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西北太平洋上共生成21個颱風,其中登陸我國的颱風有8個,而「納沙」有幸成為了2011年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
◆演變:兩次加強為強颱風 四次登陸
第17號強颱風「納沙」,柬埔寨名,意「漁夫」,於2011年9月24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6日夜間和29日7時兩度加強成為強颱風,是2011年以來登陸我國強度最強的颱風(以強颱風級別登陸海南),也是6年來登陸海南的最強颱風。因此又戲稱它為「憤怒的漁夫」。
這位「漁夫」生命歷程雖然不算太長,但卻先後登陸了四次,9月27日早上7時前後在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沿海登陸,29日14時30分前後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登陸後,21時15分前後在廣東徐聞角尾鄉再次登陸,30日11時30分前後在越南北部廣寧沿海登陸。此後於30日20時在越南北部減弱為熱帶低壓,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詳情)
◆特點:實力強勁 堪比「黑格比」和「Sally」
早在「納沙」形成初期專家就已經預測出它將有可能成為2011年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這位「漁夫」可謂來勢洶洶,不但強度強、移速快,而且在海面上撒出了巨大的雲網,影響範圍非常廣泛,而且又會趕時間,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侵擾我國華南南部,不僅給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帶來嚴重的風雨影響,還給國慶假日計劃到此出遊的人們帶來麻煩。
「納沙」的實力無論從強度還是多重影響因素來看,都是不容忽視的。它的特點與2008年第14號強颱風「黑格比」及1996年第15號強颱風Sally有些相似。「黑格比」的到來使珠江口出現了超百年一遇的風暴潮,而Sally為建國以來在粵西登陸最強的颱風,為建國以來颱風在粵西登陸災害最大、成災最為迅猛的一次,造成災情之重、損失之大、影響範圍之廣為建國以來所罕見。因此中國氣象局和廣東 廣西 海南省局紛紛啟動了應急響應。(詳情)
◆影響:性格暴躁 先後掃蕩菲律賓中國和越南
「納沙」確實兇猛的很,不少網友也第一時間紛紛大曬「納沙」的威力。「納沙就像一隻憤怒的小鳥,所到之處一片狼藉」、「納沙還真不是吹的,那風起的,吹得叫人耳鳴,時不時就能聽見外面哐當哐當的聲音,不是玻璃破了,就是鐵皮飛了,路邊的樹,挨個的倒成了一排。明天、後天、大後天物業公司的人又要忙翻」、「一棵大樹粗壯的支幹被大風吹斷,恰巧砸中了下方停放的一輛白色轎車,巨大的枝葉幾乎蓋住了半個車身」……(詳情)
在「納沙」影響我國之前,已經先掃蕩了菲律賓,據不完全統計,納沙登陸菲律賓造成當地40多人死亡,30多人失蹤,32萬人受災;同時造成9.12億比索的農業損失 (合人民幣近1.5億元)。「納沙」在連續登陸菲律賓和我國之後,9月30日下午又在越南北部登陸,強度有所減弱,但仍給當地帶來強降水和強風,造成多處農田被淹,道路塌方和泥石流等災害。
「納沙」是2011年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並且連續登陸兩次。在颱風令人望而生畏的災難中,大暴雨和大風總是不可避免防不勝防的。據統計,28日20時至30日14時,海南大部降雨200~350毫米,海南東方局地455毫米、昌江王下鄉825毫米;廣西中南部、廣東沿海降雨80~150毫米,廣東西南部、廣西南部170~220毫米,廣西防城港市局地332毫米。海南大部、廣西南部、廣東沿海出現8~10級陣風,海南北部、廣西南部沿海和廣東西南部沿海局地11~14級,最大為海南文昌七洲列島,觀測到極大風力15級(風速46.8米/秒)。
「納沙」使得海南、廣東多地學校停課、航班延誤、交通受阻、經濟損失嚴重。(詳情)
現階段我們還沒有駕馭颱風的力量,但是面對颱風也不能任其擺布,積極地預防尤為重要。尤其是「納沙」到來的時候,又恰好遇上天文大潮,颱風風暴潮和天文大潮疊加,危險升級。(文/墨永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