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全面入汛以來
我國南方地區連續出現多輪強降雨
多地降雨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
出現洪澇和山洪、地質災害
截至7月2日
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31天
發布暴雨預警
暴雨雖然年年有
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要想防範暴雨危害
想要從不同性格的暴雨
聊起~
1、暴雨為何物?
我國氣象上關於暴雨的劃定,是以24小時總雨量達到50mm以上為標準的。
但是降雨在24小時內的不同分布會給人們的感覺很不相同。例如,50mm降雨如果均勻分布在24小時,給人的感覺是細雨紛飛;但如果降水集中在短時間內出現,則給人的感覺將是暴雨傾盆。
暴雨定義標準:
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50mm的降水叫做暴雨;
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100mm的降水叫做大暴雨;
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250mm的降水叫做特大暴雨。
此外,在暴雨的世界裡,也有強弱之分。
當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時,叫做暴雨,這是最普通的暴雨,站在雨中和用花灑淋雨的感覺差不多;
當暴雨升級,24小時降水量達到100-250毫米叫做大暴雨,相當於無數個礦泉水瓶在向你澆水,分分鐘溼身;
當24小時降水量達到250毫米以上,就是暴雨中的終極大BOSS——特大暴雨,想像一下用盆向你潑水的感受吧。
2、暴雨有何規律?
我國暴雨多出現在4月至9月,但不同地域暴雨多發時段是不同的。
南方地區雨季時間長,如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5~8月均為暴雨多發月,各月暴雨日數相差不大;北方地區雨季短,暴雨多出現在7、8月份,其他月份暴雨很少或不出現。
我國幅員遼闊,年平均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呈減少趨勢,年暴雨日數分布從東南向西北減少。
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大部地區以及四川東部、重慶等地普遍在3天以上,其中華南大部及江西等地達5~10天;黃河中下遊、海河流域、遼河流域等地一般有1~3天;中國西部地區偶有暴雨發生。不過,西北地區的暴雨有特殊的標準。例如,新疆規定24小時降雨量24.1毫米及以上即為暴雨。
一般來說,降雨是冷暖空氣交匯而產生的,稱為鋒面降水。
鋒面雨形成原因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面臨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形成季風氣候。我國東部季風區降水與夏季風的進退及夏季風的強弱有很大關係。
當夏季風的暖溼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幹氣流相遇,暖空氣輕,冷空氣重,較輕的暖溼氣流被抬升到冷空氣之上。暖溼氣流在上升過程中,由於氣溫不斷降低,水汽冷卻凝結,成雲致雨,形成鋒面雨,從而在我國東部地區冷暖氣流交匯的地帶出現一條降水較多的鋒面雨帶。
鋒面雨帶由夏季風主導,並隨副高作季節性移動。
華南前汛期暴雨
4-6月暴雨區主要出現在華南地區(廣東、廣西、福建),這就是華南前汛期暴雨,降水大多由冷暖空氣作用、季風的爆發等所致;
7-9月為第二個多雨季節,颱風等熱帶天氣系統是主因,稱為後汛期。
長江流域梅雨鋒暴雨
6-7月,我們長江中下遊維持一條穩定持久的雨帶,這段時期稱為梅雨季節。梅雨雨帶出現在梅雨鋒上,雨帶上常有一個個暴雨雨團。
梅雨期有時可長達一個月,由於降水時段集中,且經常出現大到暴雨,有時形成流域性嚴重洪澇。
▲梅雨鋒上有若干個暴雨雲團
華北和東北暴雨
7月中旬至8月下旬,我國的主要雨帶北移至華北和東北地區。氣候特徵上表現為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短;降水局地性強,降水時段集中。
華北和東北地區的暴雨主要受到高空低渦低槽或者與副熱帶高壓的共同影響,暴雨落區與太行山、燕山等地形關係密切,鋒面降水性質顯著。
3、暴雨有哪些小個性?
暴雨的形成過程相當複雜的,一般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
但暴雨的種類並非是一種或者是固定的,如果按照暴雨的性質區分,可分為穩定性暴雨和對流性暴雨,往往一次暴雨過程中可能兩種性質的暴雨同時存在;
此外,根據其不同的特點,還會有暖區暴雨、颱風暴雨等等。
我們再來看看這些「有名號」的暴雨有何特點?
暖區暴雨
一般來說,降雨是冷暖空氣交匯而產生的,稱為鋒面降水。但是,如果沒有冷空氣,而是主要由暖溼空氣抬升造成的,稱為暖區暴雨。
暖區暴雨一般發生在華南地區,這與華南的地形和海陸分布有關。觸發華南暖區暴雨的機理較為複雜,邊界層的低層水汽輻合、侵入的淺薄冷空氣、低空急流或邊界層急流都可以觸發暖區對流。
暖區暴雨預報難度大,主要體現在暴雨局地性和突發性強、降雨強大度、對流的觸發機制難以把握等方面。
此外,近幾年的研究指出中國東部的江南和長江中下遊地區,以及華北地區都有暖區降水發生。多與地形分布有關,多發於山地、平原和湖泊交界處。
如2017年5月7日廣州突發局地特大暴雨,最大1小時降水量184.7毫米,3小時降水量382.6毫米,破廣東省歷史極值。該次暴雨過程發生副熱帶高壓邊緣、無明顯的低空急流等天氣系統配合,為弱強迫背景下的華南前汛期暖區暴雨,預報難度非常大。
如2012年著名的北京「7.21」暴雨過程,在主要暴雨系統到來之前的暖區暴雨持續時間和累計強度遠超出預期,約佔累計降水量的80%。
颱風暴雨
我國東臨西北太平洋,夏秋季節受颱風活動影響較多,經常帶來持續性、區域性暴雨。我國颱風暴雨通常影響的區域為華南和華東地區。
我國颱風暴雨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颱風環流本身造成的暴雨;二是颱風與其它系統相結合產生的暴雨。
另外,在距離颱風較遠的地方,受颱風遠距離水汽輸送的影響也會產生暴雨,稱作「颱風遠距離暴雨」;還有一種是暖溼空氣在迎風坡被迫抬升而形成的暴雨。
如歷史上有名的「75·8」暴雨事件,就是由當年的第3號颱風深入中原腹地後,受到穩定的天氣形勢和地形的共同作用,在河南駐馬店地區造成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引發極為嚴重的洪澇災害。
穩定性暴雨
大尺度的鋒面、氣旋、低渦等系統常會造成穩定性降水,特點是水平範圍大,常常形成沿鋒面大範圍、帶狀分布的降水區域,稱為降水帶。
別看穩定性暴雨「穩定」,但發起飆來照樣不好惹。近期的梅雨期降水,就屬於穩定性降水。特點是持續時間長,短則幾天,長則十天半個月以上。
對流性暴雨
比起「穩定性暴雨」來說,對流性暴雨就是一個「急脾氣」。
對流性降水是由於對流運動而產生的,在水汽條件、大氣的不穩定條件比較適合時,遇到對流觸發機制,如低層切變線、低壓、氣旋等就會發展起來。
對流性降水通俗的理解是,近地面層空氣受熱或高層空氣強烈降溫,促使低層空氣上升,水汽冷卻凝結,形成對流性降水,氣流升降十分強烈。來臨前,常有大風並伴有閃電和雷聲,有時還會下冰雹。
汛期「兇猛」
你遇到過最大的雨是什麼?
留言告訴我們吧!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審核:段昊書
專家: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孔期
文案:申敏夏
繪圖:劉玥
微信編輯:米夏
江蘇氣象
我們說天氣 但不只是說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