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與中集海工院 聯手共建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

2020-12-06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2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姚玉勃 高淑鵬 孔憲東) 近日,魯東大學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共建籤約儀式舉行。魯東大學黨委書記徐東升,黨委常委、副校長吳君,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總裁趙暉,黨委副書記、助理總裁楊易川,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常務副總經理滕瑤等出席籤約儀式。

徐東升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史,指出魯東大學90年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根膠東大地辦大學,結合地方需求調整學科專業建設,充分發揮人才科研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服務,不斷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他表示,此次創新中心建設是落實煙臺市委加強校企人才互動交流、深度開展校地校企融合、建立有效協同創新機制的舉措,也是學校搶抓新的歷史機遇,開門辦大學實現校地、校企融合結出的碩果。學校一定珍惜機會,全力以赴,貫徹落實好全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精神,在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同時,遵循「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研協同創新模式,與地方、企業和合作單位優勢互補,聯合攻關,加快推進「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孵化新業態,促進「中國東方航天港」建設和海上航天產業發展,輻射帶動煙臺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起勢見效。

趙暉表示,海上商業火箭發射試驗成功以來,省市各級領導對海上航天事業的發展寄予厚望,煙臺市更是將海洋航天事業發展等納入重點產業規劃,同時提出依託煙臺地方院校集合各方優勢力量,共同建立海上航天技術研究中心的目標和任務。在魯東大學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各方力量願意以魯東大學為依託,聯合中集海工研究院共同籌建「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他祝願「創新中心」建設以省市對航天事業的發展規劃為先導,以「中國東方航天港」的建設能力需求為牽引,參與各方共同探索出一條校企融合發展的新路線。同時,他希望依託「創新中心」建設,加強校企科技交流,誠邀在校教授專家參與到具體的業務當中去,深化密切校企人員和學術交流,實現共贏發展。

期間,滕瑤研究員從建設定位、目標任務、運行機制與組織架構、保障措施及經費投入、成果及進度安排等多個方面對「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作了介紹。吳君副校長和滕瑤研究員代表校企雙方籤訂「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共建協議。魯東大學黨委辦公室、人事處、服務地方辦公室、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等單位有關負責人、教師代表參加籤約儀式。

在2019年6月5日成功實施海上火箭發射試驗任務之後,在省市各級領導的支持下,由省工信廳、煙臺市政府、航天一院、中集集團等單位成立「中國東方航天港」專班,負責推動建設「中國東方航天港」項目具體事項的溝通協調工作。作為專班重點督辦任務,「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圍繞著海上航天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深度開展校企融合、建立有效的協同創新機制,為東方航天港產業園的發展招才引智,打造堅強的科研後盾及人才基地。「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由煙臺市科技局作為分管單位、魯東大學作為依託院校、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關鍵共建單位,聯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中船第七〇九研究所、中船第七一四研究所、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空天飛行科技中心、海陽東方航天港產業園等單位,共同推動「創新中心」籌備與建設。

共建「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包括培育省部級及以上創新平臺,為「東方航天港產業園」建設提供科技服務及人才支撐;聚焦海上航天產業、高端裝備、現代海洋、航空航天等領域,做好高端人才引進與共享;圍繞市場需求,以海上商業航天技術為主要目標,聯合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圍繞行業共性關鍵重點問題開展聯合攻關;深化校企人才交流,共建本科生、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開展協同育人等建設內容,在帶動航天、海洋裝備等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向海發展」,加速開展海上航天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裝備研製及示範工程,打造天、海融合的戰略新興產業體系,助力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及產業轉型升級,對踐行國家航天海洋強國、一帶一路戰略等具有重大的技術與產業意義。

相關焦點

  • 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蓬勃發展
    助力優質重點企業,構建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增長極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助力海上發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與魯東大學籤署「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共建協議,並於當年獲批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對我區培育航空航天產業、聚集高質量發展戰略科技力量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將聚焦海洋智能裝備與航天發射交叉融合,系統研究解決海上衛星發射面臨的發射回收支持裝備、指揮控制系統、海上發射火箭適應性及衛星應用等關鍵共性及卡脖子技術,為海上高頻、常態化發射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海上航天產業技術需求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中樞。
  • 南通太平洋海工破產清算 曾是全球海工佼佼者
    原標題:南通太平洋海工破產清算 曾是全球海工領域佼佼者   2015年8月,央企中集集團子公司中集安瑞科發布公告,收購南通太平洋海工100%股權。作為業界強強聯合的成功範例,太平洋海工的未來被寄予厚望。但雙方牽手不到一年時間,尚在「熱戀」期的兩家企業卻緣分盡了。
  • 煙臺海工裝備揚帆出海
    海風催發著煙臺這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骨幹城市的綠意,更吹響了煙臺進軍海工裝備製造業強市的「衝鋒號」。走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的1號碼頭,3座填補了我國海洋漁業高端裝備空白的海洋牧場平臺靜靜矗立在岸邊,正等待下水駛往作業海域。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7座海洋牧場平臺,在建14座。在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卸油平臺現場,工人正在給一個個分段鋼板「穿」上一層深灰色底漆。
  • [煙臺高新區重點項目]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由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6億元,總建築面積6.9萬平方米,主要從事半潛式鑽井平臺、自升式鑽井平臺、海洋工程特種船舶等海洋工程設計、研發,致力打造國內海洋工程領域的重要研發基地,已被國家能源局認定為「國家級能源海洋石油鑽井平臺研發
  • 助力火星登陸、海上火箭發射!盤點山東省屬高校逐夢太空那些事
    從國產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再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近年來,我國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永不停歇!在我國東部沿海的中北段、黃河下遊這片廣袤土地上,有一批山東高校勇立科技創新潮頭、不斷為航天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 【動能轉換看煙臺】中集來福士由「油」轉「漁」 進軍布局全球「大...
    為充分展現煙臺市企業創新創造、勇爭一流的精神面貌以及在破解技術瓶頸制約、搶佔產業鏈高端,推動「煙臺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方面作出的貢獻,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動能轉換看煙臺】專欄,將走進煙臺市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品牌創新等方面的優秀企業,展示煙臺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
  • 煙臺高新區:創新開展院企互促 賦能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傅澤田,山東商務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耿建敏,山東城市服務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宋寧,煙臺職業學院院長溫金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總裁王建中等區內41家院企負責人參加活動,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劉森,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於紅綾陪同。
  • ...黑科技」:無人遙控潛水器,海洋牧場,漂浮城市,揭秘中國海工實力
    10月15日,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本屆海博會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設立海洋資源開發及海工裝備、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新興產業3大展覽板塊。參展企業橫跨海洋油氣、海工、航運、科技、生態等多個領域,聚焦海洋資源開發和海工裝備、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新興產業、深海(海底)觀測等前沿領域。展會吸引了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船工業、中船重工、中國交建、招商局、中集集團、華為、光啟技術等企業。
  • 煙臺壯大海工裝備製造業 為海洋經濟注入新動能
    (資料圖)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6月9日電 (王嬌妮)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該市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培育起大批優秀海工企業。
  • 全球最大海工製造商呼之欲出?
    本報資料室供圖繼「南北船」宣布戰略性重組之後,日前招商局集團、中集集團和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國際」)的船舶海工資產擬進行整合。若整合完成後,3家央企的船舶海工業務將由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工業)統一運營,組建一個擁有12家船廠的中國第三大修造船集團,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工裝備製造商。
  • 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啟動
    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25日正式啟動。 王聰 攝中新網煙臺7月26日電 (張玉雷 王聰)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25日正式啟動,首期2萬平方米創新孵化載體當日在煙臺開發區揭牌。據悉,中國科學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將整合院地資源,對接現代海洋、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高端化工、文化旅遊、醫養健康、高效農業、現代物流等產業體系,面向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功能性製品、海洋港口、海洋漁業等產業。
  • 獨家|中集海工面臨困境 6月開始放假
    【財新網】(記者 包志明)油價低迷讓海洋工程裝備(下稱海工)業苦不堪言。中國最主要的海工生產企業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集來福士)正面臨嚴重危機。中集來福士內部文件顯示,由於訂單不足,中集來福士6月份開始將採取放假、內退和全年降薪等方式降低人力成本。
  • 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海 五年九座半潛平臺
    加快轉調步伐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藍」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工程裝備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發展方向。建設海洋強國,必須裝備先行。中集來福士無疑是煙臺市乃至全國「裝備先行者」。它擁有煙臺、海陽、龍口三大生產基地,擁有世界一流的海工建造設施,技術水平已在國內領先。
  • 「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
    「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形成了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我們全力建設海工裝備製造之城,引領全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我們全力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打造「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旅遊品牌;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環境優美之城,積極創建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建設成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長島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精銦海工「直道」打造海上陸地
    這座創下國內多個「最」的風電安裝平臺便是由廣東精銦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銦海工」)自主研發設計的「海龍興業號」,儘管廣東海域風大浪大,但它就像一塊可移動的海上陸地,支撐著技術人員進行海上風電安裝施工。
  • Hartmann收購中集太平洋海工1艘LEG船
    德國船東Hartmann Group近日從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原南通太平洋海工)收購了1艘22000立方米LEG船,價格約為4500萬美元。據了解,這艘LEG船船體編號為1030,原本由挪威船東Odfjell在2014年下單訂造。
  • 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勝利閉幕
    11月23日,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在南通國際會展中心勝利閉幕!名企匯聚 大牌雲集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吸引了中遠海運川崎、啟東中遠海運海工、南通中遠海運船務、招商局工業集團、招商局郵輪、上海振華重工、中集太平洋、中船澄西、南通吉寶、江蘇政田、惠生海洋、中天科技、豪氏威馬、格力電器、天津鋼管、瓦軸、培瓦克、MGW、金魚漆、江蘇科技大學等131家國內外船舶海工及產業鏈配套企業
  • 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順利閉幕
    11月23日,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在南通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下帷幕。  名企匯聚大牌雲集  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吸引了中遠海運川崎、啟東中遠海運海工、南通中遠海運船務、招商局工業集團、招商局郵輪、上海振華重工、中集太平洋、中船澄西、南通吉寶、江蘇政田、惠生海洋、中天科技、豪氏威馬、格力電器、天津鋼管、瓦軸、培瓦克、MGW、金魚漆、江蘇科技大學等
  • 園區牽手韓國科學技術院 共建中韓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
    昨天,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舉行籤約儀式,將合作共建中韓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今後,該創新研究院將圍繞長三角區域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需求,打造中韓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產業合作、人才交流的新平臺。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與中核臺海籤署框架協議
    10月31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與中核臺海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簡稱「中核臺海」)在煙臺籤署關於開展浮動堆示範項目建造前期準備工作的框架協議,並就深化合作進行座談。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一行,以及中集來福士黨委書記、總裁王建中等人出席會議並見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