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文氣象信息實現共享

2020-12-01 中國水利

  本報訊(記者 徐鶴群 通訊員 梅林蓉)浙江省水利廳、省氣象局近日籤署共享水文氣象信息數據合作備忘錄,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完善協調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水文氣象預測預報技術水平,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雙方合作主要包括共享未來降雨預報信息、共享水文氣象監測信息、建立傳輸專線及保障、建立常態化聯絡合作機制等四個方面。其中,在共享未來降雨預報信息方面,每日11時和17時,浙江省氣象局向省水利廳提供3小時間隔、5千米×5千米網格精度的全省未來3天降雨預報產品;省水利廳根據降雨預報產品製作洪水作業預報,報至省防指供防汛決策參考;共享水文氣象監測信息方面,在現有水文、氣象監測站的基礎上,優選穩定可靠、代表性好的省級重要站,制定監測降雨信息共享方案,逐步建立統一分析與運用的共享數據平臺。

  此前,浙江水文、氣象部門已完成了水文氣象數據傳輸專線的搭建,實現了降雨預報信息和實時降雨監測信息共享。今年梅雨期,水利、氣象兩部門積極開展了水文氣象信息共享工作。兩部門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打破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推進監測信息融合統一,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8年7月19日

相關焦點

  • 江西:實現氣象水文雨情信息全面共享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左羽霄報導  近日,由江西省氣象信息中心承擔的「江西省氣象、水文實時雨情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全省氣象、水文雨情信息全面共享互通。
  • 為氣象數據共享打call!氣象+水文,這才叫1+1>2
    正如我們所了解到的,任何一個事物它發揮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只有合作和共享才能起到雙贏的作用。2015年9月29日,中國氣象數據網正式上線,面向全社會和行業部門開放共享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為各行業的安全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 湖北:共享氣象水文資料 共繪一張藍圖
    剛剛投入業務運行的「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為夏金精準捕捉這場降水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能夠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預警和預報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夏金說。  2017年,湖北省氣象局會同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湖北省水利廳對各方雨量(水文)站參數信息進行搜集整理,根據空間分布、數據完整性、數據質量等技術指標,最終確定了長江流域、湖北省雨量(水文)站點的「一張網」。  有了雨量數據,還要實現高效訪問。
  • 長江流域2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實現數據共享
    新華社武漢11月1日電(記者沈翀)記者從長江流域氣象中心了解到,為加強長江流域水情、雨情監測預報預警,長江流域水文部門與氣象部門共計2萬餘個觀測站點實現數據共享,雙方共用一個資料庫和一個應用終端軟體,實現了全流域雨量查詢「一張圖」。
  • 數據中心:氣象與水文數據共享 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決策能力
    近日,為切實做好2020年汛期氣象與水文數據交換工作,黑龍江省氣象數據中心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以「提供優質氣象數據」為核心,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全面開展水文、氣象信息共享工作。保障水文數據的完整性是汛期工作重中之重。
  • 兩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數據共享助力長江防汛
    記者日前在武漢、宜昌等地採訪發現,面對複雜的氣候和嚴峻的形勢,湖北省氣象局啟用「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以下簡稱「一張圖」),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長江流域的防汛預警和預報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信息,成效顯著。
  • 中國民航氣象信息實現全面共享
    《面向航空安全和效率的氣象大數據共享與服務雲平臺》項目通過驗收《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報導:12月21日,由民航局空管辦和氣象局相關單位合作研製的《面向航空安全和效率的氣象大數據共享與服務雲平臺》項目通過驗收。
  • 水文氣象大有可為
    關鍵是後面兩個問題,只有水文氣象能夠解答,但目前,針對小流域的水文氣象預報業務並未開展起來,在基礎資料和參數缺乏,技術方法不成熟的情況下,馬上回答這些問題是有相當難度的,而這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多少人需要疏散,壩體會不會自動潰堤,如果潰壩,會潰到什麼程度等問題。我們意識到,這次應急氣象服務所面對的是水文氣象問題。
  • 水文氣象防汛抗旱看天行
    水文氣象研究範圍包括:所有影響地球水資源的大氣和水文過程。衛星遙感、天氣雷達、測雨、天氣和水文技術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都廣泛應用於水文氣象研究中。  根據防汛抗旱工作的實際需要,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開始重點研究開發《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經過持續10年的改進和完善,取得了豐碩成果。
  • 監測氣象水文多手段 帕運帆賽水文氣象預報精準
    本報訊 帕運帆賽期間,我市加強了賽場海洋水文、水質檢測和氣象預報系統,向各運動隊和運動員及時提供了賽場水文氣象預報,為確保帕運帆賽的順利舉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奧帆中心,還設立了中英文氣象信息張貼板,根據天氣預報製作大風、降雨、紫外線、交通以及衣食住行等針對性的溫馨提示,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做好充分準備,在開播英語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同時,還增加手語播報畫面,方便帕運帆賽運動員了解氣象信息。此外,帆船比賽天氣狀況和颱風、暴雨、雷電、大霧等特殊天氣信息也會及時送達賽事組織者以及廣大運動員。
  • 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的研製
    關鍵詞:海洋水文氣象;數據採集器;C8051F120;軟體設計 海洋數據採集器的基本任務是獲取氣溫、氣壓、潮位、水溫、波浪、海流等海洋要素信息,是海洋環境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設備。此前一般按照其採集要素的類型劃分為水文採集器和氣象採集器兩大類,並分類進行研發和應用;該方式人為將其分得過細,存在研發效率低、研製成本高、後期維護和管理繁瑣等諸多弊端,為此筆者以高性能單片機C8051F120為校心器件研製了一種適用於水文和氣象兩類要素信息檢測的綜合型海洋信息數據採集器,其提供有線和無線兩種通訊接口,適用於海岸、島嶼、平臺、船舶等多類站點的監測。
  • 水利部水文司一行赴中國氣象局調研
    12月10日,水利部水文司和水文情報預報中心一行來中國氣象局就防災減災工作調研,詳細了解氣象現代化建設及氣象事業發展情況。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會見水利部水文司一行。劉雅鳴肯定氣象、水利兩部門長期以來在信息共享、會商研判、降水預報等領域的合作。
  • 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報導 9月9日,由貴州省氣象服務中心承擔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項目「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通過評審。該項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氣象、水文、地理信息等多源異構數據,研發了一體化的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平臺,建立了較完整的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
  • 中鹽吉蘭泰公司原鹽生產基地氣象水文觀測實現自動化
    近日,中鹽吉蘭泰公司原鹽生產基地——內蒙古吉蘭泰鹽湖小型氣象自動觀測站、鹽湖滷水水位雷達自動觀測站正式投入運行,這標誌著吉蘭泰鹽湖氣象、水位數據實現了實時監測和遠程傳輸。   吉蘭泰鹽湖位於內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吉蘭泰鎮,原鹽儲量近2億噸,年開採量近150萬噸。
  • 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啟動地理氣象信息共建共享
    為促進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加快氣象觀測數據在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建設中的有效利用,7月24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鹿心社與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京籤署 《關於加強地理氣象信息數據資源共享與技術合作協議書》(如圖)。這標誌著基礎地理信息與氣象信息實現了更緊密的有機結合,能為公眾提供更加準確精細的氣象服務。
  • 包頭機場與地方氣象局實現氣象數據共享
    圖:共享500百帕高空圖資料。攝影:王勝利   民航資源網2018年1月17日消息:1月16日,隨著包頭機場氣象臺MICAPS系統升級到4.0版本,成功實現了機場氣象臺與包頭市氣象局氣象資料的共享。
  • 《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解讀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氣象局制定並發布《目錄》,這既是貫徹落實《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為了提高全社會氣象服務信息的利用能力、激活全社會氣象信息服務產業的活力。  記者:《目錄》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原則是什麼?
  • 灤縣:氣象地震籤署信息共享合作協議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躍英 田永報導 近日,河北省灤縣氣象局與縣地震局籤署了信息共享合作協議,落實國務院和省、市關於加強氣象、地震災害防禦工作的要求,有效避免或減輕氣象、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提升氣象、地震兩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技術合作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作為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指)專家組成員,4日就已入駐新安江電廠的氣象服務首席馬辛宇,緊盯雷達回波圖絲毫不敢放鬆,後續雨情水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洩洪的時間和流量,給出科學合理的氣象決策意見是壓力,也是責任!  「預判」雨情 為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服務保障  入梅以來,浙江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
  • 百餘專家圍繞氣象水文海洋儀器核心技術突破展開交流
    11月19日至20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氣象水文海洋儀器分會2020年度學術交流會暨分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在浙江杭州召開。來自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政府部門的百餘名專家,圍繞氣象水文海洋儀器自主創新能力,以及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展開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