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作為國家戰略的集中承載地,「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是浦東開發之初就明確的重大使命和責任。如今,上海浦東新區今年也正好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的浦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代名詞。30年內,浦東地區的生產總值從60.24億元,躍升為到1990年211倍,創造了全國1/80的GDP、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激蕩的三十年,從爛泥渡路到陸家嘴,浦東完成了飛一般的跨越,成為知名的金融改革開放試驗田。
三十而立的浦東,經歷一路風風雨雨,砥礪前行,從最初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而不斷攻堅克難,到抗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與國際標準接軌,**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都不負使命,立足於高水平開發、高層次開放,為中國改革開放戰略升級奠定基礎,一輪一輪的改革開放的聲音從浦東傳來,被全世界傾聽。
三十而立的浦東,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不論是制度創新,還是設施規劃,均向世界一流標準看齊,始終強調圍繞金融、航運、貿易、經濟、科技等核心功能來進行產業布局、制度創新,實現先進位造業和高端服務業齊頭並進,從而提升城市的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進而帶動和助推上海發展成為全球化的「五個中心」。摸索出一條屬於浦東的改革創新之路,從而推而廣之。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三十而立的浦東,將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發展質量、更優的公共服務,創造更輝煌的未來,為上海「五個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
(篇二)
30年前,上海浦東還是阡陌縱橫的田地;30年後的今天,這裡已成為改革開放的熱土。
歷經30年開發開放,浦東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年的1.27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開發開放初期的11億元增加到**年的逾4000億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國第一」。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巨變。
在這片因開發開放而日新月異的土地上,浦東稅務人與萬千納稅人一起,見證了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奇蹟。浦東稅收事業的發展歷程,也正是浦東開發開放壯麗篇章的生動詮釋。
成長
稅收收入從12.28億元到3754億元
1993年3月6日,浦東新區稅務局掛牌成立,外掛財政局、稅務局兩塊牌子,內設一套班子,實行合署辦公。這一年,浦東新區稅收收入12.28億元,不到全市稅收總收入的6%。
那時的浦東,正是不滿3歲的「丫丫幼童」。那時的浦東稅務人,大概也不會想到,伴隨著陸家嘴高樓拔地而起的,還有浦東稅收總量的飛速增長。而今,在剛剛過去的**年,浦東貢獻的稅收收入達到3754億元,佔到上海市稅收收入的近30%。
與經濟發展齊頭並進的,還有浦東稅務的改革步伐。多年來,每一次重大稅制改革,都能看到浦東先行先試的身影閃耀其中。
**年1月1日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金融機構大樓林立的陸家嘴地區,見證了這項規模浩大的稅制改革歷程在浦東拉開帷幕。
「上海市首張營改增稅單是我們在浦東新區稅務局開具的!」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的辦稅員回憶起當年的情形。**年2月1日上午9時19分,浦東新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成功受理了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的上門申報,開具了全市首張營改增稅收繳款書。「在浦東新區稅務局幫助下,營改增首月我們成功開具增值稅發票46份,當月獲得進項稅額6萬餘元,並成功認證抵扣。」該辦稅員表示。
**年5月,營改增的腳步再一次加快。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在浦東新區稅務部門的全力幫扶下,浦東所有企業順利實現營改增。
改革成績如何,還得看納稅人的評價。「到**年底,稅負比去年同期降了20%!」發出感慨的郭治文,是位於上海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中的快錢公司的財務總監。這句話,記錄在**年2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文章《「稅負降了,我們感受到了!」》。
**年4月1日,浦東新區稅務局開出全國首張環境保護稅稅票。
稅務人是見證者,也是浦東開發開放的踐行者。從營改增到環境保護稅開徵、個人所得稅改革、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浦東新區稅務幹部始終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在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了一個個破浪先行的時代印記。
發展
企業戶數從3.5萬到31萬
1993年,浦東納稅戶數僅有不到35000戶;如今,這個數字後面幾乎要加上一個「0」。截至**年底,浦東戶管數量已經達到31萬餘戶,佔到全市戶管總量的1/6。究竟是怎樣的「魔力」吸引著懷揣夢想的人來到浦東?從浦東稅務這裡,也許能發現一點端倪。
「不做『稅收窪地』,不搞『稅基轉移』,我們要通過稅收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來築巢引鳳。」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黨委委員、浦東新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健這樣說。
事實上,早在「營商環境」成為熱詞之前,浦東新區稅務部門就一直走在改進徵管手段、優化納稅服務的前沿。1996年,浦東新區稅務局就開始在部分符合條件的企業中,試行無紙化的電子自動納稅申報,成為全國稅務系統首批「吃螃蟹」的先行者。到**年,浦東網上正式申報率就已達到95%以上。
**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在浦東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境內外高漲的投資熱情除了吸引無數企業紮根自貿區,也帶來了更大的徵管和服務壓力。**年7月,「辦稅一網通」應運而生,10項服務創新舉措直指當時自貿區納稅人辦稅的難點、痛點,涉及稅務工作的多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也拉開了涉稅事項網上辦的帷幕。
「簡併徵期、按季申報後,我們公司一年下來可以節省2/3的工作量,資金周轉壓力也大大減輕。現在我們設立在其他城市的融資租賃公司也開始按季申報了,浦東先行先試確實走在了全國前列。」春秋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田超說。
**年11月,「辦稅一網通」在上海稅務系統分區逐步擴大試點;**年起,全國稅務系統開始分時段、分區域逐步推廣網上辦稅。涉稅事項辦理從「跑馬路」到「走網路」,在全國範圍內全面鋪開。
現如今,功能更強大的電子稅務局已經實現240項業務全程網上辦;在出口退稅方面,從無紙化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變革,使得納稅遵從度較高的出口退(免)稅企業,申報出口退稅的辦理時間壓縮了40%;企業財務人員每月領發票,可以通過「淘寶」購物的方式網上申領……
浦東當地企業更是直接因改革而受益:全球最大的重型裝備製造商之一振華重工,退稅效率比過去提高了幾十倍;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之一上港集團,再也不用為每月數十萬份發票的領取而發愁……
厚植改革發展熱土,浦東稅務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跑在了前面,為浦東築巢引鳳貢獻了稅務力量。
未來
新徵程上續寫新傳奇
**年,浦東、南匯兩區合併;**年,自貿區成立,次年擴區;**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
30年開發開放之路上,浦東邁出的每一步,帶來的都是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和產業能級更為廣闊的前景:在金橋,汽車及零部件製造、信息通信產業方興未艾;在張江,晶片、生物製藥、大飛機等先進位造業初露鋒芒,影視、動漫、網絡文學等文化創意產業生機勃勃;在洋山,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單體全自動化貨櫃碼頭正在日夜運轉……
**年2月1日,上海市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首張發票在浦東新區稅務局開出。
產業的蓬勃發展,自然也離不開稅收職能作用的發揮:**年,4364戶企業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加計扣除總額達490.4億元;**年,11.71萬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享受到深化增值稅改革的紅利;2020年以來,292.3億元出口退稅款順利到帳,為外貿企業注入活力……
浦東發掘新動能的腳步還在持續加快,以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為代表的「六大硬核產業」布局成長,必將成為推動浦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
「有國家稅收政策的保駕護航,藍天夢,未來可期!」上海上飛飛機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閆峰信心滿滿。**年至今,這家知名飛機大部件公司已經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累計1790餘萬元,累計減稅268.58萬元。
「浦東稅務人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吳健表示,「立足浦東開發開放的新起點,我們將牢記習的諄諄教誨,勇於擔當,敢為先鋒,更好地服務納稅人和繳費人,以實際行動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為率先構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賦能增效,為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擔當盡責,為奮力創造新時代新奇蹟貢獻力量。」
(篇三)
三十年前百姓說「只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三十年後說這話的百姓很後悔,浦東發展的速度誰也沒有想到,改革開放的政策使浦東百姓實實在在的體會時代進步,也實實在在嘗到經濟發展的甜頭。
三十年前的浦東 ,農田廣泛、房舍低矮(都是百姓自己建造的房屋),交通不便,是老百姓口中的「爛泥渡」。 「對浦東的第一印象,是河腥味。每次乘擺渡船聞到河腥味,就知道浦東到了。」擁擠的擺渡船上乘客摩肩接踵,遇到霧霾天輪渡不開,人擠人,浦東人去浦西上班根本不能走,到了浦東,放眼望去都是平的。
1990年4月18日祖國大陸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三十年後的浦東 ,一躍成為上海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成為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三十載,浦東早已今非昔比,形如圓號的南浦大橋、狀如豎琴的楊浦大橋、「世界第一拱」盧浦大橋等過江隧橋使天塹變通途,讓浦東與浦西緊密相連;東方藝術中心如一朵盛開的蝴蝶蘭瑰麗婀娜,早已成為國內外藝術團體在上海演出的首選場館之一;東方體育中心集「海上王冠」、玉蘭橋和月亮灣於一身,內部設施與別致外觀一樣耀眼奪目;世紀公園如城市綠肺,既淨化著空氣,也為市民提供了親近藍天綠樹的休閒樂園……百姓的房屋也因為新的建築而的到動遷,住房條件得到改善,生活條件的到提升,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隨著開發開放的這股浪潮而不斷壯大。
感嘆浦東三十年變化,感嘆國家的政策,讓浦東發展成為如今的新面貌,浦東不再是人人迴避的地方,而是新地標的展現!!
(篇四)
一片「爛泥渡」,能生長什麼?
答案是,長出了摩天入雲的樓群,刷新了上海的天際線;長出了活力四射的金融中心,刷新了國際金融格局。
浦東,是一個傳奇。
30年前,站在外灘東望浦東,舉目是阡陌縱橫的郊野。
30年後,這裡奇蹟般地崛起一座現代化新城,以全國1/8000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浦東,更是一個象徵。
30年前,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浦東,向世界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那一年,從浦東傳來的樁機轟鳴聲,令全世界期待。
7年前,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縝密調研和深邃思考,果斷決策啟動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舉措。從浦東傳來的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聲,被全世界傾聽。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浦東書寫了改革開放的傳奇。「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年,同志在浦東調研時如是強調。
行走在浦東這片熱土,感受深切的是滄桑巨變,是敢闖敢試,是排頭兵、先行者的擔當,是「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的堅定自信。
奇 跡
從阡陌縱橫的郊野到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核心區
姚建良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每年,他都要在東方明珠塔上的同一角度按下快門,記錄陸家嘴的點滴變化。這組始於1994年的俯瞰圖,如今被收進浦東30周年藝術展,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
第一張照片裡,陸家嘴還滿是低矮的房屋和青褐色頂棚,一眼望去「如同緊貼地面的苔蘚」。姚建良心中也曾嘀咕:「在這裡建國際金融城,能不能行?」
如今走進陸家嘴金融城,在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間穿梭,能感受到無時差配置全球資產的活力。面積不過31.78平方公裡的陸家嘴金融城,雲集了10餘家國家級要素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60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30多萬名金融人才。永不眠歇的資本在這裡匯聚流轉,經濟密度「寸土寸金」:285幢商務樓宇中,稅收過億的有102幢,超10億的30幢,超50億元的4幢。
現在的陸家嘴,已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豐富、金融機構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可管理者關注的,仍是如何繼續提升金融資源配置功能。
「我們對標的是國際一流金融中心,是紐約華爾街,是倫敦金融城。」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陸家嘴管理局局長張宇祥說。
看似開發開放啟動稍晚,浦東卻在更高起點上起跳――它在起步之初就習慣於「地球儀旁思考」,胸懷廣袤太平洋,瞄準的是「與世界從容地經濟對話」。
敢跟全球頂級水平對話,浦東的這份志氣,令人感佩。
陸家嘴金融城往東,行至張江科學城。這裡是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的地標,如今又開始在人工智慧領域發力。張江人工智慧島「開島迎客」不過一年多時間,已吸引90多家企業駐足,其中既不乏IBM這樣的跨國巨頭,又有雲從科技這樣的獨角獸企業。
「地圖上看,人工智慧島處在張江科學城的『心臟』位置,我們就是要驅動人工智慧的技術『引擎』,賦能張江產業持續升級。」在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濤眼中,張江追求的是人工智慧的「頭雁效應」,是全球產業升級的「未來鑰匙」。
「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眼下的浦東,正聚焦這六大「硬核」產業,緊貼未來趨勢,夯實核心競爭能力。
創新引領,把握未來,浦東的抱負遠不止於此。
同處張江的上海光源,開啟了觀測微觀世界的「顯微鏡」。這個世界一流大科學裝置的到來,不僅大大加速了張江創新藥的研發速度,更為國內學者在微觀世界的探秘闖關提供研發重器。「原本無法做或者需要出國排隊做的分析工作,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上海光源線站工程副總工程師黃宇營介紹,正在建設中的後續工程,將繼續助力國內相關學科邁向世界一流。
增強「從0到1」的創新策源能力,完善「從1到100、1000」的產業創新生態――上海給浦東的任務是「打造世界級創新創業集群」。
一座金融城,一座科學城――放在過往30年的波瀾壯闊中,這兩處經濟高地的崛起,也僅能注釋浦東發展奇蹟的一部分。上海打造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全球科創「五大中心」,浦東都是核心承載區。**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達12734億元,是30年前的211倍;人均生產總值約3.32萬美元。
(篇五)
30年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風起雲湧,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
黨中央對浦東開發開放高度重視、寄予厚望。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指出「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要求「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上海浦東從一片阡陌農田變身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當前,浦東開發開放身處新的歷史方位,肩負新的職責使命,必須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面向未來,浦東要全力推進新時代高水平改革開放,成為我國推動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開放旗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窗口。要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加強重大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放大改革綜合效應,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要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高質量產品供給、高效率資金供給。只有深入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繼續對浦東開發開放提出明確要求,黨中央把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任務放在浦東,推動浦東開發開放不斷展現新氣象。
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20年的1.27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開發開放初期的11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逾4000億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國第一」。核心競爭力大幅度增強,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承載了上海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功能。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性躍升,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647元,人均預期壽命從1993年的76.10歲提高到84.46歲,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1993年的15平方米提高到42平方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推進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公共服務均衡化,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超大城市發展之路,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