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熊業欣 文/攝)近日,市科技局通過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幹部例會、支部主題黨日和市委理論宣講團專家宣講等方式,在全局掀起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學習中,大家圍繞全會公報提出的「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等內容,結合工作實際開展交流探討。
該局辦公室主任石振乾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堅持創新提升到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要當好全會精神的『宣傳員』和『踐行者』,把學習貫徹好全會精神同做好科技工作和謀劃好科技『十四五』規劃結合起來,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該局成果與創新服務股股長張雪雲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面對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應該有更加強烈的使命責任擔當,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做好創新成果轉化服務現實生產的工作。」
「十三五」期間,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把推進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主體培育、推進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科技創新支撐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格局不斷凸顯,為建設「三個大冶」貢獻科技力量。
科技創新實力穩步提升。「十三五」時期,我市被科技部納入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大冶經濟開發區升級為黃石大冶湖國家高新區,我市正式獲批建設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9年,我市位列「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54位,全市科技創新實力顯著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35項;累計獲得國家級、省級科技獎勵3項。全市專利申請量達到5174件,其中發明專利1693件;全市專利授權量達到209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26件;全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十二五」末期的1.21件增至2019年的2.85件。
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我市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為抓手,大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了以智能裝備製造、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十二五」末的21家增加到2019年的112家,年均增速達到50.1%,高新技術企業佔規上企業比例達到36.2%。
創新要素資源加速集聚。我市大力推行政策引才、平臺聚才和項目攬才,嚴格落實「1+3」人才政策,深入實施企業家、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等各類專業人才培育計劃,不斷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成功引進劉學峰、伍祥辰「千人計劃」等高端人才來冶創新創業。
「科技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是大冶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該局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市的科技工作,將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按照「四個面向」,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以及國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以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協同發展為指引,著力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構建高新技術產業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主體活力,爭創全國創新型縣(市),不斷開創科技創新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