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本屆海博會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設立海洋資源開發及海工裝備、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新興產業3大展覽板塊。參展企業橫跨海洋油氣、海工、航運、科技、生態等多個領域,聚焦海洋資源開發和海工裝備、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新興產業、深海(海底)觀測等前沿領域。
展會吸引了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船工業、中船重工、中國交建、招商局、中集集團、華為、光啟技術等企業。
(「雪龍2」號| 來源:央廣)
「雪龍2」號是我國首艘自主建造,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該船總長約122.5米、船寬22.3米、船深11.8米、吃水7.85米,裝備有國際先進的海洋調查和觀測設備,能實現科考系統的高度集成和自洽。該船是一艘智能化船舶,能實現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運行和輔助決策;還配有一架萊奧納多AW169型直升機,具備出色的應急及保障支撐能力。據了解, 「雪龍2」號將從深圳出發奔赴南極,開啟「雪龍2」號首次出徵暨執行國家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海龍二號」無人遙控潛水器可用於3500米以內大洋海底調查、海底熱液及礦物取樣、海洋石油工程服務以及海上救助打撈等水下遙控作業。「海龍三號」無人纜控潛水器最大作業水深6000米,具備海底自主巡線能力以及更強的推力、高清高速和重型設備搭載能力,支持搭載多種調查設備和重型取樣工具。「海龍11000」設計最大工作深度為1.1萬米,突破了傳統纜控無人潛水器模式,大量採用創新技術。
中海油帶來了由水下潛器、臍帶纜、水面控制臺組成的ROV設備,以及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等設備參展。
中集集團介紹了其參與的可燃冰等相關的國家重大項目,展示了「藍鯨系列平臺」、38000立方米液化乙烯運輸船、20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運輸加注船等海洋高端裝備,中集海工還展示了深遠海漁業產品,包括多功能海洋半牧場平臺、深海養殖船、網箱、水動力投餌系統等產品模型,以及中集數字平臺智能監控系統。目前公司在建挪的威萬噸級深海養殖工船,將成為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深水養殖工船,解決挪威三文魚養殖多種問題。
養殖網箱模型
海洋生物產業藥品展示。
中建鋼構展示海洋漂浮城市模型
中核集團展示的海上浮動式核能平臺
華為展臺
光啟展臺
海洋裝備升級
海博會同期,招商局域中集集團還聯合主辦了海洋裝備高質量發展論壇,海內外專家就中國海工海洋裝備行業發展現狀、問題以及深海探測進展、智能化轉型升級等話題進行討論。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鵬指出,中國2011年就達到了世界造船大國的指標,但現階段還存在產品結構不盡合理、高端船舶配套設備不足,企業整體效益不佳、配套產業發展滯後等問題,後續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培育一批企業成為細分行業領軍,解決海洋裝備產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以及提升海工裝備行業的國際話語權等方面著手。
中集海工總工程師朱江就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以及數位化升級發表演講,建議數位化升級需要根據各自公司業務特點,搭建數位化轉型構架以及搭建智能海工應用平臺,理清各類智能海工應用,並要以項目拉動功數位化轉型能力建設,積極構建智能海工生態圈;未來海工裝備智能化方向將朝著海陸互聯、物數並行的方向開展。
另外,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陽寧博士,還介紹了我國深海探測裝備以及技術的前沿探討,目前深海所已經獲得了首批全海深溫鹽剖面數據,深海水下滑翔機也攻克了關鍵技術,建造了世界首款在深淵長時間成功應用的水下滑翔機,並研究了全海深新材料、能源和通信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