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與開發開放事業共成長 助推而立浦東振翅高飛

2020-11-13 中國民航網

在主基地浦東國際機場運行的東上航客機

2020年金秋,浦東開發開放迎來了30周年紀念,三十年的時光荏苒與砥礪奮進中,黃浦江不再是切斷繁華的天塹,「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傳統觀念被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中心的發展高地所取代。

「要想強,上民航」。也是在這30年的時間裡,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浦東的民航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上海成長為中國民航客貨運量最大的航空樞紐,成為全球第五個、中國第一個航空樞紐億級客流俱樂部成員,連續多年位居航空貨運全球第三,浦東機場則是這一事業的主陣地;東航作為上海、浦東最大的主基地航司,作為民航的國家隊、主力軍,在其間發揮了民航央企不可或缺的先導與撬動作用,全力服務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全力助推浦東開發開放事業起飛。

築基浦東崛起國際航空樞紐

東航的成長歷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1月,民航上海管理局飛行中隊的初上藍天,而東航探索現代企業模式下的運營之路,則始於1988年伴隨民航改革而掛牌開始公司化經營。上世紀90年代,是浦東開發開放事業的起步期,也是東航開啟企業化運營的新一輪創業期;在浦東為上海再建設一座新的大型國際機場,既是浦東開發開放濃墨重彩的一筆,更記錄著東航的責任擔當。

1999年東航派出客機執行浦東機場試飛任務

1999年8月30日的東海之濱,東航派出一架MD-11寬體客機,在完成一期建設的浦東機場順利執行了試飛任務,標誌著這座空港正式具備了運行民航客機的能力;同年9月16日,日後加入東航大家庭的上海航空FM451「上海-重慶」航班首航成功,浦東機場宣告通航。從那時起,上海成為我國一座城市運營兩座大型國際機場的首個「一市兩場」範例,東航也成為了中國民航探索主基地航空公司「一市兩場」運行、在浦東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開路先鋒。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東航就提出了「飛向世界」的戰略決策,但大規模的飛向全球是從浦東起步。隨著1999年的開航,與浦東機場的國際門戶樞紐定位相呼應,東航積極開闢國際遠程航線,通達歐亞美澳,並通過國內航線網絡輸送客流,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樞紐節點。東航的主業上市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同樣註冊落戶浦東,並於1997年成為中國民航首家在上海、香港、紐約三地上市的航司。

2009年,東航與同城的上海航空聯合重組、攜手出發。也是在這一年,《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正式通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再度提速。而全情參與其間的東航,則迎來了自己的「黃金十年」。

回首來時路,1990年浦東開發之初,整個中國民航一共只有200多架客機,其中47架是當時新型的波音、空客噴氣式飛機,而今天,僅東航就有750多架新型客機,其中投放在浦東機場的便有100多架。在1999年浦東機場投運後的幾個月間,東航平均每天在浦東保障30個進出港航班、不到千名旅客。30年後,2019年東航在浦東進出港航班達18.7萬架次,保障旅客2710萬。東航用自己的發展碩果,用民航央企的先導力量,為浦東崛起世界級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有力築基。

東航客機從主基地浦東國際機場起飛

把握浦東機遇飛向「世界一流」

2016年,東航與浦東同時迎來高光時刻:當年12月12日,東航MU592航班從莫斯科抵達浦東國際機場,承運了上海機場當年的第1億名旅客,標誌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日本之後,全球第4個擁有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航空樞紐的國家,上海成為繼倫敦、紐約、東京、亞特蘭大之後,全球億級航空樞紐俱樂部的第5名成員,浦東則是這座億級樞紐的主陣地。幾天之後的2016年12月31日,東航也首次迎來了年度承運的第1億名旅客,伴隨著敲響的新年鐘聲,東航躋身全球億人次級航空公司行列。

由旗下上海航空客機執行的東航「莫斯科-浦東」航班承運了上海機場2016年的第一億名旅客

環顧全球各地,一家強大、優秀的主基地航企與一個卓越的國際航運中心、世界級的航空樞紐港素來密不可分,達美航空與亞特蘭大、漢莎航空與法蘭克福、法國航空與巴黎、新加坡航空與新加坡、阿聯航空與杜拜……莫不如是,投身浦東熱土的東航把更對標全球民航業領先水平、領跑中國民航的創新產品,一次次落子浦東。

2009年,東航在浦東機場試點「通程航班」。在浦東轉機的東航旅客,能夠在始發站一次性辦理所有航段的乘機手續,並可在目的站提取託運行李,這正是國際上大型航空樞紐的發展方向。2012年,東航又得到公安部批准,在國內首家獲得試點資格,於浦東機場開展「國際轉國際24小時直接過境免邊檢手續」,旅客當日搭乘東航國際航班進港、隨後轉機東航國際航班出港,可免辦邊檢手續,通過中轉櫃檯後能夠直接到達出發區域。到2019年,東航已經在通達浦東的100多個中外航點,開通了在浦東的通程航班服務,年服務中轉旅客300多萬人次,為浦東機場建成中國民航樞紐中轉客流量最大、樞紐能力最強的空港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從主基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首架起飛的東航A350-900客機

東航強勁的樞紐服務能力,不僅給自身,也給同屬天合聯盟的其他航企提供了在浦東機場運營的強大支撐,為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引入更廣泛的資源。美國達美航空、法國航空、荷蘭航空和我國臺灣地區的中華航空這4家天合聯盟成員,目前都已經在浦東T1與東航實現了同樓「天合中轉」。

在做強客運的同時,東航更是浦東建成中國民航規模最大、多年位居全球第三的航空貨運樞紐的主力軍。早在1998年7月,東航開行業先河,成立了中國民航首家從事貨郵運輸的專業航空貨運公司--中國貨運航空公司。2001年,東航又在浦東機場投資12億元,完成了浦東物流中心的擴建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航將旗下貨運物流業務進行整合,打造空地一體的新型全產業鏈物流服務商--東航物流,並推動東航物流在2016年成為全國首批、民航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中央企業。

如今,東航已經在浦東樞紐建成「四進四出」的航班波,還為浦東機場的62家中外航司客戶提供服務,2019年全年服務代理航班6.5萬架次、服務旅客193萬人。自身客流與代理服務相疊加,相當於東航平均每天在浦東機場要保障700個航班、8萬名旅客,直飛119個國內站點、72個國際和地區站點,並通過天合聯盟通達全球170多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目的地。同樣在2019年,東航物流在浦東機場完成貨運操作量183萬噸,佔這座全球第三大貨運樞紐貨量的一半以上。

2020年既是浦東開發的而立之年,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基本建成之年。牢牢把握浦東機遇的東航,正在這裡擁抱屬於自己的「世界一流」夢想。

東航是浦東建成中國民航最強中轉樞紐的主力,圖為在浦東機場衛星廳提供中轉指引的東航工作人員

「東航生態群」共生浦東熱土

2019年9月16日,浦東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建成啟用,全球最大的單體衛星廳正式投入運營,東航執飛的MU787「上海-羅馬」航班,成為第一班從衛星廳出港始發的航班。一如二十年前浦東機場的試飛與首航,在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這個浦東樞紐建設的重要節點中,東航再一次勇立潮頭。

浦東開發開放至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浦東的一座座新裡程碑上,東航人無不灑下自己的汗水,貢獻自己的智慧。而與三十年間始終不變的敢為人先、爭當弄潮兒相呼應,東航在浦東的另一個維度上,則已經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

這家民航央企不再僅以航空主業投身浦東。東航正加快優化產業布局,打造形成以全服務航空、經濟型航空、航空物流為三大支柱產業,以航空維修、航空食品、科技創新、金融貿易、產業投資平臺為五大協同產業的「3+5」產業格局,東航的這每一個產業,都與浦東密不可分。

在浦東機場的東航物流全貨機

上海自貿區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後,東航乘勢而上,在自貿區設立了東航租賃公司,這是首家設立在上海自貿區的航空租賃金融企業,為東航的機隊建設開創了新模式,為上海自貿區豐富了新業態。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前夕,東航旗下東航物流承接了浦東「外高橋保稅區空運貨物服務中心」,並掛牌成立「東航物流(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空運貨物服務中心」,東航物流與浦東機場海關、外高橋海關、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共同協作,最大程度地整合、優化了機場貨站至保稅區之間的物流流程,為迎接進博會、為浦東保稅物流依託自貿區機遇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東航所屬東航實業集團,將旗下的酒店、民航地面設備製造等企業落子浦東,積極做長做精東航在浦東的產業鏈條。

東航是國產大飛機C919的全球首家用戶,2020年3月,東航旗下運營國產民機的一二三航空掛牌成立

浦東更是全球獨一無二,同時雲集航空客運、航空物流、飛機整機研發和整機生產的世界級航空產業高地。東航在這片高地上,積極與產業鏈的上下遊環節聯動,成為中國商飛國產C919大型客機的全球首家用戶,東航旗下的一二三航空,將成為國產C919、ARJ21客機的重要運營商……

在迎來開發開放而立之年的浦東大地,宏大的「東航生態群」正與這片熱土融合共生。

東航機組揮舞國旗,迎接我國首批援外抗疫專家組從浦東機場登機啟程前往義大利(本文圖片由東航提供)

2020年,中國和世界都迎來了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的考驗,民航業更成為直面衝擊的風口浪尖。疫情發生以來,東航承擔了中國民航最多的抗疫運輸任務,浦東機場則是中國民航出入旅客最多的國際航空樞紐,也是中國民航最大的航空貨運樞紐,從馳援中外各地的防疫團隊、防疫物資,到守護「外防輸入」的檢疫防線,東航與浦東新區、與浦東機場始終緊密配合、並肩作戰。在精準防控下的復工復產中,東航亦在浦東全力以赴,從現象級的「隨心飛」產品,到在浦東接收中國商飛的ARJ21客機,從以浦東樞紐為主陣地,打造中國民航最大的「客改貨」寬體機隊、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到在浦東機場保障航班迎接第三屆進博會、彰顯中國開放決心,東航人的努力一以貫之。

2020是浦東開發開放的而立之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基本建成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與「十四五」擘畫之年。在這個承前啟後的節點上,東航正接力著三十年來不變的堅持,繼續與開發開放事業共成長,在助力浦東的不斷起飛中共贏奮進。(《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稅寧)

相關焦點

  • 東航技術:服務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助推浦東開放高飛
    東航機隊(本文圖片由尹曦拍攝)2020年是浦東開發的而立之年,是浦東機場作為上海浦東最大的主基地航司——東航的重要保障單位之一,自浦東機場投運以來,東航技術旗下最大的維修單位——浦東維修基地時刻以踐行「確保安全第一,保證維修質量」初心為己任,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進程中不斷開拓進取、勇於突破、敢於探索、創新圖強,從提升維修能力到管理模式轉變、從打造品牌戰略到市場拓展延伸,積極服務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全力助推浦東開發開放事業起飛。
  • 浦東三十而立:金融七大業態聚力,共促開發開放
    據介紹,央行考慮到是因為浦東開發、開放而審批開辦的銀行,所以定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這個名字。「浦發銀行在浦東開發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30年來,浦發銀行始終主動融入浦東改革開放大局,持續為浦東開發開放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 而立浦東,勇立潮頭再出發: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浦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書寫下無數傳奇。近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即將播出。
  • 你還記得三十年前的浦東嗎?4K紀錄片《而立浦東》來了
    東方網記者王旭、曹磊、孔文龍11月10日報導:聚焦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歷史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今日在上海中心大廈首發,「三十而立」的浦東迎來一次全景式的回顧和展望。,這個起點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發和開放浦東問題的批覆》【中委(1990)100號】文件。
  • 心得體會範文: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觀後感共5篇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作為國家戰略的集中承載地,「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是浦東開發之初就明確的重大使命和責任。如今,上海浦東新區今年也正好三十而立。三十而立的浦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代名詞。
  • 時光穿梭機: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你還記得最初的模樣嗎?
    時光穿梭機: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你還記得最初的模樣嗎?上海開埠之後,開啟了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但浦東的開發遠遠落後於浦西地區。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之初,不少人也曾不看好、不理解。如今,浦東的發展做到了許多「不可能」,這裡奇蹟般地崛起一座現代化新城,以全國1/8000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示範。
  • 90後「帥」小夥在臨港追尋「藍天夢」|而立浦東三十有幸㉔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文匯融媒體推出《三十有幸》系列短視頻講述而立浦東的輝煌歷程講述30位年輕人奮鬥不息的創業故事30年30人,青春激昂,夢想起航!幸而有你,30載與浦東一起奔跑「希望浦東成為航空產業的樂土」
  • 浦東開發開放25周年大展本周揭幕
    浦東開發開放25周年大展本周揭幕 來源:東方網  作者:曹磊   選稿:顧爽 ↓ 點擊大圖看下一張[共8頁]   4月18日開始,有一個地方請不要錯過:位於浦東行政核心的浦東展覽中心,「在國家戰略的偉大旗幟下
  • 改革開放四十年 | 浦東28年成長記
    現在,擁有20餘座隧橋互通,浦東與浦西早已融為一體。浦東,從被嘲笑的「鄉下人」,到上海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排頭兵。作為浦東開發開放的見證者,魏師傅一談起這些過往,臉上堆滿笑意。作為浦東開發開放的建設者,魏師傅每當經過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這些「上海地標」時,他都會停下來駐足觀望一會兒,回想起那些揮汗如雨的日子,他欣慰地在心中喃喃自語,「浦東長大了,就像在自己眼皮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 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到「只說YES不說NO」——浦東開發...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 題: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到「只說YES不說NO」——浦東開發開放名句新解  新華社記者 何欣榮  開發開放30年來,從全國第一個新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到第一個自貿區,浦東承擔了大量的改革開放任務。
  • 成為智慧和財富湧流之地,「紅色基因」功不可沒|而立浦東 開發奇蹟
    大智慧公司的黨建故事,是「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的生動佐證。開發開放之初,浦東新區黨工委就提出了這一指導思想,政治與經濟、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黨建和開發等多組關係,在此闡述中得到了辯證回答。如今,越來越多的黨組織在浦東的樓宇、民企中遍地開花,讓企業擁有更廣泛的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空間。紅色基因,正在浦東不斷催生新的發展紅利。
  • 而立浦東,新區首次大範圍防空警報試鳴,還記得嗎
    而立浦東,新區首次大範圍防空警報試鳴,還記得嗎 2020-11-25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航「進博號」第一次執行大興機場航線
    「進博號」彩繪機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騰空而起。目前,東航每天計劃執飛23個往返虹橋——首都機場的航班,2個往返上海浦東——大興航班,中國聯合航空每天執飛2個往返虹橋——大興航班,1個浦東——大興航班。9月以來,東航及所屬的上航、中國聯合航空執飛的京滬線總體平均客座率超過75%。
  • 助力強國夢 京燕展翅飛 ——東航北京分公司在京發展回眸
    改革開放40年,東航的成長軌跡,見證了新中國民航事業的篳路藍縷之途,也開拓出了砥礪追夢的輝煌航程。東航憑藉著給旅客提供精準、精緻、精細的服務,不斷創造精彩旅行體驗的品牌理念,憑藉著不斷自我超越,不斷邁向「國際化」「網際網路化」的戰略定位,與祖國共進步、共成長。
  • 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而立浦東再出發)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中新社上海12月1日電 (記者 許婧)從1990年上海浦東正式吹響開發開放的第一聲號角開始,30年來,一個又一個「中國第一、全球第一」在這裡誕生。
  • 東航繼續暫停上海浦東往返馬尼拉航班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30日消息:據東航官網消息,根據近期菲律賓馬尼拉-上海浦東航班的疫情防控形勢,東航決定即日起繼續暫停執行上海浦東往返馬尼拉的MU211、MU212航班。東航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和進一步評估相關航班疫情輸入風險。此前9月18日,東航也曾表示暫停執行上海浦東往返馬尼拉的MU211、MU212航班。
  • 大興機場開航一周年,東航進博號趕來「慶生」
    25日上午8:26,東航「進博號」彩繪機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騰空而起。航班飛行階段,東航凌燕進博禮儀乘務組與近300名旅客共同開展了「凌燕帶你看進博」主題活動。作為曾參與前兩屆進博會服務保障工作的優秀乘務,她們巡艙講解了進博會知識,邀請旅客參加進博知識問答,並切開印有大興機場航站樓圖案和「同夢共興」字樣的蛋糕,與全體旅客共同為大興機場一周年「慶生」。
  • 東航「進博號」為大興機場慶生 正式發布「大興隨心飛」
    航班飛行階段,東航凌燕進博禮儀乘務組與近300名旅客共同開展了「凌燕帶你看進博」主題活動。作為曾參與前兩屆進博會服務保障工作的優秀乘務,她們巡艙講解了進博會知識,邀請旅客參加進博知識問答,並切開印有大興機場航站樓圖案和「同夢共興」字樣的蛋糕,與全體旅客共同為大興機場一周年「慶生」。
  • 浦東開發開放的冷知識:湯臣一品為何選擇浦東?
    大家都知道,位於浦東陸家嘴的「湯臣一品」,雖然已經建成十幾年,依然是上海單價最貴的小區之一。當初,它為什麼會選址浦東?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統一戰線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交流會上,上世紀90年代曾在浦東新區工作的相關負責同志,第一批在浦東投資的外資企業代表,本世紀初在浦東白手起家、拼搏創業的海歸企業家代表,在科技領域創新發展的年青一代創業者代表,金融、法律界的專家學者圍坐一堂,暢談交流,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回顧了自己在浦東工作生活的經歷和感悟,表達了對浦東再出發的美好憧憬。
  • 鈦米機器人創始人潘晶:浦東開發開放是「張江男」的創業舞臺
    >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日電(記者 李姝徵)上海鈦米機器人公司作為浦東土生土長的創新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