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米機器人創始人潘晶:浦東開發開放是「張江男」的創業舞臺

2020-12-04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日電(記者 李姝徵)上海鈦米機器人公司作為浦東土生土長的創新型企業,也是中國首家專注醫療服務機器人技術的創新型公司。該公司的創始人潘晶對自己的定位,卻仍是浦東的「張江男」。

  在大多數人「因為看見,所以相信」時,潘晶和一代代奮鬥在浦東張江的創業者一樣,選擇了「因為我們相信,所以要讓別人看見」。

  「無論是機器人、半導體還是人工智慧,我們相信它未來30年的良好前景,也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潘晶表示,正是這一「歷史使命感」,讓無數的「張江男」從外企舒適的環境中走出來,挑選一個能夠展示自己能力舞臺。

  在11月29日舉行的上海統一戰線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交流會上,潘晶表示,浦東的開發開放就是萬千「張江男」展示自己、實現夢想的舞臺。

  眼下,浦東正初步形成人工智慧賦能「硬核」產業集群。在2019 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浦東啟動了中國首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人工智慧資源集聚效應顯著。一年來,浦東新區人工智慧企業從 350 家增加到 500 家以上,張江人工智慧島成為中國首個「5G+AI」全場景應用示範園區。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全球。在戰「疫」中,上海鈦米機器人公司研發的智能消毒機器人在中國多地的隔離病房、ICU、手術室、發熱門診投入使用。與傳統的消殺方法相比,消毒機器人不僅減少了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接觸和感染風險,也減少了人員之間交叉感染的風險。而這一「戰疫明星」正誕生於浦東。

  開發開放30年,浦東正在打造中國科技創新引擎與自主創新的高地。

  潘晶表示,在浦東這樣一個充滿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的創業沃土上,鈦米作為醫療機器人行業的領軍者,快速發展的背後,體現的正是浦東新區對「網際網路+醫療」的創新推動建設。未來,鈦米將堅定地紮根浦東,走向中國,持續通過智慧化建設推動醫療行業的發展與升級,在新發展格局中,奮力創造新時代浦東發展的新奇蹟。

  在潘晶看來,今天的「張江男」們已經不再是跟隨在後面背個包,踏踏實實的寫程序,而是今天應該成為一個新問題的發現者。

  「今天我們的創新就要從社會的各種各樣的痛點當中去發現問題。」潘晶表示,這既是新一代創業者所面對的根本問題,也是展示能力的一個歷史機遇。「你看準方向、對準目標準確一定有所作為。」(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李姝徵  

相關焦點

  • 因考慮上市日程安排 鈦米機器人終止上市輔導
    原標題:因考慮上市日程安排,鈦米機器人終止上市輔導   上海鈦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鈦米機器人」)終止上市輔導。
  • 從「一張白紙」到「一面旗幟」,《瞭望》帶你穿越浦東30年
    時至今日,「141號」已經成為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圖騰和精神符號。飯票、油印機、共用的辦公桌——走進「141號」改成的浦東開發陳列館,擺放的老物件還原了開發之初的場景:開發辦四位正副主任擠在2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著破舊的電扇,合用著電話機…… 就是在這樣簡陋的辦公環境中,浦東開發開放邁開了第一步。
  • 全球機器人1/3產量在中國 中國機器人1/3產量在上海
    目前,達闥機器人在上海的智能柔性關節SCA生產及機器人產線已進入量產階段。汪兵說,現在就盼著在閔行的達闥智慧機器人產業基地能夠早日竣工,以期打造世界一流的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製造基地。誕生於浦東的鈦米機器人也在抗擊疫情中異軍突起,多功能消毒機器人成為「爆款」,來自醫院的訂單增長迅猛。
  • 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而立浦東再出發)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中新社上海12月1日電 (記者 許婧)從1990年上海浦東正式吹響開發開放的第一聲號角開始,30年來,一個又一個「中國第一、全球第一」在這裡誕生。
  • 浦東開發開放的冷知識:湯臣一品為何選擇浦東?
    大家都知道,位於浦東陸家嘴的「湯臣一品」,雖然已經建成十幾年,依然是上海單價最貴的小區之一。當初,它為什麼會選址浦東?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統一戰線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交流會上,上世紀90年代曾在浦東新區工作的相關負責同志,第一批在浦東投資的外資企業代表,本世紀初在浦東白手起家、拼搏創業的海歸企業家代表,在科技領域創新發展的年青一代創業者代表,金融、法律界的專家學者圍坐一堂,暢談交流,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回顧了自己在浦東工作生活的經歷和感悟,表達了對浦東再出發的美好憧憬。
  • 浦東三十而立:金融七大業態聚力,共促開發開放
    浦東是改革開放的一線,金融更是一線的排頭兵。伴隨著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開放,金融作為代表和縮影,見證著浦東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歷程和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據介紹,央行考慮到是因為浦東開發、開放而審批開辦的銀行,所以定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這個名字。「浦發銀行在浦東開發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30年來,浦發銀行始終主動融入浦東改革開放大局,持續為浦東開發開放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 浦東開發開放25周年大展本周揭幕
    浦東開發開放25周年大展本周揭幕 來源:東方網  作者:曹磊   選稿:顧爽 ↓ 點擊大圖看下一張[共8頁]   4月18日開始,有一個地方請不要錯過:位於浦東行政核心的浦東展覽中心,「在國家戰略的偉大旗幟下
  •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特別報導|「一粒藥」,加速度背後是改革集成
    說起MAH,華領醫藥創始人陳力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華領自己沒有藥廠,原料藥是藥明康德幫我們生產的,製劑、最終的藥片由迪賽諾藥廠幫我們生產,但我們有藥品生產許可證。拿到這個證,就說明有能力來負責這『一粒藥』」。 過去,受制於原有生產許可與上市許可「捆綁」的新藥審批制度,一大批原始創新成果迫於產業化壓力,往往被過早轉賣,有的甚至因為缺乏後續資金而難以為繼。
  • 東航與開發開放事業共成長 助推而立浦東振翅高飛
    ,在其間發揮了民航央企不可或缺的先導與撬動作用,全力服務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全力助推浦東開發開放事業起飛。上世紀90年代,是浦東開發開放事業的起步期,也是東航開啟企業化運營的新一輪創業期;在浦東為上海再建設一座新的大型國際機場,既是浦東開發開放濃墨重彩的一筆,更記錄著東航的責任擔當。
  • 而立浦東,勇立潮頭再出發: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浦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書寫下無數傳奇。近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即將播出。
  • 心得體會範文: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觀後感共5篇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作為國家戰略的集中承載地,「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是浦東開發之初就明確的重大使命和責任。如今,上海浦東新區今年也正好三十而立。三十而立的浦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代名詞。
  • 改革開放四十年 | 浦東28年成長記
    現在,擁有20餘座隧橋互通,浦東與浦西早已融為一體。浦東,從被嘲笑的「鄉下人」,到上海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排頭兵。作為浦東開發開放的見證者,魏師傅一談起這些過往,臉上堆滿笑意。浦東和浦西一江之隔,但在開發開放之前,浦東主要是大片的農田和極少數工業,經濟社會發展比較落後,和浦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開發開放浦東,是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關鍵時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具體體現在「四個一」。
  • 從金融城到科學城 看浦東高質量發展「滿天星鬥」
    新華社上海11月9日電 題:從金融城到科學城 看浦東高質量發展「滿天星鬥」新華社記者 何欣榮、申鋮、楊有宗今年是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起步之初,陸家嘴、外高橋、金橋、張江四個國家級開發區相繼設立,成為浦東開發開放的主要載體。
  • 趙啟正談浦東開發來龍去脈:築巢是為了引鳳
    ——趙啟正  浦東開發進程裡鮮為人知的那些事  新聞晚報記者 李寧源  上海的浦東開發區一直被人們譽為是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傳奇」。  它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開發區,比深圳晚了10年;開發時,中國正逢經濟的重大轉折,國際輿論對它投懷疑票;它基礎差,與大上海繁榮的外灘一江之隔,卻是農田遍布。
  • 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到「只說YES不說NO」——浦東開發...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 題: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到「只說YES不說NO」——浦東開發開放名句新解  新華社記者 何欣榮  開發開放30年來,從全國第一個新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到第一個自貿區,浦東承擔了大量的改革開放任務。
  • 時光穿梭機: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你還記得最初的模樣嗎?
    時光穿梭機: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你還記得最初的模樣嗎?上海開埠之後,開啟了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但浦東的開發遠遠落後於浦西地區。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之初,不少人也曾不看好、不理解。如今,浦東的發展做到了許多「不可能」,這裡奇蹟般地崛起一座現代化新城,以全國1/8000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示範。
  • 2015年創新創業成果:超高純鈦煉「中國純度」
    資料圖:鈦加工部件原標題:2015年創新創業成績單:超高純鈦煉出「中國純度」 當選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之首2015年目前,相關成果已開始應用開發新一代單克隆抗體,對免疫耐受型的肺癌、胃癌、肝癌、腎癌、皮膚癌等進行免疫治療。紐約癌症研究所負責人評價其「將對全球癌症治療產生革命性影響。」
  • 【鈦坦白】幾個段子告訴你,為什麼機器人聽不懂人話
    鈦媒體旗下的鈦坦白微信課第27期,也是「AI已來」系列分享第1期,請來了6位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鈦客進行分享。本文根據北京諦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彭軍輝的分享整理。彭軍輝在中文語義解析、自然語言理解等領域有14年專業技術沉澱經驗,曾設計出漢語智能拼音文字方案,開發出機器人柳柳web和戀愛機器人柳柳app。創建的諦聽機器人公司目前已獲天使輪融資,並開發出諦聽機器人中文語義理解開放平臺。
  • 百合網聯合創始人慕巖中年創業遭質疑 慄坤放棄選人憾別舞臺
    本期節目中,百合網聯合創始人慕巖、「小仙燉」創始人林小仙、耐飛科技創始人兼聯席CEO慄坤共同登上節目,帶來了社群架構師、用戶運營、產品經理、文學策劃、平面設計、內容運營、電商運營等不同類型、不同維度的職位。
  • 「創業創新路上的機構學與機器人」礪遠學術講壇舉辦
    12月17日,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創業創新路上的機構學與機器人」礪遠學術講壇舉辦,本期論壇邀請7位機器人創業公司博士校友,深入論述當前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領域的產業發展需求,圍繞智能機構設計、多模態感知、類腦控制、機器學習等學科前沿與熱點領域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