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更聰明、讓百姓更幸福,浦東這個鎮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04 瀟湘晨報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高行鎮城運中心憑藉智能2.0版城市大腦,強力打造「一網統管」升級版,電子房態圖、智能門鈴、電子圍欄、街面監控管理等已納入高行「一網統管」系統,讓網絡可達通、系統互聯通、數據共享通,一網感知萬物、一屏總覽全鎮、一機巡遍高行。

今天,

跟隨小編的腳步

一起走進高行鎮城運中心

讓我們近距離感知

「一網統管」服務城市運行,不僅是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理模式的重塑。「智理高行」加快從「有呼再應」被動處置到「未呼先應」源頭治理智能化,從「有一辦一」就事論事到「舉一反三」系統治理精細化轉變。

打造智能化平臺

讓城市運行更高效

2018年高行鎮率先在浦東開展智能化升級試點並推廣實踐經驗,成為全區三個引領示範單位之一。通過打造智能平臺持續迭代升級,完善主動發現的預判預警、自動指令機制,目前已建成疫情防控、街面管理、安全監管、垃圾分類等16個智能應用場景和非機動車亂停放、積水點位監測等22項智能閉環,初步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鎮」;積極落實城管微平臺建設,成功創建浦東新區城市管理首批「亂點趨零」街鎮。

依照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三級平臺、五級應用邏輯架構,完善「1+35」指揮體系,即整合1個綜合性平臺,35個居村聯勤聯動站。以「一屏可視總覽全局,閉環管理全程監管,寬窄聯動快速指揮」為核心,將城運平臺打造成一個綜合性信息平臺、應用樞紐、指揮中心,在一個平臺上對城市治理各類事項進行集成化、協同化、閉環化處置,在一個埠上實現城市治理要素、對象、過程、結果等各類信息的全息全景呈現。

做深智能化場景

讓社會治理更有效

強化「應用為要、管用為王」工作理念,發揮模塊實戰化效果,實戰應用向縱深發展。

一是社會面管控方面。

整合「電子地圖」模塊、高空鷹眼、單兵移動終端設備、自建探頭編組「智能輪巡」,公安視頻資源,以及消火栓壓力監控、消防地磁、煙感監測感知設備同步接入「城市大腦」,實現城市運行全方位感知、實時監測和及時預警,實現「一網感知萬物、一屏總覽全鎮、一機巡遍高行」。

「電子圍欄智能化模塊」全面覆蓋新行路、俱進路全路段,部署智能探頭緊盯街面實時動態,實現全天監控、智能識別、自動告警、快速處置的閉環流程,有效針對車輛違停、佔道經營等15項常見市容環境管理問題。

從職責劃分、智能發現、流程閉環等方面打造出一套「線上智能發現與線下處置融合」的街面協同管理新模式。

二是疫情防控方面。

完善「電子房態圖」和「數字門牌」模塊,通過數據聯通共享,排摸、梳理、實時、精準掌握各居民區房屋、人員信息動態,通過數據分析為鎮疫情防控因情因勢決策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居家隔離智能管控模塊現有90套可視「智能門鈴」可重複使用,自動推送告警,便於及時上門落實防控措施,讓疫情防控更精準、更高效。

企業復工復產模塊,將全要素信息和動態納入「一網統管」,實現一鍵式巡屏、點擊式查詢、提醒式標記、全情式跟蹤,助推復工復產、復市開業,加速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在滿足疫情常態化防控需求的前提下,把「戰時」的疫情類專項模塊逐步轉化為「平時」的常態化管理模塊,可應用於重點人員、群租違建、垃圾分類實效等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事項。

三是應急管理方面。

「讓幹預早於應急,讓預判早於幹預」。應急管理指揮模塊可實現應急事件後續播報、風險管控預警、應急預案錄入、應急資源錄入、實時路段擁堵情況顯示等。

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讓社區管理更實效

高行鎮城運中心作為綜合性信息平臺,隨著與城管「微平臺」、「街面管理平臺」、「智慧公安」與村居聯勤聯動站「微平臺」等項目深入對接、信息共享,助力智慧社區建設,努力提升群眾滿意度、安全感。

居村聯勤聯動站主要從以下四方面逐一落實到位:

1

一是完善布局網絡。

結合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三級平臺、五級應用」總體架構,依託鎮城運中心平臺體系,構建社區網格、居村聯勤聯動站點網絡;

2

二是明晰工作力量。

居村聯勤聯動站由執法和管理、法律服務、自治共治等三方面人員組成,按照「全崗通」標準熟悉掌握居村聯勤聯動站各項工作職能,做到工作時間隨時在崗、及時響應;

3

三是強化工作機制。

發揮聯合指揮、聯防預警、聯勤發現、聯動處置、聯考評價「五聯」機製作用,確保居村聯勤聯動站協調有力、運行順暢;

4

四是強化智能應用。

按照「一網統管」要求,依託區城運中心平臺,統一開發「居村聯勤聯動微平臺」,作為「浦東家門口」信息平臺的應用模塊,實現統一入口、統籌運用、統一採集,構建縱向聯通、橫向貫通的標準化、系統化、便利化平臺,為居村減負增能。

在疫情防控中「房態圖」、「數字門牌」等應用場景充分賦能疫情聯防聯控得到了很好驗證。率先在全鎮居村覆蓋部署好視通視頻會商系統和移動視頻設備,強化1+35指揮協同體系。試點先行,已實現35個居村「基礎版微平臺」全覆蓋並穩定運行,做到地板、架構、接口、標準、管理統一,充分發揮家底清、體徵明、高效管、智慧研功能,有效助力聯勤聯動,同時以海韻居委、匯郡居委為試點因地制宜探索疊加個性化應用場景。智慧管理,在一網統管建設中重點加強對社區的智慧賦能,確定了以一個新建社區聯勤聯動站智慧化建設與管理試點為契機,將小區前端感知設備、數據信息、智能閉環機制與居村聯勤聯動平臺、浦東新區智能管理綜合平臺2.0、新區大數據分析中心做到互聯互通,在群租、違建、非機動車充電隱患管理及獨居老人、特殊群體的管理與服務上探索並採取實戰舉措,通過試點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高行模式。

推進「一網統管」建設,是一次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動城市治理的全方位變革。下一步,高行鎮將根據《上海市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精神,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一網統管」建設部署安排,結合高行實際情況,運用實施分步推進。

來源 | 浦東新區大調研

【來源:浦東平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超級水果工廠」安全復工?來看浦東這個鎮保障復工復產的三...
    如何讓「超級水果工廠」安全復工?來看浦東這個鎮保障復工復產的三把「鎖」→ 2020-03-29 1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網統管」再升級,浦東「城市大腦...
    3.0版本在治理要素、平臺體系、運行體徵、智能應用、協同監管上體現了五大提升,打造更精細、更完善、更科學、更智慧、更高效的「一張網」。治理要素實現全領域、更精細打開浦東「城市大腦」3.0日常管理界面,全區的實有人口、安全隱患、軌道交通、消防井蓋、電力設施等涉及「人、事、物」等治理要素實現全域覆蓋。
  • 城市有大腦,人民更幸福
    以人為核心,容納和助成幸福的達成,是城市存在的意義,也是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二之選。今天,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知與能力,已不同往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新月異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內外部頻繁衝刷著生存與生活。時代在催問:如何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讓城市居民的生活更有品質,成就一座幸福之城?城市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為幸福作為一種感受、作為一種能力提供支撐?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智慧城市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在今年眾多代表委員的提案中,如何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成為焦點,不少代表委員圍繞交通、政務、社區、物聯網等相關領域積極獻言獻策。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智慧城市建設面臨重大考驗。
  • 用心造就「幸福橋」 用情點亮「百姓燈」
    針對這個問題,他立即帶領村「兩委」現場查看、入戶走訪,在充分徵求民意的基礎上,確定安裝太陽能路燈的路線,並積極向區有關單位和鎮黨委爭取資金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溝通協調,村裡這個民生項目最終得以落地。「現在村裡的路燈亮了,晚上出來串門就更方便了。」村民高興地說道。
  • 「圳品」,守好百姓菜籃子裡的幸福
    文 | 圳論評論員 趙鑫深圳是一個典型的食品輸入型城市。每天要消耗約7100噸的蔬菜、2300噸水果、1500噸水產品、4200噸肉類、490噸禽蛋、5480噸口糧。大量食品靠外地輸入,如何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對深圳至關重要。為此,深圳推出了供深食品標準體系,該標準由深圳標準促進會研製、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委託第三方複查,最終選出首批18款供深食品,賦予「圳品」標誌使用權,並於8月31日正式上架深圳盒馬鮮生、天虹商場等商超。
  • 大興區龐各莊鎮建起「城市大腦」,實現多部門數據共享
    在大興區龐各莊鎮,不止有可口的西瓜,還有個「城市大腦」。自今年投入運行以來,這個「大腦」打通了區、鎮、村三級基礎數據,將來自22個部門的常態化辦理事項,精簡為人、地、事、物、情、組織6大類137項內容,向上級、平級、下級共享互通,為鎮級多部門數據共享提供有效支撐。
  • [視頻]城市的鳥類會比農村的鳥類更聰明嗎?
    (原標題:[視頻]城市的鳥類會比農村的鳥類更聰明嗎?) 據外媒報導,根據近日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生活在城市中的紅腹灰雀比它們生活在農村的同類更加聰明
  • 七日談丨感知幸福多一點
    今年的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以「人民城市,幸福小康」為主題,以城市精細治理、人民共建共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線,還特別加入了抗疫專項指數和城市應急管理能力指標,選出的是當之無愧的幸福城市實踐樣本。於台州而言,這既是榮譽,更是壓力,如何將「幸福」進行到底,已然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新考題。
  • 金橋這個「網紅」打卡地,今天有點不一樣……【創城進行時】
    快和小布一起去看看吧~8月8日,浦東金橋·天物空間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正式啟動並揭牌。此舉意味著金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已全面展開,標誌著金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逐步形成全域覆蓋、全力推進的格局。24小時開放的「城市不眠」書店、藝術文創聚集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身為滬上「網紅」打卡地的金橋天物空間內亮點多多。
  • 發展為百姓 共圓幸福夢——建市以來我市民生福祉實現歷史性重大改善
    廣大市民紛紛轉發消息並在公眾號留言,許多話語飽含深情,為淮北驕傲、為家鄉喝彩、為身為淮北人感到榮耀和幸福,對家鄉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的確如此。此時的淮北人,力量再一次凝聚,文明再一次提升,同心同德的熱情再一次點燃!建設幸福之城,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要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地體驗到。
  • 聚焦溫州|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溫州,幸福像花兒一樣!
    11月18日舉行的「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傳來好消息——溫州市從全國100個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這是溫州連續兩年上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並位列今年的地級市榜單榜首。
  • 如何讓城市擁有更強大的智慧大腦?
    在城市智慧升級的同時,如何讓這些老舊小區裡的人們也可以享受到智慧科技的便利,提升生活幸福指數,這也是人們開始思考的主要問題。  在這些社區裡,以往規劃失當的遺留問題根深蒂固,但大刀闊斧的改造重建意味著高昂的成本。 比如老舊小區一般沒有電梯,居民日常出入爬樓梯非常不便,加裝電梯的問題非常突出。
  • 心得體會範文: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觀後感共5篇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三十而立的浦東,將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發展質量、更優的公共服務,創造更輝煌的未來,為上海「五個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篇二)30年前,上海浦東還是阡陌縱橫的田地;30年後的今天,這裡已成為改革開放的熱土。
  • 城市大腦:解鎖幸福新密碼
    人才、物流、信息等不斷匯聚杭州,給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帶來全新挑戰。一個數位化的時代,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城市治理的模式、理念和方法。而隨著新時代應運而生的杭州城市大腦,正在從杭州走向全國、走向亞洲、走向世界,不斷為全世界城市治理提供現代化數字系統解決方案。
  • 改變思維路徑,發掘創新能力,為大腦賦能,成為更聰明的人
    「學習」是這個時代永恆的主題,要想尋求最深層的安全感,我們就是要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以求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但現實極為殘酷,還未到中年,很多人就已經放棄了自己,覺得無論如何,人生的軌跡也不會有更多的改變。超出想像的是,這個時代對年輕人的淘汰,比想像中還快。
  • 為讓百姓更有幸福感——雲南省保山市「美麗城鄉」建設剪影
    龍陵縣「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畫中」為滿足市民需求,提升龍陵城市品位,促進「美麗縣城」建設,2014年,龍陵縣依託縣城東面山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以健身、運動、休閒、觀光遊覽、生態修復為主要內容,以回歸自然、山林野趣為環境基調,以山花、林木、鳥禽為景觀特色的開放性城市森林公園助推「美麗縣城」建設。
  • 9位大咖「破解」幸福城市的數字密碼
    數字賦能治理城市展現出了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通過數字治理完全可以使我們的城市更幸福一些。2020年,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紛紛落戶浙大城市學院,如何更好地為現代城市治理、城市幸福研究賦能,成了學校關注的重要命題。 小寒之後的杭州,陽光明媚,寒意逼人,在浙大城市學院圖信報告廳裡卻暖意融融,星光璀璨。
  • 扮靚城市窗口,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換「新顏」
    機場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形象的主要展示窗口,是給旅客留下當地文化特色的最初直觀印象的地方。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作為華東區域第一大樞紐機場,如何通過機場來展現上海特色和城市形象?如何通過景觀設計提升機場環境氛圍?
  • 幸福東北 | 小衛星變身百姓生活的「守護者」
    「衛星遙感技術在農業、交通、環保、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應用無處不在,這些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例如農作物長勢動態監測、車流量監測分析、地質災害等都可以通過衛星遙感技術進行監測。」衛星影像分析、提取後的森林火災檢測情況      衛星遙感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國家、社會、大眾都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也為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以及百姓的幸福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