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共享氣象水文資料 共繪一張藍圖

2021-01-08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傲

  2017年長江流域汛期之長、汛情之重,出乎人的預料。

  夏季長江洪峰來勢洶洶,秋季漢江流域發生了2011年以來最大洪水,中下遊幹流全線超警,丹江口水庫出現4次入庫洪峰,蓄水首次達166.43米,防汛紅色預警一度拉響,形勢異常嚴峻。在這一場場防洪防汛攻堅戰中,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湖北氣象、水利部門共同協作打造的「一圖一網」初顯成效。

  2017年10月13日,已經經歷了三次強降水的湖北省十堰市又將迎來新一輪降水過程。「前期降水已經導致大部分土地吸水飽和,地質災害風險極高,一場小雨都有可能造成山體滑坡。」十堰市氣象臺臺長夏金說起這次過程,印象非常深刻。

  剛剛投入業務運行的「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為夏金精準捕捉這場降水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能夠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預警和預報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夏金說。

湖北氣象水文雨量一張圖分析系統。

  從「一張圖」中受益的,還有水利部門。「更加密集的雨量觀測站點資料共享使得降水資料更精細全面,提高了水庫水文預報精度,有效增加了洪水預報預見期,為防汛調度和蓄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丹江口大壩工作了20餘年的漢江集團調度中心高級工程師何佑生說,他認為雨量數據的共享在此次應對罕見秋汛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事實上,雨量數據整合併不像看上去那樣簡單,「一張圖」的繪就,需要布局科學、信息完備的站點信息,準確及時的雨量數據及穩定高效的訪問後臺。「一張網」「一個庫」和「一終端」缺一不可。

  2017年,湖北省氣象局會同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湖北省水利廳對各方雨量(水文)站參數信息進行搜集整理,根據空間分布、數據完整性、數據質量等技術指標,最終確定了長江流域、湖北省雨量(水文)站點的「一張網」。

  有了雨量數據,還要實現高效訪問。湖北省氣象局利用氣象數據內網和「楚天雲」搭建了高效共享的資料庫,並且特別設計了適應我國氣象與水利部門雨量數據質量控制方案,讓入庫數據更可靠。

  在湖北省氣象部門開發的「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和「湖北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應用終端,共享後的數據在「一張圖」上顯現,用戶可以查看任意時段的降水量數據、按需生成統計圖表、按流域或行政區域查詢統計結果等,無論用於預報還是決策,均做到了直觀、方便、快捷。

  目前這些系統已接入長江水利委員會相關部門、湖北省、市、縣三級防辦等防汛一線的各個單位在今年主汛期、秋汛期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防災減災、科學調度的好幫手。長江水利委長江水情預報中心副主任楊文發說,數據的共享融合有利於優化氣象與水文部門間的站網布局,提高水情預報的精準度,為長江流域防汛抗旱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今年我們準備把這些共享過來的雨量數據逐步融入到水情預測模型中,讓這些共用共享的數據發揮更大的作用。」2018年,楊文發對「一張圖」的發展有了更多期待。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8年1月12日二版 責任編輯:唐淼)

  

  

  

相關焦點

  • 兩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數據共享助力長江防汛
    記者日前在武漢、宜昌等地採訪發現,面對複雜的氣候和嚴峻的形勢,湖北省氣象局啟用「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以下簡稱「一張圖」),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長江流域的防汛預警和預報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信息,成效顯著。
  • 長江流域2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實現數據共享
    新華社武漢11月1日電(記者沈翀)記者從長江流域氣象中心了解到,為加強長江流域水情、雨情監測預報預警,長江流域水文部門與氣象部門共計2萬餘個觀測站點實現數據共享,雙方共用一個資料庫和一個應用終端軟體,實現了全流域雨量查詢「一張圖」。
  • 江西:實現氣象水文雨情信息全面共享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左羽霄報導  近日,由江西省氣象信息中心承擔的「江西省氣象、水文實時雨情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全省氣象、水文雨情信息全面共享互通。
  • 數據中心:氣象與水文數據共享 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決策能力
    近日,為切實做好2020年汛期氣象與水文數據交換工作,黑龍江省氣象數據中心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以「提供優質氣象數據」為核心,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全面開展水文、氣象信息共享工作。保障水文數據的完整性是汛期工作重中之重。
  • 浙江水文氣象信息實現共享
    本報訊(記者 徐鶴群 通訊員 梅林蓉)浙江省水利廳、省氣象局近日籤署共享水文氣象信息數據合作備忘錄,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完善協調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水文氣象預測預報技術水平,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雙方合作主要包括共享未來降雨預報信息、共享水文氣象監測信息、建立傳輸專線及保障、建立常態化聯絡合作機制等四個方面。
  • 為氣象數據共享打call!氣象+水文,這才叫1+1>2
    對於每個人來說,氣象預報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關係到我們的出行。尤其是在惡劣天氣期間,及時準確的預警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很多損失,比如準確的氣象水文預測能為提前轉移人員、部署堤防搶險準備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
  • 水文氣象大有可為
    關鍵是後面兩個問題,只有水文氣象能夠解答,但目前,針對小流域的水文氣象預報業務並未開展起來,在基礎資料和參數缺乏,技術方法不成熟的情況下,馬上回答這些問題是有相當難度的,而這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多少人需要疏散,壩體會不會自動潰堤,如果潰壩,會潰到什麼程度等問題。我們意識到,這次應急氣象服務所面對的是水文氣象問題。
  • 《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解讀
    2015年9月29日,中國氣象局公布了《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並承諾向全社會免費提供5類17種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的共享服務。出臺《目錄》的出發點何在?此次公布的氣象資料和產品的共享服務與以往有何不同?
  • Gdevops | 福昕助力金融共繪金融行業美好藍圖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福昕最新資訊 > 正文 Gdevops | 福昕助力金融共繪金融行業美好藍圖
  • 蘇州團建項目之納斯卡巨畫(共繪藍圖)
    今天雲之林團建就為大家介紹一個團建項目-共繪藍圖。想像一下一大群人,一起拿著畫筆共同繪製一幅巨作,也挺壯觀吧,找一塊大草坪,以地為桌,配上一個航拍,美哉美哉!01項目描述全體隊員利用顏料、畫筆等材料,在木板上繪出自己心中的遠景、企業的藍圖,全體參訓學員以藍圖為背景進行大合影。
  • 湖南水文:解密一張防汛「圖」
    水文情勢圖。紅網時刻通訊員 王亮 張霞 夏鑫科 長沙報導連日來,一張特殊的「明星圖」進入公眾的視野,央視新聞客戶端、湖南衛視、紅網、華聲在線、今日頭條等諸多主流媒體爭相轉載,這張「圖」有怎樣的魅力呢?「圖」雖簡潔,卻包含了豐富的水文信息,流域水系、水文站點分布、各站當前水文情勢以及流域當前總體態勢都在圖中得到展示。各級水旱災害防禦及防汛部門、社會公眾可以一目了然地將流域水系特徵、當前水文情勢以及未來水情趨勢盡收眼底,為領導決策、群眾抗災提供了可靠依據。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簡單的一張水文情勢圖,是省水文中心水情與信息化部全體人員通力協作的生動實踐。
  • 中國氣象局第4號令《氣象資料共享管理辦法》
    第二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組織提供氣象資料共享,以及用戶使用其提供共享的氣象資料,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氣象資料,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組織收集並存檔的各種氣象觀(探)測記錄,以及由這些記錄加工處理而成的各類氣象數據集、各種氣候統計值和數值分析資料等。第四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氣象資料共享工作的管理。
  • 水文氣象防汛抗旱看天行
    水文氣象研究範圍包括:所有影響地球水資源的大氣和水文過程。衛星遙感、天氣雷達、測雨、天氣和水文技術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都廣泛應用於水文氣象研究中。  根據防汛抗旱工作的實際需要,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開始重點研究開發《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經過持續10年的改進和完善,取得了豐碩成果。
  • 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報導 9月9日,由貴州省氣象服務中心承擔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項目「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通過評審。該項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氣象、水文、地理信息等多源異構數據,研發了一體化的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平臺,建立了較完整的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
  •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過往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27年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本報訊 記者徐葉青、特約記者曹金平報導:5月15日,記者從海軍機關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
  • 監測氣象水文多手段 帕運帆賽水文氣象預報精準
    本報訊 帕運帆賽期間,我市加強了賽場海洋水文、水質檢測和氣象預報系統,向各運動隊和運動員及時提供了賽場水文氣象預報,為確保帕運帆賽的順利舉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帕運帆賽期間,在奧帆賽場和周邊建設的浮標站、自動氣象站、梯度風觀測塔等觀測設施繼續投入運行,提供氣象預報服務;此外,市氣象局奧帆賽現場氣象服務專家原班人馬也再次進駐奧帆中心,憑藉著豐富的經驗為帕運帆賽提供全方位、更加精細的預報服務和形式、內容更加豐富的服務產品。按照奧帆賽模式提供氣象保障,現場工作組每天3次向賽事組委會提供5個浮標站逐時天氣預報和未來3天天氣展望。
  • 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為加強對海洋特別是遠海的氣象監測工作,近日,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在福建漳州東山海域啟動。其間,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以下簡稱太陽能無人艇)進行了自動航行、自動探測、自動定位試驗。這也意味著遠洋自主氣象水文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水文氣象保障
    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該海洋觀測站是中國最南端的海洋氣象觀測站,也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海洋氣象觀測站。主要任務是觀測風向、風速、氣溫、溼度、蒸發、日照、雲量、雷暴、能見度、降雨量和水溫、潮位、波浪、海水鹽度、海發光等近20個項目的南海海區水文氣象要素,參與國際間的資料交換,為過往船隻提供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等。27年來,通過國家海洋局和海軍等單位的共同建設,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觀測設備不斷升級換代。
  • 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河海大學教授給無人區「死亡谷」裝上水文氣象...
    這些水文氣象數據都是位於3000公裡外的柴達木盆地那稜格勒河水文氣象監測站的實時記錄。」 柴達木盆地最大河流「資料空白」亟待填補 「巍巍崑崙是眾山之祖,在東崑崙北坡孕育了一條神奇而重要的大河,它就是那稜格勒河。」譚紅兵打開話匣子,講述課題組千辛萬苦在該河道創建水文氣象「千裡眼」的動因。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過往南海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邱越)記者今天從海軍航海保證部門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通過國家海洋局,每月向世界氣象組織提供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為國際減災和海洋氣象預報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在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和平利用海洋資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