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6月10日電 (孫婷婷)為應對2020年可能出現的極端強降水事件,山東將立足防範超標準洪水,總結歷史典型暴雨洪水特點和規律,修訂洪水預報方案,強化應急演練,提高預報精度。同時,加快補足大中型水庫及入庫河流水文監測站點,掃除水文監測盲區,改造骨幹河流及重要河道水文監測設施,不斷提升水文監測自動化、信息化水平。
(資料圖)入汛前,山東水利工作者對每一水文站都定期檢查,以保證汛期水文數據的準確性。圖中,工作人員在睦裡閘水文站進行汛前檢查。 仇東山 攝 山東省人民政府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水文服務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情況。山東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處處長武甲慶通報稱,該省建有省級以上報汛站558處,實現了骨幹河道、大中型水庫全覆蓋,能及時提供雨量、水位、流量及土壤墒情等信息要素。山東水文部門年均施測流量6000多次,測沙1000多次,實時掌握水位、雨量監測信息,為各級防汛抗旱減災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武甲慶稱,山東降雨時空分布不均,70%-80%的降雨集中在6-9月份,7-8月份接近50%。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影響,全省水旱災害多發、旱澇交替,基本上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水旱災害發生。水旱災害成為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威脅,防大汛、抗大旱將是一項長期任務。水文情報預報是防汛抗旱指揮決策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據預測,今年中國氣象水文年景較差,可能出現極端強降水事件,水旱災害防禦形勢不容樂觀。」
(資料圖)入汛前,山東水利工作者對每一水文站都定期檢查,以保證汛期水文數據的準確性。圖中,工作人員在睦裡閘水文站進行汛前檢查。 仇東山 攝 山東是嚴重缺水地區,從2010年起,該省在全國率先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定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山東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處長李光介紹說,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算清水帳、摸清水資源家底是基礎依據和關鍵環節。該省水文部門把水資源分析評價工作直接應用到各類建設領域,為火電、水泥、化工、造紙等大型建設項目勘查水源,合理制定供水和排水方案,既保障建設項目運行的用水需求,又實現從源頭上把控。
李光表示,在地下水壓採工作中,山東省水文部門對地下水超採進行科學評價,編制超採區綜合治理實施方案,配合開展對有關市縣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效果評估。此外,該省水文部門設立區域水資源監測站點1314處,做好451處省級水功能區及大量市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評價,量化確定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的年度用水總量監測結果,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提供可靠依據。
山東省人民政府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水文服務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情況。 孫婷婷 攝 據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介紹,該省水文站網體系不斷完善,全省各級不斷加大對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目前,山東已經建成水文站486處、水位站210處、雨量站點2027處、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地表水水質站400處、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監測站56處、地下水監測站3473處、區域用水總量監測站1314處、墒情站155處、水土保持監測站30處,再加上近期新建成的和各市自行建設的站點,山東全省各類水文監測站點達到11000多處,水文站網總體密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完)
【編輯: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