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文:解密一張防汛「圖」

2021-01-08 瀟湘晨報

水文情勢圖。

紅網時刻通訊員 王亮 張霞 夏鑫科 長沙報導

連日來,一張特殊的「明星圖」進入公眾的視野,央視新聞客戶端、湖南衛視、紅網、華聲在線、今日頭條等諸多主流媒體爭相轉載,這張「圖」有怎樣的魅力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以下簡稱「湖南水文」)解密這張「圖」。

這張圖就是「水文情勢圖」,它作為湖南水文精細服務理念下的圖文產品,具有簡單、形象、高效的特質。在每日全省水情會商會上,湖南水文利用它將當前水文情勢準確及時地呈現給各級防汛部門,同時經由主流媒體、官微以及水情服務平臺轉載,廣大人民群眾便可直觀地了解掌握當前水文情勢。

化繁為簡不代表內容空泛。「圖」雖簡潔,卻包含了豐富的水文信息,流域水系、水文站點分布、各站當前水文情勢以及流域當前總體態勢都在圖中得到展示。各級水旱災害防禦及防汛部門、社會公眾可以一目了然地將流域水系特徵、當前水文情勢以及未來水情趨勢盡收眼底,為領導決策、群眾抗災提供了可靠依據。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簡單的一張水文情勢圖,是省水文中心水情與信息化部全體人員通力協作的生動實踐。每天早晨8點,全省水文部門及時將實時水情信息報送到省水文中心,相關專家根據實時雨水情分析及預測編寫水情會商專報,經校核無誤後得到精準數據,專業人員再將數據進行圖文化,最終形成展示在公眾面前的一張「明星圖」。

據專家介紹,「水文情勢圖」只是湖南水文精細服務中的一個微小縮影。近年來,湖南水文以水資源保護利用和水旱災害防禦決策需求為主線,圍繞涉水要素監測、專業統計分析、業務管理、對外服務等工作,初步實現「一網、一圖、一庫、一平臺」的涉水資源整合,結合信息化平臺推出了眾多圖文並茂的產品,其中湖南水文微信公眾號已經深入5萬多名粉絲的日常生活,更是諸多群眾不可或缺的度汛工具。

除「明星圖」「湖南水文」官微外,湖南水文「公眾服務一張圖」也獨具特色,開放式的數據共享,讓社會公眾和各級部門可以直接從中了解掌握當前雨水情、氣象信息、水情預警等,為防汛減災、科研創新等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查詢平臺。

精確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湖南水文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全情投入,將一張又一張的「圖」,放到了決策會商中心,掛在了尋常百姓家裡,踐行了防汛抗旱「耳目」「尖兵」的使命擔當。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兩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數據共享助力長江防汛
    記者日前在武漢、宜昌等地採訪發現,面對複雜的氣候和嚴峻的形勢,湖北省氣象局啟用「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以下簡稱「一張圖」),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長江流域的防汛預警和預報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信息,成效顯著。
  • 湖北:共享氣象水文資料 共繪一張藍圖
    夏季長江洪峰來勢洶洶,秋季漢江流域發生了2011年以來最大洪水,中下遊幹流全線超警,丹江口水庫出現4次入庫洪峰,蓄水首次達166.43米,防汛紅色預警一度拉響,形勢異常嚴峻。在這一場場防洪防汛攻堅戰中,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湖北氣象、水利部門共同協作打造的「一圖一網」初顯成效。
  • 水文氣象防汛抗旱看天行
    水文氣象研究範圍包括:所有影響地球水資源的大氣和水文過程。衛星遙感、天氣雷達、測雨、天氣和水文技術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都廣泛應用於水文氣象研究中。  根據防汛抗旱工作的實際需要,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開始重點研究開發《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經過持續10年的改進和完善,取得了豐碩成果。
  • 湖南氣象保障長沙防汛:強降水實況警報精細到鄉鎮「能救命」
    「遭遇戰」汛情告急,防汛指揮重任在肩往年的湖南,汛情節奏是「循序漸進」的:先是山丘區暴雨山洪頻發,在多輪強降雨逐步抬高江河湖庫水位後,防汛主戰場才轉移至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及洞庭湖區。今年的湖南汛情,卻在極端強降雨影響之下不按常理「出牌」。
  • 水文作用何在?一起來了解這一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
    &nbsp&nbsp&nbsp&nbsp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礎和技術支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性事業。6月1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水文服務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情況。
  • 人民為中心 專業做支撐——長沙市2020年防汛工作側記
    星辰在線12月4日訊(記者 劉豔飛 通訊員 劉鐵偉 席慧 馮歡)11月19日,湖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顏學毛,就全省水利系統如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接受《湖南日報》採訪時,將「堅持生命至上,構建防洪安全體系」,放在著力構建四大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形成湖南水網新格局的首位
  • 2020年度水文圖線審定會議圓滿結束
    >begin--> 11月16日至18日,市水文中心在淳安舉辦為期三天的2020年度杭州、湖州跨地區水文圖線審定會議。東苕溪片、西苕溪片、錢塘江片相關水文站的技術人員參加了會議,省水文中心專家、杭州市、湖州市水文中心主任到會指導並總結髮言。
  • 長江流域2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實現數據共享
    新華社武漢11月1日電(記者沈翀)記者從長江流域氣象中心了解到,為加強長江流域水情、雨情監測預報預警,長江流域水文部門與氣象部門共計2萬餘個觀測站點實現數據共享,雙方共用一個資料庫和一個應用終端軟體,實現了全流域雨量查詢「一張圖」。
  • 數據中心:氣象與水文數據共享 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決策能力
    近日,為切實做好2020年汛期氣象與水文數據交換工作,黑龍江省氣象數據中心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以「提供優質氣象數據」為核心,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全面開展水文、氣象信息共享工作。保障水文數據的完整性是汛期工作重中之重。
  • 山東密布水文「耳目」 補足大中型水庫及入庫河流監測點
    同時,加快補足大中型水庫及入庫河流水文監測站點,掃除水文監測盲區,改造骨幹河流及重要河道水文監測設施,不斷提升水文監測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資料圖)入汛前,山東水利工作者對每一水文站都定期檢查,以保證汛期水文數據的準確性。圖中,工作人員在睦裡閘水文站進行汛前檢查。
  • 四水文站水位破1998年歷史極值,212條河流超警!
    受持續強降雨和上遊來水疊加影響,南方多省河流水位暴漲,防汛形勢十分嚴峻。從昨天6時至今天0時,先後有四個水文站的水位超過1998年的歷史最高紀錄!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據悉,鄱陽湖星子站水位5日1時超警戒後,一周左右時間便突破歷史極值。目前,鄱陽湖流域正面臨1998年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汛形勢。據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最新統計,截至11日17時,暴雨、洪水、內澇等災害已導致鄱陽湖流域521萬餘人受災,43萬餘人被緊急轉移安置,45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作為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指)專家組成員,4日就已入駐新安江電廠的氣象服務首席馬辛宇,緊盯雷達回波圖絲毫不敢放鬆,後續雨情水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洩洪的時間和流量,給出科學合理的氣象決策意見是壓力,也是責任!  「預判」雨情 為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服務保障  入梅以來,浙江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
  • 時刻知道丨湖南防汛應急響應等級是個啥?有用的知識又增加了!
    6月6日以來,湖南遭受入汛以來最強降雨襲擊,對此,湖南於9日上午8:30啟動自然災害應急救助Ⅳ級響應,並於10日10時起,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有小夥伴一定會問,那啥是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響應?這個和防汛應急響應又有啥區別?別急我們一一為您解答。
  • 自貢水文「強監管、優服務」,全力支撐河湖生態建設
    小井溝電站斷面監測生態下洩流量圖二、積極開展取用水專項整治「回頭看」12月28日至30日,中心選派技術骨幹聯合省水文局、瀘州局和宜賓局組成檢查組,對自貢市開展了取用水專項整治行動「回頭看」工作。自貢市榮縣雷音水廠「回頭看」工作圖三、優化布局水文監測體系為提升自貢市水文監測能力,優化水文水資源監測體系,我中心立足於「強預報、優服務」,積極開展水文監測站網優化勘察工作。
  • 湖南積極迎戰颱風「瑪莉亞」
    紅網時刻7月12日訊(記者 陳詩芹 通訊員 王琳 劉燕龍)記者今日從湖南省防辦、省水文部門獲悉,受8號颱風「瑪莉亞」影響,11日8時至12日8時,全省平均降雨11.8毫米,最大為株洲市42.2毫米,其次為長沙市26毫米、湘潭市21.9毫米。
  • 241名水文青年勇站「C位」戰高洪
    記者從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獲悉,該局團委組建7支青年防汛突擊隊勇站一線,「C位」出擊,主動承擔防汛急、難、險、重任務。7支突擊隊241名青年隊員遍布大江上下,他們所參與的防汛工作包括洪水預報預警、高洪水文測驗、水位觀測、儀器設備維護、高洪水面清障、水質採樣、後勤保障、公共信息發布等多個方面。長江委水文下遊局防汛突擊隊隊員們在參加滁河搶險結束後乘皮划艇返回。
  • 海澱首次用上「水務大腦」,防汛調度僅需8分鐘
    一旦出現道路積水等防汛事件,「水務大腦」可迅速報警,協助指揮調度人員科學決策。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獲悉,「水務大腦」啟用後,海澱區防汛調度指揮時間縮短至8分鐘。今天下午14點01分,海澱區下起了大雨,田村北路鐵路橋下出現積水,瞬時達到10公分。十分鐘後,積水深度增至30公分,交通出現堵塞。與此同時,海澱區水務局接到預警,迅速通知水務搶險一隊。
  • 實現水文高質量發展的山東答案
    防汛抗旱防颱風再立新功  2019年,山東省防汛抗旱情況嚴峻複雜,旱澇急轉尤為明顯,嚴峻的春夏連旱之後又遭受超強颱風「利奇馬」侵襲,降雨持續時間長、強度大、影響範圍廣創歷史記錄。濰坊、淄博、東營、濱州等市降雨量達到有水文資料以來的最大值,多條河流同時發生較大洪水,其中小清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水,彌河發生1964年以來最大洪水。
  • 新版《青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發布 防汛抗旱預警分級這樣劃分
    )市水文局發布洪水預警,預計大沽河南村水文站洪水位高於5年一遇設計洪水位,且低於或等於警戒水位;(4)預計某條重要河道重要支流即將出現重大險情,或某條主要河道即將出現重大險情;(5)預計某座小(二)型水庫即將發生垮壩,或某座小(一)型水庫即將出現重大險情,或某座中型水庫即將出現較大險情;(6)其他需要發布防汛藍色預警的情況。
  • 汛情形勢觀察:新一輪降雨進入最強 南方三大湖防汛考驗
    「啟動Ⅰ級應急響應,意味著當前防汛形勢異常嚴峻。」江西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處處長李世勤說,按照災害的嚴重程度和範圍,江西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設定了四級應急響應,Ⅰ級為最高級別。    根據目前的防汛形勢,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啟動了Ⅱ級響應、太湖流域管理局啟動了Ⅲ級響應,江西省水利廳啟動了Ⅰ級響應,安徽省水利廳啟動了Ⅱ級響應,湖北、湖南、江蘇、浙江、重慶、貴州六省(市)水利部門啟動了Ⅲ級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