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氣象數據共享打call!氣象+水文,這才叫1+1>2

2020-12-05 中國氣象數據

對於每個人來說,氣象預報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關係到我們的出行。

尤其是在惡劣天氣期間,及時準確的預警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很多損失,比如準確的氣象水文預測能為提前轉移人員、部署堤防搶險準備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

正如我們所了解到的,任何一個事物它發揮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只有合作和共享才能起到雙贏的作用。2015年9月29日,中國氣象數據網正式上線,面向全社會和行業部門開放共享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為各行業的安全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去年7月份,浙江省氣象局和水利廳籤署「共享水文氣象信息數據合作備忘錄」,雙方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全面開展氣象、水文信息共享工作,致力於實現1+1>2的最終效果。

「合作備忘錄」都包含哪些內容?

01

共享未來降雨預報信息

每日11時和17時,省氣象局向省水利廳提供3小時間隔、5×5km網格精度的全省未來3天降雨預報產品。省水利廳根據降雨產品製作洪水作業預報,延長洪水估報的預見期,報至省防指供防汛決策參考。

02

共享水文氣象監測信息

在現有水文、氣象監測站的基礎上,優選穩定可靠、代表性好的省級重要站,制定監測降雨信息共享方案,逐步建立統一數據分析與運用的共享數據平臺。

03

建立傳輸專線及保障

為確保共享信息及時順暢、安全可靠,建立專用網絡傳輸線路,採取各自互推和自取的接口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其中,氣象部門負責上傳降雨預報產品和實時降雨量,水利部門上傳實時降雨量、降水數值預報對洪水估報的影響或評估。

04

建立常態化聯絡合作機制

建立定期工作協調機制,每年至少組織1次工作會商。

據悉,浙江省氣象、水文部門已先期完成了水文氣象數據傳輸專線的搭建,實現了降雨預報信息和實時降雨監測信息的共享。去年梅雨期,它們兩個部門積極開展了信息共享工作,深化合作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中國氣象數據網出品:

參考資料:浙江水利

編輯:小據

相關焦點

  • 長江流域2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實現數據共享
    新華社武漢11月1日電(記者沈翀)記者從長江流域氣象中心了解到,為加強長江流域水情、雨情監測預報預警,長江流域水文部門與氣象部門共計2萬餘個觀測站點實現數據共享,雙方共用一個資料庫和一個應用終端軟體,實現了全流域雨量查詢「一張圖」。
  • 浙江水文氣象信息實現共享
    本報訊(記者 徐鶴群 通訊員 梅林蓉)浙江省水利廳、省氣象局近日籤署共享水文氣象信息數據合作備忘錄,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完善協調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水文氣象預測預報技術水平,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雙方合作主要包括共享未來降雨預報信息、共享水文氣象監測信息、建立傳輸專線及保障、建立常態化聯絡合作機制等四個方面。
  • 數據中心:氣象與水文數據共享 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決策能力
    近日,為切實做好2020年汛期氣象與水文數據交換工作,黑龍江省氣象數據中心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以「提供優質氣象數據」為核心,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全面開展水文、氣象信息共享工作。保障水文數據的完整性是汛期工作重中之重。
  • 湖北:共享氣象水文資料 共繪一張藍圖
    剛剛投入業務運行的「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為夏金精準捕捉這場降水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能夠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預警和預報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夏金說。「更加密集的雨量觀測站點資料共享使得降水資料更精細全面,提高了水庫水文預報精度,有效增加了洪水預報預見期,為防汛調度和蓄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丹江口大壩工作了20餘年的漢江集團調度中心高級工程師何佑生說,他認為雨量數據的共享在此次應對罕見秋汛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兩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數據共享助力長江防汛
    記者日前在武漢、宜昌等地採訪發現,面對複雜的氣候和嚴峻的形勢,湖北省氣象局啟用「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以下簡稱「一張圖」),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長江流域的防汛預警和預報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信息,成效顯著。
  • 江西:實現氣象水文雨情信息全面共享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左羽霄報導  近日,由江西省氣象信息中心承擔的「江西省氣象、水文實時雨情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全省氣象、水文雨情信息全面共享互通。
  • 水文氣象大有可為
    無論是2003年「12·23」開縣井噴還是2004年「4·16」天原化工廠氯氣洩漏,固守常規氣象預報就無法滿足搶險現場的需要,因此重慶市氣象局積極開展了現場混合層高度、擴散條件等情況分析,在汙染氣象領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為搶險救災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實踐表明,根據社會需求開展氣象邊緣學科的研究與應用潛力巨大,今年,巫溪巖崩搶險氣象服務正是這一指導思想的深化與推進。
  •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過往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27年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本報訊 記者徐葉青、特約記者曹金平報導:5月15日,記者從海軍機關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
  • 監測氣象水文多手段 帕運帆賽水文氣象預報精準
    本報訊 帕運帆賽期間,我市加強了賽場海洋水文、水質檢測和氣象預報系統,向各運動隊和運動員及時提供了賽場水文氣象預報,為確保帕運帆賽的順利舉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帕運帆賽期間,在奧帆賽場和周邊建設的浮標站、自動氣象站、梯度風觀測塔等觀測設施繼續投入運行,提供氣象預報服務;此外,市氣象局奧帆賽現場氣象服務專家原班人馬也再次進駐奧帆中心,憑藉著豐富的經驗為帕運帆賽提供全方位、更加精細的預報服務和形式、內容更加豐富的服務產品。按照奧帆賽模式提供氣象保障,現場工作組每天3次向賽事組委會提供5個浮標站逐時天氣預報和未來3天天氣展望。
  • 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的研製
    摘要:針對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實際需要,以高性能單片執C8051F120為核心研製了一種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此前一般按照其採集要素的類型劃分為水文採集器和氣象採集器兩大類,並分類進行研發和應用;該方式人為將其分得過細,存在研發效率低、研製成本高、後期維護和管理繁瑣等諸多弊端,為此筆者以高性能單片機C8051F120為校心器件研製了一種適用於水文和氣象兩類要素信息檢測的綜合型海洋信息數據採集器,其提供有線和無線兩種通訊接口,適用於海岸、島嶼、平臺、船舶等多類站點的監測。
  • ...站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27年來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
    人民視覺本報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倪光輝)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其中,該站通過國家海洋局每月向世界氣象組織提供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為國際減災和海洋氣象預報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在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和平利用海洋資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水文氣象防汛抗旱看天行
    水文氣象研究範圍包括:所有影響地球水資源的大氣和水文過程。衛星遙感、天氣雷達、測雨、天氣和水文技術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都廣泛應用於水文氣象研究中。  根據防汛抗旱工作的實際需要,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開始重點研究開發《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經過持續10年的改進和完善,取得了豐碩成果。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水文氣象保障
    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1988年1月,中國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委託,在南沙永暑礁建設有人駐守的海洋觀測站,被編為全球海平面聯測網第74號站。該海洋觀測站是中國最南端的海洋氣象觀測站,也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海洋氣象觀測站。
  • 包頭機場與地方氣象局實現氣象數據共享
    圖:共享500百帕高空圖資料。攝影:王勝利   民航資源網2018年1月17日消息:1月16日,隨著包頭機場氣象臺MICAPS系統升級到4.0版本,成功實現了機場氣象臺與包頭市氣象局氣象資料的共享。
  • 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報導 9月9日,由貴州省氣象服務中心承擔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項目「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通過評審。該項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氣象、水文、地理信息等多源異構數據,研發了一體化的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平臺,建立了較完整的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過往南海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邱越)記者今天從海軍航海保證部門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通過國家海洋局,每月向世界氣象組織提供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為國際減災和海洋氣象預報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在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和平利用海洋資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中國海油首個海上平臺水文氣象監測系統投入運行
    2月7日,由中國海油工程建設部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統一規劃的首座海上平臺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在渤海歧口18-1平臺完成安裝調試。經現場測試,監測系統工作穩定,監測數據準確有效,成功實現了系統連接和數據交換。   歧口18-1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氣象參數和水文參數。
  • 全自動水文氣象浮標布放青海湖(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金泉才 通訊員巨秉中攝影報導  近日,青海省氣象部門成功將SQFB型全自動水文氣象觀測浮標布放投入青海湖使用。該系統是全自動無人值守的遙測浮標系統,將開展青海湖湖面上風速、風向、溫度、溼度、氣壓、太陽輻射等氣象要素和湖水中溫度、鹽度兩個水文參數的自動連續觀測,並把獲取的數據經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傳送到北京衛星氣象中心地面接收站。  圖為投放在青海湖的浮標。
  • 中國氣象數據網7月1日正式上線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報導 氣象衛星雲圖與公眾的距離不再遙遠,日前,人們只要動動手指,訪問中國氣象數據網(http://data.cma.cn),即可查看包括氣溫、降水、衛星雲圖、雷達圖等在內的多種氣象資料。
  • 《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解讀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氣象局制定並發布《目錄》,這既是貫徹落實《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為了提高全社會氣象服務信息的利用能力、激活全社會氣象信息服務產業的活力。  記者:《目錄》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原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