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個支部一個故事」
為貫徹落實市委、區委關於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工作要求,進一步深化拓展「澎湃100」黨課大比武的內涵和外延,激發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主體意識,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7月起,區委組織部在全區近2500個基層黨支部中全覆蓋開展了「一個支部一個故事」主題活動,旨在聚焦支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傳承支部歷史、弘揚支部傳統,展示一批主題鮮明、內容鮮活,具有影響力的感人故事,作為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素材,不斷擦亮「虹講堂」黨員教育品牌,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活動啟動後,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參與,在挖掘故事、講述故事、聆聽故事的良好氛圍中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在回顧過往、立足當下、展望明天的過程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和投身虹口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今天,
小虹將帶您
走近涼城新村街道
汶二居民區第二黨支部,
聆聽他們的支部故事——
涼城新村街道汶二居民區第二黨支部
造原子彈的也能造福小區
講述人:涼城新村街道汶二居民區第二黨支部
委員 張聞華
涼城新村街道汶二居民區第二黨支部現有黨員48名,這其中有一名黨員在社區中小有名氣,他就是支部委員顧文元。顧文元今年75歲,1965年參加工作,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核工業部華東公司工程師一職,長期從事我國核武器研製試驗工作,因成績卓著而獲得系統「優秀黨員」稱號。自2005年光榮退休後,他發揮餘熱,積極投身於社區服務,成為了支部的黨員志願者骨幹。
1
老夥伴們的老夥伴
「鄰居有困難,我當然義不容辭,能幫忙的一定幫。」退休15年來,顧老師在小區裡是出了名的熱心人,小區居民遇到麻煩事,甚至是家裡一些瑣碎小事都會請他幫忙,而他總是有求必應,左鄰右舍對於顧文元都是稱讚有加。
對於小區或同樓裡的獨居老人,顧文元更是一直牽掛在心。獨居老人李奶奶遇到了一件突如其來的煩心事,二樓住戶家中水管爆裂殃及到了她家,望著房間裡「水漫金山」的場景,李奶奶頓時束手無策,急得團團轉,那時,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同門棟的老鄰居顧文元。
顧文元得知情況後,耐心安撫老人,第一時間與居委會取得聯繫,並與居委會書記、老齡幹部一起幫老人排出屋內積水,擦乾地板和家具,很快解決了燃眉之急。之後,他又好事做到底,幫著李奶奶與二樓的涉事居民商量賠償問題,並聯繫維修工程隊將李奶奶家屋內損壞處修繕一新。最終,這件事得以圓滿解決,李奶奶也是感激不盡,而顧文元卻擺擺手說道:「應該的,應該的。」
鄰裡之間難免因為磕磕碰碰而產生矛盾,遇到難以調和的時候,顧文元總會充當有原則、有底線的「和事佬」,耐心地做好雙方的思想工作。他經常勸導大家:「我們都是鄰居,遠親不如近鄰,不能因為一些小事情就爭吵起來,要相互理解、相互謙讓,這樣才能真正和諧相處。」
2
垃圾分類的帶頭人
去年以來,垃圾分類成為了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顧文元在其包幹的點位上以身作則,時刻用高標準嚴要求完成工作任務。
「要讓每一位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和定時投放的習慣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需要堅持。」顧文元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哪怕是炎炎夏日,三十多度的高溫天,顧老師依舊堅守崗位,一旦發現居民亂扔垃圾,他會耐心講解,真誠溝通。看到散落在垃圾桶或垃圾廂房外的垃圾,他做到及時處理,確保點位乾淨整潔。看到點位周圍花草綠化帶中有垃圾,他也會主動撿出來,分好類再投放。
「這樣的精神,著實讓我們這些年輕人都頗為感動。」許多支部的年輕黨員說道。大家都為顧文元翹起了大拇指,但他卻淡淡地說道:「垃圾分類和定時定點投放是一項持之以恆的工作,靠的是每個人的自覺,靠的是每個人的堅持和努力,這件事情才能做好。既然如此,我作為一個老黨員,更要以身作則。」在顧文元的帶動下,支部的年輕黨員們都卯足了勁要為小區垃圾分類作出自己的貢獻。久而久之,居民將垃圾分類記在心裡,並且落實到了行動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帶頭學雷鋒,積極參加志願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熱誠關愛他人,多做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作為一名老黨員和社區志願者,顧文元雖已年逾古稀,卻依然活躍在社區的角角落落。在汶二居民區第二黨支部裡,還有很多像顧文元這樣的黨員,他們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轉化為自覺行動,他們帶領更多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共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社區大家庭。
原標題:《「四史」學習教育 | 「一個支部一個故事」——造原子彈的也能造福小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