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了!城市生命有機體的「保溫」機制是什麼?

2021-01-09 新民晚報

新年第一波寒潮來勢洶洶,已於昨晚抵滬。今天白天,申城最高氣溫在-3℃左右,人們將體驗全天都在冰點以下的寒冷;預計從今日凌晨到9日上午,上海氣溫都將「冰封」在零度以下,持續時間長達60小時左右。

道路養護人員鋪設麻袋防滑。劉歆 攝

如果說,嚴寒是一場關係到城市韌性與城市治理的大考,「一網統管」無疑將發揮重要作用。

不久前,上海發布《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提出未來要深化「一網統管」建設,聚焦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城市網格化管理、交通管理等重點領域。作為超大城市,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用數位化方式來探索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新路子,勢在必行。

浦東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徐程 攝

路面結冰,怎樣及時消除隱患?水管爆裂,如何實現快速反應?……昨夜,新民晚報記者分別蹲點浦東、長寧、普陀、奉賢四區的城區中心,現場直擊「一網統管」從信息到落實的全鏈條行動。

各區紛紛推出了抗寒「神器」,保障措施一應俱全。

浦東新區城運中心的「雨雪冰凍災害防禦保障」模塊全新上線,包括道路結冰、市民熱線、地面道路指數、供水量、供電量、供燃起量、城市快速道路指數等數據,實時傳送分析。各街鎮值班的負責人,包括救災車輛、防禦物資等「強大陣容」也一目了然,一旦有需要,便能在全區範圍內隨時調配。

長寧區成立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指揮部,多部門嚴陣以待。區城運中心發揮「一網統管」平臺支撐作用,助力應急值守各項保障,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及時發現,快速處置。

道路養護部門正在為溼掉的路面進行撒鹽。徐程 攝

去年12月,申城剛剛經歷的一場「霸王級」寒潮,也在實戰中提升了「智慧大腦」的「學習」能力,吸取經驗、不斷「進化」。

普陀區城運中心去年在寒潮中應用到的智能傳感器再次「上陣」,橋梁上24小時的溫度實時變化、橋面是否有積水等情況,都能實時傳輸。大屏幕上,1.6萬路公共區域監控視頻畫面時刻緊盯。

奉賢區沿江靠海,是氣溫窪地。奉賢區城運中心將在上一次寒潮中發生的各類問題歸納分類,向相關部門發出預警提示。例如,電動公交車在低溫中管道會結冰,如果在行駛中受熱,融化的水有可能會影響電動機的工作。因此在本次寒潮中,奉賢區的電動公交車最早一批在凌晨3點半就啟動預熱,防止行駛中出現問題。

奉賢城運中心通過大屏幕監控上海之魚寒潮情況。孫中欽 攝

城市是一個生命體、有機體。目前,「一網統管」接入了50個部門的185個系統、730個應用,並建立「一網統管」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已初步實現560萬個感知設備數據共享。

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一網統管」要實現態勢全面感知、風險監測預警、趨勢智能研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

一座新型智慧城市的韌性與治理,就在一次次諸如嚴寒的實踐中,等待檢驗。

新民眼工作室 楊潔

相關焦點

  •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而不是增長機器
    以生命體、有機體來講城市,是城市知識的觀念變革,它改變了過去城市作為增長機器、鋼筋水泥、生態花園等觀點,強調城市也具備生命體、有機體的特徵,城市存在生命周期,它有可能孕育、生長、成熟、死亡等。比如「城市體檢」就是借用了生命體和有機體的隱喻,通過生命體和有機體發現問題的機制來促進城市問題解決。
  • Genet & Epige:表觀遺傳機制如何調節多種有機體的生命機能
    ,使得基因多樣性的過程就由表觀遺傳學機制來完成並且維持了,表觀遺傳學可以通過向DNA添加化學標記或者向圍繞DNA的蛋白添加標記來使得基因具有不同的功能,近來有研究表明,在高度發育的真核生物中,幫助DNA摺疊的蛋白質的這種特殊修飾可以調節吸附到DNA上的化學標記的水平。
  • 將城市看作自然有機體
    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將城市看作自然有機體「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城鎮化進入新階段、城市病進入高發高危期的特殊歷史時期,繼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之後,召開的又一次具有裡程碑的重要會議。」
  • 求知一席話|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而不是增長機器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是一種兼有本體論和認識論的論斷,為理解城市治理、診斷城市問題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視角。
  • 有機體
    主要內容為: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2.所有細胞在結構和組成上基本相似;3.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4.生物的疾病是因為其細胞機能失常。5.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物聯網產業如何把城市變成生命有機體
    慧聰安防網訊當城市服務項目可以自動上網並且從雲端提取信息的時候,服務質量可以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供水系統就會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雨並自動採取相應的措施。  在物聯網的幫助下,工程師們就可以把城市轉變成一個可以貯藏並且合理利用水資源的系統,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對水的控制顯得有些被動。
  • 寒潮來了 中國變成大冰箱
    來看看,改版後的《快樂少年報》又給大家送上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吧:寒潮來了 中國變成大冰箱晚上烤串串 白天當「帆船之王」沒有觀眾的音樂會 卻響起了掌聲山頂上 有位「追風雪」2021年元旦剛過,寒潮,出發了!它來到中國的東北。
  • 王東勝: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馬克思最早論及「社會有機體」是在1842年,他說:「……在有生命的有機體中,各種元素作為元素本身的任何痕跡全都消失。在這裡,差別已經不在於各種元素的彼此分離的存在,而在於受同一生命推動的不同職能的活生生的運動。所以,這些職能的差別本身不是現成地發生在該生命之前,而是相反,不斷地從生命本身發生,同樣不斷地在生命中消失和失去作用。」
  • 「霸王級」寒潮將至!廣州將迎16年來最冷跨年!會下雪嗎?答案是……
    上周跨年夜1℃的信息在網上風傳不過啊遠期天氣預報不一定十分準確你都懂的……隨著元旦的臨近實錘來了!這次冷空氣中的大boss要來了!它就是——寒潮!寒潮廣東省氣象局將寒潮標準定義為: 受北方冷空氣侵襲,致使當地日平均氣溫在24小時內急劇下降8℃或其以上(或48小時內降溫10℃或其以上),同時過程最低氣溫低於或等於5℃,定義為一次寒潮過程。 這一次寒潮的侵襲全國八成城市大降溫廣州雖然達不到1℃但氣溫也分分鐘個位數寒潮!
  • 生命有機體飄浮在金星雲層中?
    「金星有生命?」《紐約時報》15日以此為題稱,天文學家在金星大氣層裡找到跡象。在強大的望遠鏡幫助下,天文學家在金星厚重的大氣層中探測到了一種名為磷化氫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被認為是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解釋的跡象。英國廣播公司(BBC)15日稱,生命有機體飄浮在金星的雲層中,這是難以想像的可能性。在地球上,磷化氫與生命息息相關。
  • 生命有機體飄浮在金星雲層中?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金星有生命?」《紐約時報》15日以此為題稱,天文學家在金星大氣層裡找到跡象。在強大的望遠鏡幫助下,天文學家在金星厚重的大氣層中探測到了一種名為磷化氫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被認為是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解釋的跡象。英國廣播公司(BBC)15日稱,生命有機體飄浮在金星的雲層中,這是難以想像的可能性。在地球上,磷化氫與生命息息相關。它還與生活在企鵝等動物腸道中的微生物,或生活在沼澤等缺氧環境中的微生物有所關聯。
  •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有機體?關於蓋婭理論,您怎麼看?
    1979年,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出版了一本書,書名為《蓋婭:一種看待地球生命的新視角》。在這本書中,洛夫洛克提出一個觀點: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有生命的巨大的有機體,在這一有機體中,所有植物和動物生命的利己行為都會間接影響物理環境,於是也為動物生命和植物生命本身提供了最優條件。
  • 寒潮頻頻而來,卻被稱為「假冷凍」,三九天還會更冷嗎
    今年的冬天是一個特殊的冬天,冬天來的比往年要早一些,雪花也來的早一些,霸王機制,寒潮頻頻南下,然而被專家稱為假冷凍,冰箱式的冷凍模式。這是什麼原因啊?去年12月底到元旦期間來了一次霸王級的寒潮,這次寒潮出現了斷崖式的氣溫驟降,但是這沒有1月5號到現在這次霸王級,寒潮降溫幅度大,儘管這次降溫不是斷崖式的,可是多地創下了最近幾年來的溫度新低。
  • 寒潮橙色預警!第二波「速凍」模式又來了
    今日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說來就來了!剛剛,蘇州氣象發布了寒潮黃色預警上一場寒潮來臨之際,薄雪傾城,氣溫驟降十多度,這讓水錶、水管等供水設施,進入了「速凍」模式,清源華衍水務積極應對,全力做好供水設施防凍與搶修工作,確保了園區小夥伴們在寒潮下正常用水。
  • 寒潮天氣將減少蟲害越冬?專家:寒潮對北京田間病蟲發生影響不大
    低溫寒潮天氣會對本地農作物產生什麼影響?較低的溫度是否會增加蟲害越冬的死亡率,成就天然的「殺蟲劑」呢?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測報科獲悉,短時間的寒潮天氣對正常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有限,另一方面,由於北京多數蟲害發生的輕重取決於異地遷入蟲源,因此寒潮天氣對於本地病蟲害的影響也不大。草地螟越冬土繭。
  • 美科學家開發出活的有機體 向人造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研究人員在創造人造生命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開發出一種既包含天然DNA又包含人造DNA的活的有機體,而且它能夠創造全新的合成蛋白質。據路透社11月29日報導,這項發表於英國《自然》周刊的研究使科學家們更接近於在實驗室中製造出定製蛋白質。
  • 超級有機體形態的民族
    作者:黎荔記得很多年前,讀過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2010年出版)這本書,我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提到的不同生命存在形式。比如螞蟻是鬆散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這種生命形式不是由個體而是由整個蟻群構成。每一隻螞蟻是一個細胞,而蟻后則是大腦同時兼顧生殖系統。
  • 我們把外星生命衝進了下水道?衛報:定義什麼是生命很重要
    「我很難想像另一種不是基於碳的生命形式」,她說。因此,在設計尋找生命的行星任務時考慮到這一點是有意義的。作為生命的溶劑,水也「有很多優勢」。即使在土衛六的甲烷湖中發生了有趣的化學反應,它們也會因為寒冷的溫度而大大減慢。生命能以如此緩慢的速度進行嗎?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斯圖爾特·巴特利特對此持開放態度。他說:「泰坦的大氣中可能漂浮著一些有機體,它們實際上是靠喝汽油來維持生命的」。
  •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
    生命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水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通過共同的化學鍵拉在一起,我們呼吸的空氣是無數顆粒的混合物,還有灰塵和水蒸氣。那麼是什麼組成了生命呢?是什麼構成了我們的基本本質?是什麼在40億年前將我們分隔開來,並繼續將我們與其他一切事物分隔開來?
  • 寒潮 - 寒潮-資訊-中國天氣網<
    歷史上許多城市出現過高壓線路因為雨凇而成排倒塌的情況。其次對電力設備影響還有寒潮帶來的大風天氣,在大風天氣來臨時,應防止「風閃」和「汙閃」造成的電線短路,建築工地和高架作業區的人們適當調整工期保證安全是電力和建築行業面臨冷空氣考驗必須採取的應對措施。另外寒潮來襲,還會加重電力部門的負荷,根據電力部門常年的經驗,天越冷,電網負荷就會越大,並且增長幅度每年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