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神經網絡的分布式交互指揮系統的方案設計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基於神經網絡的分布式交互指揮系統的方案設計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2 10:47:50

一、指揮系統的核心需求

按照首長提出的「指揮決策要由逐級決策向分布交互決策轉變,指揮作業要由手工為主向智能輔助運籌轉變,指揮內容要由語音文字信息向數碼化代碼化轉變」,實現現場信息感知、綜合態勢顯示、智能輔助決策和實施指揮控制,保障首長:

1.盯著態勢實時指揮。

2.基於數據精確指揮。

3.直達末端高效指揮。

基於此,指揮系統本質上是一個信息交互系統和決策執行系統,必須滿足各級指揮的根本需求:精確、簡單、實時、便捷、高效。

二、核心需求的技術實現

基於神經網絡的分布式交互指揮系統

仁光科技以全球最先進的智能交互技術為主,通過融合現代科技,推出了「基於神經網絡的分布式交互指揮系統」。實現了分布交互決策、智能輔助運籌及指揮內容數碼化代碼化。打造出新一代指揮系統,革新了指揮方式、提高了指揮效能、滿足了更高的指揮要求。

三、系統框架

仁光智能交互指揮系統解決方案以系統工程、信息工程、自動化控制等理論為指導,將顯示技術及設備、拼接技術、大屏幕交互技術、多屏圖像處理技術、多路信號切換技術、網絡技術等融合為一體,形成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先進的一個整體智能屏幕交互管理系統。並與監控系統、指揮調度系統、網絡通訊系統等子系統集成,形成一套功能完善、技術先進的信息顯示及管理控制平臺。整套系統提供了多點觸控、離屏精準遙控、多人多信號源操控、多屏聯動、遠程交互等功能,目的是將先進的交互方式融入武警的作戰指揮中,直觀快捷地實現資源調度,提高指揮執行和作戰協作能力。

本方案設計以智能交互式屏幕為基礎操作單元,其不僅具備傳統屏幕的所有顯示功能,還特具超強實用的交互性和智能性。該系統能顯著提高指揮效率、節約溝通成本、改善操作方式、提升決策能力。

作戰指揮室智能屏幕系統框架圖

仁光智能全交互指揮系統將武警各類業務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和交互管控,並通過智能指揮臺、智能沙盤和智能大屏幕等相關交互設備根據不同需求場景,幫助指揮中心完成智能分布式的作戰部署、快速決策和指揮控制等相關工作,如下圖所示:

總體架構系統圖

仁光結合武警總隊指揮中心的實際使用情況,採用模塊化設計,充分利用各類音視頻資源和各類數據資源,持續提升武警指揮作戰和指揮調度管理水平。

四、子系統介紹

1.仁光智能首長指揮臺

仁光智能指揮臺(包括:移動式、固定式、落地式或壁掛式)能夠實現智能交互式屏幕或電子沙盤與指揮臺之間的內容共享與互動,利用指揮臺迅速操作的快捷性和大屏幕的高清顯示能力,工作人員可以提升指揮效率,為事件的緊急處理贏得寶貴時間。

2. 仁光智能交互式電子沙盤

仁光智能交互式電子沙盤升級了「基於影像地圖的指揮信息系統」,助力總部「扁平化合成指揮」戰略意圖的實現。通過革新指揮過程的操作、溝通協調方式,來實現節約溝通成本、提升決策能力、提高指揮效率的目標。

3. 仁光智能交互式大屏幕

仁光智能交互式大屏幕,是指揮系統的信息顯示「匯總池」和命令發布「展示臺」,更能夠直接地進行操作,以圓滿完成信息顯示、情況研判、命令發布的工作任務。

4. 仁光大數據可視化系統

仁光基於GIS系統的大數據可視化系統是通過建設突發事件處置、布控人員處理、分析處理、部署調度、應急處置等大屏可視化場景,實現以GIS為基礎的熱點視頻監控、布控人員監控、突發事件響應、情報分析處理、兵力信息分析、應急處置等業務數據的高度融合,實現各業務系統信息間的聯動處理及分析,並以可視化的形式進行展現;完成各項業務流程的無縫銜接,解決以往各系統間業務割裂、無法統一處理的弊端;同時,為指揮人員及值班人員提供高清可視化的實時場景,實現可視化的調度指揮。

5. 仁光智能信息通訊系統

仁光智能信息通訊系統從支隊「一室兩站」、前哨、執勤點,到總隊「兩室三中心」,共同組成了分布式全交互指揮系統。各種或大或小的智能交互式屏幕即為整個指揮體系裡面的各個指揮節點。由於每一個節點的功能、結構都很近似,可像神經元一樣不斷複製,所以建設、組網簡單,且各節點之間可進行無縫連接通訊。

6. 仁光指揮中心遠程交互體系

仁光指揮中心遠程交互體系做到了主指揮中心能夠調取遠端的副指揮中心顯示的系統內容,並在大屏幕上交互操作,也可以把單兵系統回傳的畫面集中顯示在大屏幕上進行統一交互管理,實現中心大屏、上級大屏、同級大屏、下級大屏及單兵設備之間可一對一、一對多同步聯動,指令精準下達到執行人員,實現盯著態勢、直達末端高效指揮。

7. 仁光智能交互式會議

仁光智能交互會議系統能無縫連接現有的所有視頻會議系統,遠程參會者的實時畫面、匯報材料均可以在全交互網絡的各個終端上顯示、並可自由調整布局。實現了實時的雙向溝通交流。

五、仁光指揮中心智能交互系統主要功能和特色

1. 指揮「一張圖、一面屏、一套系統」

仁光以先進的科技為支撐,實現指揮的「簡約化」。

(1) 一張圖

以任務所需的地圖為界面,將各業務子系統的操作及使用全部整合到界面上來。

圖33 一張圖示意圖

(2) 一面屏

將任務所需的所有信息情報、工作任務、命令指示整合到一張屏幕上(對不同人員定製操作權限及界面),僅需面對一張屏幕就能完成任務所需的全部功能。

(3) 一套系統

採用一套作業系統在多網、多級之間複雜的環境下實現便捷的全聯動指揮,省去人工上的繁瑣操作,實現對多維數據的統一管控,達到「人員操作簡單化,機器處理複雜化」的原則。

2. 仁光指揮中心智能交互系統九大特色功能

系統九大功能示意圖

(1) 融合調度

多信號源的融合調度,將物理隔離的不同網段間的視頻等信息在一張地圖上同時調閱出來,且相互之間數據不交叉。

(2) 硬體整合

小到一塊屏幕、一個室(一個中心),大到一支部隊都可作為智能指揮系統的「智能神經元」,都能獨立進行指令和數據的多通道立體化傳輸。每個單元的內容更新都可實現「後臺隔離推送、前端合成顯示」,通過智能大屏幕將指揮內容的顯示和操控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各業務系統後臺網絡相互物理隔離,其數據之間不產生交匯,實現最高的安全性。

(3) 合成指揮

總部、總隊、支隊和單兵的異地多級交互聯動,實現多部門跨區域的綜合指揮作業,提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4) 協同標繪

實現多參謀聯合標繪電子沙盤,共同制定部署作戰方案。

(5) 實物交互

點選實體沙盤上的模型或壁掛地圖等實物,通過大屏聯動顯示其對應區域的電子地圖和信息。

(6) 雲臺操控

可直接在交互屏幕上操作監控的雲臺,如轉動、變倍、調焦等。

圖40 雲臺操控示意圖

(7) 屏幕不限

交互的屏幕不限尺寸、形狀、大小、材質,包括:大尺寸的投影融合、液晶拼接、DLP拼接、小間距LED,異形屏、立體異形、立體全息等。

(8) 利舊升級

能利用現有音視頻系統,在已有建設的基礎上,能機動靈活地將普通顯示大屏改造升級成智能交互式大屏幕。

(9) 超強兼容

絕大多數作業系統平臺都能通過智能交互式大屏幕進行操作,如Windows,Linux,IOS,Android等。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通用設計:指揮調度系統——複雜行動的大腦與神經
    指揮與調度系統能大幅提高行動的整體性,協調性,並能根據提前推演出的預案解決實際行動時決策困難的問題。本篇文章分享指揮調度系統的設計方案與模型處理步驟,帶領我們更具體地了解指揮調度系統的組成設計。
  • 晨馭科技‖MCNet · 全分布式氣象災害指揮中心顯控系統解決方案
    晨馭科技為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打造音視頻一體化解決方案,採用業內領先的全IP淺壓縮分布式圖像處理技術,實現衛星雲圖、雷達圖、自動站監控畫面等多種信號的實時上屏顯示,以靈活的畫面布局,8K@60Hz全幀率無損畫質體驗,   項目背景   我國自入冬以來,接連遭遇多次寒潮來襲
  • 神經記憶網絡技術白皮書NMN
    《神經記憶網絡技術白皮書》——基於仿生學原理的分布式數據分類、傳遞和存儲解決方案神經記憶網絡來源:origin仿生學原理仿生學(Bionics)是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性狀、原理、行為,為工程技術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統構成的技術科學,是一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力學、信息科學、工程技術以及系統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
  • 基於英文字母識別的三種人工神經網絡的設計方案
    是在人類對其大腦神經網絡認識理解的基礎上人工構造的能夠實現某種功能的神經網絡。代寫論文 它是理論化的人腦神經網絡的數學模型,是基於模仿大腦神經網絡結構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種信息處理系統。因其自組織、自學習能力以及具有信息的分布式存儲和並行處理,信息存儲與處理的合一等特點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已經發展了上百種人工神經網絡。 一般來說,人工神經網絡從結構上可分為兩種:前向網絡和反饋網絡。
  • 在AWS上使用GPU實現分布式神經網絡
    然而,我們不會詳細說明我們如何使用人工神經元網絡的變量實現個性化,因為它現在還在研究階段。 許多研究人員指出,大部分流行的深度學習算法技術已經為大家熟知和了解。最近這一領域的革新已經能讓這些技術能夠實際應用,包括設計和實現的架構,可以在合理的資源和時間的情況下執行這些技術。第一個大規模深度學習成功實例是連續幾天使用1000臺機器的16000個CPU內核訓練一個神經網絡。
  • 分布式環形飛機配電系統設計方案
    這種配電系統主要具有以下突出優點:1)採用分布式配電,極大減輕配電系統的重量;2)計算機控制技術的應用,減輕了飛行人員的操作負擔,自動化程度較高;3)系統具有較強的容錯和重構能力。但該系統仍存在著以下缺點:1)這種容錯和重構能力是沒有冗餘的,在總線被破壞後便喪失;2)其分布式的配電只是相對而言的,分布程度由匯流條管理器的分布和數量決定。
  • 基於改進神經網絡的非線性系統觀測器設計
    近年來,鑑於神經網絡的特性和發展潛力,神經網絡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伴隨著控制對象複雜性的提高,系統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和難以確切描述的非線性特性也隨之增多,神經網絡的研究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 基於神經網絡算法 羊毛_基於pso算法和bp算法訓練神經網絡 - CSDN
    圖神經網絡是用於圖結構數據的深度學習架構,將端到端學習與歸納推理相結合,業界普遍認為其有望解決深度學習無法處理的因果推理、可解釋性等一系列瓶頸問題,是未來 3 到 5 年的重點方向。2019 年圖神經網絡有哪些研究成果值得關注?2020 年它又將朝什麼方向發展?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 基於憶阻器的神經網絡應用研究
    基於憶阻突觸器件的硬體神經網絡是神經形態計算的重要發展方向,是後摩爾時代突破傳統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的有力技術候選。綜述了國內外憶阻硬體神經網絡的近期發展現狀,從器件發展和神經網絡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憶阻器這一新興信息器件在神經形態計算中所發揮的角色作用,討論了依然存在的關鍵問題和技術挑戰。憶阻器為實現存算一體化架構和超越摩爾定律提供了技術障礙突破的可行方案。
  • 基於憶阻器的神經網絡應用研究
    神經網絡的發展一方面是基於對生物大腦的理解更貼切地去模擬其工作機制,如第三代人工神經網絡——脈衝神經網絡的提出與發展;另一方面是以片上網絡配合軟硬體以數學建模的方式來模擬腦內神經傳導系統,目標側重於理解腦部信號傳導的方式,以從計算仿真角度反向助於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在新型神經形態硬體方面,器件、電路以及整體架構設計都是極其重要的研究方向。
  • 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脫硫系統預測模型及應用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高速發展,神經網絡技術逐漸被應用於對脫硫系統進行建模預測。早期技術主要是基於簡單的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 BP)設計神經網絡,但因 BP 網絡結構簡單,存在一些問題。
  • 解析基於SDN架構的SPN傳輸網絡解決方案
    SPN被定位為基於乙太網生態系統的下一代融合傳輸網絡,可實現高帶寬、低延遲和高效率的全面服務傳輸。SPN可承載無線服務、企業服務、住宅服務和雲互連等服務。 SPN設計原則 SPN利用高效的乙太網生態系統來提供低成本和高帶寬的傳輸網絡服務。隨著多層網絡技術的有效融合,實現了靈活的軟隔離切片和硬管道切片,並提供了從L0到L3的多層服務傳輸能力。
  • 視頻會議系統如何設計 視頻會議系統設計方案【介紹】
    視頻會議系統設計方案(一)  設計目標  將政務視頻會議系統作為杭州市電子政務平臺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整個電子政務平臺一起進行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採用電子政務平臺統一的安全體系結構,確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 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統設計安裝及接入方案全解
    戶用光伏網訊:家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為小型分布式光伏系統,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一般應遵循經濟適用原則,可靠性高、牢固耐用、容易維護、充分考慮地理和氣候環境的影響。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統設計光伏組件目前使用較多的兩種太陽能電池板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電池組件。
  • 基於B/S結構的網絡控制系統開發
    1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5932.htm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裡,控制網絡正向體系結構的開放性方向發展,信息溝通的領域正迅速覆蓋從工廠的現場設備到控制、管理的各個層次,基於 internet/intranet的企業綜合自動化方案已經成為熱門的研究方向。
  • 盤點:關於分布式系統的經典基礎理論
    【IT168 評論】分布式系統設計理念  分布式系統架構的第一原則是不要分布!這句話看似矛盾實則揭露了分布式系統的很多特徵。  分布式系統的目標與要素  分布式系統的目標是提升系統的整體性能和吞吐量另外還要儘量保證分布式系統的容錯性(假如增加10臺伺服器才達到單機運行效果2倍左右的性能,那麼這個分布式系統就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即使採用了分布式系統,我們也要盡力運用並發編程、高性能網絡框架等等手段提升單機上的程序性能。
  • 學術發布 | 一項基於大腦生物電和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的交互研究
    文中所述的DeepBrain是一種結合「精密的大腦機器人」fine brain-robot interaction (BRI)和原始大腦生物電信號的端對端解決方案。系統主要面向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等行動困難的人群,通過DeepBrain神經網絡對腦電信號的分析和學習,讓行動不便人士可以通過大腦發出指令操控機器人等外設設備。
  • 加州伯克利博士:基於隱模型的圖神經網絡設計|NeurIPS 2020論文分享
    在多方因素的成功推動下,研究人員借鑑了卷積網絡、循環網絡和深度自動編碼器的思想,定義和設計了用於處理圖數據的神經網絡結構,由此出現了一個新的研究熱點——「圖神經網絡(Graph Neural Networks,GNN)」。圖神經網絡在計算機視覺、基於圖的推薦系統、交通路線規劃、化學分子的圖結構等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 聊聊分布式系統的數據一致性
    我們的分布式文件系統設計時經過了一番激烈討論,最後還是放棄了。我說的意思是說工程上工作量較大,並不指理論上搞不定這個事情,google分布式資料庫的paxos算法實現中就包含了pipeline機制。另一個問題是上層伺服器在回放日誌時,為了保證消息全序,必須使用單線程回放,導致回放性能達不到要求。這個事情在資料庫裡面特別明顯,只要線上寫壓力偏大,MySQL的從節點就會跟不上。
  • 用於英文字母識別的三種人工神經網絡的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8994.htm1引言人工神經網絡是在人類對其大腦神經網絡認識理解的基礎上人工構造的能夠實現某種功能的神經網絡。代寫論文 它是理論化的人腦神經網絡的數學模型,是基於模仿大腦神經網絡結構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種信息處理系統。