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天氣炎熱
南方強降雨迎來了「間歇期」
但短暫減弱後
新一輪強降雨天氣明天又將來臨
降雨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北東南部
以及西南東北部地區
圖源:中央氣象臺
暴雨是什麼?
當暴雨來襲時
該如何做好防禦?
今天早上9:00
由禪城區應急管理局主辦
佛山新聞網承辦
佛山市氣象局支持的
第23期《應急微講堂》完成直播
佛山氣象臺預報工程師楊雨婷
為我們講解了有關暴雨的知識
及其防禦指南
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ps: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回看直播哦
怎樣才能算是暴雨?
在華南地區,暴雨是導致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會引發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和城鄉內澇等次生災害。
每年的4月到9月,是廣東省的汛期,暴雨主要出現在這段時間內。暴雨按時間有24小時和12小時之分,在量級之上還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之分。
為什麼會下暴雨?
暴雨的形成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一般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和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
第一點:廣東暴雨的水汽來源,一是來自南海海面和孟加拉灣,二是來自西太平洋。此外,江河、湖泊等也是水汽源地之一。
第二點:大量的水汽是如何上升到高空變冷而凝結成雨滴的呢?有三種情況,可以使水汽上升,分別對應三種典型的降雨。
對流雨
太陽照射引起水汽上升,形成的對流雨。炎炎夏日,地表局部溫度升高,加之近地面空氣較熱,從而引起熱空氣上升,並帶有水汽,導致局地對流雲發展。當雲中的對流運動發展旺盛時,雨勢會非常猛烈,並出現雷電、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對流運動所需的溫差一般是在午後形成。同時由於對流範圍小,所以常常是十裡不同天。
鋒面雨
水汽在冷暖空氣交匯的鋒面上升,形成的鋒面雨。廣東北依南嶺,南臨南海,常年受海洋暖溼氣流影響。當冷空氣南下並翻越南嶺,兩者相遇,較重的冷空氣下沉,而相對輕的暖空氣會向上爬升。
氣溫下降致使水汽凝結成雲,雲中的小水滴不斷吸收水汽,並和身邊的其他小水滴碰撞合併成大水滴,體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重。當水滴的質量大到上升氣流再也託不住的時候,便會下落形成降雨。
鋒面雨水平範圍大,持續時間長,4到6月的華南前汛期中,鋒面雨就貢獻巨大,暴雨在山區容易造成地質災害,在城市會引發內澇,請大家提高警惕,科學防範。
地形雨
水汽在迎風坡被抬升,形成地形雨。廣東的三大暴雨中心與地形息息相關,我們以珠三角喇叭口地形為例,當海上的暖溼空氣進入時,就會受到喇叭口兩側的高山阻塞,使得氣流收縮,水平輻合增強,產生強迫抬升。
由於氣溫會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水汽會在抬升中遇冷凝結,使得降水增多增強。在氣象上,我們將這種發生在地形阻擋作用當中,稱為地形雨。
暴雨預警信號
最新版的《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定》已經於2019年1月1日開始施行,暴雨預警信號分三級,由低到高分別以 黃色、 橙色、 紅色表示。
暴雨黃色預警信號防禦指南
1. 進入暴雨戒備狀態,關注暴雨最新消息。
2. 中小學校、幼兒園、託兒所應當採取適當措施,保證學生和幼兒安全。
3. 駕駛人員應當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安全。
4. 做好低洼、易澇地區的排水防澇工作。
暴雨橙色預警信號防禦指南
1. 進入暴雨防禦狀態,密切關注暴雨最新消息。
2. 學生可以延遲上學;上學、放學途中的學生應當就近到安全場所暫避。
3. 暫停戶外作業和活動,儘可能停留在安全場所暫避。
4. 行駛車輛應當儘量繞開積水路段及下沉式立交橋,避免穿越水浸道路,避免將車輛停放在低洼易澇等危險區域。
5.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對積水地區實行交通疏導和排水防澇;轉移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人員到安全場所暫避。
6. 對低洼地段室外供用電設施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7. 注意防範暴雨可能引發的內澇、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防禦指南
1. 進入暴雨緊急防禦狀態,密切關注暴雨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防禦暴雨通知。
2. 中小學校、幼兒園、託兒所應當停課,未啟程上學的學生不必到校上課;上學、放學途中的學生應當在安全情況下回家或者就近到安全場所暫避;學校應當保障在校(含校車上、寄宿)學生的安全。
3. 停止戶外作業和活動,人員應當留在安全場所暫避;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人員應當撤離。
4. 地鐵、地下商城、地下車庫、地下通道等地下設施和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避免和減少損失,保障人員安全。
5. 對低洼地段室外供用電設施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6. 行駛車輛應當就近到安全區域暫避,避免將車輛停放在低洼易澇等危險區域,如遇嚴重水浸等危險情況應當立即棄車逃生。
7.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應當嚴密監視災情,做好暴雨及其引發的內澇、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水循環之海陸間循環
水循環沒有起點,但海洋是一個開始水循環的好地方。海水經過蒸發變成水汽,水汽一部分直接抬升成雲致雨,另一部分隨之水平氣流輸送到大陸上空,同時陸地上的植被、江河、湖泊的水蒸發抬升凝結成雲或降水。
降落到地面上的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地表徑流與地下徑流通過江河最終回到海洋。
水循環在當前氣候影響下
會發生什麼變化?
數值氣候模式預測的全球未來的水循環強度的變化。可以看到每個過程都有一個紅色的數字,幾乎都是正值,表示在加強。海洋的蒸發在加強,輸送到我們陸地上的大氣中的水汽也在加強,降水也在增強,地下水也在增強,整個水循環都在增強、加快。
尊重自然,珍惜水資源
雖然水循環的加快意味著降水、地表徑流流量增強,可用的淡水資源變多。但由於氣候原因,陸地上,我國水資源分布非常不均勻,西北少,南方多。在乾旱的西北地區,水異常的珍貴。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應該注意科學使用水資源。
深入了解氣候與水關係
更好地服務人類的生活
氣候與水的關係是目前氣象學家和水文學家密切關注的研究熱點和焦點,隨著目前觀測技術,尤其是衛星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數值模式的巨大進步,未來氣象學家們將會更深入、更精細地了解氣候和水之間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為人類的生產勞動、防災減災和美好生活服務。
經過氣象專家的講解,相信各位對暴雨的防禦有了更好的認識,也了解到了氣候與水之間的關係。我們下期微講堂再見!
【來源:佛山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