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工作有了「大腦」:大數據讓應急管理更智慧

2020-10-18 趣味科技v

隨著多雨季節的來臨,長江中下遊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正牽動著全國億萬人民的心。而如何用高科技武裝防汛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成為了當前各地政府最為迫切的研究課題。

運籌帷幄的「防汛大腦」

2020年7月初的一天,因為連續不斷的降雨天氣和持續升高的水位,浙江省金華市正式發布了暴雨橙色預警。

如臨大敵的金華防汛抗旱指揮部裡,擠滿了金華市的領導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連空氣也似乎變得格外凝重。外面的雨越下越大,地面的水越積越深,人們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焦點,都匯聚在指揮部的大屏幕上。作為本次防汛工作的指揮中樞,「金華防汛大腦」正在運籌帷幄,一邊在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各類汛情信息和數據,一邊結合多方信息進行大數據推演,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情進行提前預警,並迅速提供相應的指揮調度方案。

在磅礴大雨中,一條又一條的指令從「金華防汛大腦」接連發出,各項搶險救災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終於,在「金華防汛大腦」的出色指揮和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金華市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這場大暴雨,有力地保障了各項應急搶險工作的順利完成。

大數據讓應急管理更智慧

近年來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人類社會每天產生的數據也呈現出爆炸性增長,並且在政府、學界、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的分析和決策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而正確使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為防汛工作裝上智慧的「大腦」,將會在應急管理事務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金華防汛大腦」在防汛工作中的卓越表現,正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在應急管理中成功應用的一個典型範例。

為了提高國家應急管理水平,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2018-2022年)》)指出,編制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是實現應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首要任務,並重點提出要「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先進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從而實現應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發展」,以及「堅持創新驅動原則。把握全球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移動互聯、IPv6、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應用,加強應急管理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不斷激發創新內生動力、營造創新良好生態、拓寬創新發展途徑。」

不僅如此,該戰略規劃框架還明確提出了在2020年「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基本建成覆蓋重點風險領域的感知網絡、多手段融合的國家應急通信網絡和北京主數據中心,計算、存儲等基礎設施全面雲化」的建設目標,以及到2022年「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移動互聯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形成高度智能、自我進化、共享眾創的應急管理信息化新生態,實現應急管理全面感知、動態監測、智能預警、扁平指揮、快速處置、精準監管、人性服務,信息化發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宏偉藍圖。

有了「金華防汛大腦」的珠玉在前,據悉寧波、慈谿等其他地市也在籌劃通過構建「防汛大腦」,讓防汛抗旱等應急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高效、更加智慧。可以預見的是,當「防汛大腦」在全國各地普及的時候,將推動我國的防汛工作實現從「智能防汛」到「智慧防汛」的全新升級,我國的應急管理也將提升至一個全新的水平。

數據中臺讓數據產生價值

說起「金華防汛大腦」,就不得不提到當下在大數據領域炙手可熱的一個名詞——數據中臺。

作為企業下一代IT基礎設施,數據中臺不僅是數據、組織、技術、產品的一個集合體,更是企業應對數智化浪潮趨勢的企業戰略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核心價值在於逐步整合全域數據,打通壁壘,形成來源統一、高質量的數據及服務,服務於業務運營,通過簡單易用的一站式工具,降低數據獲取成本、協作成本、技術門檻,提升數據使用效率,促進數據資產增值。

以前文提到的「金華防汛大腦」為例,該解決方案由阿里雲及其合作夥伴袋鼠雲攜手打造。作為數據智能中臺理念的創導者,袋鼠雲經過多年的行業實踐和沉澱,將數據中臺建設理念歸納為「5+1」。其中「5」是指「數據中臺建設五步法」,包含了數據中臺從理念認知、落地建設到場景應用的全流程。

1、諮詢:幫助用戶對現有的數據資源進行盤點和統計,了解有哪些數據,能做什麼,相當於數據中臺的頂層設計與規劃。

2、規劃:結合頂層設計,對數據中臺頂層設計做詳細設計,確定實施模塊、裡程碑、實施優先級及行動路線。相當於把頂層設計落地成可執行的詳細規劃,每一步怎麼走。

3、建設:將數據歸集、清洗、加工、建模,對數據進行數據資產化。如果沒有這些「髒活累活」的話,那麼所有的數據應用與場景都將會是空中樓閣。

4、應用:幫助用戶搭建全域數據共享能力中心,從而為上層的數據應用提供數據支持,將數據資產轉化為數據價值,從成本中心變成利潤中心,譬如通過智能營銷、決策指揮、精準預測等場景應用,實現數據驅動,挖掘數據價值。

5、運營:數據中臺不像從前的應用軟體,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只要數據量還在增加,數據的緯度還在增加,算法還要調整,就需要建立持續化的數據化運營組織、機制和流程。

在實踐「數據中臺建設五步法」的同時,用戶也離不開隱藏在背後並且貫穿全局的平臺設施,這就是「5+1」中的「1」。袋鼠雲所提供的「1」就是其自主研發的雲原生—站式數據智能中臺PaaS——數棧DTinsight。該平臺不僅覆蓋了離線開發、實時開發、算法開發等多種大數據計算引擎,而且覆蓋了數據同步、批處理、流計算、人工智慧算法、數據治理、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服務輸出等整個大數據生命周期。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如果我們將「數據中臺建設五步法」看成是一本菜譜,那麼袋鼠雲提供的數棧平臺就相當於炒菜用的鍋鏟。只有當「5+1」融為一體,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才能熱騰騰地出鍋。

【數據中臺「5+1」】

數據可視化助力決策者預見未來

「金華防汛大腦」之所以能夠在應急管理工作中大展身手,除了數據中臺在後臺運籌帷幄讓數據產生價值之外,數據可視化的成功應用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在防汛等應急管理工作中,有關人員往往需要匯聚並實時監控不同來源、種類豐富的海量數據,並且還要根據對數據的分析和計算結果,對汛情接下來的規模和走向作出精準預測,提前發布預警並提供指揮調度方案。正因為如此,能夠讓關鍵數據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甚至可以模擬演示未來場景的數據可視化技術,在分秒必爭的應急管理工作中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不少科幻電影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指揮人員面對屏幕上湧現的各種數據和圖像,不停地進行發號施令。如今在數據可視化的幫助下,這些以往只有在科幻大片中才能看到的畫面已然成為了現實。

以「金華防汛大腦」採用的袋鼠雲數據可視化解決方案為例,該方案可實現對多數據源的支持,將紛繁複雜的數據經過轉換、存儲、計算、聯動、交互之後,展現在純界面化的工作平臺,不但清晰明了,而且簡單易用。

不僅如此,它還可以通過可視化建模技術,結合實際場景,對城區的內澇情況進行實時分析和模擬展示,從而提前發布預警並提供指揮調度方案,幫助決策者科學制定災害應對方案,大幅提高防汛指揮決策水平……其帶來的好處可以說舉不勝舉。

事實上,對於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而言,除了防汛應急管理工作之外,從政務服務,到運營指揮,從管理運維,到監控預警,再到數據綜合展示等各種政府機關常見的應用場景,數據可視化都可以大展身手。畢竟這樣一項能夠幫助決策者預見未來的先進技術,足以讓使用者在各項工作中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各類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頻發,對我國的應急管理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快速提高我國的應急管理水平是當務之急。「金華防汛大腦」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防汛工作中開展的成功實踐,在大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同時,也為其他城市的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範例。

相關焦點

  • 婁底:應急指揮有「大腦」,湘中明珠更智能
    目前婁底市應急指揮中心已成為防汛指揮的重要場所,並成為婁底市應急指揮的大腦,除水利外,中心還接入城管、綜治、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市政府值班室等多個業務系統,實現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快速響應、全方位監測監控和高效處置,全面提高婁底市應急管理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 構建崇明「智慧大腦」 建設一流城鄉智能管理平臺
    防汛防臺工作如何科學有效統籌?城鄉管理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雖然看似棘手,但通過城鄉智能管理平臺的"智慧大腦",將會極大提升崇明城鄉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4月2日上午,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政在區科委調研城鄉智能管理平臺建設工作,現場觀摩了城鄉智能管理平臺運行基本流程。
  • 來看看杭州應急指揮大腦如何工作
    但颱風來臨時,是誰在指揮整個城市的防臺抗臺工作呢?上個周末,記者走進杭州市應急管理局的應急指揮大廳,體驗了一次防臺抗臺的應急指揮大腦。步入應急指揮大廳,16個分屏幕構成的全彩LED屏映入眼前,足足有兩米高左右,大屏幕面前設有54個坐席,供杭州市氣象局、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城管局等相關部門會商時使用。
  • 農村防汛預警平臺、無人機巡查、水下地形測量……鎮江新區:智慧...
    金山網訊 農村防汛預警平臺、無人機、水下地形測量、大數據、物聯網……今年鎮江新區的防汛抗洪中,眾多前沿科技大顯身手,空中、
  • 巴彥淖爾市全力建設應急指揮中心打造「智慧應急」中樞大腦
    建成後將逐步接入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城市安全領域感知網絡數據,全面提升巴彥淖爾市應急管理指揮保障、風險監測預警、智能輔助決策、輿情引導能力,最終實現我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一、打造一張圖的「智慧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作為應急管理的「大腦」,在災害事故發生時,「大腦」越智能,越能快速高效精準合理地調配各種應急力量和資源。
  • 民科園安上了智慧「大腦」!一個平臺,數據融合,園區管理更方便~
    民科園安上了智慧「大腦」!民科園安上了智慧「大腦」有了TA園區內的軟硬體系統將聯結起來統一進行管控達到「一個平臺,數據融合」效果園區管理也將更方便了
  • 佛山市應急管理局:持續建設運營城市安全「智慧大腦」
    我有機會跟大家相聚首都北京,並代表廣東省佛山市就城市安全發展創新實踐探索作簡單的陳述,感到很榮幸。我的發言主題是:打通城市『神經脈絡』,構築安全『智慧大腦』。」佛山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魏鈺應邀在「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發言。據悉,該論壇年會於11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開,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聯合主辦。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防汛應急預案等3部應急...
    7.1 宣傳 7.2 培訓 7.3 演練 7.4 預案更新 7.5 預案實施時間 8 名詞術語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建立科學規範、協調有序、快速高效處置洪水災害工作機制,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做好洪水災害防禦與應急處置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電子水尺、翻鬥式雨量計助力智慧防汛 科學減災
    暴雨等極端天氣對社會管理、城市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從中也暴露了部分城市排水防澇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調蓄雨洪和應急管理能力不足的當下痛點。在物聯網技術未普及前,國內城市水情的監控和管理方式相對簡單、粗放,基本是以人工讀取數據為主,在強降雨期間,難以獲得實時最新水位信息,給後續響應搶險救災工作帶來困難。
  • 一屏觀天下 一網管全城 ——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
    為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日前,由上海市公安局、市住建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大數據中心等部門承建的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
  • 湘陰縣2020年度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列》、《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列》、《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湖南省防汛應急預案》、《湖南省特大洪災應急預案》、《湖南省防汛物資儲備定額》、《嶽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規範市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嶽陽市領導幹部和機關工作人員有錯無為問責辦法
  • 新版《青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發布 防汛抗旱預警分級這樣劃分
    防汛藍色預警發布後,採取下列行動:(1)市防指做好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準備。市防指秘書長主持會商,部署工作。向市防指有關領導報告情況,通報有關成員單位。(2)市防指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準備。有行業防汛任務的成員單位分管負責人部署本行業防汛工作。
  • 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系列解讀
    會上,一組組數據新鮮出爐,從不同側面展現了2020年全國應急管理工作的優異成績,許多數字很是亮眼,其中的「減」與「增」格外引人矚目。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一年來,應急管理部堅持改革方向不動搖,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制定健全地方防汛抗旱工作機制和健全完善地方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機制兩個指導意見,進一步理順應急指揮體系。
  • 國網黃巖區供電公司:防汛物資早盤點 智慧供應不掉鏈
    7月16日上午,國網黃巖區供電公司正在物資倉庫開展防汛應急物資盤點,部署防汛防颱風物資供應方案。  近期浙江省內多地遭遇洪汛,針對到來的汛期和颱風天,國網黃巖區供電公司結合往年防洪防汛經驗,提前準備保供電物資,根據往年應急物資需求對庫存物資進行盤查盤點,保證帳卡物一致,加強對防汛物資的安全管理,並對該批物資進行分區分類管理,合理堆放,確保調用方便。
  • 區應急管理局:全力構建「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體系
    區應急管理局的成立,不是簡單的改名字、換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深刻的變革立新。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區應急管理局將進一步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著力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大應急管理體系,切實提高我區應急管理水平和防災減災能力,開創全區應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 智慧時代,如何規劃建設城市大腦IOC?
    在充分運用數據資源,搭載高速網絡公路的今天,又形成了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和移動互聯全面發展的新局面。城市的規劃、管理、運行和服務,藉助新一代創新技術也步入了「智慧城市」的嶄新時代。 ,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 鄭州派出「城市大腦」來防汛!51個城市易積水區域已實現監測預警
    因此,及時為出行者、防汛部門提供積水預警信息,顯得十分必要。8月5日,河南商報記者獲悉,鄭州城市大腦全域數字防汛平臺通過匯聚多個部門的汛情數據,可以預測不同降雨量情形下鄭州市區51個易積水區域的情況,從而方便防汛指揮部門快速決策。
  • 應急管理改革如何發揮化學反應?
    「在新的防汛抗旱體制下,國家防辦和應急管理部注重發揮『四大優勢』,即發揮好國家防辦統籌協調的綜合優勢,發揮好各類搶險救援隊伍的協作優勢,發揮好成員單位的專業優勢,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防汛搶險救災一體化的優勢。」周學文總結道。
  • 一張圖融入大「智慧」 東營應急指揮有了「最強大腦」
    2019年,開發建設的應急指揮平臺包括應急資源管理、結構化預案、應急值守、應急處置、一張圖指揮、輿情管理等12個子系統,藉助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了應急資源的統籌高標準完成8K高清大屏顯示系統、中心機房布線、一樓無線網絡覆蓋、核心交換機配置、桌面雲安裝、擴聲系統調試等工作,保證了硬體設備和軟體的有效銜接,目前設備運行穩定。
  • 福州市防汛防颱風應急預案(2020年8月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福建省水法實施辦法》《福建省防洪條例》《福建省防汛防颱風應急預案》《福州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福州市防汛防颱風新聞輿論工作應急預案》。負責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救援裝備配備,統籌防汛抗災物資儲備、調運工作。組織、協調重大水旱災害應急搶險救援工作。組織、協調颱風防禦工作。指導協調消防救援、森林消防等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參與搶險救援工作。組織、指導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