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報導 9月9日,由貴州省氣象服務中心承擔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項目「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通過評審。該項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氣象、水文、地理信息等多源異構數據,研發了一體化的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平臺,建立了較完整的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

  據項目負責人胡躍文介紹,該項目利用1963年至2012年降水資料、2010年至2012鄉鎮站和標準氣象站雨量資料等,分析了烏江流域降水天氣氣候特徵;確定了烏江流域面雨量計算方法和主要水電站典型入庫流量對應的控制流域面雨量閾值;開展了流域中尺度模式WRF降水預報檢驗,利用雷達降水估測、模式預報等新技術產品,研發了烏江流域雷達降水估測和預報的二次訂正技術,建立了基於總體相似度的烏江流域降水集成預報模型。

  同時,該項目還基於三水源新安江水文模型,構建了烏江流域水文氣象耦合預報模型,並在烏江流域開展了洪水模擬及預報應用試驗。

  據悉,該項目為貴州9個地市級氣象業務人員提供水文氣象預報技術培訓,推廣應用其成果;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預報服務系統的業務應用提升了貴州省水文氣象預報服務能力。同時,該項目為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為該公司水電科學調度、電站安全生產等決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水文氣象大有可為
    關鍵是後面兩個問題,只有水文氣象能夠解答,但目前,針對小流域的水文氣象預報業務並未開展起來,在基礎資料和參數缺乏,技術方法不成熟的情況下,馬上回答這些問題是有相當難度的,而這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多少人需要疏散,壩體會不會自動潰堤,如果潰壩,會潰到什麼程度等問題。我們意識到,這次應急氣象服務所面對的是水文氣象問題。
  • 長江流域2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實現數據共享
    新華社武漢11月1日電(記者沈翀)記者從長江流域氣象中心了解到,為加強長江流域水情、雨情監測預報預警,長江流域水文部門與氣象部門共計2萬餘個觀測站點實現數據共享,雙方共用一個資料庫和一個應用終端軟體,實現了全流域雨量查詢「一張圖」。
  • 2020年全國流域氣象服務工作研討會召開
    12月3日,2020年全國流域氣象服務工作研討會在湖北宜昌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總結流域氣象服務工作成效和經驗,謀劃「十四五」流域氣象服務工作。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出席會議。
  • 兩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數據共享助力長江防汛
    記者日前在武漢、宜昌等地採訪發現,面對複雜的氣候和嚴峻的形勢,湖北省氣象局啟用「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以下簡稱「一張圖」),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長江流域的防汛預警和預報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信息,成效顯著。
  • 氣象部門4項成果入選
    其中,氣象部門的流域水文氣象實時預報系統、多模式集合氣候預測系統夏季汛期降水預測、北鬥/GNSS大氣水汽含量高精度實時監測系統、短時臨近精細化雨量預報場技術等科研成果獲推薦應用。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所研發的流域水文氣象實時預報系統,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支持下,以實時水文氣象監測網、定量降雨估算、定量降雨預報、實時洪水預報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現有的降水信息,在同一平臺上實現水文氣象的實時預報。該系統已在三峽水庫、洞庭湖、嘉陵江、烏江、漢江丹江口、清江水布埡、漳河水庫等地應用。
  • 五、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8年7月  目錄  前言  一、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  二、生態保育成效顯著  三、環境質量持續穩定  四、綠色產業穩步發展  五、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  六、生態文化逐漸形成  結束語  五、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  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科學研究經歷了從局部到整體、從單學科研究到綜合研究、從國內合作到國際合作的發展過程,現已形成較高水平的科研力量,建成了較為完備的生態與環境監測體系。
  • 水文氣象防汛抗旱看天行
    水文氣象研究範圍包括:所有影響地球水資源的大氣和水文過程。衛星遙感、天氣雷達、測雨、天氣和水文技術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都廣泛應用於水文氣象研究中。  根據防汛抗旱工作的實際需要,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開始重點研究開發《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經過持續10年的改進和完善,取得了豐碩成果。
  • 湖北:共享氣象水文資料 共繪一張藍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傲  2017年長江流域汛期之長、汛情之重,出乎人的預料。  剛剛投入業務運行的「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為夏金精準捕捉這場降水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能夠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預警和預報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夏金說。
  • 監測氣象水文多手段 帕運帆賽水文氣象預報精準
    本報訊 帕運帆賽期間,我市加強了賽場海洋水文、水質檢測和氣象預報系統,向各運動隊和運動員及時提供了賽場水文氣象預報,為確保帕運帆賽的順利舉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帕運帆賽期間,在奧帆賽場和周邊建設的浮標站、自動氣象站、梯度風觀測塔等觀測設施繼續投入運行,提供氣象預報服務;此外,市氣象局奧帆賽現場氣象服務專家原班人馬也再次進駐奧帆中心,憑藉著豐富的經驗為帕運帆賽提供全方位、更加精細的預報服務和形式、內容更加豐富的服務產品。按照奧帆賽模式提供氣象保障,現場工作組每天3次向賽事組委會提供5個浮標站逐時天氣預報和未來3天天氣展望。
  • 「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11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完成,為氣象防災減災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經第三方評估,「十三五」期間氣象預報各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已經實現。
  • 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河海大學教授給無人區「死亡谷」裝上水文氣象...
    這些水文氣象數據都是位於3000公裡外的柴達木盆地那稜格勒河水文氣象監測站的實時記錄。」譚紅兵打開話匣子,講述課題組千辛萬苦在該河道創建水文氣象「千裡眼」的動因。 那稜格勒河是柴達木盆地流量最大的河流,河長435 公裡,集水面積21898平方公裡,流域水資源不僅滿足下遊鹽礦工業、農牧民及生態用水需求,還被列為未來青海省重要工業基地——格爾木園區及北部茫崖、冷湖鹽湖工業區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對促進海西州儘快脫貧致富意義重大。
  • 水利部水文司一行赴中國氣象局調研
    12月10日,水利部水文司和水文情報預報中心一行來中國氣象局就防災減災工作調研,詳細了解氣象現代化建設及氣象事業發展情況。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會見水利部水文司一行。劉雅鳴肯定氣象、水利兩部門長期以來在信息共享、會商研判、降水預報等領域的合作。
  • 湖南:氣象水文聯合召開汛期雨水情趨勢預測會商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趙輝 文瑞珊報導 3月25日至26日,湖南省氣象局、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聯合召開汛期雨水情長期預測會商研討會。會議要求充分應用會商成果,全力做好氣候決策服務工作;強化氣象災害短時、短期、中期、延伸期預報和月季氣候預測工作,並做好預報預測業務的銜接,切實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的轉折性變化預測,做好重要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氣象服務,為政府防災部署和公眾避災贏得時間。
  • 江西:實現氣象水文雨情信息全面共享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左羽霄報導  近日,由江西省氣象信息中心承擔的「江西省氣象、水文實時雨情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全省氣象、水文雨情信息全面共享互通。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作為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指)專家組成員,4日就已入駐新安江電廠的氣象服務首席馬辛宇,緊盯雷達回波圖絲毫不敢放鬆,後續雨情水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洩洪的時間和流量,給出科學合理的氣象決策意見是壓力,也是責任!  「預判」雨情 為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服務保障  入梅以來,浙江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
  • 基於流域生態水文的北京水環境管理
    海河流域在中國七大流域中流域面積最小,處於生態脆弱帶,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資源量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流域內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和調度型缺水導致海河流域水問題的複雜化和多元化。
  • 湖南水文:解密一張防汛「圖」
    讓我們一起走進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以下簡稱「湖南水文」)解密這張「圖」。這張圖就是「水文情勢圖」,它作為湖南水文精細服務理念下的圖文產品,具有簡單、形象、高效的特質。在每日全省水情會商會上,湖南水文利用它將當前水文情勢準確及時地呈現給各級防汛部門,同時經由主流媒體、官微以及水情服務平臺轉載,廣大人民群眾便可直觀地了解掌握當前水文情勢。化繁為簡不代表內容空泛。
  • 浙江水文氣象信息實現共享
    本報訊(記者 徐鶴群 通訊員 梅林蓉)浙江省水利廳、省氣象局近日籤署共享水文氣象信息數據合作備忘錄,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完善協調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水文氣象預測預報技術水平,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雙方合作主要包括共享未來降雨預報信息、共享水文氣象監測信息、建立傳輸專線及保障、建立常態化聯絡合作機制等四個方面。
  • 黑河流域水文變化研究獲新進展
    黑河流域降水,徑流及地下水水位系示意圖黑河上遊降水,中遊徑流及下遊地下水水位重建結果對比 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黑河幹流全長821公裡,流域總面積約13萬平方公裡,是河西走廊及額濟納旗最重要的地表徑流來源,同時也是河西走廊農業生產的生命線。 然而,近年來黑河全流域生態危機加劇,水資源短缺已經造成嚴重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引起了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極大關注。因此亟待開展對黑河流域歷史時期生態環境的研究。
  • 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的研製
    摘要:針對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實際需要,以高性能單片執C8051F120為核心研製了一種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關鍵詞:海洋水文氣象;數據採集器;C8051F120;軟體設計 海洋數據採集器的基本任務是獲取氣溫、氣壓、潮位、水溫、波浪、海流等海洋要素信息,是海洋環境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