的一個大問題,青蛙雨只有在春季的時候有一定概率會下青蛙雨,當萌新玩家碰到青蛙雨這個存檔基本上就費了,只能重新來,當大佬看到青蛙雨的時候會很高興因為這就意味著這個春季將不會缺食物吃了
  • 天氣雷達圖怎麼用?
    雷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主要運用在軍事領域,用於監測敵方軍事目標物,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雷達能夠監測到雷暴雲等降水系統。  二戰後,雷達技術被引入到氣象領域,用於監測雲雨降水、監測強對流天氣。水成物粒子散射能力主要取決於其大小和相態(如同樣大小的液態水滴散射能力比固態雪粒子強),雷達圖上用反射率因子強度(雷達圖上用dBZ表示)表徵粒子的散射能力。大粒子,如大的水滴和大冰雹的散射能力強,因此產生強降水和大冰雹的對流風暴反射率因子強度強,常常可以達到50dBZ以上。  降水粒子一般會隨風而動,粒子遠離或朝向雷達的運動會影響散射回雷達的電磁波頻率。
  • 天上竟然會下動物!「動物雨」是從何而來的呢?
    下雨是再平凡不過的天氣了,但你知道嗎,天空除了會下雨,下冰雹之外,還會下一些「動物雨」。動物會大量地從天而降,很稀奇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看。魚雨大多發生在拉丁美洲,因此它也成為了很多國家的民間傳說。據說在魚雨降臨之前,天上會烏雲滾滾,大風呼嘯,有時候甚至帶著強風暴雨,在大約持續2到3小時之後,數百條,甚至千條活魚就啪啪啪地降落在地面上。
  • 今天下午天突然變黑了,一起看看雨下的多大?網友:窗臺忘關了!
    吃過午飯之後,正在收拾房間,突然發現天突然黑了,拖地都看不清地面了,只能打開燈,往窗外一看,天氣特別陰,看來是要下大雨了。果然沒過多久,狂風暴雨就來了。翔雲道上向西看,發現西部一片漆黑,真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月。截止發稿之前,雨還沒有停,希望不會有城市內澇。看了很多朋友發的信息,很多人都在後悔,後悔什麼呢?後悔忘了關窗戶,這麼大的雨,活這麼大的風,如果沒有關窗戶的話,不知道會不會進雨啊!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會不會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屬於常規的天氣預報。第三,當你有特殊需求,比如要出海滑板啊,需要坐個飛機去餵鴿子之類,建議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臨近天氣預報。臨近預報是預報未來1-6小時的天氣,畢竟早晚固定時間發布的預報具有局限性,不太與時俱進,預報員會根據後來實際觀察到的情況進行一些預報調整。
  • 精準定位到街道 了解一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洋子)長沙的天氣,總不按套路出牌,早上看的天氣預報,經常到了下午就變。面對變化莫測的天氣,如果你懂得看雷達圖,你也可以當家裡的"短期天氣預報員"了。記者從湖南省氣象臺了解,現在通過湖南氣象網和"湖南天氣"微信公眾號都能實時查看雷達圖,但一張五顏六色的雷達圖究竟怎麼看?如何判斷哪裡在下雨、哪裡降雨最大、雨什麼時候才停?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專業氣象臺臺長廖春花向記者介紹了手機查詢雷達圖的使用方法。
  • 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暴雨預警 大數據告訴你雨都去哪兒了
    「終於等到你了,陽光!」20日一大早,安徽迎來了久違的太陽。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本輪強降雨已進入減弱階段。縱覽過去三天的降雨量,河南、安徽、江蘇等部分地區累計超過100毫米,最大點雨量在安徽六安的裕安區,單站降雨量達到642毫米。據安徽省氣象臺監測顯示,18日7點~ 19日7點,六安裕安區獅子崗單日降雨量達到了435.6毫米,屬於特大暴雨。
  • 假如地球連續下1萬年的雨,人類會怎麼樣?結果讓人意外
    「假如地球連續下1萬年的雨,人類的生活會怎麼樣?」這個問題腦洞有點大,連續下1萬年的雨,是多大的雨呢?是某一個地區下呢?還是全球各地都下呢?現在來說,全球各地是不可能同時下一萬年的雨的,同時下一天都不可能,所以從實際出發的話,只能是輪流在某些地方下了。
  • 天上竟然會下動物!「動物雨」是從何而來的?科學難以解釋
    下雨是再平凡不過的天氣了,但你知道嗎,天空除了會下雨,下冰雹之外,還會下一些「動物雨」。動物會大量地從天而降,很稀奇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看。魚雨大多發生在拉丁美洲,因此它也成為了很多國家的民間傳說。據說在魚雨降臨之前,天上會烏雲滾滾,大風呼嘯,有時候甚至帶著強風暴雨,在大約持續2到3小時之後,數百條,甚至千條活魚就啪啪啪地降落在地面上。
  • 「利奇馬」颱風雨有多大?相當於下了一年的雨
    「利奇馬」攜帶的颱風雨是造成嚴重災害的重要因素,「利奇馬」登陸期間,其環流結構和螺旋雨帶都較為完整,又有西南暖溼氣流源源不斷的水汽供應,因此給華東和華北地區帶來驚人的降雨量。「利奇馬」肆虐期間,山東省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的一次強降雨過程。
  • 會下「鑽石雨」的寶藏行星了解一下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地球上出現「鑽石雨」的可能性為零。木星與土星大氣中的閃電雷暴(強度是地球上閃電強度的1萬倍)作用下,甲烷將會轉化成煤灰型態的碳顆粒,這些碳顆粒會落向行星內部。在大氣層沉降過程中,越往下走, 壓力越大,溫度也越高,碳顆粒會進一步固化成石墨,繼續下落約4000英裡後,當壓力和溫度變得足夠高時產生化學反應,石墨將會轉變成晶瑩璀璨的鑽石,形成的顆粒就像雨點一樣從天而降,這便是「鑽石雨」的來歷。在化學上,這種顆粒稱為結晶碳。
  • 科普閱讀:如何看懂天氣雷達圖
    短時強降水在須臾之間就可能造成水淹路面及交通堵塞,相伴而來的雷電、冰雹,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更會危及人身安全。  「藉助雷達回波圖,可了解降雨系統的強度、大概位置和移動方向,有助於公眾從容躲避雨水的侵襲。」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預報員周康輝說。  雷達向空中發射出電磁波時,遇到降水粒子,會部分被反射回來。
  • 雨不會一直下,但一直會下雨,我是說……
    文:談情小屋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作者刪除雨不會一直下,但一直會下雨,我的意思是,沒有人會永遠愛你,但永遠會有人愛你……記憶這條長河裡,總有美麗在暗香騷動,生活有熱烈也有冷漠,有歡喜也有憂傷,你記憶中的花瓣總要去尋找一個美好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