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準備 早預警——應對強颱風「納沙」的實踐與啟示

2021-01-11 中國氣象局
早準備 早預警——應對強颱風「納沙」的實踐與啟示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4月11日14:57

  高琳 繆旭明 張凱

   

  2011年9月26日,強颱風「納沙」挾風夾雨,正面襲擊我國海南、廣東等地區,各級政府和各部門高度重視,嚴陣以待,採取有力措施抗擊颱風,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並創造了強颱風正面襲擊,沒有造成人員直接死亡的颱風防禦奇蹟。

  

  一、強颱風「納沙」形成過程及特點

  2011年第17號熱帶風暴「納沙」9月24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25日早晨加強為強熱帶風暴,傍晚加強為颱風,26日夜間加強為強颱風,27日7時前後在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在穿越呂宋島時減弱為颱風。

  「納沙」進入南海後於9月29日早晨再度加強為強颱風,中央氣象臺開始發布颱風紅色預警。9月29日14時30分,「納沙」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60百帕。「納沙」登陸海南後強度迅速減弱為颱風。在經過海南北部和瓊州海峽後,「納沙」於當日21時15分在廣東徐聞角尾鄉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米/秒),22時「納沙」進入北部灣海面,30日早晨「納沙」在越南北部廣寧沿海登陸後迅速減弱,中央氣象臺於30日20時對其停止編號。

  「納沙」是2011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具有移動速度快、路徑穩定,登陸次數多、登陸我國強度強,累計雨量大、沿海風力強等特點。

  (一)移動速度快、路徑穩定。「納沙」生成後,一直以每小時20~25公裡的速度穩定移動,進入南海後移速依然不減,超出了進入南海颱風平均每小時15公裡的移速。路徑變化小,一直是西北方向。

  (二)登陸次數多、登陸強度強。9月27日早晨,「納沙」首先在菲律賓呂宋島登陸,9月29日先後登陸我國海南和廣東雷州半島,9月30日又再次登陸越南北部,歷經4次登陸。

  「納沙」在登陸海南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是2011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也是繼2005年第18號「達維」以來登陸海南最強的颱風。

  (三)累計雨量大、沿海風力強。9月28日20時至10月1日06時,海南大部和廣西南部部分地區降雨200~400毫米,海南強降雨中心的昌江王下鄉雨量達到828毫米。海南、廣東中西部沿海、廣西東南部先後出現8~9級大風,陣風10~11級、局地達12~14級,最大風力為海南文昌七洲列島,觀測到極大風力15級。

  二、齊心協力、科學應對

  此次防禦強颱風「納沙」,是「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共同應對自然災害的一次實戰,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堅持「以人為本」

  應對「納沙」強颱風,是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意見》發布之後打響的一場硬仗。各級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靠前指揮,積極組織開展各項應對工作。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放在防颱風工作的首位,把「不死人、少傷人」作為防颱風的首要目標。正是這種「以人為本」全力維護一方百姓生命安危的防颱風理念是成功防禦「納沙」強颱風的關鍵。

  雖然「納沙」颱風給我國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但本次颱風災害創造了直接零死亡人數的奇蹟,與「納沙」登陸其他國家時造成嚴重人員傷亡相比較,我國此次颱風防禦工作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2.全力以赴,嚴陣以待

  自「納沙」生成以來,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防颱風預報服務工作,早在9月26日就要求氣象部門各業務一線做好準備,密切監視颱風的路徑、強度等發展動態,主動開展加密監測和滾動會商。9月27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強颱風預測預報,按照預案加強防範,科學調度,及時轉移危險地區群眾,及時組織船隻回港避風,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9月28日17時,中國氣象局與國務院應急辦就「納沙」最新動向和預報預警服務情況進行視頻連線。鄭國光表示,各級氣象部門將全力以赴地做好預報預警服務工作,採取各種措施著力提高颱風預報準確率,通過各種渠道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科學有效防禦颱風災害提供決策支持。海南、廣東、廣西等有關省(區)政府領導到防颱風一線,坐陣指揮,切實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把一切工作做在颱風到來之前。

  3.部門聯動,全國一盤棋

  根據氣象部門對「納沙」的移動路徑和發展態勢的預報,國家防總,國土資源、民政、鐵路、交通、旅遊、航、海事等多個部門迅速做出應急響應,形成部門聯動、全國一盤棋。

  9月26日,交通運輸部召開視頻會議,宣布交通運輸部進入四級應急響應狀態,全面部署防抗颱風工作。27日14時,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緊急啟動國家救災預警響應,向有關省份民政部門以及中央救災物資福州、南寧、昆明儲備庫發出緊急通知,安排部署做好物資調配準備工作。鐵道部從27日起到颱風「納沙」影響結束,暫停了瓊州海峽通航,停止粵海鐵路進出海南島旅客列車。28日,農業部向廣東、廣西、海南等地農業部門下發緊急通知,對防禦第17號颱風「納沙」做出部署。民航部門出動直升機44班次,安全撤離南海海上石油平臺工人400餘人。

  4.建立信息發布綠色通道

  此次颱風自形成至最後登陸,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手機短息、電子顯示屏、移動電視等媒體均予以及時報導和信息發布。

  為了將預報預警信息更廣泛、及時傳遞給社會公眾,9月28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加強颱風「納沙」氣象信息服務和預警發布工作。

  颱風應急期間,氣象部門通過中央電視臺、新華社、鳳凰衛視、旅遊衛視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廣播電視媒體平臺及時發布颱風預報信息,累計製作相關服務類預報節目39檔。中國氣象頻道、氣象視頻網、天氣網滾動播報颱風「納沙」的動向、最新預報和氣象服務情況。中央氣象臺、廣東氣象局等部門利用微博向媒體及公眾發布最新實況預警信息,共有200餘萬人關注。廣東、廣西發送預警簡訊6000多萬人次。中央氣象臺專家主動接受媒體的採訪,引導群眾做好防颱風抗颱風工作。

  這種高頻次、大範圍、多渠道的預警信息發布,確保了災害性天氣預報及預警信息及時、準確到達群眾手中,為防颱風抗颱風贏得了時間,爭取到主動。

  三、幾點啟示

  儘管我國在多年颱風災害防禦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是極端氣象災害防禦是一個極其複雜而系統的工程,「納沙」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1、力戒服務鬆懈思想,高度重視秋季颱風防禦

  本次「納沙」颱風災害雖然沒有直接人員死亡,但給我國造成了比較的經濟損失。海南全省有18個市縣377.2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64萬公頃,昌江縣王下鄉通訊中斷和道路被衝毀,文昌翁田鎮田南村養殖戶部分漁船受損,全省因災直接經濟損失58.137億元。廣東省全省受災人口84.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87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2.4億元。

  資料顯示,登陸我國的颱風主要集中出現在每年的6至8月,在此期間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高度戒備,緊繃防颱風抗颱風這根弦。進入9、10月份,主汛期已過,人們容易產生麻痺大意的思想。事實上,歷史上在9月份登陸我國的颱風亦不少見,比如2008年9月下旬登陸我國的第14號颱風「黑格比」,2010年10月中下旬登陸我國的第13號颱風「鯰魚」。因此,不能過了主汛期就麻痺鬆懈,還要高度重視防禦颱風等災害性天氣,做好人員、物資和技術等各項準備。堅決克服麻痺鬆懈的思想和僥倖心理,主動應對,科學防範。

  2、加強預警信息發布,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是氣象部門的重要職責,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

  此次應對「納沙」颱風的過程中,通過專報、專題、電視、廣播、大喇叭等手段進行傳播,把颱風預報預警信息送到應知的每個人手中,使颱風防禦工作一直在掌握之中。

  由於災害性天氣常常是媒體關注的焦點,競相報導的熱點,應加強輿論引導。有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加之缺乏氣象相關科學專業知識,導致對災害性天氣成因、影響的誤讀或誇大,以至造成社會公眾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在今後防禦災害性天氣時,要進行正確輿論引導,使颱風防禦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3、普及應急知識,加強應急演練

  加強應急科普常識、避險自救知識的教育是防禦重大氣象災害的重要舉措之一,相關部門應運用各種傳播手段,廣泛傳播應對等災害性天氣的科普知識,引導公眾強化安全意識,了解和掌握逃生、避險的方法技能。

  適時開展應急預警演練,不斷提高公眾的應急能力和水平。演練是應急預警的檢驗,也是強化全民的危機意識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一種手段,應把應急演練與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全民應急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近年來,氣象部門不斷加強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印製的宣傳手冊,宣傳片等形式,讓防災減災的基本知識深入農村、學校、社區和企業。沿海地區的氣象部門還專門派專家深入基層、學校講解有關颱風的知識。有些颱風多發地區通過建颱風博物館、颱風地標等方式,讓老百姓身臨其境地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播氣象災害防禦知識。例如,建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國颱風博物館,通過模擬颱風生成及行動過程,提供颱風實地觀賞臺,設波浪觀測試驗站等方式,為公眾提供生動、易懂的颱風科普知識。浙江省台州市為銘記災史、警示後人,將新中國成立後登陸台州市的17個颱風建成「颱風地標」,並標註颱風編號、名稱、登陸時間、強度、災害情況等。

  這一系列措施,使我國公眾的互救和備災意識得以不斷加強,我國颱風造成的損失在逐年降低,颱風造成人員直接死亡越來越少。

  4.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徹底消除信息「盲區」

  在此次防禦「納沙」的應對過程中,雖然氣象部門通過各類媒體發布了大量預報預警信息,但氣象信息快速發布傳播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仍然存在,預警信息覆蓋還存在「盲區」。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直通農戶尚未完全實現,這給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011年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意見》要求,不斷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提高預警信息發布的覆蓋面和時效性。在氣象災害的防禦過程中,應不斷加強預警信息發布傳播「綠色通道」建設,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建設,著力解決因通道擁堵不暢而造成信息滯後或梗阻問題,給基層群眾以足夠的防災避險時間,發揮災害預警信息的最大效益。

 

(責任編輯:蘇玉君)  

  精彩熱圖

相關焦點

  • 太平洋保險緊急部署 提前應對颱風「納沙」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颱風「納沙」未來最強可達強颱風級並於30日下午至夜間登陸福建中南部一帶沿海。針對「納沙」的步步逼近,太平洋保險(601601,股吧)已在福建當地緊急啟動24小時人員值守制度,加強服務資源調配,多渠道開展客戶風險預警,緊急部署落實防災施救、查勘定損等各項應對舉措。
  • 憤怒的"漁夫"-記2011年登陸我國最強颱風納沙
    ◆演變:兩次加強為強颱風 四次登陸 第17號強颱風「納沙」,柬埔寨名,意「漁夫」,於2011年9月24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6日夜間和29日7時兩度加強成為強颱風,是2011年以來登陸我國強度最強的颱風(以強颱風級別登陸海南),也是6年來登陸海南的最強颱風。因此又戲稱它為「憤怒的漁夫」。
  • 颱風「納沙」影響期間將現風雨潮三碰頭 危害較大
    陳振林表示,「納沙」成今年以來登陸中國最強颱風,一路奔過來,剛才已經於14時30分在海南文昌市沿海登陸,最大風力14級,屬於強颱風的標準,是今年以來登陸的最強颱風。中央氣象臺29日9時已發布颱風紅色預警。  據稱,「納沙」具有強度強、移動速度快、影響範圍廣、危害大等特點:  ——強度強。
  • 歷史罕見,颱風「納沙」「海棠」雙雙登陸我國
    隨著6號颱風「玫瑰」、7號颱風「洛克」、8號「桑卡」的相繼離去,第九號颱風「納沙」終於在7月30日登錄我國福建沿海地區,給沿海地區帶去大風大雨的同時,也為南方高溫的緩解著實下了一份力,隨後颱風胚胎99W迅速成型發展成今年第10個颱風「海棠」,緊跟「納沙」的腳步同樣在福建沿海地區登錄。
  • 江西省副省長吳曉軍主持召開颱風「納沙」「海棠」防禦會商會防禦...
    7月30日,省防總召開第9號「納沙」和10號「海棠」颱風防禦會商會。省防總指揮,副省長吳曉軍主持會議並講話。  吳曉軍強調,今年第9號颱風「納沙」和第10號颱風「海棠」將對我省產生不利影響。
  • 「海葵」升級為強颱風 杭州運河水上巴士全面停航
    中新網杭州8月7日電(見習記者 徐樂靜 實習生 李夢清)7日14時,颱風「海葵」升級為強颱風。隨後,浙江省氣象臺將颱風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颱風紅色預警信號。記者了解到,「海葵」將嚴重影響京杭運河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安全。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內河管理處7日12時啟動防臺一級響應,京杭運河杭州市區段內所有水上巴士、危險品船舶全面停航。  今年30歲的趙斌(化名)和兩個朋友從外地到杭州遊玩,7日他們準備從杭州水上巴士拱宸橋站點出發坐水上巴士遊歷一番。
  • 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颱風納沙登陸時間地點衛星雲圖
    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颱風納沙登陸時間地點衛星雲圖  @福州氣象:颱風「納沙」於今天(7月30日)6點前後在福清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力12級!(福建廣播電視新聞中心記者 馬莎 舒瑜)  中央氣象臺7月29日10時繼續發布颱風黃色預警:  今年第9號颱風「納沙」的中心今天(29日)上午10點鐘位於我國臺灣省宜蘭縣東偏南方大約265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22.6度、東經123.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4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
  • 「納沙」再遇雙颱風效應 浙江的高溫天氣真的要結束了
    中國天氣網訊作為今年來實力最強的颱風,預計9號颱風「納沙」強度最強可達颱風級或強颱風級,29日登陸臺灣南部沿海,30日登陸福建中南部沿海。由於有南海熱帶擾動助力,「納沙」水汽格外充足,給閩浙等地帶來的降雨將會持續至8月2日,南方的公眾在享受颱風雨帶來的清涼的同時,也要注意強風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
  • 農業部緊急部署第9號颱風「納沙」防禦工作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颱風「納沙」目前位於我國臺灣省臺東縣東南方海面上,將於7月30日白天以颱風級登陸或擦過臺灣南部沿海,31日夜間在福建中南部到廣東東部一帶沿海以強熱帶風暴級登陸。第9號颱風「納沙」登陸利於緩解近期長江中下遊及華南地區高溫天氣,但同時帶來的強風暴雨可能對農(牧、漁)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 「納沙」相似颱風案例
    「納沙」未來的路徑和強度與0814號強颱風「黑格比」和9615號強颱風「莎莉」相似,可能致災重。0814黑格比    Hagupit風雨特點「黑格比」具有強度強、移速快、範圍廣、破壞大等特點。
  • 颱風「納沙」「海棠」夾擊 臺閩浙沿海掀狂風巨浪
    颱風「納沙」「海棠」夾擊 臺閩浙沿海掀狂風巨浪 2017-07-29 19:41: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颱風納沙最新消息:2017年第9號颱風納沙實時路徑圖更新
    颱風納沙最新消息:2017年第9號颱風納沙實時路徑圖更新  延伸閱讀:颱風納沙登陸時間地點 福建颱風最新消息 10號颱風消息  中央氣象臺7月30日18時繼續發布颱風藍色預警:  今年第10號颱風「海棠」(熱帶風暴級
  • 第9號颱風「納沙」將於30日白天登陸或擦過臺灣
    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第9號颱風「納沙」(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今天(27日)上午8點鐘位於我國臺灣省臺東縣東南方大約89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7.5度、東經127.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250公裡。
  • 江蘇發布颱風藍色預警!16級強颱風「利馬奇...
    江蘇發布颱風藍色預警!16級強颱風「利馬奇...江蘇發布颱風藍色預警!16級強颱風「利馬奇」越來越近了……》市民朋友們注意啦!江蘇省氣象臺2019年08月08日17時04分發布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受第九號颱風「利奇馬」影響,預計明天白天開始蘇州、無錫、南通風力逐漸加大,將出現6-7級陣風8級以上大風,請加強防範。
  • 強颱風「山竹」究竟長啥樣?戳動圖,一看究竟吧!
    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消防總隊的2.4萬名官兵已攜帶特種救援裝備,抵達颱風可能影響的地區和重點部位,做好了應急救援各項準備。另有3000名消防官兵已集結完畢,做好增援準備。早8時的衛星雲圖上,強颱風「山竹」雖然中心仍在海上,但其巨大的周邊雲系已經觸及華南沿海地區,狂風與暴雨蓄勢待發,這個觸發了最高級別紅色預警的「山竹」究竟長啥樣?戳「山竹」眼區動畫,一看究竟吧!
  • 專家預測:2018年我國颱風來的早,災情或偏重
    為應對颱風、暴雨天氣,各地已制訂了相關預案。按照《深圳市颱風暴雨災害公眾防禦指引》等相關部署,颱風黃色、橙色、紅色及暴雨紅色預警發布為停課信號。停課信號生效期間,信號生效區域的中小學、幼兒園、託兒所應當停課,並採取措施保障在校學生(含校車上、校園內)安全。暴雨橙色預警發布時,家長可根據情況自行把握學生上學時間,並告知學校,待安全隱患消除後再送學生上學。
  • 「納沙」「海棠」雙颱風登陸 浙江已轉移群眾超10萬人
    「納沙」「海棠」雙颱風登陸 浙江已轉移群眾超10萬人 2017-07-30 20:38: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治理,國外典型政策工具運用實踐及啟示|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本文圍繞國際科技創新治理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風險預警、國民協商、公私合作、政策組合、創新監管以及智慧專業化等,分析了各國有關典型政策工具,並對中國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建設提出了建議。  國外科技創新治理  典型政策工具的運用實踐  1  風險預警——地平線掃描  科技創新治理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是技術應用的複雜性和未知性。
  • ...派工作組指導防汛 長江委貫徹落實防禦第9號颱風「納沙」異地...
    本站訊 7月29日上午,國家防總召開異地視頻會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分析研判「納沙」和第10號颱風發展態勢及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安排部署雙颱風防禦工作。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主持會議。長江防總常務副總指揮、長江委主任魏山忠,長江防總秘書長、長江委副主任馬建華在長江委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