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來到浦東,就再也沒離開!是什麼吸引了這位「斜槓女青年...

2020-11-26 澎湃新聞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浦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從江畔爛泥渡路到國際金融城,從阡陌農田到一流張江科學城,平地裡長出陸家嘴的「上海高度」,蘆葦灘跑出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一網通辦織出服務企業的「上海溫度」。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三十而立的浦東又將如何勇擔使命再出發?

我們從30位財經人物和他們所代表的機構身上去尋找答案,記錄「浦東現象」、總結「浦東經驗」,感受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精神」內核。

第一財經、東方財經·浦東頻道聯合推出特別節目——《乘風破浪——浦東30年,財經30人》大型人物訪談。30場對話暢敘30年家國情懷,看上海浦東,如何再造一個新未來!

「斜槓女青年」的供應鏈創新進化論

泓明供應鏈集團創始於1995年12月,公司以上海自貿區為基地,立足張江,為「中國芯」和「創新藥」產業鏈提供保稅、通關、物流、運維、結算和支付等形式的供應鏈服務,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全球資源共享和聯合共贏,打通中國晶片集成電路產業供應鏈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雙循環。泓明是浦東開發開放的見證者,也是產業互聯互通數位化跨境服務的創新者。

沈翊,上海泓明供應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同時擔任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副會長、上海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等職。她用一句很時髦的話形容自己:「我是一個乘風破浪的斜槓女青年。」

服務硬核產業 傳統物流轉型數位化供應鏈

第一財經: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您和浦東何時開始結緣?

沈翊:2009年之前,我就在八佰伴開張的時候去過一次浦東,2009年我從澳洲回國後,就從來沒離開過浦東,這十年一直伴著浦東一起成長。

第一財經: 2009年回國之後,其實是抱著創業的心態來浦東。當時的想法怎麼樣?在浦東的感覺怎麼樣?

沈翊: 當時想法很簡單,第一我是上海人,回來肯定紮根上海,第二浦東是產業的高地,聚集著中國芯、創新藥等硬核產業,伴著這些產業的成長,我的事業和我們的供應鏈也是一步一步的成長,看著這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還是比較興奮的,越來越期待,越來越興奮。

第一財經: 怎麼看到其中的機會的?

沈翊: 其實我們公司之前非常傳統,是做物流的,但是這十年我們集聚了晶片產業一個全國的供應鏈,包括和世界對接的這樣一個過程,一步一步通過數位化、信息化,從傳統的物流轉型到數位化供應鏈,為產業做服務,這也是我們一步一步改造升級的過程。到今天為止,我們公司已經布局了12個城市,20個中心,為全國的二十幾個12寸的Fab(半導體工廠)進行配套,在這一產業做到了全國的第一。這樣的成長其實是浦東帶給我們的,是上海帶給我們的,是全國產業的發展帶給我們的。

第一財經: 您說到全國第一的時候,非常自信,感覺是水到渠成。

沈翊: 其實蠻辛苦的,大家都知道,我們的Fab廠一般都是開在杳無人煙的地方,沒有任何配套設施,我記得在南京設點的時候,南京浦口打不到車,我第一次騎著腳踏車,可能好久沒有騎了,抖抖的,原地在周旋。在每個設點的地方,我們都是一點一點地看著產業和周邊的配套一點點的起來,種子在發芽、成長,成為蒼天大樹,這樣的過程我是非常喜歡的。

「店小二」成就中小微 供應鏈賦能產業鏈

第一財經:當時張江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狀態?

沈翊:我們到張江的時候,這裡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比如說IC設計,前道的Fab,後道的封裝測試,半導體產業鏈已經有一定規模。另外,我看周邊的創業氛圍,政府是不是支持中小微的創新企業,對於創新企業是否有同樣的政策和平等的市場環境,這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在浦東,在張江完全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們的政府部門做成了「店小二」,像「店小二」式的一種服務。

第一財經:在大家的印象中,供應鏈可能就是把貨物從A到B到C,您能給大家科普一下供應鏈指的是什麼?你們在做什麼?

沈翊:其實大家一直把供應鏈和物流攪混,供應鏈是一個工程學,它包括了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包括人才、商流,它是一個統籌學的範疇。我們現在更希望推進的供應鏈是什麼?數位化的,而且是各個部門、各個節點的數據或者數位化共享的過程。比如,我們很多企業,設備、材料都是有重合的,企業往往在設備、材料上都會有一部分備件,但是這些備件相互之間沒有共享。如果通過數位化、信息化把可以共享的那一部分進行共享的話,其實對於重資產的產業,它的效率、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第一財經:泓明如何能讓企業做到共享?

沈翊:我們做了一點,就是設備供應商把他們的維修備件統一放在我們這裡,我們就可以給全國的集成電路產業作一個配給。我舉個例子,比如這次新冠疫情,在武漢有兩個產業沒有停止,一個是醫療防護物資,還有一個就是集成電路。因為集成電路的機臺只要一停,恢復產能可能要一兩個月、兩三個月。所以這一塊裡面,所有武漢的這些備件,都是從上海保稅流轉到那裡的,運轉還是在有序地進行,這就是我們上海和武漢的一個聯動。

第一財經:供應鏈企業存在的重要性在哪裡?

沈翊:集成電路產業是走出去和世界去比的,比的是產能、產量、能耗等等,所以對時效、效率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我們現在強調的雙循環,其實在集成電路產業裡面是最需要的,這個產業裡面,設備投資佔整個投資的85%-90%,這些設備的來源一般都是海外,把國內和國外打通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在供應鏈上下遊的配給非常重要。

數位化創新 信息為王替代物理為王

第一財經:就我們企業自身來說,我們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沈翊:浦東其實已經定好了這個方向,六大硬核產業,中國要張開雙手去擁抱世界。我們會跟著國內國外市場的雙循環的基調,做供應鏈的創新。比如說我們的通關,我們的進出口,與市場監管各部門的聯動,我們很希望用數位化去打通不同部門數據的底層。

第一財經:從您的從業經歷和這個行業的發展來看見,你們如何做創新?這樣的事例有嗎?

沈翊:我們為了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聯動,把這個綠色通道數位化,把我們的底層數據ICP、ERP等等的數據實時地傳給海關、市場監管,然後把我們的全程保稅研發、全程保稅維修做成一個標準化的創新模式,聯動上下遊企業以及監管部門。

2020年11月,上海發布《上海市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共36條,要求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創新突破,儘快形成出口能力,強調轉變貿易發展方式、發展新型貿易業態、做強貿易平臺、營造貿易新環境,提出建設一批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完善數字貿易交易促進平臺服務功能,實現與海關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聯通……《意見》為供應鏈的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基於網際網路、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環境,泓明供應鏈通過規範和優化產業供應鏈流程節點,開展標準化、數位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升級改造,建立起產業供應鏈服務平臺。

第一財經:您覺得現在整個制度上還有滯後的地方嗎?

沈翊:其實在「兩會」的時候,我提出就是我們一定要把浦東、把上海作為全球的分撥中心和全球科創型企業落戶的中心,那麼這裡面可能會出現幾個需要我們改善的地方。第一就是一定要堅決地去研究保稅流程,因為保稅的途徑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第二個就是我們一定要走沒有卡口的地方,比如張江、金橋,用信息為王逐步替代物理為王,讓整個的區域更加自由,這個其實是我們一個大的目標。

第一財經:您覺得浦東在這方面做得怎麼樣?現有的一些制度創新,公司也從中收穫了很多紅利是吧?

沈翊:我覺得選擇浦東真的是明智的,只要是產業當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浦東政府部門都會第一時間在各個部門比如市場監管、海關、外匯管理、商委等等,非常認真地就每一個細節進行調研,然後落實實施。浦東在創新方面是非常強的,浦東的海關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是懂我們產業的海關。另外科創海關,它其實是一個解決疑難雜症的中心,比如我們在集成電路裡面,很多防靜電的包裝是不可以打開的,在科創海關裡面就有一個實驗室,是專門懂這個產業的海關工作人員給你服務。

第一財經:浦東六大硬核產業的全力推進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哪些機會?

沈翊:我一直覺得企業並不只是為了賺錢,它一定要帶著一個情懷去做這件事,那麼企業的盈利,企業的發展自然會越來越好,我們這十年也是抱著這樣一個情懷,為了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去做這些事情,這是大方向。大家也知道,我們在微笑曲線的兩頭比如研發、測試、維修這一塊可能會弱一些。那麼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就踏著微笑曲線的兩頭,去做高標準的這些產業配套。比如說服務供應鏈,服務維修等等這些。國際上的設備、品牌準入到中國,其實是連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標準,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新問題,那就要和政府監管部門一起創新。我們一直在做定標準的事,我們現在也是在把這個事情做成行業的標準,然後可以孵化更多的企業能在這個標準上進行創新。

第一財經:可以說通過創新能夠提高效率,加大輻射範圍。

沈翊:我們希望更多國外的科創企業,把總部基地落戶在浦東。我打個比方,就是如果更多的企業把他的材料、備件、設備從世界各地搬到家門口,其實對於我們整個產業的發展、效率的獲取是非常有效的。這個獲取完全可以輻射到長三角,比如說我們很多Fab在上海也有,無錫也有,南京也有。一體化的聯動和資源的共享,其實都是源於上海,源於浦東,然後輻射上下遊的。這也是我們工作的目標,就是把上海的監管部門、無錫、南京的監管部門等等這樣長三角一體全部打通,這個其實我們也是想做一種標準。我們集成電路產業已經一步一步的,不斷地靠近這樣的一個狀態了。

第一財經:記得您開場的時候說了一句話,2009年來了之後就從來沒有離開浦東,可以說對浦東有很強的歸屬感,展望未來的話,對整個浦東的希望有哪些?

沈翊:我希望浦東不只是上海的浦東,更是世界的浦東,也是帶整個中國走到世界科創前列的浦東,這個是我一直想,也是我們這群人一直努力地去做的一件事。

浦東新區「兩會」期間,作為新區政協委員,「斜槓女青年」沈翊今年的提案是把浦東加快打造成全球供應鏈中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的市場競爭已不再是企業之間的單打獨鬥,而是供應鏈的競爭。「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浦東六大硬核產業的崛起,強大而高效的供應鏈服務是重要的幕後英雄。供應鏈,它連結著政府、企業,連結著國內、國外,連結著過去、現在、未來,它的創新和進化,也是一種改變世界的偉大。

原標題:《2009年來到浦東,就再也沒離開!是什麼吸引了這位「斜槓女青年」【而立浦東再出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啥梗?怎麼才算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都非常好奇這個詞有什麼含義,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斜槓青年?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梗?  晚上大家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多做些事情?感覺人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去當歌手,可能還可以兼職做一名調酒師,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做一名旅行者到世界各地旅遊。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含義為何會出現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含義為何會出現­  前些日子和一位從事青少年研究的學者交談,他說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類很有特點的年輕人,和老一代通常一輩子只從事一個職業不同,他們經常擁有多個職業身份,或者多次跳槽,願意進入更多類型的行業。他們通常用「/」來介紹自己,比如:作家/插畫師/攝影師。這位學者說,如今人們把這類年輕人稱為「斜槓青年」。
  • 斜槓青年:給我一根斜槓,我能撬起地球
    這年頭,沒點才藝你都不好意思開口跟人介紹自己。一次某位知名人士出去旅遊,半夜向主人投宿,TA敲主人的門。主人問:誰呀?這個人說:主持人、作家、民謠歌手、開酒吧的……主人:住不下那麼多人!斜槓青年真厲害。一邊默默想著:中信的新媒體人絕不能輸!回答到:你好,我是做新媒體的,還是專業單身狗,有二十幾年的經驗。(阿信:新媒體/單身狗/資深奶茶品鑑者/青年意見領袖)畢竟,不會唱歌的廚子不是一個好編輯。
  • 斜槓青年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 社畜日常生活有哪些活動
    喜歡刷微博的朋友們應該在網上都看到過斜槓青年和社畜青年等詞語,那麼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下面就和愛秀美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  斜槓青年簡單來說就是不滿足於一直做一種職業的人。
  • 什麼是「斜槓青年」,你適合嗎?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文西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他是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學家/出版商/作家,發明了避雷針和雙焦點眼鏡等等。職業賽車手/歌手/演員/企業家/攝影師/摩託艇手/臺灣網絡協會。跨界之大、涉及領域之多,令人驚嘆。
  • 你是「斜槓青年」嗎,該如何看待這種社會現象?
    其實,我第一次聽到斜槓青年這個詞兒,是在電視劇《戀愛先生》中,由靳東扮演的程皓主業是一名牙醫,兼職做戀愛軍師,程皓自詡是高端的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見於美國作家麥瑞克書籍《雙重職業》,現在泛指不滿足單一職業,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群。
  • 自強不息的「斜槓青年」 │校園年度人物
    下面隨洛洛走進校園年度人物梁璐陽,這位「斜槓青年」的青春故事。 梁璐陽 中國共產黨員,16級公共事業管理(醫事法律方向)專業學生,在校擔任學院學生會主席等職位,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並榮獲校「勵志先鋒人物」,是一位標籤滿滿的「斜槓青年
  • 在線等,請回答 | 斜槓青年用英語怎麼說?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話放到現在,恐怕要變成:人人都怕入錯行(follow a wrong career)。七月伊始,高考學子面臨專業選擇,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抉擇。如果人生的道路只能選一種,那麼理想職業會在何方?
  • 「斜槓青年」成主流,用友薪福社洞察先機,促企業用工轉型
    現在,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已成為一種潮流,也成為年輕人引以為傲的「潮」標籤。 其實,探究「斜槓青年」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斜槓青年」這一詞來源於「Slash」,它特指不滿足於單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種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提出,近幾年在中國開始迅速發展。
  • 斜槓青年—硝酸甘油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和「身份」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1837年,法國化學家貝羅茲用濃硝酸處理棉花得到硝化棉。  1847年,義大利都靈大學的青年化學家索布萊洛製得了一種黃色的油狀透明液體,即三硝酸甘油酯。
  • 斜槓青年Y.A.N,主持最好的畫家李炎祐
    觀察一個時代,可以有各種維度,從不同切口進入,建立不同坐標系,而其中「青年群像」,或也可作為某種意義上的參照譜系。比如,最簡單粗暴的「X零後」年代分類法;再比如標籤化文學式的「迷惘的一代」,等等。現如今,在青年劃分上,相比上述傳統分法,似乎又衍生出一個「新族群」——斜槓青年。
  • 「國民女友」子望完美演繹斜槓青年的生活態度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如今的年輕人已經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我們往往稱呼這類人為「斜槓青年」。有一位網絡紅人更是「斜槓青年」中的佼佼者,沒錯,她就是被網友們稱為「國民女友」的子望。除了被人們常知的自媒體博主這一身份以外,子望同時也是一名演員和作家,並且在不同領域都小有建樹。
  • 國泰基金梁杏 ETF圈的「斜槓青年」
    在這個越來越多人追求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享受著「斜槓青年」狀態的時代,梁杏亦不願滿足於單一職業身份的束縛。而這枚85後「斜槓青年」,作為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在ETF規模井噴式增長的時間窗口,也正在試圖將國泰ETF產品的發展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 高科技公司——「斜槓青年」BMW的新角色
    如果有人問:BMW(寶馬)是一家什麼公司?相信幾乎所有的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衝口而出:汽車製造商啊!不是「開寶馬,坐XX」嗎! 現在,當我們每個人都已經不滿足某種「專一職業」和單調生活方式,而是希望選擇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之時,一向被認為偏向「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也紛紛向「斜槓青年」轉型,如多家汽車企業都不約而同地要做「移動出行服務商」……
  • 跟斜槓青年刺蝟唱遊大自然,最不像音樂課的音樂課長什麼樣?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在蓋婭的講師團中有這樣一位斜槓青年,她是自然體驗師/LNT高階講師/地球守護者課程講師/奧爾夫音樂培訓師/信劇團成員/《和媽媽玩童謠》作者,一人橫跨自然教育/音樂教育/寫作/戲劇多個領域,她就是「唱遊大自然」音樂工作坊的主講——刺蝟。
  • 打鐵、修房子、玩音樂……這些古代斜槓青年也太狂野了吧
    在介紹中他們會用斜槓來區分,比如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周公粉頭/齊國《韶》樂發燒友。不只我們孔老夫子,在中國歷史上,優秀的人總是不乏多重身份,甚至有些是讓吃瓜群眾閉嘴驚嘆的隱藏技能。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有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的古代名人。
  • 荷蘭人來到中國:這麼貴的東西你們天天喝?網友:大驚小怪
    在近些年裡,中國的美食傳播到了國外,受到了很多外國人的熱愛,很多外國人雖然親身到過中國,但是也吃過中國的美食,很多人表示中國實在太會享受了,並且喜歡上中國美食,以至於不少的外國人想親身來到中國嘗試,或許還會有不一樣的發現也說不一定。
  • 柳向陽:「斜槓青年」的詩歌翻譯之旅
    2020年10月,柳向陽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企業雜誌主編,一下子變成了各路媒體爭相採訪的「明星」,這都和大洋彼岸一位名叫露易絲·格麗克的女詩人有關。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她。
  • 打敗怪獸後有五個奧特曼沒離開地球,女戰士死了,迪迦去了哪裡?
    奧特曼打敗怪獸之後,基本上都會離開地球回家,可是有五個卻很例外,他們根本就沒有離開。其中一個女戰士已經死了,那麼你可知道迪迦奧特曼又去了哪裡嗎?有些奧特曼本身就是地球上誕生的,所以在打完怪獸之後他們也沒必要離開,畢竟地球才是他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