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洪災又來了!持續強降雨,對糧食收成有什麼影響?

2020-11-23 騰訊網

作者:文/虞子期

2020暴雨成災是事實,截止6月15日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的洪災預警造成廣東,廣西等24省(自治區、直轄市)852.1萬人次受災,13.8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622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06.7億元。

所以這場降雨對我國的影響清晰可見,而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降雨還在持續發展,在7月依然保持高度活躍的狀態,雖然分布在不同的地區,但是很明顯也出現了強降雨的「疊加」地帶,破壞性較強。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如今的雨水趨勢還是比較嚴峻,無論是在6月還是7月,特別是長江流域的雨水發展非常多。上遊下遊,偏北偏南地區都有。而稍微降雨較少的就是我國西北偏北等地較少,當然最近華南沿海地帶也好了很多。

持續強降雨,對糧食收成有什麼影響?

很明顯,降雨的影響是存在的,上面也說了一部分的影響,截止6月15日,622千公頃農作物受災。那麼這部分的糧食作物能不能恢復正常我們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是會影響到一小部分,但是只要降雨快速路過,然後雨水緩解,那麼這些受到影響的糧食作物還有重新回到好的狀態之下,也就是會出現正常生長的情況,所以降雨對不同地區的影響就看雨水情況。

只可能只有少部分受到比較明顯的影響,如果出現持續性的降雨那就說不準了,這個需要受災中心進行統計才行。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因為降雨只是部分地區的發展,並不是所有地區的雨水都會影響糧食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2020年黑龍江省預計糧食產量將達1550億斤以上,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還會出現了糧食生產「豐收」。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持續強降雨,對部分地區的糧食收成可能具有影響,但是還有更多地區依然保持糧食豐收的情況,這完全不是擔心的問題。

而如今我們需要重點注意的是,如何加強降雨的防禦,早點度過如今的強降雨問題,畢竟從6月下到7月的降雨還是沒有停止。

6次強降雨已達到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

根據氣象監測數據顯示,6月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強降雨頻現,截止到7月7日的雨水量統計來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多,第一位是2016年376.3毫米,第三位是1998年331.9毫米。在強降雨的影響之下,我國多地都出現了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的情況,所以雨水「超量」是比較明顯的。

從本季度的雨水統計圖也可以看到,我國的降雨主要就是集中在長江流域,例如貴州,廣西,重慶,江蘇等大範圍地區的累計雨水量都是在300毫米到500毫米區間,其中500毫米到800毫米的累計雨水量主要集中在江西,浙江,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其中還包含了800毫米到1200毫米的累計雨水量區間,這就是整體的降雨情況,相對來說,夏季的雨水是真的較多,並且接下來的雨水趨勢還是較強,這個需要特別注意。

而今年比較幸運的是海洋區域的颱風動靜不大,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區以及南海地區,總計還是兩個颱風情況,第三號颱風按照這個趨勢來看,可能又要延遲,並且7月出現颱風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與初期預計7月份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有2至3個颱風生成,其中1至2個可能登陸我國華南沿海地區的情況有點偏差,這也說明了今年的氣候確實異常,當然7月還沒有過完,不排除後期可能爆發的情況,因為也有熱帶擾動的醞釀,所以還是要以監測為主。

2020年南方的洪災又來了,與往年相比較大還是小?

從現有的情況來說,暫時沒有往年嚴重,我們來看看一項數據,根據水利部的數據顯示,在1950年-2018年,超過28萬人因洪澇災害死亡,超過1.2億間房屋倒於洪災,農作物平均受災面積在960萬公頃以上,其中1990年- 2018年,我國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3761.61億元,而對農作物的影響面積是總體呈上升趨勢。

不過在有效的防洪問題上,我國因洪災倒塌的房屋和死亡的人數總體上呈下滑的趨勢,這是一個好的方面,所以確實影響是存在,但是2020年具體會達到什麼狀態,會不會超越這個統計情況,要雨季結束才清楚。

而導致降雨原因也是比較明確的,近年來受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等氣候因素的影響,我國極端降水量事件還在增加。所以未來的氣候問題還是相對嚴峻的,從如今的降雨也可以看到,極端性的雨水特別多。

當然這裡我們在說我國,其實在全球範圍之中,還有更多的地區是受到了自然災難影響,因為氣候變化都是全球性的,例如北極還出現38度高溫等等,這都說明了如今的氣候問題可能已經在「臨界點」上行走了。我們應該進行地球保護了,不然氣候問題嚴峻將會成為未來影響人類的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泰國南部洪災對橡膠造成的影響將持續至3月份
    自2020年11月25日以來,泰國灣及泰國南部地區受強東北季風影響以及馬來西亞受低壓氣團控制,泰國南部下端部分地區特別是洛坤、博他倫、素叻他尼、董裡、北大年、宋卡、陶公、也拉和甲米普降大雨導致洪水泛濫
  • 2100年將上演最可怕的洪災,將有3億人受影響,人類該怎麼辦?
    該論文指出地球將會在80年後遭遇更頻繁的洪災,這些洪災大概會導致全球20%以上的生產總值流失,3億多人會受到洪災的影響。對此有不少人感到擔憂,想知道人類應該如何防患於未然。也有人想知道這些數據是如何得出來的,是什麼原因導致洪災更頻繁了。
  • 近年洪災頻發預示什麼?2100年洪災更兇猛,3億人將受影響
    遭遇過地震的朋友可能會說是地震,遭遇過颱風的朋友可能會說是颱風,遭遇過洪災的朋友會說是洪災,不管是哪種自然災害,達到一定規模後會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前段時間國內不少地方都出現了洪災,而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不少人懷疑近些年來洪災出現的頻率是不是變得更加頻繁了?
  • 印尼強降雨引發洪災 86人亡數千人無家可歸(圖)
    印度尼西亞東部受災情況最為嚴重的瓦西奧爾村  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尼西亞東部西巴布亞省近日強降雨引發洪災,造成至少86人死亡、81人受傷,另有數千人無家可歸。  西巴布亞省的數百座房屋淹沒在深及大腿的洪水中,當地公路和橋梁被毀,救援工作很難順利開展。
  • 俗語「今年雪不斷,明年吃白面」,老農的預測,關係到糧食收成
    俗語「今年雪不斷,明年吃白面」,老農的預測,關係到糧食收成隨著時間飛快地流逝轉眼間一年24個節氣大寒也隨之過去,隨著而來的就是立春的節氣和過年了,距離傳統的最具有特色的春節只有13天的時間了。雖然大寒節氣已過四九天也來臨了,但是氣溫依然居高不降,這個愁壞了村裡會看天氣的王大爺,王大爺一邊「吧嗒吧嗒」抽著他那大旱菸一邊說道「眼看都年底了太陽依然這麼大,要是能下幾場大雪比什麼都好,不然明年莊稼想要收成好我看有點懸喲「!接著王大爺又多說了句俗語「今年雪不斷,明年吃白面」,到底啥意思呢?一起來看看老農的預測,關係到糧食收成。
  • 除了新冠外,2020年還有十大天災
    2020年是個多災的年份,新冠病毒持續肆虐全球,幾乎沒有那個國家可以倖免。但是除了新冠,火災、洪災、地震、極端天氣仍更加肆無忌憚的衝擊我們的家園,吞噬地球的生靈。 下面盤點2020年十大最具破壞的天災事件。
  • 土耳其東部強降雨已致2人死亡 11人受傷
    當地時間7月14日,土耳其內政部部長蘇萊曼·索伊盧表示,土耳其東部黑海地區裡澤省從13日開始持續強降雨,導致多個村莊山體滑坡。截至目前,已經有2人遇難、11人受傷,另有12個村莊被洪水圍困,目前救援隊正在展開救援。
  • 六問近期南方強降雨為什麼持續這麼久,強度這麼猛?
    在7月4日至10日的強降雨過程中,湖北黃梅、浠水,江西吉安、峽江,湖南隆回等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極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等省份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 從近年四次大洪災看這次洪水對通脹的影響:最低點或提前至7月
    3)從鮮菜價格的歷史月度數據來看,洪水爆發的初期蔬菜價格會持續下跌,爆發中期價格漲幅最大,末期漲幅收窄。今年大概率也是如此,6月26日的壽光蔬菜價格也跌至2010年末以來的最低值62.8,較5月末下降22%。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降雨初期有利於蔬菜的生長,農戶有可能會提前並加速收割以減輕洪災帶來的損失,鮮菜價格反而顯示下跌。
  • 衛星地圖看洪災:為何湖北易發洪水?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疫情甫定,洪水又來。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日子並不好過。荊楚大地湖北遭遇多輪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讓我們不禁將目光再次聚焦這裡。荊楚大地為什麼洪澇頻發?「江」「湖」關係有多複雜?思客為你解讀。
  • 颱風「溫比亞」影響持續 山東等地將有強降雨
    駱雲飛 攝  中新網8月19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受減弱後的颱風「溫比亞」影響,預計8月19日08時至20日08時,河南東北部、山東、遼寧南部等地有暴雨;預計8月20日至21日,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影響,西北地區中東部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
  • 暴雨致廣西22縣出現洪災 未來兩天桂南仍有強降雨
    2014年06月22日 08:40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周映 郭曉薇 編輯:梁梁
  • 2020年,世界發生了多少災難?
    本文大概2593字,讀完共需6分鐘回首2020人類有亮色,有奮起卻也在與災難並行熊熊的山火蔓延的蝗災肆虐的洪水……「天災」過後除了傷痛和不安我們還應該反思些什麼?一起回顧2020年國際重大自然災害瞬間NO.1 森林火災——美國加州森火「重燃」——過火面積超1.6萬平方公裡 美國西岸今年持續遭受森林野火肆虐,範圍包括加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2020年是加州山火創紀錄的一年。
  • 2020年世界糧食日及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
    一、世界糧食日的由來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世界性糧食欠收,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供需形勢更趨嚴峻。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議確定1981年10月16日(10月16日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為首屆世界糧食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定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二、今年世界糧食日主題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
  • 2019中考暴雨洪災相關英語詞彙(中英文)
    入夏以來,中國南方出現的強降雨過程導致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下面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與暴雨洪災和抗洪搶險相關的英文詞彙。 Rain and Flood 暴雨洪災 to burst their banks/breaching of the dyke 決堤/潰堤 floods/floodwater/inundation 洪水 freshet 河水猛漲/漲水 water levels 水位 watercourses 河道/水道
  • 2020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太陽進入「冬眠期」,會引發糧食危機?
    不過,一位英國科學家卻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飽和點,地球即將進入歷時30年的「小冰河期」。NASA數據亦有佐證:到2020年,太陽活動將降至近200年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未來中緯度地區的糧食收成將受到重創,因為蔬菜和水果將沒有足夠的生長期。最終結果就是導致人和動物的糧食緊缺,造成糧食危機。
  • 2020年太陽即將進入「極小期」?會持續30年之久,地球會怎樣?
    但是,最近有一位英國科學家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飽和點。 202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這有可能使地球出現一次迷你冰川期。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太陽活動的周期性概率。太陽活動的最短時間是指所有太陽活動周期中太陽活動最低的時間,在此期間,太陽表面形成的黑子會減少,因此向地球和地球發射的能量和輻射會減少。
  • 地球暖化影響全球農業失收 糧食危機降臨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持續逾,不論富裕國家乃至發展中國家,經濟活動受限,失業問題加劇,基層三餐不繼。聯合國4月警告,大流行之下,全球農業從人手、物流、生產成本以至顧客訂單飽受影響,加上今年蝗災、極端天氣等多重威脅,糧食供應不穩定。加上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對肉類及營養食物的需求有增無減,未來我們如何餵飽全人類?也許是時候來一場農業大辯論。
  • 極端氣候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南部非洲糧食危機
    2020年,儘管經受了降雨遲到、旱期延長、零星強降雨以及蟲害暴發的影響,南部非洲的玉米收成同比增長了8%,主要因為尚比亞的收成提高了69%,南非的收成增長了38%。然而,由於降雨量不足和經濟困難,辛巴威的玉米產量下降了57%,而乾旱也影響了史瓦帝尼、賴索托、安哥拉東南部、馬達加斯加南部和莫三比克的糧食產量。   農村地區糧食缺口預計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達到峰值,屆時小農家庭將耗儘自己的糧食儲備,而下一次豐收預計要等到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