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外星生命衝進了下水道?衛報:定義什麼是生命很重要

2020-09-09 DG範

今年有幾個任務正在尋找紅色星球上的生命。但是,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人,我們會認出他們嗎?

7月,美國(毅力號)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以及中國(天問一號)向火星發射了三個無人飛行任務。中國和美國的任務有登陸器,可以尋找火星當前或過去的生命跡象。NASA還計劃將其「歐羅巴快船」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衛星「歐羅巴」,並將「蜻蜓」號機器人送至土星的衛星「泰坦」。這兩顆衛星被廣泛認為是我們太陽系中有前途的生命獵場(土星冰冷的衛星土衛二的地下海洋也是如此)。

與此同時,我們現在可以瞥見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系外行星)大氣層的化學組成,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有4000多個。一些人希望這些研究可以揭示可能的生命特徵。

但是,除非我們清楚地知道什麼是「生命」,否則這些搜索任務中的任何一個可以正常工作嗎?NASA下的非官方的工作定義是「一個能夠適應達爾文進化論的自我維持的化學系統」。劍橋大學的動物學家Arik Kershenbaum說:「NASA需要一個生命的定義,這樣它就知道如何建造探測器,以及在執行任務時使用什麼樣的儀器」。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為它使用的是正確的。 NASA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體生物學家林恩·羅斯柴爾德在《小熊維尼》的故事中看到了一個警示性的故事:小熊維尼和小豬在不知道烏鴉長什麼樣的情況下,想要去獵取一隻烏鴉,但是它們把自己的腳印錯當成了烏鴉的蹤跡。她說:「如果你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你就不能去尋找它」。

自從1976年NASA的兩艘「維京號」登陸火星以來,定義生命的問題就一直困擾著行星科學家。從那以後,漫遊者在火星平原上行駛了幾十英裡,但沒有發現生命的跡象。如果我們看到它,我們會知道嗎?

一些天體生物學家(研究其他星球生命可能性的科學家)認為我們的觀點過於狹隘。我們只知道一種生命:陸地生命。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適應水環境的細胞組成的,利用由蛋白質構成的分子機制,在DNA中編碼為基因。很少有科學家認為,如果存在外星生命,它會依賴同樣的化學物質。Kershenbaum說:「假定我們所熟悉的&39;,就是我們將在其他星球上發現的&39;,這是錯誤的。」例如,土衛六的表面對於液態水來說太冷了(零下179攝氏度),但2005年的惠更斯登陸任務揭示了另一類湖泊,它們是由汽油中的碳氫化合物(主要是甲烷和乙烷)構成的。

羅斯柴爾德認為,化學的普遍規律縮小了一些選擇。「我很難想像另一種不是基於碳的生命形式」,她說。因此,在設計尋找生命的行星任務時考慮到這一點是有意義的。作為生命的溶劑,水也「有很多優勢」。即使在土衛六的甲烷湖中發生了有趣的化學反應,它們也會因為寒冷的溫度而大大減慢。生命能以如此緩慢的速度進行嗎?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斯圖爾特·巴特利特對此持開放態度。他說:「泰坦的大氣中可能漂浮著一些有機體,它們實際上是靠喝汽油來維持生命的」。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任何有資格被稱為活著的實體,都具有不依賴於其精確化學成分的屬性。然而,要說出這些普遍的品質究竟是什麼,困難到令人感到沮喪。生命系統——甚至細菌——都是極其複雜的,由世代之間傳遞(在我們的例子中是通過基因)並創造組織的信息來維持。但這不是晶體般冰冷、死寂的順序,在晶體中原子以規則的模式堆積在一起。這更像是城市的動態秩序或雲的形成,科學家說這是「不平衡的」:它不斷地補充能量,不會陷入靜止狀態。

上世紀70年代,詹姆斯洛夫洛克參與設計維京登陸車時,曾建議尋找環境中的化學不平衡——也許只有生命才能在地質時間尺度上維持這種不平衡。但是「有序不平衡」的狀態也可以在非生命系統中找到,比如流動的液體,所以單憑這個標準並不能挑出生命。

巴特利特與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麥可黃合作,認為我們需要擺脫地球生命思維的束縛。他們建議引入一個更廣泛的範疇,稱為「lyfe」(以一種奇怪的西方鄉村風格發音為「loif」),而我們所知的生命只是其中的一種變體。「我們的提議試圖打破一些潛在的偏見,因為我們是這一個lyfe實例的一部分,」巴特利特說。

他們為lyfe提出了四個標準:

1.它利用環境中的能源,使其不致變得統一和不變。

2. 它呈指數增長(例如通過複製)。

3.它可以自我調節,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穩定。

4. 它學習和記憶有關環境的信息。達爾文的進化就是這種長時間學習的一個例子:基因保存了對特定環境的有益適應。

這兩位研究人員說,有一些「sublyfe」系統只滿足其中一些標準,也許還有「superlyfe」滿足其他條件:lyfe形式的能力超出我們的能力,可能會像我們對待覆雜但非生命的過程(如晶體生長)一樣看待我們。

巴特利特說:「我們希望這個定義能充分釋放我們的想像力,使我們不會錯過可能隱藏在眼前的lyfe。」他和黃認為,一些生物可能利用地球上尚未開發的能源,如磁場或動能(即運動的能量)。巴特利特說:「目前還沒有已知的生命形式直接利用動能進行新陳代謝」。

他們說,可能還有其他儲存信息的方式,而不是像DNA這樣的基因鏈。例如,科學家已經設計出使用二維合成分子陣列(如棋盤陣列或算盤)來存儲和處理信息的人工方法。巴特利特說lyfe和非lyfe之間的區別可能是模糊的:「alyve」可能是一個程度問題。畢竟,科學家們已經在爭論病毒是否是合格的生命——儘管沒有人懷疑它們破壞生命的能力。

他對Nasa工作定義中的觀點表示懷疑,即lyfe/生命只能在達爾文式進化中產生和發展。他說,即使是陸地生物,也可以不依賴達爾文的隨機突變機制以及選擇有利突變的資源競爭機制來塑造它們的行為。他說:「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當然會發生,但我認為它需要被擴展到生物知識的更大範圍內。」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和物理學家薩拉·沃克對此表示贊同。她說:「可能有一些系統具有許多生命屬性,但從未跨過達爾文主義生命的門檻。」。

但是在Kershenbaum的新書《銀河系動物學家指南》中,他說,很難想像還有其他過程能產生出值得被認為是有生命的複雜化學系統,自然選擇進化遵循「我們知道的不僅適用於地球,而且適用於宇宙其他地方的明確原則」,他非常有信心這將推動外星行星上生命的多樣性。他認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對它的其他屬性做出合理的假設:例如,生命將會有一個像光合作用這樣的過程來從母星獲取能量。


這是一幅藝術家對土衛六上的液態烴海洋的印象,土衛六是我們太陽系中很有希望能尋找到生命的地方。圖片來源:NASA

巴特利特和黃還質疑,lyving的東西是否必須有清晰的物理邊界。畢竟,雖然我們可能認為我們是皮膚內部的一切,但我們依賴於我們體內的其他有機體:腸道中的細菌微生物群。一些哲學家認為,我們的思想超越了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比如我們的技術設備。「我們認為lyfe是一個可能在整個行星尺度上發生的過程」,巴特利特說。沃克同意「生命過程的唯一自然邊界是行星」——這讓人想起拉夫洛克的蓋亞假說。

但是,羅斯柴爾德說,如果沒有分子成分的限制,生命系統的所有成分在環境中都會被稀釋掉,就像墨水滴在水中一樣。Kershenbaum說,如果進化論符合達爾文的理論,就需要分離的、有邊界的有機體,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別的東西與之競爭。

沃克認為,事實上巴特利特和黃在試圖從terracentrism中解放生命觀念方面做得還不夠。她說,他們關於lyfe的概念「是在現有定義的基礎上提出更廣泛的定義,從而解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許多問題。」它仍然有許多相同的基本問題。我們不需要新的生命定義。我們需要的是新的理論,能夠揭示支配我們宇宙中生命物理學的基本原理。」

另一種擴大我們對生命可能是什麼的看法的可能性是,我們能夠在實驗室裡從零開始創造出與任何已知完全不同的生命系統。羅斯柴爾德說:「我們比你想像的更接近這個目標」。事實上,這可能已經發生了,我們沒有意識到,她半開玩笑地補充道。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在尋找什麼,一些研究人員可能已經創造了一種新的生命形式,並把它衝進水池。

最後,羅斯柴爾德說,也許我們不應該太確定生命是否符合任何自然定義。「我相信我們現在擁有的是生命的非自然定義,因為我們只有一個數據點。我想知道生命是否就是我們所定義的那樣。」

Kershenbaum說:「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非常奇怪和出乎意料的系統,以至於我們無法確定它們是否存在」。「但是,如果我們發現一些真正有趣和複雜的東西,不太符合生命的定義,那仍然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成就。我們不會因為它不符合我們的定義而忽略它!」

相關焦點

  • 重新定義生命?理論物理學家如何幫助發現外星生命
    在美國科學家們傾向於尋找與地球上的生命有某種相似之處的生命跡象。但是,遵循這種對生命的狹隘定義可能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人的原因。我們真的是獨自在宇宙中,還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尋找什麼?一些研究人員說,如果科學家們能找到一個不那麼「以地球為中心」的生命定義,那麼找到外星人可能會有更好的運氣。換句話說,科學家需要擴大搜索範圍,以解釋外星生命可能與地球上的生命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的可能性。
  • 我們要改變搜尋外星人的方式,從宇宙學角度定義生命
    即使人類科學探索歷程中出現諸如此類的重大發現,它們的出現也將伴隨著諸多爭議,很快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我們無法從這些發現中證實外星生命存在的確鑿證據,目前我們當務之急是需要改變以何種方式搜尋外星生命! 2020年,科學家探索外星生命炒作周期也沒有什麼不同,研究人員宣稱,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磷化氫,這可能是潛在外星生命的證據。
  • 我們要改變搜尋外星人的方式,從宇宙學角度定義生命!
    即使人類科學探索歷程中出現諸如此類的重大發現,它們的出現也將伴隨著諸多爭議,很快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我們無法從這些發現中證實外星生命存在的確鑿證據,目前我們當務之急是需要改變以何種方式搜尋外星生命!2020年,科學家探索外星生命炒作周期也沒有什麼不同,研究人員宣稱,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磷化氫,這可能是潛在外星生命的證據。
  • 生命的定義是什麼?難道只有像地球一樣的人、動物和植物才叫生命
    自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人類一直使用包括探測地球之外的電波、天文望遠鏡觀測潛在的宜居行星等方法探測外星生命存在的跡象,但迄今為止並沒有確切證據表明外星生命的存在。有人認為發現外星人的機率很小,也有很多人認為外星生命必定存在。
  • SETI研究所公布全新「尋找外星智慧生命」計劃
    SETI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有一個非常具體的目標,並將其命名為:「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現在,根據SETI研究所與新墨西哥州的甚大天線陣(VLA)天文臺之間的新協議,科學家將掃描整個天空以尋找外星文明的跡象。該項目將是艱巨的,將需要使用28臺大型射電望遠鏡,但這可能是天文學家在宇宙中找到外星智慧生命的最佳機會。
  • 無論是否存在外星生命,我們應先明白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這世界上最神奇和最神秘的存在就是「生命」,生命的誕生是偉大的。而思考生命的意義,似乎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問題。人是唯一尋求意義的動物,沒有意義也要創造出意義來,於是就產生了哲學、宗教、藝術。然而,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
  • NASA:外星生命或潛伏在這顆星球,如果發現外星生命,我們怎麼做
    根據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有一些衛星是具備孕育生命的潛力的,如泰坦星、歐羅巴等天體。當然,指的是孕育生命的潛力,並不是說在這些衛星上面已經發現外星生命。NASA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歐羅巴可能具備支持上面的必要條件,外星生命或潛伏在這顆星球上。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尋找外星生命時,都會參考地球孕育生命的條件,如需要有液態水等。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這顆衛星歐羅巴的內部存在液態水,其含水量非常豐富,在它表面的冰層看起來就像一個外殼。如果在歐羅巴的液態海洋中有穩定的熱源,那可能會出現外星生命。
  • 巴夏:生命的定義
    問:我在尋找(外星)生命領域的工作,這也是我來到這裡,跟你對話的原因巴夏:你是說,尋找太陽系之外的生命嗎?問:在科學界,關於「生命是什麼」也是有做定義的巴夏:在你繼續之前,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問:好的巴夏:我出現在這裡,對你來說,是不是一種「異端邪說」呢?問:不,不再是了巴夏:謝謝!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生命世界」,或顛覆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外星球,存在生命嗎?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太陽系內暫時只發現我們地球存在生命,在外星球暫時還沒發現外星生命,難道我們地球是唯一的生命星球嗎?雖然還沒找到外星生命的跡象,但很多研究表明,在宇宙中,還是存在不少可能適宜孕育生命的星球。
  • 外星生命不一定是人形,或許存在無形的外星人,甚至有矽基生命!
    生命是很容易辨認的,生物能移動、生長、進食、排洩、繁殖等。很簡單,在生物學中,研究人員經常用首字母縮寫「MRSGREN」來描述它。它代表運動、呼吸、敏感、生長、繁殖、排洩和營養。但是,英國第一位太空人、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化學家海倫·沙曼卻表示:我們中間可能生活著無法發現的外星生命,那這怎麼可能呢?
  • 如何正確辨別外星生命?可能有多種生命形態
    正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見到過或找到過外星人,於是就有了關於外星生命的各種推測。當然這些推測並不僅限於電影中,今天大多數對外星人的探索都是基於假設和推測的。因此,有人提出人類一直沒找到外星生命的原因是我們的方向出了錯。那麼我們到底怎麼出錯了呢?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外星生命?
  • 深海帶給我們關於外星生命的啟示
    我們一直認為,外星生命會以小綠人的形式存在。但就在地球上的海洋中,也有著許多例證,告訴我們外星生物會有多麼不可思議。在這篇文章中,供職於美國國家進化綜合研究中心,為《深海新聞》 撰稿的克雷格•麥克萊恩博士 為我們講述了,深海生物對我們研究天體生物學中可能存在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啟示。作為人類,我們一直有三個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哪裡去?
  • 外星生命——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少得多
    #宇宙中複雜的外星生命在哪裡?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科學家們很可能不會在那些被有毒氣體燻得焦頭爛額的行星上找到外星人,這項研究極大地減少了科學家們能夠幸運地找到外星人的世界的數量。過去,研究人員根據行星與其恆星之間的距離來定義「宜居帶」;像地球這樣的行星,軌道距離適中,溫度適宜,液態水可以在行星表面存在,這樣的行星被認為是「宜居」的。但研究人員說,雖然這一定義適用於基本的單細胞微生物,但不適用於複雜的生物,比如從海綿到人類的動物 。
  • 未來,我們如何定義「生命」
    南都訊 記者黃茜發自北京 當人工智慧佔領地球,當未來某天人類停止繁衍,未來的生命將以什麼形式存在?9月5日開幕的第二屆北京媒體藝術雙年展以「後生命」(post-life)為主題,探討「血肉之軀」以外另一種智慧存在的可能。
  • 外星生命可能一直隱藏在月球或火星等巖石物體的最深處
    外星生命隱藏在月球或火星深處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阿維·勒布呼籲科學界我們不僅要從浩瀚的可觀測宇宙中尋找神秘無線電信號來源,還必須鎖定外星人傳送給人類的外星信號。在新的美國科學人文章當中,阿維·勒布認為若要尋找外星智慧,我們探索的方式應該把重點放在無線電和雷射掃描外星的信號上,這位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從來不會刻意迴避討論關於外星生命的話題。
  • 人工智慧的下一步是什麼?我們應如何定義生命?
    那麼,人工智慧機器人的下一步是什麼呢?如果它們能夠模擬生物,我們能否授予它們作為生物的資格?甚至能否授予它們人格呢?近年來一系列令人激動的技術進展,如能夠利用核酸鏈開展快速平行計算的生物計算機、以及索菲亞等具有人工智慧的類人機器人等,都需要科學家好好定義「生命」這一概念。事實上,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賦予了索菲亞這樣的機器人國民身份。
  • 飛碟與外星生命
    現代科學稱為外星生命,其實這與各家宗教裡面的神魔存在相關。
  • 探測器在火星人身上直接壓過 是因無法定義生命
    他們花費了幾千年時間進行思考,到底是什麼幫助物體活著?從亞里斯多德到卡爾·薩根(Carl Sagan)等偉大的哲學家都曾給出自己的看法,但他們依然無法給出令所有人都滿意的定義。從字面意義上說,我們還沒有找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 10 種搜尋外星生命的方法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提起 海豚的智力。缺乏四肢的海豚無法發明和使用複雜的工具,但它們的智力是毋庸置疑的。更何況或許還有其他類似海豚這樣的智能生命體存在。智能生命體的定義是 否 就是指能夠使用技術或擁有社交能力的生命呢?篤信凌駕於其他所有智能生命體的我們,又是否太過無知自大了呢?
  • 遲遲找不到外星生物,天體生物學家:人類對「生命」認知其實有限
    外星生命一直是各國政府與太空公司積極探索的方向,近年火星、金星、木星多次成為太空計劃的探索標的,但到底人類用什麼方式去辨別生命會不會其實外星生命很早就出現,只是我們不知道?想找到生命總要先定義生命各國間不斷發射太空探測器,猶如展開一場太空競賽,希望能搶當第一個發現外星生命的國家,不過苦尋多年至今都還沒有結果。其實有一派科學家認為,要先釐清尋找的生命到底是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