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人文學院第一百〇七期 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

2021-01-08 MBA中國網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學思先鋒」碩士研究生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博學、思辨、求是、篤行」的建設理念,堅持建設、服務、發展、創新,以育人為核心、以思想為主導、以組織為保障,嚴格對標看齊,勇於改革創新,努力爭創先進。支部持續深入貫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首先做到在理論學習上下真功夫,扎紮實實帶頭學、深入學、跟進學,真真正正做到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同時發揮樣板黨支部「領頭雁」效應,輻射、帶動學院以及學校全體師生共同學習,學深悟透,在全校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強化理論武裝,切實加強師生思想政治引領,提高師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同時做到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強化實踐鍛鍊,練就過硬本領,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收穫,貢獻青春力量、展現青春風採,以青年力量建功新時代,在學思踐悟中將主題教育引向深入。充分發揮黨支部的示範引領作用和支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將黨支部建設成為引領優良班風、校風、學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維護學校改革發展的戰鬥堡壘。

本次支部理論學習將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公布》。原文刊載於「上海發布」。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部署,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鞏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構築上海未來新的戰略優勢,現就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上海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重大意義

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是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數位化正以不可逆轉的趨勢改變人類社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速推動數字時代的全面到來。數位化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深刻變革全球生產組織和貿易結構,重新定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全面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隨著數據資源在連結服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引領型、功能型、關鍵型要素地位不斷突出,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成為上海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

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是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作為超大城市,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具有複雜巨系統的特徵,城市建設、發展、運行、治理各方面情形交織、錯綜複雜,必須充分運用數位化方式探索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新路子,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上海重點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打造一流數字基礎設施,為城市數位化轉型打下了堅實基礎。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要認清形勢、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牢牢把握城市數位化轉型這項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戰略,進一步增強堅定性和緊迫感,堅持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全力做好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這篇大文章,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

二、明確城市數位化轉型的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把數位化轉型作為上海「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攻方向之一,主動順應和掌握數位化時代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科學遵循城市運行和發展規律,持續深化上海各領域數位化發展的先發優勢,從「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的全局出發,統籌推進城市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位化轉型。率先探索新經驗,用數位化方式創造性解決超大城市治理和發展難題;率先應用新技術,用數位化場景牽引技術創新和廣闊市場空間;率先轉換新動能,用數據要素配置連結全球資源、大力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潛力,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創造人民城市數位化美好生活體驗,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紮實基礎。

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數位化基礎設施國際一流,數字經濟全國領先,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功能完善,建成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數字經濟創新高地。數字生活成為新風尚,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構建充滿活力的數字生活服務生態,形成人人享有更具品質、更加美好的數字生活新範式。治理能力全面躍升,數字規則更加完備,數據要素高效流動,形成引領全國的超大城市數字治理新模式。到2035年,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三、堅持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位化轉型

強化系統集成、整體提升,實現經濟數位化形成新供給、生活數位化滿足新需求、治理數位化優化新環境,推動三大領域相互協同、互為促進,整體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

(一)推動經濟數位化轉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放大數字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做優做強城市核心功能,助力「五型經濟」發展。加快建設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以數據流動牽引資金、人才、技術、知識等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建立跨地域科技資源的協作網絡,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連結快車道。加快生產製造、科技研發、金融服務、商貿流通、航運物流、專業服務、農業等領域的數位化轉型,推動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貫通發展,推進智慧口岸建設,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引領在線新經濟蓬勃發展,全力打響新生代網際網路經濟品牌,大力發展新應用、創造新業態、探索新模式、培育新職業,做大新興消費市場,以互惠互利為價值導向,形成數字經濟的競爭新優勢。

(二)推動生活數位化轉型,提高城市生活品質。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打造智能便捷的數位化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政府、企業、社會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業務協同、數據聯動。結合新技術和新制度的供給,以數位化推動公共衛生、健康、教育、養老、就業、社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準、更充分,打造智慧醫院、數字校園、社區生活服務等一批數位化示範場景。發揮社會和市場活力,推進商業、文娛、體育、出行、旅遊等質量民生服務數位化新模式、新業態健康發展,加快城市公共設施的數位化轉型,構建數字商圈平臺、社區智慧物流網絡、新能源設施終端等生活「新基建」。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行業融入數位化進程,不斷豐富數字文創、數字內容等相關服務供給。著力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倡導各類公共服務「數字無障礙」,面向老年人和殘障人士推進相關服務的適應性改造,創造無處不在、優質普惠的數字生活新圖景。

(三)推動治理數位化轉型,提高現代化治理效能。把牢人民城市的生命體徵,打造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數治」新範式。以「雲網端邊安」一體化數據資源服務平臺為載體,形成「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互為表裡、相輔相成、融合創新的發展格局。拓展「一網通辦」建設,圍繞企業群眾實際需求,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實現「一件事」基本覆蓋高頻事項,構建全方位、全覆蓋服務體系。深化「一網統管」建設,聚焦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規劃建設、城市網格化管理、交通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實現態勢全面感知、風險監測預警、趨勢智能研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以黨建為引領,加強數字賦能多元化社會治理,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建設、群團組織等領域數位化轉型。

四、堅持全方位賦能,構建數據驅動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

加快構築數據新要素體系、數字新技術體系和城市數字新底座,充分釋放數位化蘊含的巨大能量,以數字維度全方位賦能城市迭代進化、加速創新。

(四)以數據要素為核心,形成新治理力和生產力。以城市治理與民生服務為導向,全閉環、系統性優化數據採集、協同、共享、應用等各流程環節,推動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更大範圍、更深層次開放共享,逐步建立完善城市數據資源體系,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加快釋放數據要素改革紅利,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健全數據要素生產、確權、流通、應用、收益分配機制,構建具有活力的數據運營服務生態,積極完善數字貿易要素流動機制,探索形成信息便利化體系,引導建立數據治理和安全保障體系,促進數據價值最大化發掘,進一步提升社會生產力和運行效率。

(五)以新技術廣泛應用為重點,大力提升城市創新能級。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推動千兆寬帶、5G、衛星網際網路等高速網絡覆蓋,建設高性能公共算力中心,打造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數字平臺,堅實支撐經濟發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領域的數位化應用。支持下一代信息通信、高端晶片、核心軟體、V2X車路協同等新技術在城市數位化轉型中先試先用,率先規模化落地,進一步鞏固數位技術優勢。聚焦類腦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重點領域,與城市數位化轉型深度融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功能型平臺建設,大力提升城市數位化創新策源能力。

(六)以數字底座為支撐,全面賦能城市複雜巨系統。按照「統籌規劃、共建共享」的原則,打造「物聯、數聯、智聯」的城市數字底座。構建城市運行生命體徵指標體系,納入地理空間、生態環境、建築結構、物品標識、人員活動、車輛狀態、安全監測、能源狀態、設施設備運行等數據。系統規劃「城市神經元系統」,科學部署視頻圖像、監測傳感、控制執行等感知終端,實現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搭建「輕量化、集中化、共享化」的城市智能中樞,圍繞數據協同、技術協同、業務協同,匯聚政務服務、城市運行感知、市場與社會主體等多源異構數據,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接口規範、調用規則,實現跨部門、跨行業的系統平臺數據對接。

五、堅持革命性重塑,引導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數字城市

以全面數位化轉型,推動城市各領域全方面的流程再造、規則重構、功能塑造、生態構建,創造全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發展路徑。

(七)再造數字時代的社會運轉流程。引導企業實現基於數據的「決策革命」,化解複雜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築新型數位化能力和競爭優勢。引導市民重塑數字時代的認知能力與思維模式,更加注重自身數據管理、信用維護、隱私保護、協同共治,使人人都成為數據的生產者、治理者、使用者、獲益者,以數位化激發城市生命體每一個細胞的活力。推動政府以數據驅動流程再造,踐行「整體政府」服務理念,以數據為基礎精準施策和科學治理,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變被動響應為主動發現。

(八)重構數字時代的社會管理規則。深入落實「管行業也要管數位化轉型」的新理念新要求,推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變革。實施包容審慎、支持創新的監管制度,試點監管沙箱等創新支持機制,著力消除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政策性門檻,為千行百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審視數位化發展的法治問題,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範,完善數字規則,強化智慧財產權等保護力度。開展倫理道德等社會規則研究和風險防範幹預。加強數據、系統、網絡、產品、安全等標準體系建設。圍繞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加快構建與城市數位化轉型相適應的大安全格局。

(九)塑造數字時代的城市全新功能。融合應用數字孿生城市、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城市「規建管用」一體化閉環運轉,實現城市決策「一張圖」、城市治理「一盤棋」,為城市精細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說明書」。推進城市建築、市政設施和地下管線的數位化管理系統建設和信息備案,實時監測感知建築設施運行態勢,利用城市運行數據,前瞻規劃和動態推演,科學設計、合理布局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逐步實現城市可視化、可驗證、可診斷、可預測、可學習、可決策、可交互的「七可能力」,使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十)重建數字時代的城市運行生態。從企業市民和城市運行高頻急難的問題難點中發現數位化轉型的應用場景,形成「揭榜掛帥」的建設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數位化轉型場景運營,全面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大力引導、支持建設各類數位化公共平臺,吸引各類創新要素、創新資源集聚,打造成為連結協同創新的開放平臺,連結產業發展的賦能平臺,連結城市治理的智慧平臺,連結美好生活的服務平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城市創新生態圈。

六、創新工作推進機制,科學有序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

強化動態調整和供需匹配,通過數位化轉型,將各領域堵點難點轉化為發展亮點,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城市數位化轉型工作格局。

(十一)健全組織實施機制。充分發揮上海市城市數位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充實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統籌協調和推進機制,做好重大政策舉措的統籌推進和考核評估,加強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組織聯動。形成城市數位化轉型專家諮詢機制,成立社會化專業研究機構和應用促進中心。各區、各部門要強化責任落實,充分整合、歸併原有的相關領導機制和議事協調組織,參照成立本地區、本部門數位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工作專班,通過深入開展大調研,科學制定行動方案,強化各級財政資金等要素保障,系統規劃、分步實施、紮實推進,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

(十二)提高專業能力本領。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專業化能力,增強補課充電的緊迫感,不斷學習數位化新知識新本領,掌握和遵循超大城市發展規律,培養運用數位化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覺趕上時代潮流。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要增加城市數位化轉型的培訓內容,各部門要加強相關專業培訓。強化全民「數字素養」教育,鼓勵高校、社會機構等面向各類群體建立數位化技術終身學習平臺和培訓體系。

(十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將場景和數據開放作為育商招商的重要力量,不斷培育壯大數位化轉型標杆企業。進一步整合資源,引導金融資本有效支持數位化轉型,加強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培育和引進。強化載體建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錯位、相對集聚的數字產業特色園區和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形成生態鏈強大吸附力。鼓勵面向數位化的創新創業,支持解決方案集成商快速發展,為各行業數位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加大先行先試和示範建設力度。加快重點區域率先數位化轉型,支持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國際數據港,開展國際合作規則先行先試,積極參與數位技術、貿易、稅收等國際規則制定,推動五大新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等重點地區數位化建設更新。支持企業共建「數字長三角」和「數字絲綢之路」,深化國內國際合作交流。支持各區因地制宜、凸顯特色,打造一批綜合性強、帶動面廣的應用場景,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案例,為全市乃至全國數位化轉型創造經驗、提供樣板。

(十五)營造濃厚社會氛圍。堅持面向市民、基層、市場,更多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更多搭建群眾便於參與的平臺,最大限度調動各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數位化轉型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加強宣傳報導力度,及時總結推廣各方面的經驗創造,不斷提升廣大主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奮力譜寫人民城市建設的新篇章。

支部黨員學習心得分享

通過學習《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公布》,能夠讓我們深刻的意識到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新徵程已經開啟,智慧城市的基礎是數位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的融合。上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保持國際領先水平,近年來,公共數據整合共享更是取得突破性進展——《2020 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把運行剛剛兩年的上海「一網通辦」經驗作為經典案例寫入報告,向世界各國推廣。如今通過建設城市智能體,為上海注入治理數位化轉型、經濟數位化轉型和生活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實現治理更智慧、經濟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為實現以上目標是非常不易的,因為這是一項浩大的系統性社會工程,需要集聚能力,聚合生態,需要上海市政府、科技公司、運營商、應用開發商、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市民等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所以作為青年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在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進程中,學習其進而有為的精神,腳踏實地,學好本領,與上海一起,攜手並進,邁向未來!

人文學院「學思先鋒」碩士研究生黨支部 韋鈞

2021年伊始,是「十四五」的開端。「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發展十分重要。而作為國家的經濟、金融中心,上海擔負著重要職責,在建設了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後,以數位化轉型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效用。在這一進程中,上海主動順應和掌握數位化時代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科學遵循城市運行和發展規律,持續深化上海各領域數位化發展的先發優勢,從而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此外,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位化轉型,進一步構建數字驅動的城市框架,不僅可推動上海發的發展與革新,更是可引導、引領全社會共同建設共治共建共享的數位化城市,深入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重要體現。

相關焦點

  • 上海發布城市數位化轉型意見(附全文)
    導讀◆2021年首個工作日,一項事關上海未來城市發展的重磅文件——《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根據《意見》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
  • 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成立領導小組,李強、龔正任組長
    上海市城市數位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今天(12月10日)上午舉行。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城市數位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強主持會議並指出,城市數位化轉型是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戰略,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的堅定性和緊迫感,牢牢把握超大城市規律,堅持系統性謀劃、革命性再造、持久性攻堅,加強頂層設計、聚焦重點難點、創新推進機制,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 思想者|鄭磊:城市數位化轉型,轉什麼、怎麼轉、為誰而轉?
    【編者按】日前,《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根據《意見》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那麼,什麼是「城市數位化轉型」?城市數位化轉型應該轉什麼、怎麼轉、為誰而轉?
  • 行研動態 |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 上海交通大學...
    1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中國能源轉型戰略」,來自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上海交通大學等能源行業領軍單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上海,就碳中和、碳達峰、能源行業數位化、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等熱點問題發表了高屋建瓴的見解。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佟愛琴:數位化時代,大型企業集團財務轉型...
    當前新經濟形勢下,數位化智能管理已逐漸應用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財務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利用數位化轉型推動財務向數位化智能創新轉型升級,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總體而言,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的數位化轉型還處於探索推進的階段,越來越多的企業集團尤其是大型優秀企業正積極實踐企業財務的數位化轉型。
  • 藍光楊鏗:精益管理 推進數位化轉型升級
    其中提到,2020年,是藍光集團創業第30周年。30年來,藍光實現了「A+H」雙資本平臺、上海和成都雙總部運行、覆蓋全國70餘座城市的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楊鏗指出,2021年,是藍光第二個三十年的起帆之年,也是藍光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由於疫情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深度影響,在這一年,能夠確定的是不確定,能夠把握的是做好自己。
  • 我想到上海上大學,七所上海高校介紹及報考指南(第二期)
    原標題:我想到上海上大學,七所上海高校介紹及報考指南(第二期) 每日一句 If I had eight hours to chop down a tree, I would spend six hours sharpening
  • 推進新文科建設:上海師範大學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
    會議研究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文科教育創新發展舉措,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數字人文是國際學術界的前沿領域,也是一個目前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交叉學科,旨在以數字、技術方法介入人文學術研究,促進其學術創新與知識生產轉型。
  • 2020數字經濟藍皮書:數位化轉型或成「彎道超車」的機會
    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發布數字經濟藍皮書《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圖1月4日,上海公布《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提出要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位化轉型,構建數據驅動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引導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數字城市。
  • 上海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發布 一分鐘視頻...
    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1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事關上海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由創建於1985年的原社會科學及工程系和文學藝術系聯合組建而成,成立於1997年1月。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聘請了一批國外著名的專家、學者擔任顧問教授,還與英國伯明罕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日本神戶大學人文學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系、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中心建立了長期的教學科研合作關係。近幾年以來,學院先後派出了20餘名教師去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的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和進修,同時還引進了一批海外留學人員。
  •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1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中國能源轉型戰略」,來自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上海交通大學等能源行業領軍單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上海,就碳中和、碳達峰、能源行業數位化、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等熱點問題發表了高屋建瓴的見解。
  • 中共廊坊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
    中共廊坊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1月18日中國共產黨廊坊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廊坊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
  • 論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的「數位化轉型」——兼論從傳統大學到...
    通過對美國密涅瓦大學這個全球第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數位化大學」的具體實踐案例的解讀分析,來達成對「高等教育的數位化轉型」的全新理論話語體系的深層發掘與建構,並經由對形上、形中與形下三個層次的全面覆蓋,來對數位化大學帶來的「顛覆性的創新」展開充分透徹的論證,從而徹底釐清數位化大學與傳統大學之間本質性的巨大差異,以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創新努力,來助推我國的高等教育系統朝著「數位化轉型」的方向加速發展。
  •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 上海數位化採購轉型高峰論壇開幕 多家上海企業與京東企業業務聯合...
    在這一背景下,數位化採購技術快速發展,各項創新應用加速落地,在保障企業生產「生命線」、穩住經濟基本盤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 為了推動上海數位化採購的高水平發展,評選和激勵本年度勇於擁抱變化、敢於創新的先進企業,本次大會共設置了數位化轉型傑出貢獻獎、工業品數位化採購探索獎、數位化採購平臺搭建創新獎三組獎項。
  • 行研動態 |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1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中國能源轉型戰略」,來自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上海交通大學等能源行業領軍單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上海,就碳中和、碳達峰、能源行業數位化、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等熱點問題發表了高屋建瓴的見解。
  • 數位化時代, 人文研究如何在大學重塑精氣神?
    浙大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藉助可攜式絲綢掃描設備進行青州狀元卷數位化採集 世人眼中,人文研究似乎只需書籍紙筆,與高新技術不必「親密接觸」。但在網際網路大潮澎湃而來的今天,人文研究的創新之路,一樣需要直面數位化的挑戰。
  • 天津城建大學與蘭州城市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天津城建大學與蘭州城市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4日  來源:蘭州城市學院   12月30日,天津城建大學蘭州城市學院結對幫扶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蘭州城市學院校本部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