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杭州城市大腦起步於2016年4月,以交通領域為突破口,開啟了利用大數據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如今已邁出了從治堵向治城跨越的步伐,取得了許多階段性的成果。今年8月,杭州城市大腦首個區縣樞紐在下城正式建成,實現了「區縣平臺」到「區縣樞紐」的跨越,形成市級中樞—區縣樞紐—街道節點的新模式。
2019年以來,杭州市下城區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實戰為檢驗,按照「資源整合、互聯互通、數據協同、分級應用」的理念,全力打好建設、管理、應用三套組合拳,以信息化手段為牽引,推進城市大腦數字駕駛艙在提升中心城區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相關工作探索與實踐重點聚焦在以下3個方面。
聚焦互聯互通,建好數字駕駛艙
杭州市下城區堅持橫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縱向區、街道、社區(園區)持續發力,打造「1+8+X」(即1個區級數字駕駛艙,8個街道數字駕駛艙,多個社區、園區數字駕駛艙)的數字駕駛艙下城模式。
一是率先發布城市大腦區縣級平臺。依託城市大腦中樞體系,應用三維實景地圖,整合資源建成杭州城市大腦下城平臺。開發拓展住建、衛健、統計、城管等部門駕駛艙功能。建成區級駕駛艙手機版——「掌上微駕」,實現從「掛圖作戰」到「帶圖作戰」的跨越。
二是率先建成街道級數字駕駛艙並實現全覆蓋。8個街道數字駕駛艙總體框架與區級駕駛艙一致,實現市、區、街三級任務、職能、責任協同。同時由各街道根據自身實際、資源稟賦進行個性化開發,已形成「出租房五色管理」「安心堂食」等各具特色的街道駕駛艙模塊。
三是率先建成社區、園區數字駕駛艙。在杭州新天地區域0.6平方千米範圍內,圍繞「吃、住、行、遊、娛、購」六大板塊,全面落地「歡樂旅遊、舒心就醫、便捷泊車、陽光廚房、智慧電梯」等綜合應用場景,效果良好。最近又在萬家星城等5個社區試點社區數字駕駛艙建設,並將全區推廣。
聚焦實戰實效,用好數字駕駛艙
數字駕駛艙基礎在建設,重點在應用。一是加好油門,跑出打贏「兩戰」的加速度。主動作為、危中尋機,將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戰役作為數字駕駛艙實戰練兵機會。比如,在疫情防控中,通過「疫情監測」模塊,做好對轄區人、車和居家隔離的精準管控,累計預警重點疫區人員上萬人次,監測機動車數萬輛次、居家人員數千人次,守住了「小門」。開發「志願匯+健康碼」的「青小二」平臺,實現全區99536名志願者力量的有效調配。在復工復產中,率先應用「杭州健康碼」助力企業復產復工,開發數字駕駛艙「工地智能復工返崗」服務模塊,為全區106個在建工地的19611名返崗員工提供了快速服務。
二是換好檔位,當好民生福祉的助推器。堅持需求導向,聚焦關鍵小事,切實促進為民服務提檔。比如,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與樹蘭醫院、公羊會、武林商圈商業綜合體等民營醫院、公益組織和企業的合作,並對全省唯一試點項目「0~3歲嬰幼兒照護」開發了模塊應用,推進智慧醫院、智慧養老、智慧商圈、智慧撫育等建設,擴大城市大腦建設的參與面與生態圈。通過駕駛艙「一鍵應急」指揮功能,做到人員聯動、全域協同、一鍵指揮,在有關路面突發塌陷事件中,潮鳴街道就及時利用街道駕駛艙啟動應急響應預案,通過應急指揮功能及時發布疏散指令,為處置爭取了「黃金10分鐘」,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在杭州市組建了首個精細化城市管理「紅旗班」,運用城管數字駕駛艙,配置AI智能監控、5G無人駕駛掃地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實現由傳統的人工保潔轉變為依託數字駕駛艙、智能化管控的「城市管家」,打造可以「席地而坐」的城市公共空間。
三是踩好剎車,找準基層減負的突破口。把數字駕駛艙作為「走親連心三服務」的新載體,依託數字駕駛艙為基層減負。比如,新天地數字駕駛艙投入使用後,應急指令發布從原來900秒縮減為57秒、電梯被困人員營救時間從平均30分鐘縮短到7分鐘、管理人員從原來的320人逐步減少到80人,並實現了動態調配和精準投送。再如,疫情期間依託駕駛艙健康自主申報系統和智能尋呼機器人,收集反饋各類信息數萬人次,平均為社工節省了2/3的電話回訪工作量。社工們普遍反映,數字駕駛艙讓他們有了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聚焦常態常新,管好數字駕駛艙
數字駕駛艙不但要用得好,更要管得好。一是明確制度,規範運行。率先出臺《城市大腦下城平臺數字駕駛艙建設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要求數字駕駛艙與街道社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合署值守,實行在線備勤。
二是盤清底數,動態更新。堅持把盤清底數作為基礎環節,在區級數字駕駛艙上整合四個平臺、雲上城管、企業服務等80餘個系統,梳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類179項數據指標,歸集人、房、企、事等方面數據5.53億條。積極與三大通信運營商、浙江每日互動公司等單位合作,為數字駕駛艙充實全區實時人口、志願者等數據,使駕駛艙的數據更加精準有用。截至目前,接口服務調用總量數萬條、數據頁面查詢量數十萬次,位列杭州市各區(縣、市)前列。
三是查漏補缺,守住底線。按照「分層管理,分級授權」原則,做好網絡安全漏洞掃描修補、弱口令排查整改等工作,全區458臺雲上伺服器運行安全穩定,在全市數據安全檢查中,連續兩年以滿分成績名列區(縣、市)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