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的講話中提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貫徹學習「四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學史明志,汲取前行力量知史勵行。黨組織將學好「四史」作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堅持在學習教育中強化學思行一致,汲取智慧力量,推動內生動力。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政黨,在百年實踐中不斷總結自身建設的歷史經驗,統籌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等建設,成長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具有強大政治領導能力的成熟政黨,儘管期間也遭遇過歷史挫折,但經過全黨同志和黨的領導人的共同努力,我們黨已經並將繼續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之無愧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是時代的選擇、民族的選擇。回看走過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我們要繼續高舉革命的旗幟,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是為了深刻把握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了解我們黨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弄清楚黨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深刻把握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做好常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作為青年黨員,學習「四史」能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當年偉大的理想信念、體會革命先烈用意志和鮮血鑄就的革命精神,直觀的認識自己的肩負的使命,我們要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增強為民族復興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
(篇二)
為進一步貫徹落關於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要求,近日,我所組織黨員、團員青年開展了以「學四史、守初心、築警魂、強擔當」為主題的雲閱讀微分享活動,通過愛國書記分享,聆聽愛國主義講座、參觀紅色文化建築、交流學習心得感悟。
經老師推薦,讀了一本好書,是張維為教授寫的《中國震撼》。初讀書名,便有感慨。首先張維為的《中國震撼》給我們這些受過教育的人有著強烈的思想震撼,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30多年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從貧窮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第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000多美元,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
「中國震撼」首先來自中國的崛起。《中國震撼》一書,開篇之首,就是以翔實的資料和確鑿的事實講述了中國的發展和崛起。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客觀實在。儘管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資源環境約束、權錢交易腐敗等種種問題,儘管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質疑和想法,儘管抱有偏見和別有用心的「唱衰中國」的聲音也從來沒有中斷過,但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國和平發展崛起有著極大的震撼世界影響力。在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13億人口、幅員遼闊、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實現現代化、實現振興和崛起,無疑是一個時代前沿的大課題。這個課題本身就具有難以比照的巨大吸引力。當代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不用說是始於當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並不固著於當代的幾十年、也不固著於近代以來的上百年,而是把當代中國的發展和崛起置放在幾千年的中國文明歷史的大背景下來考察,因而有了「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這個主題。這個主題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有著沒有中斷的五千多年文明歷史而又在現代發展崛起的國家,中國是絕無僅有的。正如作者所講:「數千年古老文明與現代國家形態幾乎完全重合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復興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對外是推動和諧世界建設,對內是傾力建設和諧社會,這不就是當代文明的最重要內涵和標誌!和平發展的道路是文明發展的道路,這取決於中國的國策方針、取決於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取決於當今以和平發展為主題的國際環境,但也取決於中國幾千年熱愛和平的文明歷史傳統。顯而易見,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是和平發展的崛起,是一種發展文明的崛起。所以,「中國震撼」首先是和平發展崛起的震撼。
從黨的十七大概括中我們也得知,中國的成功發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這個概括既是中國現代化發展歷史的科學凝練的總結,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現代化發展歷史的鮮明顯著的區別。蘊含其中的主要原則、成功經驗和基本特徵,盡可以開掘和豐富,盡可以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解讀,但其核心和精髓的內容大體是一致的。比如:書中用「實踐理性」來表述的實事求是,以及政府作用、社會穩定、注重民生、漸進改革、對外開放等等。這些原則和經驗,在研究和討論中國發展和崛起的境內外學術界、思想界就不斷地被提到、被闡述。為什麼用中國道路的基本特徵、中國模式的基本特點、中國經驗的基本原則所概括的當代中國的發展和崛起,竟那樣的相同相似、大同小異?原因就在於研究立場的公正客觀、理性良知,就在於受中國國情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狀況的制約和決定。由此可見,「中國震撼」又是中國發展模式崛起的震撼。
從書中我還得知作者還認為,中國的崛起不僅是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也不僅是一種發展模式的崛起,還是一種政治話語的崛起,也就是一種政治價值觀念的崛起。這一看法是很有見地的。確實如此,中國的崛起,不單單是經濟的發展,也是民主政治的發展,是民主政治價值觀念的發展。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民主政治價值觀念的建設始終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奮鬥的目標,我們也矢志不渝地為之而奮鬥。正如作者寫的:「中國這種『文明型國家』,如果採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優勢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最後整個國家就會走向崩潰。」「中國模式的相對成功表明:不管什麼政治制度,最後一定要落實到『良政』才行,落實到中國人講的『以人為本』、『勵精圖治』才行。」「中國人認為無論是什麼制度,最終都必須體現在是否能夠實現良政上,體現在自己人民的滿意和認同上,並認為這才是民主的實質。」這些關於良政更為重要、更能體現民主實質的論述,是富有很大啟發意義的。顯而易見,「中國震撼」同時還是中國政治價值觀念崛起的震撼。
這幾年,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這本來是一個好事,說明中國又要往前走了。但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總要回過頭去看一看已經走過的路及其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總要向前看一看前進的路上會有哪些困難和風險,這一前一後一看,各種各樣的議論包括質疑就隨風而起,有的人的頭腦裡甚至出現了一些偏激的念頭。對於這樣的社會心態,既不必過度解讀,也不能疏於引導。讀一讀《中國震撼》,對於我們怎麼樣認識中國的改革開放,怎麼樣認識中國的發展道路,怎麼樣認識中國的前進方向,是有好處的。
古人說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為大學生的我沒有受過多少西方教育,但是讀完該書頗有很深的感悟《中國震撼》震撼了國人的思想。在思想界、學術界乃至社會生活中所引起的衝擊和熱議則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說在對中國的發展持有種種頑固偏見和膚淺短視的議論那裡,也不失為一個「震撼」。 通過雲上讀書分享活動、參觀紅色文化建築、交流學習心得感悟,進一步激勵了我所黨員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醫者仁心,強化責任擔當,積極為口腔工作貢獻青春力量。
(篇三)
日前,在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中指出:「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四史」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對廣大黨員提出的殷切期望,為我們不斷把「四史」學習教育引向深入提供了根本遵循。廣大黨員要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黨的非凡歷史中找尋初心、激勵使命,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切實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奮勇爭先、走在前列。
認識時代意義,學會以古鑑今。「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重視學習歷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一貫強調對歷史經驗的借鑑和運用,總是從中獲取智慧、認識規律、把握方向。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今天,我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更需要重視、研究、借鑑歷史,這對我們豐富頭腦、開闊眼界、提高修養、增強本領具有重要意義。
掌握歷史脈絡,感悟成功不易。學習「四史」,首先要了解「四史」的來龍去脈。黨史是一部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偉大鬥爭史。新中國史是一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史。改革開放史是一部中國人民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史。通過學習「四史」,我們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不移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汲取歷史經驗,把握髮展規律。「四史」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現在的青年黨員普遍學歷高、文化素質好,但涉世未深,磨鍊不足,缺乏經驗,容易產生「世人皆睡,唯我獨醒」的錯覺,以及輕視歷史經驗的傾向。學習「四史」,有利於彌補這些短板弱項。廣大青年可以從「四史」中學到許多寶貴經驗,從「四史」中汲取無窮的智慧,獲取繼續前行的強大力量。
堅持歷史擔當,做到知行合一。學習「四史」,最終要落在實踐中來。通過學習「四史」,廣大青年要認識到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今天,這一代青年人的長徵,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廣大青年要用青春之肩負起該負的責任,做好該做的事情,把本職工作責任擔起來,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學習「四史」是一場精神上的長徵,能幫助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矢志奮鬥拼搏,在深入學習與不斷領悟中找準自身的歷史方位,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之力。
(篇四)
歷史是本最好的「教科書」, 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做到學史,鑑史、明史、懂史,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努力為完成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不懈奮鬥。
牢牢把握「四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1、做好知史鑑今,以史明理。曾多次提出黨員領導幹部要多學習歷史,以史明理,作為一名中**員,我們要把學習我黨的一路來發展歷史作為學四史的一個重點,通過歷史文化的洗禮及薰陶,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用「四史」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通過學史鑑今,以史為師,在信念上保持清醒的頭腦,堅信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的最好選擇,積極擁護黨的綱領,嚴守黨的紀律,事事率先垂範,堅持群眾路線不動搖,抵制腐朽思想觀念,堅定信念而不動搖。樹牢為民服務宗旨,永葆為民情懷和奮鬥精神,全心全意更好的精準服務大局。2、要以上率下,堅定信念。我們要把學習「四史」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黨員幹部帶頭堅定信念,立足崗位以講黨性、做表率,用實際行動影響、帶動、促進黨員的思想觀念,營造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的工作氛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傳遞 「正能量」。
指出,只有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覺,擔當使命才能更加堅定,我們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學習 「四史」,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汲取開拓進取的強大力量,將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戰勝艱難險阻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時時刻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實際生活中,積極帶頭髮揚黨的優良傳統,堅守初心、勇當使命,爭取為新時代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篇五)
以史為鑑,可以指興替。學習「四史」可以堅定黨員的理想信念,激發鬥精神,肩負起責任和擔當。進入新時代面對新挑戰,我們在」四史「學習中反思自己,把工作擺進去、把責任擺進去,從而推動黨員幹部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從而把學習著重落實到解決群眾實際問題,推動事業發展,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學「四史「以守初心。通過學習」四史「,在學習中逐漸形成,並不斷鞏固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使之入腦入心,深植於骨血。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是無數有信仰的共產黨人站了出來,在鬥爭中成長,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創造了非凡而偉大的歷史。只有通過重溫那段血淚史,奮鬥史才能更深層次的思考共產黨一直以來的初心,共產黨人永遠守護的信仰,從而給自已的補足精神之鈣,築牢黨性之魂。
學「四史「以激鬥志。在那個無比動蕩的年代,在那個風雨飄搖的中國。我們黨為了救中國而成立,自成立以來,一路艱辛,充滿著血雨腥風,但是無數的共產黨人前赴後繼,為了信念為了人民不懈的奮鬥和拼搏,最終成立了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富了起來。伴隨著深化改革,」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的飛速發展,帶領中國人民強起來。我們通過學習」四史「來激發自己的鬥爭精神,無論將來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都絕不做軟骨頭,堅持奮鬥,勇於鬥爭。
學「四史「以勇擔責。」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在動蕩的年代,無數有理想的青年人先醒悟過來,並扛起了救中國的重擔,在改革開放中,無數的青年人揮灑著自己的熱血和汗水,建設新中國。進入新時代,更是要靠無數的青年人肩負起強國圓夢的使命。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迅速席捲全球,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無數的有責任、有擔當的共產黨人站了出來,擋在群眾的前面,為人民利益捨生忘死的逆行,保護群眾的人身安全。在學習」四史「的過程中,通過回顧革命先輩的偉大事跡,從而反思自己所應肩負起的責任和使命,將個人才華和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有機結合,肩負起歷史的責任和擔當。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