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區「一圖一盟一空間」市民學習三年行動計劃——市民學習微聯盟成立。
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形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是提高全民素質、推進繼續教育、提升國家發展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本周五(11月20日),「2020年杭州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暨下城區終身教育超市開幕式」將在浙江省展覽館舉行,本屆活動周的全市活動主題是「全民智學,對標『重要窗口』,助力『雙戰雙贏』」。活動承辦方杭州市下城區的活動主題是「全民智慧學習,全域美好教育」。
在本次開幕式上,將展示下城區打造的「一圖一盟一空間」「1050工程」「武林銀杏」「手工的村落——鄉村振興」「享學雲直播」等多個終身教育品牌,呈現下城區全域推進終身學習空間打造,拓展終身教育資源共享,強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的豐碩成果。
下城區以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為目標,構建高質量的終身教育體系;以社區為依託,打造終身教育特色品牌,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大眾化、開放型的教育活動;以需求為導向,藉助多種平臺,融合各類資源,推進內涵式發展,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終身教育。
享學雲直播 學習新場域的數位化探索
當前,疫情防控仍然不容鬆懈。線上教學,成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作戰」形勢下的有力工具。
為了讓宅在家的居民們依然能享受豐富的精神生活,今年,下城區社區學院進行了杭州市首個社區教育直播課試點,為滿足廣大市民的「不出戶也能學」的學習需求,推出內容涵蓋運動、生活、手作、心理等方面的線上直播課,並開拓專項定製課程和系列課程,將多元化課程與精細化教學有機結合,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開播不到半載,累計40餘節直播課,超過兩萬人次觀看。其中,社區學院與區委組織部合作,開拓專項定製課程,助力線上直播課程,與區婦聯聯合打造「女性學堂」線上培訓;與區教育工會聯合打造「雲享」學堂,不僅使本區教職工受益,還利用網絡豐富了貴州黎平山區教師的課餘生活。
為了搜索更方便,打開更快捷,觀看更流暢,社區學院對直播平臺不斷進行優化,開發專屬的「享學雲」直播小程序。下城區社區教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丁越說,傾力打造的「一間多主題」直播間,滿足了市民學習多樣化的需求,更增強了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社區教育 在家門口享受終身學習的樂趣
11月13日上午,下城區社區學院106教室傳來了悅耳動人的歌聲,40位「聲樂班」的學員們在學唱著名歌唱家黃瑩的歌曲《我和祖國》。班長俞小玲說:「我今年63歲,參加聲樂班已有8年。下城區社區學院請來的老師也很專業,是杭州歌舞團歌唱家張樂園。在張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學得可有勁頭了。」
為了實現家門口的終身學習願景,下城區社區教育正傾力打造「一圖一盟一空間」的下城市民學習三年行動計劃。「一圖」即「享學地圖」,指的是基於用戶視角的市民學習移動地圖。「一盟」即「市民學習微聯盟」,是下城市民學習點或社團組成的非正式團體。「一空間」即 「下城市民學習空間」,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整合全域學習點資源,為市民提供「家門口」的學習服務。
下城區社區學院院長伍卓凌說,「一圖一盟一空間」相互關聯,又各有側重,最終實現「學習點——學習圈——學習空間」市民學習三級體系,滿足下城市民和項目參與者日益增長的終身學習需求。
此外,自2016年啟動,發展數年的「1050」工程也是下城區終身教育的金名片。「1050」的意思是,每年通過深入挖掘區域內各類資源,評選認定10個「民家工作室」和50個「精品學習型社團」,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凝聚力強、氛圍濃厚、活躍在社區的學習共同體。2020年,改革推進「1050」工程,升級實施方案,修訂評選規則,開展梯級培育,甄選出10家「民師民家工作室」。「1050」工程在下城社區教育領域中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為構建下城市民學習空間奠定基礎。
老年教育 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家住杭州下城區朝暉街道的劉大媽今年63歲,精神矍鑠,狀態年輕。劉大媽說:「我保持狀態年輕的秘訣是讓學習充實生活。」每周,劉大媽在街道老年學堂學習衍紙、瑜伽、數獨等課程。在家門口就能獲得老年教育服務,享受終身學習的樂趣。劉大媽參加的是下城區社區學院、朝暉街道和中大金石集團有限公司在今年聯合組建的第一所街道老年學堂——杭州市下城區朝暉街道老年學堂。而作為區本級的下城區社區學院老年學堂近年來與時俱進,逐步形成了「武林銀杏」老年教育品牌,是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評定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武林銀杏」老年學堂發展至今已擁有45個班級,包括唱歌、戲曲、舞蹈、器樂、美術、綜合五大類課程,20多位老師,1500多名學員。隨著課程報名人數的不斷增加,為了解決供不應求的情況,老年學堂設立了「訂單式學科」「互助式團隊」「流動式教室」「開放式課時」的「四式」課程模式,靈活滿足老年人需求。
比如,老年學堂通過調查了解到老年人對古文化很感興趣,於是舉辦了以旅遊文化為主題的講座。課上、課下雙結合,通過景點來講解一些地方的歷史人文,帶領學員們參觀張同泰等文化名勝古蹟,來鞏固課上的理論知識。多形式、多內容、多層次的文化旅遊講座,讓老年人接受人文地理文化教育,提升了自身素質和文化內涵。
成人教育 讓成年人追求學習走向未來
「手工的村落——成人教育助推鄉村振興」項目作為下城區成人教育的創新成果,以構建鄉村產業和文化內生循環力為主要目標和任務,將教育生態與經濟生態融合互通,在生態鏈上推動產教融合,形成助推鄉村振興的成人教育新模式。
為此,下城區社區學院和浙江「土布紡織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浙江小巷三尋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聚焦傳承非遺項目土布紡織技藝,通過「手工的村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產教融合的問題,用精準化、產業化、協同化助推鄉村振興。
項目實施以來,以小巷三尋土布手工藝非遺為核心技術,成功打造「手工的村落」項目示範村落點9個,覆蓋浙江、雲南、西藏、貴州4省;通過土布手工藝培訓,成功幫扶當地農村留守老人及留守婦女達1200多名,實現月平均收入1000元;保護村落手工藝達到4種,並協調新銳設計力量設計研發產品種類達到40多種;組織、策劃或參與手工藝等各類活動達到50餘場次,在鄉村中建立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開展手工藝培訓及訂單培訓。
說起訂單培訓,下城區社區學院還有一個根據受訓者需求,培訓項目「專享定製」的「享學堂」成人培訓品牌。
目前,「享學堂」已開設了「幸福時光」「手作傳情」「職業修煉」三大系列,杭式美食之「名品三絕」、手工工坊之「浪漫風景」、禮儀服飾之「草木霓裳」等十個大項和近三十個培訓小項的成人培訓項目。2020年「享學堂」被評為「浙江省成人教育品牌項目」。
下城區社區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黃偉說,「十四五」期間,下城區將進一步完善全民終身教育體系,全域打造「下城市民學習空間」,同質連線、同向為片、同域劃圈、同集成雲;啟動「學養一體化」助老學習計劃,發展智慧型無邊界成人教育;聚焦網際網路+社區教育,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拓展終身教育共享資源,強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共同塑造多樣化終身學習場景,促進全民智慧學習,全域美好教育,營造享學下城、全民學習的城市文化氛圍。(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