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無人遙控潛水器,海洋牧場,漂浮城市,揭秘中國海工實力

2020-12-06 e公司

10月15日,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本屆海博會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設立海洋資源開發及海工裝備、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新興產業3大展覽板塊。參展企業橫跨海洋油氣、海工、航運、科技、生態等多個領域,聚焦海洋資源開發和海工裝備、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新興產業、深海(海底)觀測等前沿領域。

展會吸引了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船工業、中船重工、中國交建、招商局、中集集團、華為、光啟技術等企業。

(「雪龍2」號| 來源:央廣)

「雪龍2」號是我國首艘自主建造,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該船總長約122.5米、船寬22.3米、船深11.8米、吃水7.85米,裝備有國際先進的海洋調查和觀測設備,能實現科考系統的高度集成和自洽。該船是一艘智能化船舶,能實現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運行和輔助決策;還配有一架萊奧納多AW169型直升機,具備出色的應急及保障支撐能力。據了解, 「雪龍2」號將從深圳出發奔赴南極,開啟「雪龍2」號首次出徵暨執行國家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海龍二號」無人遙控潛水器可用於3500米以內大洋海底調查、海底熱液及礦物取樣、海洋石油工程服務以及海上救助打撈等水下遙控作業。「海龍三號」無人纜控潛水器最大作業水深6000米,具備海底自主巡線能力以及更強的推力、高清高速和重型設備搭載能力,支持搭載多種調查設備和重型取樣工具。「海龍11000」設計最大工作深度為1.1萬米,突破了傳統纜控無人潛水器模式,大量採用創新技術。

中海油帶來了由水下潛器、臍帶纜、水面控制臺組成的ROV設備,以及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等設備參展。

中集集團介紹了其參與的可燃冰等相關的國家重大項目,展示了「藍鯨系列平臺」、38000立方米液化乙烯運輸船、20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運輸加注船等海洋高端裝備,中集海工還展示了深遠海漁業產品,包括多功能海洋半牧場平臺、深海養殖船、網箱、水動力投餌系統等產品模型,以及中集數字平臺智能監控系統。目前公司在建挪的威萬噸級深海養殖工船,將成為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深水養殖工船,解決挪威三文魚養殖多種問題。

養殖網箱模型

海洋生物產業藥品展示。

中建鋼構展示海洋漂浮城市模型

中核集團展示的海上浮動式核能平臺

華為展臺

光啟展臺

海洋裝備升級

海博會同期,招商局域中集集團還聯合主辦了海洋裝備高質量發展論壇,海內外專家就中國海工海洋裝備行業發展現狀、問題以及深海探測進展、智能化轉型升級等話題進行討論。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鵬指出,中國2011年就達到了世界造船大國的指標,但現階段還存在產品結構不盡合理、高端船舶配套設備不足,企業整體效益不佳、配套產業發展滯後等問題,後續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培育一批企業成為細分行業領軍,解決海洋裝備產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以及提升海工裝備行業的國際話語權等方面著手。

中集海工總工程師朱江就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以及數位化升級發表演講,建議數位化升級需要根據各自公司業務特點,搭建數位化轉型構架以及搭建智能海工應用平臺,理清各類智能海工應用,並要以項目拉動功數位化轉型能力建設,積極構建智能海工生態圈;未來海工裝備智能化方向將朝著海陸互聯、物數並行的方向開展。

另外,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陽寧博士,還介紹了我國深海探測裝備以及技術的前沿探討,目前深海所已經獲得了首批全海深溫鹽剖面數據,深海水下滑翔機也攻克了關鍵技術,建造了世界首款在深淵長時間成功應用的水下滑翔機,並研究了全海深新材料、能源和通信技術等。

相關焦點

  • 「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
    「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形成了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我們全力建設海工裝備製造之城,引領全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我們全力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打造「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旅遊品牌;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環境優美之城,積極創建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建設成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長島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藍色機遇 「海洋漂浮城市」科技創新成果亮相海博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海洋工程的發展,令人神往的海上城市,深海生活居住不再是夢想。圖為海洋漂浮城市模型。10月14日至17日,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由自然資源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深圳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中建鋼構有限公司攜「海洋漂浮城市」等多項海洋產品科技創新成果亮相海博會。
  • 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海鬥一號
    2020年7月,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載譽歸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海鬥一號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支持,瀋陽自動化所聯合國內十餘家科研單位共同研製的中國首臺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
  • 2017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在廈門舉行 最強海洋裝備及工程...
    2015年,在國家商務部和福建、廈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潛水救撈海工展落戶廈門。本屆展會規模達9000平方米,設置270個標準展位,100多家企業參展,涵蓋了潛水、打撈、救助、水下作業、智慧海洋及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研究、生產製造、應用等各個領。
  • 行走海岸線|海洋牧場的「煙臺模式」,為何被全國推廣
    據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肉質鮮美的「扒皮狼」將在未來登上餐桌,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食,因其營養價值高,其市場銷售價格已高達每斤數十元,而這種收益只是海洋牧場收益裡的細枝末節。記者看到,「長鯨一號」通過大數據技術可實現實時反饋海洋水文信息、監測數據,可實現自動投餌、自動水下清洗漁網,自動提升網衣。
  • 全球第二臺能探索極限海洋環境的無人潛水器內爆
    藉助潛水器走向深淵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10日正式發布消息,當地時間5月10日14:00,海神號(Nereus)在紐西蘭東北部的克馬德克海溝9900米深處丟失,失去聯繫後,母船上的相關人員啟動了應急程序但是沒有奏效,後來在海面上發現了漂浮的碎片,經證實來自該潛水器。
  • 「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十三五」期間,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
  • 「潛龍三號」設計源於小丑魚,最先進自主無人潛水器先進在哪
    4月20日開始,這個中國最先進自主無人潛水器,先後進行了包括兩次海試和兩次試驗性應用在內的四次潛水作業,在全新挑戰中不斷刷新著紀錄。最近一段時間,大洋深處熱鬧非凡,各路探海英雄頻頻刷新著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海裝備挺進藍海的紀錄。4月20日至30日,備受矚目的當前中國最先進自主無人潛水器——「潛龍三號」先後下潛四次,包括兩次功能性驗證下潛和兩次實驗性應用下潛。
  • 煙臺海工裝備揚帆出海
    海風催發著煙臺這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骨幹城市的綠意,更吹響了煙臺進軍海工裝備製造業強市的「衝鋒號」。走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的1號碼頭,3座填補了我國海洋漁業高端裝備空白的海洋牧場平臺靜靜矗立在岸邊,正等待下水駛往作業海域。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7座海洋牧場平臺,在建14座。在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卸油平臺現場,工人正在給一個個分段鋼板「穿」上一層深灰色底漆。
  • 中國載人潛水器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中國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融合了之前兩代深潛裝備的優良血統,不僅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還擁有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更加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除了載人潛水器,我國還有「海鬥」號、「海燕」號和「海翼」號等許許多多的無人潛水器。
  • 屢屢刷新紀錄 深海潛水器爭創「中國深度」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劉詩平 董瑞豐)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近日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6329米,成為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下潛7062米、「海鬥」號無人潛水器下潛10767米之後的又一項新紀錄。各類深海潛水器一次次突破自我,創造著「中國深度」。
  • 中國無人潛水器創造深潛紀錄
    在此次科考中,我國自主研製的「海鬥」號無人潛水器成功進行了一次8000米級、兩次9000米級和兩次10000米級下潛應用,最大潛深達10767米,創造了我國無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這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繼日、美之後,第三個擁有研製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
  •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器下潛突破萬米202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今天「奮鬥者」號將再次挑戰全球海洋最深處。
  • 新動能·新山東|煙臺:在海洋經濟戰略中崛起的藍色之都
    水母網11月13日訊(記者張奕)煙臺是被時代眷顧的濱海之城,它的興衰,與海洋息息相關。在文人眼中,《煙臺的海》是一篇散文,也是一首詩。散文裡的煙臺,是中國沿海城市中少有的北面臨海的城市。現代詩裡的煙臺,是兒童文學作家冰心的第二故鄉,煙臺的海與山、水兵與燈塔,讓冰心寫出了富有「海化」風格的文字。
  • 2020青島海科展開幕 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央廣網青島9月22日消息(記者王茂盛 王偉)9月22日上午,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在青島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屆展會以「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為主題,吸引了500餘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參展,眾多新奇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 「蛟龍深潛」的產業期待——院士連問浙江海工裝備
    此時,距離「蛟龍號」一萬公裡之遙的杭州,我國海底科學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龍,卻在思考一個更深刻的問題:「蛟龍深潛」意味著中國有了面向70%的深海探索的能力,而作為海洋大省的浙江是否已做好準備將這種能力轉化為產業實力,從而在風起雲湧的海洋經濟大潮中爭得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蛟龍出海  深海海底,神奇無比。
  • 「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值得我們一次次走向深藍本報記者 王祝華 王健高 實 習 生 葉作林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載譽歸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煙臺「耕海一號」打造海洋牧場新發展模式
    「耕海一號」海洋牧場全貌  「耕海1號」是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位於美麗的煙臺「四十裡灣」海域,採用鋼質坐底式結構,真正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生態化,將智慧漁業、休閒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機結合,構建了裝備型海洋牧場發展的新模式。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位於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內,像「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這樣的深海科研「神器」不在少數。工程實驗室內,「海鬥」號無人潛水器、「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天涯」號深淵著陸器等深海科考設備依序排列,展示著我國在深海科技事業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坐擁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海南在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活動方面頗具優勢。
  • 揭秘中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
    新華社「大洋一號」4月20日電 題:「小丑魚」緣何有大本領——揭秘我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的別致設計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我國最先進的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20日凌晨進行首次下潛,開始闖蕩深海世界。沒想到,「潛龍三號」的外形像條「小丑魚」;更沒想到,「小丑魚」的五官長相全都非同一般,各帶神功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