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進一步領會國家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浦東城市治理方面的經驗及模式,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主題黨日活動。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黨支部副書記李振全主持此次活動。
研究院一行20餘人先赴上海浦東展覽館參觀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主題展。主題展通過1000多幅圖片、33個視頻、5部主題演繹片、1部4D影片、5套大型裝置以及近百款實物,全方位營造了沉浸式的參觀氛圍。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
主題展活動後,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副院長陳高宏做專題講座,他從親歷者的角度濃縮且精彩地闡述了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的寶貴經驗。他表示,如果說深圳的改革開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破冰之旅,是一個增量的新區域的探索,那麼浦東的改革開放,它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存量改革,是一個攻堅之役,是要把中國計劃經濟達到最極致的地區把它轉變過來。浦東30年的開發開放從開發總量到質量,到能量層層遞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這些進展是浦東開發者們「創新、開放、科學、擔當」四大精神強力支撐的結果。隨後,陳院長寄語支部同志,希望大家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秉持浦東開發開放的四大精神,勇於創新、開放進取、科學分析、勇於擔當。
聽了陳院長的分享,在座同志感觸頗多,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想法。《決策參考》責編、浦東開發區域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熊競聆聽了陳院長的精彩報告後非常振奮和感動。回想自己的第一次課題調研、第一篇發表論文、第一本專著、第一份工作、第一次出國等都是和浦東緊密相連,更是不禁感慨。從浦東開發開放歷程中,他學習到了敢想敢幹的創新精神、勤懇勤勉的吃苦精神、善做善成的科學精神,這些精神也將為未來繼續做好研究工作提供不竭動力。
綜合研究部王奎明老師分享道:「浦東開放30年來深刻體現出了創新精神與擔當精神,這一點我在參與《像繡花一樣精細:城市治理的浦東實踐》一書的編寫時有過深刻感受,書中所精選的社會治理的案例,所形成的諸多寶貴經驗在全國範圍內具有非常強的推廣價值,同時也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優秀範本。」
黨政辦公室謝泊明同志則為自己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工作,為上海的發展添磚加瓦感到榮幸。她認為,年輕人應該借鑑學習老一輩的經驗,指導自己未來的方向:一、有理想,要時刻關心關注國家大事,把個人事業的發展與時代的發展結合起來;沉澱自己,把握機會;二、有勇氣,學習浦東開發開放的創新精神,勇當先鋒,敢為天下先;在本職工作中應該不畏失敗,勇於走出舒適圈;三、有堅持,面對暫時的困難和挫折,應該學習浦東建設中的百折不撓的精神,理性對待挑戰並努力堅持下去。
在博士後勵瑩心中,浦東代表了新引領與新氣象,發展歷程歷歷在目。她猶記得90年代的浦東還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農田,隨後是發展帶來了一座座高樓的拔地而起。自90年代末起,她一次次到浦東登上上海最高樓,俯瞰浦東城市面貌的變遷。從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環球中心到上海中心,雖然每次登高的年代不同,但是每一次都感覺心潮澎湃與自豪,也想著自己也早日能夠成為浦東乃至上海建設軍團裡的一員。
本次學習交流不僅令黨員同志收穫頗豐,也讓在座群眾受益匪淺。李睿認為浦東的改革開放,在社會治理方面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這充分印證了習總書記所指示的「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以她曾居住的浦東陸家嘴社區為例,七年間社區治理的變化清晰地印刻在陸家嘴區域的家門口服務站、樓宇間微更新、繽紛社區建設和濱江岸線上。下一步,浦東將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相信會有更多精彩的精細化治理亮點。她作為浦東研究中心的一員,會持續學習政策和實踐創新進展。
編輯:顏回
(本文轉載自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繫13331155713)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採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