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

2021-01-22 華西都市報
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

91歲紀錄片祖父阿爵爺打造BBC 開年紀錄片《大貓》

雪豹現身

攝像師在喜馬拉雅山脈拍攝雪豹

攝像團隊在尋找兔猻。

鏽斑豹貓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鏽斑豹貓

大貓

  疾馳的獵豹,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貓科動物

最孤獨的雪豹

最強大的非洲獅群

  咬合力最強的西伯利亞虎正在吞食鱷魚

  傲嬌高冷、慵懶任性、優雅輕盈、愛美伶俐……提到喵星人這一神奇又隱秘的物種,想必鏟屎官們已經按捺不住嘴角上揚的欣喜和雀躍。喵星人正以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在全世界瘋狂蔓延,成功霸佔貓奴們的玻璃心,「吸貓」「擼貓」一度成為朋友圈的新日常和新時尚,很多「鏟屎官」都患上了極易上癮、傳播極快、復發性還極高的「貓癮」。
  最近,一向以高產出、高質量和高聲譽而「封神」聞名的全球紀錄片大王BBC,又推出了一部全新的動物紀錄片——《大貓》。和平日裡溫順可愛的喵星小主子有所不同,《大貓》則將鏡頭對準貓科動物這一群體,尤其是其中的「大貓」一族:非洲獅、美洲豹、金錢豹、獵豹、雪豹、猞猁、漁貓、黑足貓、兔猻、沙漠貓……正如片頭所說「一個貓族,有40個不同面孔」,讓沉迷擼貓、無法自拔的「貓癮患者」們一次過足貓癮。
  上線半個月以來,《大貓》共推出了三集,每集長達一小時。憑藉「大貓」這一新穎十足的題材,團隊精心細緻、近乎完美的拍攝製作,以及對大自然弱肉強食、原始生態鏈的敬畏,《大貓》在豆瓣一舉斬獲9.6的高分,成為BBC紀錄片的又一扛鼎力作。

1
一個家族,四十餘張面孔

  「最快的獵豹、最小的鏽斑豹貓、最壯的西伯利亞虎、最強的非洲獅群和最孤獨的雪豹。」
  維基百科對「大貓」的定義是:五種最大、最兇猛的貓科動物,包括獅子、老虎、美洲虎、豹和雪豹。而在這部紀錄片中,主角更加豐富,它們雖同屬貓科這一族類,但卻呈現出四十餘張不同的面孔,突出和詮釋了紀錄片的主題「一個家族,四十餘張面孔」。
  《大貓》是紀錄片「祖父」——91歲高齡的大衛·阿滕伯勒(阿爵爺)帶領團隊全心全意打造的作品。他們花費了兩年多時間,到14個不同的國家取景,最終拍攝到31種貓科動物。
  從非洲無垠沙漠中群居的「萬獸之王」獅子,到斯裡蘭卡茂密雨林中輕梭自如的鏽斑豹貓,從俄羅斯遠東冰天雪地裡徘徊的西伯利亞虎,到世界最大溼地潘塔納爾中霸道棲居的美洲豹,從徵服了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的雪豹,到蟄伏在零下63度的加拿大猞猁……紀錄片的足跡遍布了大半個地球的山川湖泊、高原沙漠,在東南西北的場景變換和春夏秋冬的季節更替中,向觀眾真實再現了全球部分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現狀與生活環境。
  不僅如此,紀錄片的主角們有「萌」也有「猛」,有群居的大家族,也有孤獨的獨鬥士,有好奇搞怪的活躍分子,也有謹慎小心的膽小分子,豐富多元、異彩紛呈的記錄主體,使紀錄片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
  你知道嗎?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鏽斑豹貓,大小和人類一隻手掌相近,可輕鬆隱匿在一片樹葉後,憑藉小巧玲瓏的身材優勢,在斯裡蘭卡雨林中健步如飛;在沙漠中飛奔疾馳、擁有瞬時爆發的加速度的獵豹,是陸地上運動速度最快的動物,幾秒之內就可達到10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成為令人生畏的追獵者;戰勝了食物稀缺、高寒酷冷的絕地環境,雪豹卻因難尋伴侶而成為了最孤獨的貓科動物,它只有通過翻山越嶺、每小時噴灑20餘次尿液來釋放單身信號,才有希望發現對方的痕跡和延續種族的命脈……

2
一次記錄,團隊匠心巨製

  「我們花了上百個小時來隱藏,戰勝了沙塵暴和三十年一遇的洪水,最終捕捉到了精彩絕倫的狩獵行動。」
  這部歷時兩年拍攝而成的「大貓百科全書」,從每一場前期的設計和策劃,到每一個鏡頭畫面的拍攝,再到每一段素材的後期製作,無不延續了BBC 一貫的高標準和高要求,並嚴格遵循著一套完整而詳細的工業化生產流程,因此獲得了不俗的收視效果。
  在拍攝獵豹狩獵野鹿這一場景時,製作團隊不僅利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從高度和寬度上,拍攝出了浩瀚沙漠中追逐雙方大範圍的運動畫面,還腦洞大開,給高速攝影車安裝上慢動作攝像機,從獵物的角度,精準還原出獵豹在追逐過程中速度、角度發生的改變,將獵豹無與倫比的衝刺技術和疾跑技能在三分鐘內進行了最為直觀的詮釋。
  生活在南非高原的黑足貓,是一種典型的夜行動物,它是野生貓科動物中個頭最小的種類之一,但卻能攻擊比它體型大四倍的小羊。攝像師為了捕捉到黑足貓夜間活動的軌跡,利用了無線電項圈、紅外線感光相機等精密儀器。
  《大貓》製片人Paul Williams在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中回憶道,「如果不依靠無線電項圈,我們根本不可能在荒蕪的灌木叢中定位到黑足貓的蹤跡,雖然每晚我們都感覺自己在經歷馬拉松賽跑。」而 攝 像 師 Howard Bourne也說道,「通過使用精密的感光相機,我們捕捉了黑足貓在夜晚自然狀態下的行動軌跡。目前對動物夜間行為的拍攝和記錄還比較少,這些高科技拍攝技術打開了探索和發現的新大門。」
  除了一系列高大上的拍攝手法和專業設備,使BBC紀錄片在全球獲得極高讚譽的決定性因素,不得不歸於整個製作團隊的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大貓》的短短三集,是整個團隊耗費兩年時間行走世界各地、與極其危險的大型貓科動物近距離接觸、與各種惡劣環境作鬥爭所拍攝而成的,可數的三個小時中凝聚了無數的心血和付出。
  為了拍攝喜馬拉雅山脈的雪豹翻山越嶺、尋找伴侶的畫面,攝像師在陡峭懸崖架好了機器,接下來在皚皚白雪中一等就是一整天。當雪豹現身時,一個個身披白雪的工作人員都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並在拍攝後喜極而泣,「我凍僵了,但值得等待。」為了拍攝美洲獅狩獵企鵝的鏡頭,攝像團隊在等待了4周後,決定再等3天,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可能是拍攝這一狩獵行為的最後一次機會,「我們花了上百個小時來隱藏,戰勝了沙塵暴和三十年一遇的洪水,最終捕捉到了精彩絕倫的狩獵行動」,製片人Nick Easton回憶道。

3
一路探索,追尋生命敬畏

  「她將企鵝們逼到了一個死角落,然後展開了她的第一輪殺戮……那時我快沒有了呼吸。」
  一部成功的紀錄片,除了具備成熟的拍攝手法,更重要的是要擁有「立得住」的內在核心。《大貓》的職責和使命,不僅僅是真實、準確地記錄下這些貓科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而更是通過引導大眾去了解人類世界外、那些跳動著的、豐富而又鮮活的生命,喚起對大自然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等生存法則和原始生態鏈的尊敬和畏懼,從而進一步意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渺小卑微的自然本位觀。
  「一個家族,40種不同面孔。」這是《大貓》的開篇語。長期以來,由於人類活動對大自然造成的環境破壞,以及對野生生物的各種違法捕殺,目前貓科類動物的數量已急劇下降到40餘種,並且大部分都已進入瀕臨滅絕的危機狀態。比如,由於雨林的退化,在片中圈粉無數的迷你繡斑貓,如今已經非常少見,被印度,斯裡蘭卡等國列為國家保護動物。而非洲豹居住的地方嚴重乾旱,為了提高幼崽的存活率,它們只得不斷進行著戰鬥和遷徙……
  豆瓣電影《大貓》下有個話題叫「再過20年,這些物種還能剩多少?」有網友回答說,「不到一成吧。」這個讓人難以接受的回答,卻極可能成為現實。如果說,紀錄片《二十二》的拍攝,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那紀錄片《大貓》的拍攝,就是在與物種滅絕的速度賽跑。
  在拍攝時,不少震撼人心的場景打動著鏡頭背後的主創們。攝像師Santiago Cabral目睹了一隻雌性美洲獅「侵略」企鵝領地的過程後,至今仍記憶猶新,「她(美洲獅)繞過我們身邊,徑直地來到了企鵝的地盤,將它們逼到了一個角落,然後突然間,展開了她的第一輪殺戮……那時我快沒有了呼吸。」
  另一位攝像師Sue Gibson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見到四隻小貓崽的場景,「它們從巖石窩裡爬出來,等待著媽媽回家,當媽媽出現時,它們激動得在媽媽身邊蹦來蹦去,蓬鬆的毛髮讓它們看起來就像一個個翻滾的毛球……四隻小貓躺在媽媽的懷裡吸吮著乳汁,而媽媽卻在溫柔地用嘴給崽兒們梳理毛髮……一切的起早貪黑都值得了!」
  在《大貓》這部「貓科萬花筒」中,觀眾可以看到40種大貓勇猛的、可愛的、溫柔的、孤獨的、為生存而奮力的所有真實狀態。既有非洲獅群集體狩獵、幼獅間打鬧嬉戲的家族親密感,又有喜馬拉雅山脈上雪豹難尋伴侶、與風雪巖石為伴的深深的孤獨感;既有鏽斑豹貓和長尾虎貓在樹枝間跳躍飛騰的歡快輕鬆,又有美洲豹瞬間撕碎寬吻凱門鱷的血腥暴力……各種複雜、激烈的情感和原始、本能的欲望交織在一起,才構成了鏡頭前最為真實和鮮活的自然世界,讓人為之入迷、為之震撼、為之心疼。
  對於生命來講,沒有什麼可以永垂不朽,對於活著而言,每一種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不論是溫情還是孤獨,是歡快還是殘忍,《大貓》用鏡頭帶領我們一路探索和追尋的,其實就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人類本位觀的重新審視。

不可錯過的5部
經典野生動物紀錄片

  

《貓科動物:奇妙的動物家族》Big Cats: An Amazing Animal Family
  豆瓣評分:9.1導演: Martin Williams / Alex Williamson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貓科動物都是神經質的美人,本片講述了一千多萬年的貓科進化史,各種大小喵全體開掛,既有神級技能,又萌得無以復加。在紀錄片《貓科動物:奇妙的動物家族》中,生物學家Patrick Aryee環球親密接觸各種大貓小喵,泰國雲豹、南美獅子、西伯利亞虎、非洲獰貓、婆羅洲金貓、加拿大猞猁和貝里斯虎貓等,講述貓科動物如何在嚴酷環境中進化生存,以及喵星人如何佔領藍星人的家。
  

《非洲》Africa豆瓣評分:9.7導演: Katrina Bartlam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從高聳的阿特拉斯山到好望角;從茂密的剛果叢林到無邊無際的大西洋:體驗未被發現過的雨林、從未拍攝過的山區和白雪覆蓋的沙漠,伴隨著野外景觀與野外生活的變化多樣,這部紀錄片,再現了這片壯麗大陸的美麗和威力。史前鯨頭鸛為了雄起而戰鬥,勇敢的蜥蜴開玩笑似的獵取獅子背上的食物,長頸鹿在兇猛的對戰中拼鬥。每一集都保證帶你親密接觸、親眼感受那奇妙的野生世界,帶你去真正的未開發的地區冒險,去抓住那些即使是在最熟悉的野生世界裡也從未見過的野生風貌。
  

《蒙哥》The Meerkats豆瓣評分: 9.2導演:詹姆斯·霍尼伯內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非洲南部喀拉哈裡平原,火熱的太陽炙烤大地,在這片古老而滄桑的土地上,無數生靈繁衍生息。它們遵循著優勝略汰、弱肉強食的法則,頑強地度過每一天。科洛(Carlo),一隻貓鼬家族新出世的小成員,它的家族在動物王國裡並不強大,獵鷹、毒蛇以及其他大型動物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它們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在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下來。科洛從最初的懵懂無知,最終成長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塵與雪》Ashes and Snow豆瓣評分: 8.8導演:格利高裡·考伯特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加拿大攝影師格雷戈裡·考伯爾,用13年時間,27次長途旅行,走遍世界記錄著人、野生動物和大自然之間微妙的關係。他的鏡頭充滿詩意和靈氣,畫面純淨無瑕,沒有恐懼和危險,有的只是人和動物之間的愛和信賴。《塵與雪》美得令人窒息,片中人與大象、鯨魚、花豹、老鷹等野生動物毫不違和地出現在同一畫面中。他們彼此依靠,和諧共存,每一次呼吸都是對大自然的敬重。
  

《帝企鵝日記》La marche de l'empereur豆瓣評分:8.6導演:呂克·雅克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這是一部真實反映企鵝生活的電影。南極大陸的北部氣候溫和,食物充足,南部則終年覆雪、氣候寒冷,食物短缺。但南部也有其好處,那就是這裡生態穩定,沒有天敵的追擊。為了讓企鵝寶寶健康成長,企鵝爸爸媽媽每年都會從北部來到南部孵化小企鵝蛋。企鵝爸爸和企鵝媽媽輪流進行孵蛋工作,另一方則不遠萬裡去找尋食物。途中的艱辛任何人都難以承受,而柔弱的企鵝們則每年都這樣往復進行著這項艱辛的任務。影片所展現的頑強生命力發人深省。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荷 實習生 任禕寒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類型化研究法律程序不同「面孔」
    達瑪什卡教授被譽為「比較法橋梁和頂峰攀登者」,而《司法和國家權力的多種面孔——比較視野中的法律程序》(下稱《面孔》)一書可以說是達瑪什卡教授的巔峰之作,是比較刑事訴訟法研究的經典之作。  走出這一困境的出路就是宣稱建立在不同經濟基礎之上的程序制度之間存在的相似性僅僅是一些表面現象。達瑪什卡教授轉而對現存的程序進行某種分析化學式的研究,他將影響法律程序的因素或稱「原子」概括為科層型權力組織、協作型權力組織、政策實施、糾紛解決。
  • 螃蟹的面孔
    「人面」(personata)之稱源自「人面面具」,但不少人認為它的「面孔」更接近貓臉。四齒關公蟹 Dorippe quadridens雖稱「關公」,實際歸於所謂「人面蟹」或「鬼面蟹」家族。甲殼寬 4 釐米,生活水域 30~100米,地理分布於中國沿海以及印度洋 - 西太平洋,拉丁學名始自1793年。
  • 不是面孔的面孔,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如果對火星探索略有了解,一定聽說過大名鼎鼎的火星臉,1976年7月,美國「海道一號」探測器拍攝的火星表面圖片中,出現了一個酷似人臉的地貌,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生命的種種猜測
  • 抖音又是你的面孔是誰唱的什麼歌? 《沒有什麼不同》送給你
    原標題:抖音又是你的面孔是誰唱的什麼歌? 《沒有什麼不同》送給你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飛速發展,很多新時代產物被不斷解鎖,各種意想不到的it產品也隨之湧現問世,像是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應用軟體就大大豐富了大家的日常休閒生活。
  • 乾貨|40種不同應用場合的汙水處理工藝
    乾貨|40種不同應用場合的汙水處理工藝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不同的生產工藝有著截然不同的汙水處理工藝,多種多樣。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為您介紹40種不同應用場合的汙水處理工藝,從脫硫廢水處理工藝、造紙汙水處理工藝、、市政汙水處理工、農村汙水處理工藝等供各位參考,不全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交流哦!
  • 女性更喜愛面孔偏「娘」的男性?顏值的科學定義
    人類先天會識美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有很多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能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此類爭吵。但人類對面孔的審美,又是如此高度一致。我們本身就具備一種能力,可以快速分辨出哪些面孔更美。早在上世紀,科學家就已證明了這一事實。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然而世界上的野生貓科動物有40種左右之多,即使資深貓科愛好者也很難叫出所有貓科的名字。今天動物志按演化的順序,給大家全面介紹下現代貓科的8大家族。豹家族是真貓類最輝煌的一個家族,有生活在密林裡的虎、美洲虎和雲豹,有適應開闊草地的獅子,還有高山上的雪豹,全能型的花豹。從距今30萬年前開始,獅子打敗了劍齒虎,完成對世界五大洲的徵服,然而1萬年前,獅子的世界霸主地位為人類所取代。
  • 一個家族的蛋白定義了神經系統的118種細胞類型
    高通量轉錄組圖譜分析(包括單細胞測序)的出現,加深了我們對許多不同動物物種中神經元細胞類型的複雜性的認識,從非常簡單的到非常複雜的(例如哺乳動物)。細胞身份只能通過它們許多不同類型基因的組合表達來描述。另外,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關於如何在分化過程中遺傳指定表徵單個神經元類型的分子標記還有許多問題。
  • TCCAsia2019亞太區最美/帥100張面孔榜單公布 第一名花落誰家
    歷時兩個多月,各家之間激烈角逐,TCCAsia(微博號:@TCCAsia)「亞太區最美/帥100張面孔榜單」終於迎來結果公布之日,亞太區最帥100張面孔前十名(名字按照排名先後順序一次公布)分別是:肖戰(中國)、吳世勳(韓國)、山下智久(日本)、王嘉爾(中國香港)、鄧倫(中國)田柾國(韓國)、金泰亨(韓國)、迪瑪希(哈薩克斯坦)
  • 研究解密面孔在大腦中的編碼—新聞—科學網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教授Doris Tsao說,「我們發現,當一隻猴子看到一張面孔時,其大腦中僅有205個神經元參與了相關編碼過程。」 在更早的研究中,Tsao團隊使用功能性核子共振成像技術識別了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大腦中負責識別面孔的區域。他們將這6個位於下顳皮層的區域稱為面孔補丁。進一步研究顯示,這些區域塞滿了特殊的神經細胞。
  • 科學網—研究解密面孔如何在大腦中編碼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教授Doris Tsao說,「我們發現,當一隻猴子看到一張面孔時,其大腦中僅有205個神經元參與了相關編碼過程。」 在更早的研究中,Tsao團隊使用功能性核子共振成像技術識別了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大腦中負責識別面孔的區域。他們將這6個位於下顳皮層的區域稱為面孔補丁。進一步研究顯示,這些區域塞滿了特殊的神經細胞。
  • 星球大戰的終章,原力永在,但一個家族的故事已終結
    這句話在阿納金·天行者和盧克·天行者的口中都被說過,當輪到凱洛·倫再說這句話時,一個家族就此結束了,結束在這部《星球大戰 9:天行者崛起》中。2012年10月30日,迪士尼宣布以40.5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並將打造全新的續作三部曲。後來我們看到的從2015年到2019年期間,產生了三部後傳及兩部外傳。
  • 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應該很多人看到了)這就是面孔空想性錯視,也就是我們將與面孔有相似結構的物體判斷為面孔,這說明我們對面孔非常敏感,能很快識別出來。當然,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人身上,在一些動物身上也有發現。王昊和楊志剛在《面孔空想性錯視及其神經機制》中闡述了面孔空想性錯視產生的兩類因素,分別是物體本身特徵(自下而上加工)、人對面孔的期待以及面孔的相關背景(自上而下加工)。
  • 南京普查「蜻蜓家族」 僅在老山就發現30種(圖)
    其實,蜻蜓擁有一個龐大的家族,除了常見的紅蜻蜓外,還有好多種。為了摸清南京的蜻蜓種類,從2005年開始,南京曉莊學院生命科學系的虞蔚巖老師和南大生科院的專家首次給南京蜻蜓「查戶口」。目前,南京老山地區「蜻蜓家族」率先浮出水面。快報記者 安瑩蜻蜓和恐龍一樣古老專家介紹說,很多人對蜻蜓的好奇源於這種昆蟲的觀賞性。
  • ...Human Behaviour發文揭示人類面孔種族分類加工的神經機理及其...
    把不同的個體歸類為同一個種族課題組研究大腦如何自發地把不同個體的面孔歸類為某一個種族,概念上突破傳統的他族/本族面孔二分論,發展了一個新的基於大腦神經活動重複抑制的實驗範式,在嚴格控制不同個體面孔知覺屬性差異的條件下,結合行為、腦電圖(EEG)、腦磁圖(MEG)及功能磁共振(fMRI)等多種研究方法,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系統闡明了加工某一族群不同個體面孔共同屬性(即面孔種族分類加工)的神經機制。
  • 北京大學團隊發現人類面孔種族分類加工的新神經機理
    來源: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把不同的個體歸類為同一個種族,以此為基礎在態度和行為上區別對待他族和本族成員,這種現象在人類社會廣泛存在並產生嚴重後果,因此受到心理學、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的高度關注。
  • BBC又出神作,讓你一口氣吸夠40種貓
    但你可能不知道,貓這個傢伙,不止有這兩幅面孔。而是有40多種不同面孔!而且有些貓,不是你能吸得起的。雪豹你敢吸嗎?猞猁你敢吸嗎?小心吸貓一時爽,過後火葬場啊。這部紀錄片專門講述了貓科的那些事——大貓Big cats貓科動物這個大家族,有40多種。
  • 《中國面孔》驚現"歐巴馬夫人" 佤族矮黑人血統
    男才隊:陸樹銘、苗皓鈞、臧金生  搜狐娛樂訊 昨天,山東衛視播出的《中國面孔為此,男才、女貌兩隊嘉賓激烈辯論,以著名演員楊童舒為首的女貌隊,通過在雲南拍戲的親身經歷,認定答案就是A、高原日照強烈,「我在雲南拍戲,半天就很美黑了,所以我覺得高原日照強烈是一個很強烈的因素」。然而,以「關二哥」陸樹銘、「豬八戒」臧金生為首的男才隊,則相當不以為然,臧金生針鋒相對提出:「比佤族生活海拔還高的地方,他們都沒有佤族那麼黑,為什麼?」在男隊看來答案C、美黑的民族傳統更靠譜些。
  • 肝腸寸斷,不僅是簡單的形容詞,也是中國最龐大的毒物家族
    中國是一個物種具有多樣性的國家,中國很大一部分物種都成了中國吃貨的口中餐,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物種無法被人食用,因為它們可能還有劇毒。肛腸寸斷這個詞原本是形容傷心過度,但肛腸寸斷在中國不僅僅是形容詞那麼簡單,他代表的可能是中國最龐大的一個毒物家族
  • 你可能是面孔失認症
    核心提示:臉盲症的人無法辨認和自己擦肩而過的熟人,見過幾次面,下次再見的話,也完全認不出,就算日夜相對的人,只要換一個髮型,可能也要辨認半天。這些人並非記憶力差:他們能夠記住名字、電話號碼,甚至讀過的書,只是辨認起來有點困難而已。所以很多人只能通過記憶熟人的聲音來辨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