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遭遇強降水,6月2日-28日,連續發布暴雨預警27天,持續時間近年少見。我們在為受災人員祈禱的同時,也不禁會想暴雨是指多大的雨?降雨量是如何測得的?
——什麼樣的雨稱為暴雨?
形容雨勢大小的詞語很多,比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那它們分別指怎樣的雨呢?氣象人員根據科學觀測的雨量對其進行劃分。
小雨:12小時內降水量小於5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小於10mm的降雨過程。
中雨:12小時內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時內降水量10~25mm的降雨過程。
大雨:12小時內降水量15~30mm或24小時內降水 量25~50mm的降雨過程。
暴雨:凡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50mm的降雨過程統稱為暴雨。 根據暴雨的強度可分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種。
暴雨:12小時內降水量30~70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過程。
大暴雨: 12小時內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時內降 水量100~250mm的降雨過程。
特大暴雨:12小時內降水量大於140 mm或24小時內 降水量大於250mm的降雨過程。
而我國幅員遼闊,少數地區根據該地情況另有規定。如多雨的廣東,日降水量達80mm以上稱為暴雨,而少雨的延安,日降水量達到30mm就稱為暴雨。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還是不明白什麼樣的雨是暴雨,關鍵在於我們對雨量這個詞沒有日常的概念。下面我們用直觀的現象能讓大家對雨的等級做個直觀的判斷。
——直觀判斷雨的等級
小雨:雨點清晰可見, 沒漂浮現象,下地不四濺,窪地積水很慢,屋上雨聲微弱,屋簷只有滴水。
站在雨中1分鐘頭髮會溼。
中雨: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濺;窪地積水較快;屋頂有沙沙雨聲。
站在雨中1分鐘外衣會溼。
大雨:雨降如傾盆,模糊成片;窪地積水極快;屋頂有譁譁雨聲。
站在雨中1分鐘內衣會溼。
暴雨:雨降如柱,連成一片,地面的雨多到來不及排走,就連平地也會快速積水,雨水沒過腳背,路上形成小溪。
準備好臉盆毛巾,你會有種洗澡的感覺。
——1mm降雨量有多少?降雨量是如何測得的?
1mm降水量到底是多少?其實1mm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mm。所以咱們只要拿一個圓柱體之類的形狀規則的容器,下雨時往雨中一放就可以了,雨停了去看看深度是多少毫米,就對應多大的降水量。
當然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容器底部要平整,上下一樣粗,這樣得到的1mm才對應著正確的降水體積。二是容器離地面要有一定的高度,避免水別處的水濺進去。
事實上傳統的雨量筒法就是這個原理。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釐米,內裝一個漏鬥和一個瓶子,量杯的直徑為4釐米,它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水倒入量杯中,就可以知道當天的降雨量了。
這個器材比較簡單,我們自己就可以動手製作。
取一個大可樂瓶,將其頭部剪下,倒扣在塑料瓶的下半部,再在塑料瓶外貼上刻度,一個簡易的雨量器就做好了。然後將它放在離地70cm高處承接雨水,雨停後,直接觀測刻度升高的高度就是降水量。
如果採用的塑料瓶的直徑也為20cm,則1mm水深對應的體積就約為31.4立方毫米,對應的重量約為31.4克。
——那麼1mm相當於在田地裡降多少公斤的水呢?
1畝地的面積是666.7平方米,1畝地就相當於澆下了0.667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的水重1000公斤,所以每下1mm的雨,約等於每畝地獲得667公斤的水。
假定乾旱你需要自己挑水灌溉,每次挑兩桶水共30公斤,那麼667公斤就相當於挑20多趟,說到這裡明白了吧,你累死累活,還不抵降雨1mm啊。而據測量,降5mm的雨才能使旱地浸透3-6釐米,所以乾旱的時候挑水灌溉得跑斷腿啊。
歡迎關注,更多精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