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提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那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四史」是什麼關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四史」學習中究竟處於什麼樣的地位,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對一般自然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執政黨建設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科學闡釋,揭示了宇宙、人類、政黨、國家和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演進及其動因,始終指引著人類前進的方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看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500年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從單一到多樣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100年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史。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獲得人民支持,贏得革命勝利,渡過建設難關,迎來改革輝煌,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歷史,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從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從傳統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一窮二白走向全面復興的歷史;改革開放40年歷史是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僵化走向活力、從落後走向發達、從世界邊緣走向世界中心的歷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積極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的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趟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經歷了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國奇蹟」「中國聲音」「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正在形成「中國震撼」,悄悄改變世界的走向,「一場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正在悄悄到來」。由此可見,世界社會主義命運、中國命運的歷史變遷,離不開馬克思主義與世情國情的契合,「四史」的本質,歸結為一句話,就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四史」之本體,揭示的是「四史」之真諦。「四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實踐,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歸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統領「四史」內容、過程、結果、走向及其動因,因而成為打開「四史」寶庫的金鑰匙,是揭開「四史」之謎的法寶。
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繫和發展的觀點,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
歷史昭示未來,學習歷史是為了走好未來的路。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和發展變化的,只有理論不斷聯繫實際,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實踐的觀點、普遍聯繫和發展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它貫穿於馬克思主義發展全過程,體現了人類活動的客觀性、主體性、能動性、目的性和具體性。毛澤東曾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併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列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繫的。」17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實踐,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20世紀末,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到嚴重挫折和低谷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繼續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和理論探索,推動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系列理論的創新,從而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豐富和發展了經典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煥發出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恩格斯曾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它」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
學習「四史」,要做到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受用。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過時論」就始終伴隨其左右,賴以為據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客觀歷史條件的變化,二是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挫折和局部失敗。而學習「四史」的重要價值之一,就是可以從中找出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的答案,因為「四史」恰恰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創新的最好證明。學習「四史」,可以讓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做到「四史」學習融會貫通
恩格斯曾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的方法。」在「四史」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掌握學習方法,準確把握「四史」學習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可見,學習「四史」的目的是用唯物史觀所提供的分析工具,透析人類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以史為鑑,鑑往知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回顧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發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僅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而且是將歷史和現實的經緯貫通起來的一條紅線,同時又是認識歷史全貌的科學的視角、立場和方法。「四史」不僅僅給人們提供素材、史料和現象,更需要人們抽絲剝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進行科學的分析、演繹和推理,從而揭示真相,發現規律,而這,恰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超越世界各種思潮的獨特優勢。在中華民族生靈塗炭、任人宰割的近代,無數仁人志士對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無濟於事,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依靠真理的力量和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引領中國人民走出了黑暗、建立了新中國,今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繼續秉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引領中國人民走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
由此可見,從中國共產黨創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始終是立黨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創新發展的基本遵循和理論源泉。可以說「四史」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歷史產物,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精悟透用好,才能真正把「四史」學懂弄通。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