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時代「大水文、大數據、大建設、大服務」發展格局,地方水文該怎樣破題起勢?山東省濰坊市交出了「雙管共建」答卷。
「泡」大的治水格局,「拉」長的服務鏈條。水文行業與地方政府雙重管理、水文設施與水利設施一體建設、水文服務與地方發展融合併進,這是濰坊市連續兩年大水災後重建補短板和多元發力強監管催生的治水理念、管理方式、服務機制轉變。
「濰坊水文打造的縣域基層水文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升級版』,核心是水文行業與地方政府的雙重管理,表現是地方政府對水文行業的直接投入,本質是基層水文服務領域的拓展延伸。」濰坊市水文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飛說。
機構共管,兩把鑰匙同開一把鎖
水文行業頂層設計、地方政府高位推動是濰坊水文「雙管共建」基層服務體系建設的戰略協同。
從2013年以管理為核心的縣級水文局成立,到2018年以服務為重點的縣級水文中心覆蓋,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注入,打破了沿襲多年的「市水文局直管測站」條條管理模式,補齊了縣域水文服務空檔,構建起市、縣、鄉鎮三級水文管理服務體系。濰坊市水文局根據水系、流域,在16個縣(市、區)設立了6個水文中心,區域聯動,網格服務。
一個抓手,雙管共建。2018年1月施行的《濰坊市水文管理辦法》,為水文「雙管共建」提供了政策法規保障。辦法明確了各縣市區水文機構是市水文機構的派出機構,負責轄區內水文管理工作,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
巧落一粒子,走活滿盤棋。濰坊市正是抓住了權責明晰這個「牛鼻子」,才形成了資源匯聚水文發展的「窪地效應」。壽光、昌邑、諸城、安丘、臨朐5個縣(市)政府相繼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水文工作的意見》,地方財政每年落實200多萬元經費專項用於保障水文服務。
融入地方發展,要看職能定位。諸城市水文中心主任侯志強說:「水文中心已作為諸城市的一個單位,參加全市的防汛調度、應急調水、項目論證會議。」在濰坊,水文中心已成縣(市、區)單位序列的自家人。
從服務一個站點到服務一個流域、區域,從「單兵作戰」到「握指成拳」,濰坊水文已實現「條條水文」向「條塊水文」的華麗蝶變。
站點共建,水文水利同織一張網
水文水利設施一體化建設是濰坊市水文基層服務體系建設的創新實踐。「彎道超車」的動力源於災後重建的「涅槃重生」,濰坊市水文局積聚行業優勢、整合地方資源,共同打造水文監測一張網。
「溫比亞」「利奇馬」兩次洪水襲擊壽光,彌河、丹河等中小河流水文設施遭到嚴重水毀。去年以來,壽光市與河道治理工程一體規劃建設,地方財政投資1232萬元,新建紀臺、稻田、寒橋、營裡、北宋嶺、宅科6處水文站,改建青田胡、農場三營、佛屋3處水文站,並配套建設了在線自動測流監測系統,水文站網密度達到每站/150平方公裡,高於每站/300-1000平方公裡的國家標準。
濰河昌邑段直流入渤海,水文監測站點不足。今年以來,依託濰河防洪治理,濰坊市水文局與昌邑市政府聯合共建輝村、城東橡膠壩、張家車道、下營4處水文站,補齊了濰河下遊水文監測的空檔。
2019年以來,濰坊市水文局還整合利用省級財政資金4800多萬元,用於各縣(市、區)水庫、河流、小流域水文基礎設施和測報設施改造提升。如今,濰坊市借力水庫除險加固、河流防洪治理、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水土流失監測,布站、布點、布網,已初步實現水文水資源監測的信息採集自動化、傳輸網絡化、處理科學化,站在了水文現代化新起點。
李飛說:「如果沒有地方財政的直接投入,濰坊地方水文站網建設不可能在短期得到全面恢復和提升。」
服務共享,天網地哨同護一方水
把脈山水,相伴河湖,每條中小河流、每座大中型水庫、每個地下水位觀測井都是一個水文陣地。
雙管共建機制建立之初,濰坊市水文基層服務也一度面臨點多、面廣、人員少、機動性弱的矛盾。解鎖難題,擺脫困境,濰坊市水文局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並探索出水文行業與地方政府各自招聘、互為補充、統一管理的新機制。
李飛介紹,政府購買服務人員實行公司化管理,工資保險等費用由購買方負擔,人員由各縣市水文中心統一調配使用。近年來,濰坊市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水文技術人員51名,其中地方政府招聘人員43名,經濰坊市水文局統一培訓後上崗,成為縣級水文基層服務的新生力量。
人員互補,資源共享。今年6月份,壽光市水利局水文監測基地掛牌運行,招聘的10名水文技術員、投資159萬元購置的2輛水文監測車和2套監測儀器設備,一併納入壽光市水文中心、水利局雙管共用。同時,壽光市水文中心監測信息與壽光市智慧水利公共服務中心聯網,實現信息共享。
民有所需,「數」有所為,大數據服務大民生,特別是水文水利等信息的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了地方區域水安全保障能力。談起「雙管共建」基層水文服務職能轉變,諸城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煥新說:「縣域水文服務已融入地方發展,延伸到農村飲水安全、水旱災害防禦、水資源管控、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監管、河湖健康評估等領域,是『尖兵耳目』,更是『參謀助手』。」
強監管集聚新活力,補短板激發新動能。濰坊水文正以嶄新的奮鬥姿態,從「雙管共建」走向「共融共贏」。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文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