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王旭、曹磊、孔文龍11月10日報導:聚焦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歷史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今日在上海中心大廈首發,「三十而立」的浦東迎來一次全景式的回顧和展望。浦東的三十年,是所有上海人奮鬥生活的三十年,也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三十年。
上海籍著名主持人董卿、「新上海人」前奧運冠軍鄒市民等也出席了首發活動,講述自己的浦東記憶。
浦東發展太快,三十年的時間也太長,對於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上海人來說,30年前浦東的樣子已經無從還原。對於90後滬語網絡紅人徐祥來說,「黃浦江的味道」就是浦東記憶的縮影。那個時候,從浦東到浦西既沒有橋,也沒有隧道,輪渡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因為交通不方便,在上海出生的著名主持人董卿童年時並沒有去過浦東,2006年她回到上海工作才開始對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有了實在的印象。那時,黃浦江面上已經有了兩座橋,董卿每天上下班經過南浦大橋,而現在黃浦江上有13座大橋。
《而立浦東》將用豐富歷史圖片和視頻資料帶領觀眾回到30年前歷史開始的地方,「這一代人都有一種感覺,上海再不振奮就不行了」。從田野、棚戶區到高樓大廈、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紀錄片總撰稿人李彬彬相信,「當這份成績實實在在擺在世人面前的時候,肯定會震撼人心」。據他介紹,拍攝的一年多時間內,主創團隊採訪了200多位建設者和親歷者,翻閱了數百份文件草案,還包含一些從未披露過的數據,收集了3000多分鐘的素材,最終凝練成6集、270分鐘的成片。
王安德把這份重要文件的複印件帶到了現場
對於原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總經理王安德來說,這個起點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發和開放浦東問題的批覆》【中委(1990)100號】文件。這份文件不僅是崛起的浦東乃至上海改革開放的發令槍,也是指明方向的指南針。「1990年5月2日,我們浦東開發辦宣布成立, 5月3日正式掛牌」, 王安德回憶「那時候,滿心就有一股勁兒、想做事的勁兒,希望儘快把理想變成我們規劃中、設計中的現實。從那天到現在,11000多天過去了。」
地圖是另一個維度更全面的記錄,一張地圖鋪開,浦東有多少世界五百強,有多少醫院、學校、住宅區……一目了然。1992-2007年間,90歲的「地圖老人」沈入群用腳步丈量浦東,繪製了15張浦東地圖,對這塊熱土的現在和過去瞭然於胸。地圖不僅是記錄者,更是歷史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沈入群回憶起他繪製的「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現狀圖」,圖中有一塊棚戶區,起初他在這塊2300多戶人家聚集的地方標記了一個「棚」字。後來得到浦東政府方面的反饋,這塊地區當塗為綠色,標註「綠地」。看到這張經過政府確認的地圖,原先的釘子戶態度緩和了,動遷工作最終順利完成。這塊「綠地」,就是現在的陸家嘴中心綠地。
「站在這裡,帶給我一個我之前沒有感受到的感動」,徐祥對記者表示,三十年,從一份批覆文件到一個全新的浦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人民做到了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就好比我在這裡說我三十年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真的成為了,這是非常難的」,他強調,但「在他們那一刻的眼裡,我覺得他們的雄心壯志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徐祥說,「感謝三十年來開發這塊土地的普通老百姓,也感謝做出籌劃的政府」。
「30年的節點回頭望,當年決策者和我們改革的設計者,推進這場改革時,他們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李彬彬說,上海的改革不僅僅只是上海,它更多代表著國家或者說一個世界東方的經濟力量和東方大國在整個世界政經體系和整個世界經濟運行格局中產生重大影響的一步。據了解,《而立浦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和上海總站聯合推出,首集將於今晚10:30分在央視綜合頻道等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