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三十年前的浦東嗎?4K紀錄片《而立浦東》來了

2020-11-10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王旭、曹磊、孔文龍11月10日報導:聚焦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歷史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今日在上海中心大廈首發,「三十而立」的浦東迎來一次全景式的回顧和展望。浦東的三十年,是所有上海人奮鬥生活的三十年,也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三十年。

上海籍著名主持人董卿、「新上海人」前奧運冠軍鄒市民等也出席了首發活動,講述自己的浦東記憶。

浦東發展太快,三十年的時間也太長,對於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上海人來說,30年前浦東的樣子已經無從還原。對於90後滬語網絡紅人徐祥來說,「黃浦江的味道」就是浦東記憶的縮影。那個時候,從浦東到浦西既沒有橋,也沒有隧道,輪渡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因為交通不方便,在上海出生的著名主持人董卿童年時並沒有去過浦東,2006年她回到上海工作才開始對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有了實在的印象。那時,黃浦江面上已經有了兩座橋,董卿每天上下班經過南浦大橋,而現在黃浦江上有13座大橋。

《而立浦東》將用豐富歷史圖片和視頻資料帶領觀眾回到30年前歷史開始的地方,「這一代人都有一種感覺,上海再不振奮就不行了」。從田野、棚戶區到高樓大廈、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紀錄片總撰稿人李彬彬相信,「當這份成績實實在在擺在世人面前的時候,肯定會震撼人心」。據他介紹,拍攝的一年多時間內,主創團隊採訪了200多位建設者和親歷者,翻閱了數百份文件草案,還包含一些從未披露過的數據,收集了3000多分鐘的素材,最終凝練成6集、270分鐘的成片。

王安德把這份重要文件的複印件帶到了現場

對於原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總經理王安德來說,這個起點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發和開放浦東問題的批覆》【中委(1990)100號】文件。這份文件不僅是崛起的浦東乃至上海改革開放的發令槍,也是指明方向的指南針。「1990年5月2日,我們浦東開發辦宣布成立, 5月3日正式掛牌」, 王安德回憶「那時候,滿心就有一股勁兒、想做事的勁兒,希望儘快把理想變成我們規劃中、設計中的現實。從那天到現在,11000多天過去了。」

地圖是另一個維度更全面的記錄,一張地圖鋪開,浦東有多少世界五百強,有多少醫院、學校、住宅區……一目了然。1992-2007年間,90歲的「地圖老人」沈入群用腳步丈量浦東,繪製了15張浦東地圖,對這塊熱土的現在和過去瞭然於胸。地圖不僅是記錄者,更是歷史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沈入群回憶起他繪製的「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現狀圖」,圖中有一塊棚戶區,起初他在這塊2300多戶人家聚集的地方標記了一個「棚」字。後來得到浦東政府方面的反饋,這塊地區當塗為綠色,標註「綠地」。看到這張經過政府確認的地圖,原先的釘子戶態度緩和了,動遷工作最終順利完成。這塊「綠地」,就是現在的陸家嘴中心綠地

「站在這裡,帶給我一個我之前沒有感受到的感動」,徐祥對記者表示,三十年,從一份批覆文件到一個全新的浦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人民做到了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就好比我在這裡說我三十年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真的成為了,這是非常難的」,他強調,但「在他們那一刻的眼裡,我覺得他們的雄心壯志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徐祥說,「感謝三十年來開發這塊土地的普通老百姓,也感謝做出籌劃的政府」。

「30年的節點回頭望,當年決策者和我們改革的設計者,推進這場改革時,他們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李彬彬說,上海的改革不僅僅只是上海,它更多代表著國家或者說一個世界東方的經濟力量和東方大國在整個世界政經體系和整個世界經濟運行格局中產生重大影響的一步。據了解,《而立浦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和上海總站聯合推出,首集將於今晚10:30分在央視綜合頻道等播出。

相關焦點

  • 而立浦東,新區首次大範圍防空警報試鳴,還記得嗎
    而立浦東,新區首次大範圍防空警報試鳴,還記得嗎 2020-11-25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而立浦東,勇立潮頭再出發: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浦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書寫下無數傳奇。近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即將播出。
  • 帶你飛!90後「帥」小夥在臨港追尋「藍天夢」|而立浦東三十有幸㉔
    三十而立,幸而有你!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文匯融媒體推出《三十有幸》系列短視頻講述而立浦東的輝煌歷程講述30位年輕人奮鬥不息的創業故事30年30人,青春激昂,夢想起航!幸而有你,30載與浦東一起奔跑「希望浦東成為航空產業的樂土」
  • 時光穿梭機: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你還記得最初的模樣嗎?
    時光穿梭機: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你還記得最初的模樣嗎?浦東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並非一日之功,而是經歷了數十年的探索與建設,才有了今日的華麗「逆襲」。2020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讓我們回看浦東的過去,看TA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起來,不負國家厚望,打出了一張讓世界驚嘆的「王牌」。
  • 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三十年,上海酒店從這裡走向世界
    記者 | 範嘉懿編輯 | 嚴之俊1浦東三十年,歷次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酒店,作為解決臨時居住需求的載體,它在浦東的發展,無意間契合了整個新區建設的脈絡。無論是陸家嘴金融城的建設還是會展與文旅在中國的發展,浦東新區與紮根於浦東的酒店們都走在了前列。
  • 浦東全域旅遊線路公布!10條線路等你去打卡
    市文旅局說,30載風雲激蕩,浦東面貌日新月異,更留下了系列「寶藏」地標。「巔峰之旅俯瞰30年浦東奇蹟」「博物館之行」「漫遊臨港新城」「挺立開放最前沿」等10條全域旅遊線路,等你來探索!
  • 東航與開發開放事業共成長 助推而立浦東振翅高飛
    回首來時路,1990年浦東開發之初,整個中國民航一共只有200多架客機,其中47架是當時新型的波音、空客噴氣式飛機,而今天,僅東航就有750多架新型客機,其中投放在浦東機場的便有100多架。在1999年浦東機場投運後的幾個月間,東航平均每天在浦東保障30個進出港航班、不到千名旅客。30年後,2019年東航在浦東進出港航班達18.7萬架次,保障旅客2710萬。
  • 【浦東而立 央企給力】中國中鐵工業製造見證浦東30年
    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中國中鐵旗下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鐵工業」)在企業重組上市的起點——浦東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留下了奮鬥的風姿。1975年9月,松浦大橋下層的鐵路橋提前竣工全線通車;1976年6月,上層公路橋通車,從此改寫了「黃浦江上無大橋」的歷史。這也是迄今為止黃浦江上唯一一座公路、鐵路兩用雙層橋。中鐵工業所屬中鐵山橋於1975年3月承擔大橋鋼結構總重量約3552噸的製造任務;中鐵寶橋於2019年承擔大橋大修工程項目鋼結構總重量約4300噸的製造任務。
  • 戴曉堅:「四維空間」裡「建」證浦東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戴曉堅:有一句話叫「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棟房」。當時浦東的交通方式還是以輪渡為主,打浦路隧道是1971年通車的,那時候還是有軍用設施的概念,所以是由解放軍來站崗保衛這個隧道,其他的車都要通行證,一根隧道只能承載一來一去的通行量。這根隧道,一個是造的時候難上加難,第二它裡面的空氣非常渾濁。
  • 浦東:先行者傳奇
    9月30日 第1059期《新民周刊》提前看 封面故事 邁向而立的浦東:新時代新徵程 「 浦東將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奮力打造新時代彰顯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道路的實踐範例。
  • 2009年來到浦東,就再也沒離開!是什麼吸引了這位「斜槓女青年...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浦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沈翊:2009年之前,我就在八佰伴開張的時候去過一次浦東,2009年我從澳洲回國後,就從來沒離開過浦東,這十年一直伴著浦東一起成長。第一財經: 2009年回國之後,其實是抱著創業的心態來浦東。當時的想法怎麼樣?在浦東的感覺怎麼樣?
  • 【浦東25年】在浦東創造世界水泥發展史奇蹟
    數據資料顯示,當時我國5000多家水泥企業,位居前10 名的企業產量僅佔全國水泥總產量的15%左右,而在發達國家,前10 名水泥公司佔據了60%的市場份額。發達國家水泥價格與同期鋼材價格比約為1:3,中國不足1:10,不少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過於分散的水泥生產和落後的生產工藝,也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 獐入浦東數十年後重返故園 明年有望放養野外
    自然幽靜,空氣清新的華夏公園內,幾隻「小鹿」在悠閒地吃著三葉草,也許過不了多久,同樣的一隻只「小鹿」就會悄悄地來到你的身邊,與你共享城市日益完善的生態環境。  記者昨日獲悉,數十年前在上海消失的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長相酷似小鹿的獐又回來了。
  • 從「一張白紙」到「一面旗幟」,《瞭望》帶你穿越浦東30年
    這塊地方是上海市浦東新區,答案則是改革開放。 30年前,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句話:「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30年後,浦東從昔日阡陌縱橫的農田,變身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734億元,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1/80的GDP。
  • 而立浦東再出發丨一次裝下2.3萬隻標準貨櫃!浦東巨輪馳騁四大洋
    「船舶製造業的皇冠上有三顆明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與豪華郵輪,中國已經摘得了前兩顆,其中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也就是LNG運輸船,我們滬東中華是國內唯一的製造企業。」 滬東中華造船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良說。目前,滬東中華已經交付和在建的大型LNG運輸船超過30艘,每年為中國運送超過25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
  • 2020打卡浦東,最潮旅遊靈感拿去不謝→
    逛累了還有記憶中的老上海「米道」等你來打卡,炸裡脊肉、小年糕、串串、蔥油餅,應有盡有。上午逛個水族館,下午與蝴蝶昆蟲親密接觸,晚上去正大吃個大餐,到東方明珠看穹頂秀,最後記得在迪士尼旗艦店挑選幾個滿意的禮物。這樣滿滿一天一圈式溜娃你可滿意?!
  • 趙啟正談浦東開發來龍去脈:築巢是為了引鳳
    忘不了的爛泥渡路  記者:能談談過去的浦東是什麼樣子嗎?  趙啟正:沒開發前的浦東是上海的落後城區,幾乎沒一個能看上眼的建築,當時的小陸家嘴地區有條路叫爛泥渡路,每逢暴風雨就「水漫金山」,家裡家外積水積到膝蓋。許多油罐啊,危險品倉庫啊都放在浦東了。
  • 浦東開發開放的冷知識:湯臣一品為何選擇浦東?
    大家都知道,位於浦東陸家嘴的「湯臣一品」,雖然已經建成十幾年,依然是上海單價最貴的小區之一。當初,它為什麼會選址浦東?   徐楓: 「在1992年的時候,我在北京拍《霸王別姬》的時候,國臺辦的主任王兆國先生就招待了我先生,然後他就建議我先生能夠來上海看看,那我就興致勃勃地來到他的故鄉。
  • 按下改革加速鍵,浦東「四大速度」了解一下
    30年來,地標建築從24米到632米,這是浦東刷新城市天際線的速度;從地下2層到119層,只要55秒,這是陸家嘴上海中心大廈超高速電梯的速度;一年15115戶,這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新增註冊企業的速度。
  • 浦東產業地圖|30年企業數翻了近兩百倍,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企業沉浮,是浦東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段樂章。1990年前,在浦東曾註冊企業總數(含已吊銷、註銷的公司),僅有1948家;2020年的今天,這個數字增長到了382515家。短短三十年,浦東的曾註冊企業數,翻了近2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